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学案 专题五复习学案: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来源:一二三四网
▁▂▃▄▅▆▇█▉▊▋▌精诚凝聚 =^_^= 成就梦想 ▁▂▃▄▅▆▇█▉▊▋▌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高频考点1 新航路开辟 】

①新航路开辟的背景(经济根源、社会根源、商路危机、宗教因素、技术、政府、思想) ②过程(一个中心(欧洲)、四个人物、两个方向(向东、向西)、两条航线) ③影响(对欧洲、对世界)

【易错考点】对新航路开辟的影响认识不清

(例)结束了世界各地区相互孤立的状态、各民族逐步融合为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的起点是( ) A.丝绸之路的开通 C.新航路的开辟

B.四大发明的传播 D.工业革命的扩展

C

错因分析 学生易错选D,D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但不符合题干限定词“起点”。新航路的开辟结束了各民族相互孤立的状态,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A、B均不符合题意。

【高频考点2 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张 】

1.荷兰、英国野蛮抢夺殖民地和建立海外商品市场

荷兰:①成立垄断性贸易公司②抢占殖民地③17C成为海上马车夫.

英国:①1588年打败西班牙②成立垄断性的贸易公司③拓展殖民地④三次英荷战争⑤七年战争的胜利。18

世纪中期,最终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 2.殖民扩张的影响

①对殖民国家而言②对殖民地而言③对全世界而言

例:(海南卷)英国文学家菲尔丁(1707~1754)描述当时的英国时说:“当贵族在与君主进行华丽的竞争时,乡绅们翘首企盼获得贵族那样的地位,而商人们则从柜台后面步出,挤入乡绅空出的行列。”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贵族阶层日趋没落 B.阶级斗争空前加剧 C.商业资本发展迅速 D.产业革命成效显现

解析:C。从材料信息“商人们则从柜台后面步出,挤入乡绅空出的行列”,可以反映出商业资本的发展;从时间限制“1707~1754”可以排除D,因为产业革命开始于1765年;A、B项在材料中无法反映。故选C项。

(北京卷) 16~17世纪,英国物价上涨了256%,工资上涨了145%。地租涨幅远远低于物价涨幅。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有( )

▃ ▄ ▅ ▆ ▇ █ █ ■ ▓点亮心灯 ~~~///(^v^)\\\\\\~~~ 照亮人生 ▃ ▄ ▅ ▆ ▇ █ █ ■ ▓

▁▂▃▄▅▆▇█▉▊▋▌精诚凝聚 =^_^= 成就梦想 ▁▂▃▄▅▆▇█▉▊▋▌

①英国成为海上霸主 ②工业革命 ③殖民掠夺 ④奴隶贸易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 本题考查历史知识的迁移运用和理解分析能力。16~17世纪英国进行了广泛的殖民扩张和掠夺,进行罪恶的黑奴贸易,掠夺了大量贵金属,大量黄金白银的流入,造成了货币贬值,物价上涨;由于工场手工业的发展,工人工资开始大幅上升。故答案选D项。

【解题技巧指导】 怎样做好选择题

做好选择题的前提是审题,审题一定要做到“三看三思”。(1)题干要三看:一看时间、空间,界定答题范围;二看否定、肯定,确定答题方向;三看关键词语,明确内涵外延。(2)备选项要三思:认真思考每一个备选项是否符合史实,是否符合题干要求,是否与题干有必然的逻辑联系。既需要用正向思维确定符合题意的选项,又需要用逆向思维排除不符合题意的选项以提高答案的准确性。

【高频考点3 两次工业革命】

1.两次工业革命概况(背景、主要成就、影响) 2、认识两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1)第一次工业革命促使了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时间:19世纪中后期):①机器大工业生产的产品远远超出了国内市场的容量,促使资产阶级在全世界拓展市场,抢占原料产地,使得世界贸易的范围和规模迅速扩大。②工业革命中的蒸汽机车和轮船的出现,大大改变了交通运输条件,世界各地的联系更加紧密,交往也更加便捷。

(2)第二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最终形成:①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世界范围工业生产空前发展,更多的产品销往世界各地,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②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发展起来的新型交通和通信手段,为世界市场的发展提供了先进的物质条件。③随着世界市场的发展,国际分工日益明显(亚、非、拉:粮食、原料;欧美:工业产品)

3、两次工业革命的比较

▲ 探究:二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欧美列强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1840——1842;1856——1860),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中国近代工业产生。

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的发展;中国的救亡图存运动出现了新高潮。

【易错考点】 对工业革命的影响认识不清

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列强的殖民侵略才具有建设性和破坏性的双重作用——误以为资本主义列强殖民扩张的作用在开始时就具有双重性 。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各国的社会生产力大大超出了亚非拉地区的落后民族,而工业革命前,这种差距并不明显,因此工业革命前资本主义列强的殖民侵略,只具有野蛮的掠夺性,并不具有破坏落后地区原有的经济体系和政治制度、传播先进的生产方式、思想观念和政治制度的双重作用。而工业革命后,正因为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与落后民族之间产生了巨大的落差,资本主义列强才增强了自己改造世界的能力,他们的殖民侵略才有了双重作用。

例:有经济史学家说:“(18世纪后半期)工业革命在漫不经心的观察者看来,仅仅是经济和技术问题,实际上它是可怕的非常复杂的政治、社会和文化的大变动问题。”这里“大变动”主要指( )

①国际分工日益明显

②冲击了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政治制度、思想观念 ③资本主义制度在全球范围内确立 ④推动了科技进步和文学艺术的繁荣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 D.④

▃ ▄ ▅ ▆ ▇ █ █ ■ ▓点亮心灯 ~~~///(^v^)\\\\\\~~~ 照亮人生 ▃ ▄ ▅ ▆ ▇ █ █ ■ ▓

▁▂▃▄▅▆▇█▉▊▋▌精诚凝聚 =^_^= 成就梦想 ▁▂▃▄▅▆▇█▉▊▋▌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工业革命的双重影响,但审题要细心, “国际分工日益明显”是工业革命的影响,符合“经济和技术问题”的题意要求,却不符合“非常复杂的政治、社会和文化的大变动”的题意要求。故选B。

例:查尔斯.P.金德尔伯格在《世界经济霸权1500-1990》一书中记录的英国每年申请专利数如下图。下列现象与图中反映的历史事实有因果关系的是 ( )

A.殖民扩张

B.工业革命的发展

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D.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完成

错因分析 学生误选C的较多,C发生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图中的时间范围是从1760年到1825年,这一时期是工业革命的扩展阶段;D发生在17世纪末,可排除;A与题意无关,可排除。答案是B。

例:(全国Ⅰ卷)19世纪30年代,印度书店中的英文版书籍畅销,教科书社在两年内售出英语书籍达3.1万册。这表明当时( )

A.印度社会精英普遍接受西方教育 B.西方文化随殖民扩张在印度传播 C.欧洲启蒙思想在印度影响广泛 D.英语已成为印度人的主要语言

解析:B。19世纪上半期,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各资本主义列强加强对外殖民侵略和掠夺,印度沦为英国的殖民地,英国的殖民侵略给印度带来灾难的同时也一定程度上传播了先进的思想和生产技术,迫使印度进入痛苦的近代化进程,故选B项。

【解题技巧指导】

工业革命后西方列强的侵略给殖民地带来的影响是双重的,破坏性和建设性。本题并没有直接提到工业革命后英国的侵略对印度带来的影响,但提供的信息却反映了这一历史史实。这是典型的“材料在书外,知识在书中”的类题。解答这类题时要求能把材料信息与教材相关知识联系起来综合考虑。

【高频考点4 英国的崛起】

【教材知识回顾 】 思想 政治 文化 扩张 经济

15、17世纪 17世纪中叶 17世纪 18世纪中叶 19世纪 上半期 莎士比亚的人文主义,霍布斯、洛克的启蒙思想 进行资产阶级革命,较早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牛顿力学体系标志着近代科学的形成 相继打败西、荷、法,掌握世界殖民霸权 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 总结:近代列强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形成

【教材知识回顾】 时期 15、16世纪 17、18世纪 19世纪中期 19世纪末20世纪初 ▃ ▄ ▅ ▆ ▇ █ █ ■ ▓点亮心灯 ~~~///(^v^)\\\\\\~~~ 照亮人生 ▃ ▄ ▅ ▆ ▇ █ █ ■ ▓

▁▂▃▄▅▆▇█▉▊▋▌精诚凝聚 =^_^= 成就梦想 ▁▂▃▄▅▆▇█▉▊▋▌

殖民国家 西班牙、葡萄牙 探索新航英、法、荷 英、法、美 所有帝国主义国家 建立殖民公商品输出,掠夺原料和市场 促进了西方资本主义界 资本输出,瓜分世方式 路,掠夺财富 司,掠夺财富 加强了各地的联系,给影响 殖民地带来了灾难 世界市场进行资本原始攫取高额利润,殖积累,给殖民地造的发展,对殖民地来说双民地民族资本主义开始成了极大的破坏和重使命(破坏性和建设性) 了艰难的发展 灾难 世界市场得到拓展 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的雏形开始出市场的关系 现 与世界* 世界市场形成的主要途径 :殖民扩张和掠夺

【材料分析】

(2011·江苏卷23) 近代世界史中,英国在政治变革与经济发展方面远远走在其他国家前列,由此成为现代化潮流的“领头羊”。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工业革命之所以首先发生在英国,主要是由于该国在……十七世纪时,政治结构……已经发展到适合于工业化的程度。

——奇波拉《欧洲经济史》 材料二 从18世纪70~80年代起,一直到19世纪30年代……英国出现了这样一幅奇特的景象:保守主义的政治与快速发展的经济同行。

——刘成等《英国:从称霸世界到回归欧洲》

材料三 1796年时,120名下院议员是贵族或贵族子孙,占下院总人数的21%,还有数百人与贵族有亲戚关系,或者是在贵族的赞助下当选的,二者加在一起,超过全院人数的70%。

——程汉大《文化传统与政治变革》

材料四 (英国)开始了产业革命,这一革命把经济力量的重心完全转移了。……1830年的资产阶级,同前一世纪的资产阶级是大不相同的。仍然留在贵族手中并且被贵族用来抵制新工业资产阶级的野心的政治权力,已经同新的经济利益不能相容了。于是必须同贵族进行一次新的斗争。

——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英文版导言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工业革命的原因。

(2)材料二中“保守主义的政治”是如何建立的?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该时期保守主义政治的特征。

(3)材料四中“一次新的斗争”指什么? 依据材料四,概括这次斗争的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现代化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解析】本题考查英国的工业革命及其政治制度的变化,考查分析理解材料的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难度适中。第(1)问从“政治结构……已经发展到适合于工业化的程度”可看出是工业革命的政治保证,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因素(资本原始积累)、市场因素(市场扩大)、技术因素(生产技术的进步)等方面概括分析。第(2)问由材料二中的时间可知“保守主义的政治”的建立是通过光荣革命;“特征”应结合当时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分析。第(3)问从“产业革命”、“1830年”等信息分析可知“一次新的斗争”是指议会改革运动;原因可从“仍然留在贵族手中……用来抵制新工业资产阶级的野心的政治权力”中分析归纳。第(4)问首先要理解现代化的各要素,再结合材料中涉及的要素分析即可。

▃ ▄ ▅ ▆ ▇ █ █ ■ ▓点亮心灯 ~~~///(^v^)\\\\\\~~~ 照亮人生 ▃ ▄ ▅ ▆ ▇ █ █ ■ ▓

▁▂▃▄▅▆▇█▉▊▋▌精诚凝聚 =^_^= 成就梦想 ▁▂▃▄▅▆▇█▉▊▋▌

【参考答案】(1)原因:君主立宪制(或资产阶级代议制)提供的政治保证;资本的原始积累;圈地运动提供的自由劳动力;国内外市场的扩大;手工工场时期的生产技术进步。

(2)建立:通过光荣革命(或《权利法案》)而建立。

特征:议会取代王权成为国家权力中心;贵族控制议会;工业资产阶级未能充分参与政权。 (3)新的斗争:1832年议会改革运动。

原因:经济发展与政治制度之间出现了矛盾;工业资产阶级经济地位的提高;工业资产阶级参政愿望的增强。

(4)关系:政治变革为经济发展提供保证;经济发展又会推进政治变革。

▃ ▄ ▅ ▆ ▇ █ █ ■ ▓点亮心灯 ~~~///(^v^)\\\\\\~~~ 照亮人生 ▃ ▄ ▅ ▆ ▇ █ █ ■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