[教学内容]
什么叫归因,归因的分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成败的原因,了解自己的归因类型。 2、学会正确的归因,合理的归因。 过程与方法
1、讨论法;心理测验法;经验分享法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追求美好生活,乐观的生活态度、健康的心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自己的归因类型,学会正确的归因。 难点:学会正确的归因。 [教学准备]
1、心理测试题,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引入话题
一个人遇到挫折或遭到失败时,常常会听到一句耳熟能详的名言:”失败乃成功之母.”请问各位,失败一定是成功之母马吗?学生回答:不一定.是的,不一定.失败要成为成功之母,首先必须对失败进行归因.然后调整对策,重整旗鼓,这样才能走向成功.可见,正确归因非常重要.今天我们的话题就是正确归因,不断进步.出示归因的解释,理解归因. 二 个例分析
出示爱因斯坦与鲁迅的名言,看看名人是如何对自己的成功进行归因的? 归因的理论很广,涉及工作和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今天我们缩小范围,专就学习来谈.请各位同学当当专家,看看下面的个例: 呈现两个情境,组织学生对其进行讨论:
1、情境一:
小溪从小就是父母的掌上明珠,由于学习成绩优异,在小学和初一的时候还担
1
任班长,同学们对她也是“前呼后拥”的样子。可惜好景不长,到了初二下学期,小溪再也找不到那种众星捧月的感觉了:宿舍里的人觉得她什么事都不干,不喜欢她,身边的同学觉得她太孤傲也都不爱搭理她。小溪孤单极了:我还是以前的我呀!为什么她们都不理我呢?肯定是她们针对我、排挤我,还联合起来欺负我! 思考:小溪是如何归因的? 你如何看待小溪的归因?
情景二 甲:是啊……初一是“希望之星”,刚到初二就成了 “流星”!唉,看来自己真的不是学习的材料, 再努力恐怕也没用了!——你呢?
乙:我?我还不跟你一样:初一也算是“希望之
星”,初二就成了“扫把星”!但是我不认为 自己笨,之所以落到今天这地步,都得怪老 师没有把我们管好教好!你想,学生没学好, 不怪老师,还能怪谁呢!
讨论:他们是如何归因的?他们以后会怎么做? 试想两位同学如此归因,以后会出现怎样的后果? 过渡语:说别人容易说自己难,同学们对于别人的归因方式都发表了自己的看法,现在返过头来看看同学们自己的归因又有什么样的特点。 (一)心理小测验,测一测自己的归因类型
1、发自测表格,学生填写,了解影响自己学习的原因。
2、在你所选的内容中再选出五个最主要的,将他们依照重要的次序填写(写题号即可)。
(一)组织学生进行问卷分析
1、统计结果:前十题中你打“√ ”的有几个?
后十题中,你打“√ ”的有几?
2、说明结果:
如果你更多地选择前面十项题号的选项,你可能是一个外部控制的人,也就是说你通常习惯把自己成功和失败的原因归于外部条件和环境;
如果你选择的大多是后面十项题号的选项,那说明你善于从自己内部寻找原因,你是一个内部控制的人。
如果你的单数题和双数题差不多,这说明你不是典型的内部控制或外部控制的人。 三 原理介绍
1教师多媒体呈现韦纳的归因理论,并带领学生们进行分析。
韦纳的归因分析表
归因类别 能力高低 努力程度
稳定性 稳定 √ 不稳定 √ 内/外在性 内在 √ √ 外在 √ 可控性 可控 不可控 √ 2
任务难度 运气好坏 身心状况 外界环境 √ √ √ √ √ √ √ √ √ √ √ √ 教师小结:依据人们对命运的不同看法,可以把人分为两类:内控型和外控型。内控型的人就像高尔基笔下与风雨搏击的海燕,高喊着“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外控型的人则像沙漠中的鸵鸟,当危险来临时,把头藏在沙子里,等待命运之神的怜悯。你愿意做哪一种人?(学生回答)采用积极的努力归因,我们的生活就会豁然开朗。月考过后,许多同学对自己的成绩进行了归因,并制成了漂流瓶,扔进了大海里,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是如何进行归因的吧! 2 除了学习中需要正确的归因,我们在生活中也需要正确的归因。
大家相聚,其中一位向四周握手,却唯独漏了你一个人,此时你会想到什么呢? 我认为他是故意的。
我认为他是在有意使我出洋相。 他是无意的, 可能没看到我。
我认为他这样做有他的道理。
我想知道他这样做的理由可能是什么? 你是怎样归因,心理感受是怎样的?
总结升华,出示约翰库缇斯的案例,激励同学们相信人能行。
板书设计 成败归因 内因 外因 可控 努力
不可控 能力 任务难度 运气
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