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关于未成年少女人工流产术现状的分析以及手术前后的心理护理

来源:一二三四网
关于未成年少女人工流产术现状的分析以及手术前后的心理

护理

摘要】 目的 通过对未成年少女人工流产患者这一特殊群体的调查,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护理,尽可能地减轻由于手术带来的焦虑、紧张、羞愧、自责等常见的心理问题。方法 选取来我院手术的未成年少女,均为健康女性,年龄14—18周岁,妊娠6-8周行人工流产的患者进行心理及生理护理。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后随访心理及生理都恢复正常,无心理障碍发生。结论 近年来我国未成年少女人工流产率节节攀升,而未成年少女在心理、生理各方面均未成熟,不恰当的手术操作很容易给患者的心理及生理留下阴影,因此,让她们充分了解人工流产的危害以及相关的避孕知识,对减少未成年人妊娠率有着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未成年少女 人工流产 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48-0202-02

为了让未成年妊娠少女受术者得到更好地护理与关怀,我科将特殊的心理护理措施以及术后健康宣教与手术妥善结合,取得良好效果[1]。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03~2013.09六个月内来我院进行人工流产的未成年女性患者50例,均为健康女性,年龄14岁~18岁,妊娠6周~8周,其中初次妊娠少女35例,多次妊娠少女15例。 1.2 方法

此次观察患者组由于年龄偏小,均选择痛苦相对较小的全麻人工流产术。术前做相应常规检查。术前禁食6h~8h,禁水4h。术前麻醉师评估患者状况良好,适合全麻手术操作后手术方可进行。术中由麻醉师静脉给药并观察情况。麻醉前建立静脉通道,评估患者生命体征,建立监护装置后经静脉推注丙泊酚,按2.0mg/kg~2.5mg/kg给药,同时观察患者的反应,直到临床体征表明麻醉起效,如患者睫毛反射消失,眼球凝视状,开始人工流产术,术中观察患者情况维持麻醉,同时监测呼吸、脉搏及血氧饱和度,保持呼吸道通畅,观察意识的消失及恢复情况,维持麻醉的输注速度应依所需的镇静深度进行调节,常为每小时

4mg/kg~12mg/kg,直至手术结束。手术后待患者清醒,护理人员协助受术者放置会阴护垫,由手术室护士送入病房观察1h,并经常巡视,注意观察有无腹痛及阴道流血情况,对受术者术后可能出现的不适予以解释,并指导其术后休息、用药、饮食、排便、性生活等注意事项。耐心做好节育卫生知识宣教,指导受术者今后选择适宜的避孕方法。 2 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后随访心理及生理都恢复正常,无心理障碍发生。 3 护理

3.1一般护理

3.1.1手术室室内环境 环境支持,消除患者的紧张和陌生感,保持手术室环境安静、舒适、整洁、空气清新,播放舒缓的轻音乐,减轻患者紧张的心理。 3.1.2物品的准备 备好手术常用物品及急救物品。

3.1.3工作人员准备 专业的麻醉师、有经验的人流医生及护士。手术室护士

在进行操作时应动作娴熟轻快,与患者保持良好的互动沟通,及时解答患者疑惑。

3.2特殊护理

3.2.1手术流程的私密性 为保障患者的隐私,考虑到未成年少女妊娠者敏感脆弱的心理特征。我科护理人员特开辟绿色通道。直接由服务台护士核对患者病例及药品无误后,带领患者与手术室护士交接进入手术室。减少患者在等候区等候时间。

3.2.2手术前后的心理护理 主流思想对于未成年怀孕少女存在歧视,患者本身由于年龄偏小,社会的歧视以及对手术本身的恐惧会让其心理压力更大。多数未成年少女患者心理极度失衡,容易出现自责、羞愧、尴尬、后悔的心态[2]。 3.2.3 手术后与患者监护人的沟通 受大环境的影响,现代家长很容易忽视或是忌讳对孩子谈性,还由于现在应试制度的影响,老师和家长都把精力放在了孩子的学业上,很容易对孩子生理上引起忽视。出现子女意外怀孕后,家长往往恼羞成怒,对孩子口不择言的羞辱。这样很容易对孩子的心理形成更大的伤害[3]。因此,我们开展了术后一对一与监护人沟通的环节,告知家长青少年敏感的心理特性,术后易将自己的不幸阴影投给周围的人和事物,如果这时没有得到家长及时的心理抚慰,甚至获得的只是责骂和歧视,就有可能促使她们以玩世不恭的态度生活。 4 讨论

本组50例人流手术病人,是一个特殊的未成年少女群体。青春期少男少女们的人生观、价值观、爱情观都不成熟,“流产”大都是性行为以后的意外,处理这种意外,少男少女们都没有准备没有经验,恐惧是他们的普遍反应。况且许多流产少女都还是在校学生,对学业、生活的影响可想而知,由此带来的自杀、抑郁等社会问题也屡见报端。因此在常规手术护理工作外,我们加强了对她们的生理和心理上的护理,尽量减少人流术对其生理和心理的影响。本组手术患者均顺利安全完成手术,术后定期三个月、六个月回访,患者康复状况良好。联合国人口基金会驻华代表泰勒女士提出,由于从孩童到青春期不同阶段认知程度是不同的,所以性教育应根据其接受程度和成熟程度安排不同的内容和形式。在人工流产率高发的当今社会,我们也呼吁学校开展性教育知识的教育,引导青少年正确的价值取向,从而减少青少年人工流产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 马建红.未婚女性中孕引产的心理特点与护理干预[J].医学信息: 中旬刊, 2011, 24(4): 1436-1437.

[2] 李晓琳,李胜女. 未成年少女中期引产的护理措施[J].中国实用医药, 2008, 3(17): 176-177.

[3] 李艳, 赵立芬,田之莹.未婚青春期异位妊娠的护理及心理干预[J]. 中国医疗前沿, 2008, 3(8): 122-12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