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牛业的危害,应以预防为基础,加强饲养管理,必要时接种疫苗。关键词牛;传染性鼻气管炎;防治牛传染性鼻气管炎是一种急性、热性和接触性 传染病,在世界各地的牛中普遍存在。该病的致病 病毒为IBRV,是甲疱疹病毒亚科(Alpha herpesviri-
1临床症状1.1呼吸道型病牛发病后伴有呼吸困难、咳嗽、流涎、流泪、高 热等症状。大量黏液脓性鼻漏流出,鼻黏膜充血严
nae )、水痘病毒属(Varicellovirus )的疱疹病毒皿。
IBRV病毒为类球形带囊膜的双股DNA病毒叫当pH
值小于6或者50七下加热20 min时,IBRV病毒
重,并散布灰黄色脓疱,最后出现鼻镜、鼻翼的坏死。 部分病牛还会发生结膜炎,结膜水肿,流泪增加删。 犊牛发病较快,多因窒息或继发感染而死亡叫就会失去活性叫此外,常用消毒剂都能让IBRV病 毒快速失活味牛传染性鼻气管炎主要传染源是患 病牛和带毒牛,并且病牛会长期或终身携带病毒,
1.2生殖器型主要经由交配传播。母牛患病时主要症状为频 繁排尿,生殖器肿胀、充血,伴有子宫内膜炎;公牛
这给临床防治带来了极大困难3】。一年四季中,感 染该种疾病的牛不分品种和年龄,并且具有局限性 传播特征牝收稿日期:2019-04-25患病时主要症状是生殖器充血,精囊腺变性或者坏阿娜尔•黑扎托拉,女,1980年生,畜牧师。饮食器具做好消毒工作,防止由于环境原因引起腹
2)停食1 d,严重脱水的口服补液盐,以补充体
内失去的水分,同时静脉注射5%葡萄糖250 mLo泻。二是母牛在妊娠期间应保证充足的营养,饲喂 优质的全价饲料,定期做好保健工作,为产出优质
3 )在饲料中同时加入酵母粉和乙酰甲奎粉剂,
按治疗量加入,连用7 do的乳汁打下基础。三是犊牛出生后要及时吃上初 乳,在6~12 h内吃母乳,在出生后3 d内尽可能多 吃初乳,提高机体免疫力,促进消化系统不断成熟。
3小结要降低犊牛腹泻的发生,就要加强饲养管理。 保证妊娠母牛饲料营养均衡,牛舍要及时通风换
四是逐渐增加代乳粉含量,减少饲喂母乳,最后逐
渐用饲料饲喂。五是把应激减到最低,如天气变化、
转圈、长途运输等,让犊牛在平稳的环境中生长。气,定期消毒杀死病原微生物,犊牛出生后及时吃上 初乳,保证犊牛健康生长,以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2.2治疗措施1)早发现早治疗,轻度腹泻时肌肉注射恩诺沙
星,0.3 mIAg,2 次/d。【责任编辑:胡敏】• 72 •疫病防控死,最终失去配种能力固。1.3脑膜炎型脑膜炎通常是犊牛感染后出现的症状,初期体 温升高,然后出现过于兴奋、口吐白沫、磨牙等神经 症状,且兴奋和萎靡交替出现。虽然脑膜炎型病程
较短且发病率较低,但死亡率很高固。2临床诊断通过对该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尸检变化的
特征性表现进行观察,可做出初步诊断。要想进一步 确诊,则需要实验室诊断。实验室诊断可分为病毒分
离与鉴定、血清学诊断以及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病 毒分离与鉴定步骤包括病毒的分离、包涵体检测以
及病毒的鉴定。血清学检测方法主要有血清中和试
验、琼脂扩散试验、间接血凝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 验(ELISA)等。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主要包括聚合
就式反应(PCR)技术以及核酸探针的检测等叭3防治3.1加强管理目前对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的防控主要是扑杀 和疫苗接种,但是扑杀阳性牛会对养牛产业造成巨 大的损失。因此,首先要加强饲养管理,控制好饲养
温度。科学合理地调整饲养密度,确保牛舍通风。定 期对牛舍、喂食工具及牛舍环境进行消毒。提高饲 料营养水平,确保营养均衡。如需引种时要经过隔
离观察和严格的检查,确认未被感染时引入。在牛 场的日常管理中,应定期监测牛群,一经发现病牛 必须立即扑杀,并进行无害化处理和彻底消毒已。3.2疫苗接种为了预防和根治牛传染性鼻气管炎,接种疫苗 是另一种有效的方法。用于免疫接种的疫苗,目前 可分为灭活疫苗、弱毒疫苗、亚单位苗、基因工程缺
失标记疫苗以及核酸疫苗5种。1) 灭活疫苗。通过化学剂使全细胞溶解产物失
活或部分病毒组份失活来制备灭活疫苗。虽然灭活 疫苗安全性较高,但其有效性不足、免疫时间短。同
时,配制疫苗需要的佐剂容易引起不良反应叭2) 弱毒疫苗。通过体外或非自然宿主体内产生
弱毒株或通过突变手段产生温度敏感型的突变株
养殖与饲料2019年第07期来制备弱毒疫苗。弱毒疫苗具有免疫快速、降低发 病率及发病程度等特点,但也会引起动物流产、免
疫抑制和潜伏感染等问题。弱毒疫苗效力和安全性 因毒株突变程度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并且在接种后
无法鉴别接种牛和野毒感染牛叫3) 亚单位疫苗。研究者发现,纯化糖蛋白gB、
gC、gD均为十分有效的免疫原,三者能诱导犊牛产
生抗体以及参与抗体解毒作用。接种纯化蛋白的动
物能够耐受IBRV病毒。因纯化糖蛋白接种量大、纯 化难度大、成本较高等缺点,所以未得到推广应用。4) 基因工程缺失标记疫苗。通过分子生物学方
法敲除相关基因等技术构建基因缺失毒株,使部分
试验牛得到保护并减少散毒风险,但仍具有不能有 效解决免疫后散毒和免疫效力不足等缺点叫5) 核酸疫苗。DNA疫苗能刺激机体产生持久的
细胞介导作用和体液免疫并易于制备多价疫苗。虽 然已经进行了大量的相关动物试验,但对大型动物
试验结果并不理想。4小结牛传染性鼻气管炎是一种在养牛行业广泛流
行,危害极大的疾病,给养牛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为了减少该病对养牛行业的危害,对该病的预防和
控制势在必行,必须加强管理,防患于未然。接种安
全有效疫苗是防治本病的另一重要手段。随着分子 生物学和免疫学技术以及疫苗研发技术的日益发
展,该病一定会得到有效控制。参考文献tn吴建勇,王治才.牛传染性鼻气管炎诊断与防治研究进展卩].兽医
导刊,2011(1):37-39.[2]刘得福.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的诊断和防治[JJ.当代畜牧,2018(5):
16-17.⑶ 郑鸿靑.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的诊断和防治[J]-甘肃畜牧兽医,
2017,47(10):91-103.[4]王玉锋.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的诊断与防治[J].南方农业,2017,11
(26):74-75.⑸单伟涛.肉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的临床症状、诊断和防治[JJ.现代畜
牧科技,20俶2):83.【责任编辑:胡敏】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