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高二化学酚试题

来源:一二三四网
高二化学酚试题

1. 漆酚(

)是我国特产生漆的主要成分,通常情况下为黄色液体,

能溶于有机溶剂,生漆涂在物体的表面,在空气中干燥后变成黑色的漆膜。将漆酚放入下列物质中:①空气 ②溴水 ③小苏打溶液 ④氯化铁溶液 ⑤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不能发生化学反应的是

A.①②⑤ B.③④ C.②⑤ D.③⑤

【答案】D

【解析】酚不与碳酸氢钠,也不与二氧化碳反应。故答案选D 【考点】考查酚类的相关知识点 2. 将

转变为

的方法为( )

A.与足量的NaOH溶液共热后,再通入CO2 B.溶液加热,通入足量的HCl

C.与稀H2SO4共热后,加入足量的Na2CO3溶液 D.与稀H2SO4共热后,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

【答案】A

【解析】A、与足量的NaOH溶液共热发生酯的水解反应,生成酚钠,再通入CO2后,二氧化碳只与-ONa反应,生成酚羟基,所以可得

,正确;B、溶液加热,通入足量的HCl,使羧

酸钠变羧基,错误;C、与稀H2SO4共热发生酯的水解反应,分子中存在酚羟基和羧基,再加入足量的Na2CO3溶液,羧基和酚羟基都和碳酸钠反应生成钠盐,错误;D、与稀H2SO4共热发生酯的水解反应,分子中存在酚羟基和羧基,再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羧基和酚羟基都和NaOH溶液反应生成钠盐,错误,答案选A。

【考点】考查羧基、酚羟基与碳酸钠、氢氧化钠的反应,碳酸、苯酚、羧酸的酸性的比较

3. 实验室为除去苯中含有的少量苯酚,通常采用的方法是 A.加热蒸馏,用分馏法分离 B.加乙醇,用分液漏斗分离

C.加氢氧化钠溶液,用分液漏斗分离 D.加浓溴水,用过滤法分离

【答案】C

【解析】A、由于苯中含有少量的苯酚,加热蒸馏不能完全将二者分离,效果不好,故A错误;B、苯、苯酚以及乙醇互溶,加入乙醇不能将二者分离,故B错误;C、加氢氧化钠溶液,苯酚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溶于水的苯酚钠,但苯不溶于水,可用分液的方法分离,故C正确;D、加浓溴水,生成三溴苯酚,三溴苯酚和溴都能与苯互溶,不能将二者分离,并引入新的杂质,故D错误,答案选C。

【考点】考查有机物的分离与提纯;苯和苯酚的性质

4. 下列说法不正确是( )

A.苯与苯酚都能与溴水发生取代反应 B.苯酚与苯甲醇(

)组成相差一个—CH2—原子团,因而它们互为同系物

C.在苯酚溶液中,滴入几滴FeCl3溶液,溶液立即呈紫色

D.苯酚分子中由于羟基对苯环的影响,使苯环上邻、对位氢原子更容易被取代

【答案】AB

【解析】苯和液溴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选项A不正确;结构相似,分子组成相差若干个CH2原子团的同一类有机物的,互称为同系物,所以苯酚和苯甲醇不能互为同系物,选项B不正确,其余选项都是正确的,答案选AB。

5. 用苯酚做下列实验,能成功的是

A.与浓硫酸和浓硝酸混合液发生硝化反应 B.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

C.在80℃的水中形成乳浊液

D.与福尔马林在沸水浴中便可发生缩聚反应制酚醛树脂

【答案】A

【解析】苯酚含有酚羟基。不能和乙醇发生酯化反应,B不正确。升高温度苯酚的溶解度增大,在80℃和水互溶,C不正确。制备酚醛树脂,需要酸或碱作催化剂,D不正确。受酚羟基的影响,苯酚易发生硝化反应,所以正确的答案是A。

6. 欲除去混在苯中的少量苯酚,下列实验方法正确的是

B.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充分振荡,静置后分

A.分液

C.加入过量溴水,过滤 D.加入FeCl3溶液后,过滤

【答案】B

【解析】苯酚和苯互溶,不能直接分液,A不正确。单苯酚能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所以选项B正确。苯酚能和溴水反应,但生成的三溴苯酚能溶于苯中,C不正确。D是用来鉴别酚羟基的,不正确。答案选B。

7. 苯酚沾在皮肤上,正确的处理方法是( ) A.酒精洗涤 B.水洗 C.氢氧化钠溶液洗涤 D.溴水处理

【答案】A

【解析】苯不溶于水,易溶于酒精中,所以选项A正确,B不正确。氢氧化钠和溴水具有腐蚀性,CD不正确,所以答案选A。

8. 分别将下列物质滴入苯酚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的是 A.浓溴水 B.氢氧化钠溶液 C.稀盐酸 D.氯化铁溶液

【答案】A

【解析】考查苯酚的化学性质。苯酚俗称石炭酸,和氢氧化钠反应,但不会产生白色沉淀。和氯化铁也发生显色反应,溶液显紫色。和盐酸不反应,只有和浓溴水反应生成2,4,6-三溴苯酚白色沉淀,答案选A。

9. ①与足量的NaOH溶液共热后,再通入CO2 ②与足量的NaOH溶液共热后,通入足量的稀盐酸 ③与稀H2SO4共热后,加入足量的NaHCO3饱和溶液 ④与稀H2SO4共热后,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 A.只有① B.①② C.①③ D.①③④

【答案】C 【解析】④

?

10. 下列属于酚类化合物的是

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

,足量的稀盐酸生成

与稀H2SO4共热后生成

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

【答案】A 【解析】略

11. 皮肤上沾了少量苯酚,正确的处理方法是 A.先用稀NaOH溶液洗,再用水冲洗 B.先用水洗,再用酒精冲洗 C.先用酒精洗,再用水冲洗 D.用布擦去后再用水冲洗

【答案】C

【解析】苯酚有毒,易溶于酒精,皮肤上沾了少量苯酚,一般用酒精洗去,再用水冲洗即可

12. 欲从溶有苯酚的乙醇中回收苯酚,有下列操作:

①蒸馏 ②过滤 ③静置分液 ④加入足量的金属钠 ⑤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 ⑥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 ⑦加入足量的FeCl3溶液 ⑧加入硫酸与NaBr共热,合理的步骤是 A.④⑤③ B.⑥①⑤③ C.⑥①⑤② D.⑧②⑤③

【答案】B 【解析】略

13. 从苯酚的乙醇溶液中回收苯酚有以下8种可供选择的操作,其中合理的操作是 ①蒸馏 ②过滤 ③静置分液 ④加入足量金属钠 ⑤通过足量CO2

⑥加入足量NaOH溶液⑦加入乙酸与浓硫酸混合液加热⑧加入足量的三氯化铁溶液 A.④⑤③ B.⑦① C.① D.⑥①⑤③

【答案】D 【解析】略

14. 茶是我国的传统饮品,茶叶中含有的茶多酚可以替代食品添加剂中对人体有害的合成抗氧化剂,用于多种食品保鲜等,如图所示是茶多酚中含量最高的一种儿茶素A的结构简式,关于这种

儿茶素A的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分子式为C15H12O7

B.1 mol儿茶素A在一定条件下最多能与7 mol H2加成

C.等质量的儿茶素A分别与足量的金属钠和氢氧化钠反应,消耗金属钠和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

D.1 mol儿茶素A与足量的浓溴水反应,最多消耗Br24 mol

【答案】CD

【解析】A、正确;B、正确,两个苯环用6mol,一个碳碳双键用1mol ,共7mol H2加成;

C、不正确,醇羟基与NaOH不反应、消耗金属钠和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之比为6:5;D、不正确,1 mol儿茶素A与足量的浓溴水反应,最多消耗Br25 mol,4mol取代,1mol加成。选C D.

15. 在苯和它的衍生物中, 由于侧链与苯环间的相互影响,从而使它们在性质上都发生了一些变化。

但下列反应中不能够说明这一现象的是

【答案】D 【解析】略

16. 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有机物,分子量为72,分子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8∶3∶6,该有机物不可能发生的反应是 A.消去反应 B.水解反应 C.加成反应 D.取代反应

【答案】 B 【解析】略

17. 为了除去苯中混有的少量苯酚,下面的实验正确的是:

-1

A.在烧杯中,加入足量2mol·LNaOH溶液,充分振荡后加入分液漏斗中,分液分离

-1

B.在烧杯中,加入足量2mol·LFeCl3溶液,充分振荡后加入分液漏斗中,分液分离 C.在烧杯中,加入足量浓溴水,充分搅拌后,过滤分离 D.在烧杯中,加入足量冷水,充分搅拌后,过滤分离

【答案】A 【解析】略

18. 甲苯中混有少量苯酚,除去苯酚的最佳方法是( )

A.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充分振荡后,用分液漏斗分液弃除下层溶液 B.加入溴水,生成三溴苯酚,再过滤除去

C.加水,加热超过70℃,然后用分液漏斗振荡分液后,弃除下层溶液 D.将混合物蒸馏(甲苯沸点110℃,苯酚沸点182℃),可先蒸出甲苯

【答案】A 【解析】略

19. 体育竞技中服用兴奋剂既有失公平,也败坏了体育道德。某种兴奋剂的结构简式如图所示。

有关该物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滴入酸性KMnO4溶液振荡,紫色褪去,能证明 其结构中存在碳碳双键

B.该物质与苯酚属于同系物,遇FeCl3溶液呈紫色 C.1mol该物质和H2反应时最多消耗H25 mol D.1mol该物质与浓溴水反应时最多消Br2 4mol

【答案】D 【解析】略

20. 某校学生小组为探究乙酸、碳酸和苯酚的酸性强弱并证明乙酸为弱酸,进行下述实验. 探究乙酸、碳酸和苯酚的酸性强弱关系该校学生设计了下图的实验装置(夹持仪器已略

去).

(1)某生检查装置A的气密性时,先关闭止水夹,从左管向U型管内加水,至左管液面高于右管液面,静置一段时间后,若U型管两侧液面差不发生变化,则气密性良好.你认为该生的操作正确与否?_________ (填“正确”或“错误”)大理石与乙酸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 (2)装置A中反应产生的气体通入苯酚钠溶液中,实验现象为 _________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___

(3)有学生认为(2)中的实验现象不足以证明碳酸的酸性比苯酚强,理由是乙酸有挥发性,挥发出的乙酸也可以和苯酚钠溶液反应,生成苯酚.改进该装置的方法是 _________ 证明乙酸为弱酸

(4)现有pH=3的乙酸溶液、蒸馏水、石蕊试液及pH试纸,选用适当的仪器和用品,用最简便的实验方法证明乙酸为弱酸 _______ __ (5)在相同温度下,测定相同物质的量浓度

a.NaHCO3溶液 b.Na2CO3溶液 c.CH3COONa溶液 d.﹣ONa溶液 的pH,其pH由大到小排列的顺序为 _________ (填溶液编号)

【答案】(1)正确;CaCO3+2CH3COOH=Ca(CH3COO)2+CO2↑+H2O;

(2)试管中溶液出现浑浊;C6H5O+CO2+H2O→C6H5OH+HCO3﹣; (3)在装置A和B之间连一个盛有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的洗气瓶;

(4)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乙酸溶液,加蒸馏水稀释100倍,用pH试纸测其pH,pH<5,则证明乙酸是弱酸(或其他合理答案);(5)bdac。

【解析】(1)左管液面高于右管液面,静置一段时间后,若U型管两侧液面差不发生变化,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所以该生的操作正确;大理石与乙酸溶液反应生成乙酸钙、二氧化碳和水,则化学方程式为:CaCO3+2CH3COOH=Ca(CH3COO)2+CO2↑+H2O。

(2)装置A中反应产生的气体为CO2,通入苯酚钠溶液中,生成常温下溶解度较小的苯酚,所以实验现象为:试管中溶液出现浑浊;苯酚钠与CO2、H2O反应生成苯酚和NaHCO3,则反应的

离子方程式为:C6H5O+CO2+H2O→C6H5OH+HCO3﹣。

(3)为防止挥发出的乙酸与苯酚钠反应,所以应在在装置A和B之间连一个吸收乙酸的装置,所以改进该装置的方法是:在装置A和B之间连一个盛有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的洗气瓶。

(4)强酸溶液完全电离,弱酸溶液存在电离平衡,加水稀释,电离平衡向右移动,所以证明乙酸为弱酸的最简便的使用方法为: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乙酸溶液,加蒸馏水稀释100倍,用pH试纸测其pH,pH<5,则证明乙酸是弱酸。

(5)根据盐类水解规律,越弱越水解,对应的酸越弱,水解程度越大,溶液的pH越大,所以pH由大到小排列的顺序为:bdac。

【考点】本题考查实验基本操作、反应现象的判断、方程式的书写、弱电解质的电离、盐类的水解。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