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中考命题趋势,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安徽省凤阳县第五中学 郜振立
安徽省近三年来中考数学命题,填空题第14题,一般稳定在结论正误判断题上,知识综合性较强,涉及知识点较多,有平行四边形、数式探究、矩形;预计2017年结论正误判断题仍是安徽省中考的重点内容,估计在新定义、三角形、函数等方面进行考查。
如2015年安徽省中考数学第14题:已知实数a、b、c满足a+b=ab=c,有下列结论:
1 1
①若c≠0,则+=1;②若a=3,则b+c=9;
ab③若a=b=c,则abc=0;④若a、b、c中只有两个数相等,则a+b+c=8.
其中正确的是 ▲ (把所有正确结论的序号都选上).
解析:
根据等式的性质对各选项分析作出判别:
①若c≠0,则ab≠0,由a+b=ab得,所以,结论①正确;
②若a=3,则,∴,∴,结论②错误;
③若a=b,则或,
由确;
得;由得,与已知a=b=c不符,所以,结论③正
④若a、b、c中只有两个数相等,只可能结论④正确.
,,故a+b+c=8,所以,
综上所述,正确的结论是①③④.
有效课堂教学问题的核心就是教学效益,让学生通过有效的课堂教学,经历由不懂到懂,由不会到会,由不喜爱到喜爱,简单地说就是让学生愿意学、主动学、轻松学,使学生在每节课后都有所收获,有所提高,有所进步,有所发展,所以说学生有无发展是衡量有效性的唯一指标。如探究性学习,是有效教学课堂的一种学习方式,更是一种先进的教育思想、教学方法。它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选择问题进行研究,在研究中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种学习活动。开展研究性学习,关键是改变教师的教育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不论从学生发展的角度,教师发展的角度还是从初中数学学科自身的特点来说,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都将成为一种必然。课题学习在中学教学中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作用。在数学学习中课题学习需要更先进的学习方法,研究性学习对课题学习和一些开放题的学习(如安徽省的填空第14题正误判断题)是一种十分有效的学习方法。
下面举一个事例
在一次函数图像的教学过程中,对于一次函数y=kx+b, k, b的取值范围对函数的图
像有何影响,及如何由函数图像判断k, b的取值范围 。对于这个问题,我是这样做的。
首先让学生画出下列函数的图像y=x , y=x-1 ,y=x+1,我再通过多媒体展示几组一次函数的图像,如:y=2x, y=2x+3, y=2x-3; y=-3x, y=-3x+2, y=-3x-2....在学生画好后问:这几组函数图像之间存在什么关系?,由此你们能得出那些结论?学生很快便回答出:它们互相平行; k相同时它们就互相平行,若他们平行就说明k相同。y=kx+b的图像就是在y=kx的图像的基础上沿y轴上下平移|b|单位而得到的。今后再判断 k, b的取值范围时,我们只需记住y=kx的图像当k>0时,图像经过第一、三象限;当k<0时,图像经过第二、四象限。然后根据平移规律,上下平移就可以了,而不必死记硬背。b的取值范围到y轴上寻找,等等,当然这些回答不是由一个同学一下子全部回答出来的,而是集体的智慧。
2.再请同学们画出y=x+1 ,y=2x-2的图像,观察图像,你能得出什么结论?(k不同时,它们相交,若它们相交,则k不同)
在上述操作过程中,学生既动手,又动脑,亲身经历实验,猜想的探索的全过程,在教师的引导下,完全主动的获取知识,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我认为这正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所以实践性探究的过程不仅是获取知识的过程,更是发展和运用智慧的决策过程。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