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新人教版初中物理《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

来源:一二三四网
物理 八年级 上册 第三章 第四节 授课教案

课题 第三章 四 升华和凝华 (一)知识与技能 能说出什么是升华和凝华现象; 教 学 目 标 能说出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能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升华和凝华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碘升华凝华实验了解升华和凝华现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生活中物理现象的关注,乐于探索一些自然现象中的道理。 重点 1、教学重点: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难点 2、教学难点:凝华放热。 教学方法 教具1、教师:多媒体课件、烧瓶、橡胶塞、烧杯、热水、冷水、碘 学具 2、学生:导学案 教学过程 引入 教师活动 提出问题: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实验、归纳、对比 学生思考,并回答:已培养学生复习的良好问1: 前面我们学习了哪几种物经学了熔化、凝固、汽习惯,温故知新。 引 入 课 题 态变化 固 液 化和液化四种物态变利用图示将物态变化气 化。 转化成完整的知识体问2:固态和气态之间能不能直学生思考,同时出现两系,同时提出问题:固接转化 固 液 气 种不同的观点。 1:不能直接转化。 体和气体之间能不能直接转换。引起学生猜想和举例,从而引入升请同学们举出生活中固态和2:能直接转化。 气态直接转化的实例。 认为能直接相互转华和凝华探究实验。引换的同学举例:冰箱里入升华与凝华课题。 出现冰霜、冬天雪人不见熔化却变小了…… 新课讲授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生活中有不少的例子都说明了学生关注实验器材,同摇动烧瓶是为了让学固态和气态之间可以直接转换,时非常关注固态碘的颜生确定里面的碘是固但是这种变化非常缓慢而且不色。 态的,在班级里展示是容易观察,今天我们一起用碘做学生可以听见碘在烧瓶要让所有同学都能清一个实验,因为气态的碘是有颜里晃动时的声音,观察楚观察。为了更确 色的,容易观察。请同学们注意碘的状态一同回答:烧信碘的凝华,所以让学观察实验。 探究碘升华和凝华: 瓶内是固态的碘,瓶塞生观察瓶塞底部的颜底部是白色的,同时把色。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1、在烧瓶中放少量碘。摇动烧观察到的 一、 瓶在班级里展示碘。 演 示 探 究 问:烧瓶里的碘是什么状态的瓶塞底部是什么颜色的 请把你观察到的碘的初始状态填写在导学案中。 现象填写在导学案上。 记录实验现象的习惯。 2、固态碘在烧瓶里时间久了会多数学生回答:给它加一个好的实验不仅仅产生气态的碘,但是非常缓慢,热 是为了得到实验结果,不容易观察,我们为了加快它的学生思考,多数同学回也要使得实验现象明变化该怎么办呢 答:应该用热水给它加显、操作简单,所以要问:碘的熔点是113.7摄氏度,热,因为一个标准大气认真考虑实验中可能但是酒精灯火焰的温度可以到压下水沸腾的温度不会出现的问题,想方设法500摄氏度,怎么样能让碘在不超过100摄氏度,所以解决问题。这样可以培熔化的情况下做这个实验呢 这个温度下碘肯定不会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熔化。 力。 烧杯中加热水;将烧瓶放在烧杯上加热。(持续.......大概20s) 3、当固态的碘变为碘蒸气充满 在晃动烧瓶时仍然可在展示时要晃动烧瓶,烧瓶后,拿着烧瓶在教室内展示以看见碘在底部晃动而使学生确信烧瓶里没并问:烧瓶底部有没有出现液态且可以听见声音,学生有液态的碘,碘蒸气是的碘烧瓶内部你看见了什么现一起回答:底部还是固紫色的,所以班内所有象 态碘,烧瓶内充满了好学生都可以清楚看见实验现象。 把你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导学看的紫色气体。 案中。 下面注意老师的操作: 学生看见紫色气体渐渐 如果不给烧瓶冷消失,在烧瓶内壁上附却,碘蒸气的凝华相对把烧瓶放入冷水中冷却。拔出塞着了片状的固态碘,塞时间比较长,所以为了子。 子底部变成紫黑色。 提高效率用冷水冷却。请同学们再观察烧瓶内壁和塞把观察到的现象填写在学生可以看见在冷却子底部,你看见了什么现象 把你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导学案中。 导学案上。 过程中紫色的碘蒸气越来越少,学生都能看见碘蒸气直接变成固态碘。 1、小组内讨论并交流,检查一小组之间进行交流和讨通过交流,学生可以相下你观察到的现象与其他同学论所观察到的现象。 是不是一致 互补充可能漏掉了的学生根据PPT上出现的某些实验现象细节,获(在提问时同时利用PPT展示) 问题一步步回答问题,得较完整的信息,同时问题1:加热前碘是什么状态 判断物体变化前后的状培养团队意识。 利用课件更直观,把学问题2:加热过程中碘出现了什态。 么状态这个过程需要吸热还是学生回答:加热前碘是生观察到的现象总结,放热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加热固态的。 过程中有没有液态碘 提高学生对实验现象学生回答:加热过程中的分析能力。 问题3:后来的固态碘是从哪里没有液态的碘生成,有判断物态变化首先要来的,是放热所致还是吸热所致大量的碘蒸气出现,这确定物体的初始状态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二、 分 析 现 象 个过程需要吸热,因为和变化后的末状态,在外界给它加热。 这里对学生进行判断学生回答:后来的固态物态变化方法的教学,碘是碘蒸气遇到冷的烧使学生学会判断方法。 瓶壁和塞子放热产生的。 2.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可学生尝试归纳: 以得出什么结论 根据实验现象总结实上面的实验说明了物体验结论是实验的最终可以在固态和气态之间目的,在此培养学生分直接转换。 析问题能力。 3、板书: 学生翻开课本看书,并 物质直接从固态变成气态记笔记。 的过程是升华。 物质直接从气态变成固态的过程是凝华。 升华过程需要吸热; 凝华过程需要放热。 1、有一句俗话说的是“下雪不学生思考下雪与化雪这 强化凝华过程是放冷化雪冷”,是什么意思呢 两个物态变化有什么不热的,突破难点。 利用所学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的能生活中还有很多升华和凝华的同。 例子,升华吸热也利用在了人工学生可能回答: 降雨、舞台雾景等处,下面让我下雪时也冷。 们一起试一试能不能解释下面下雪时是水蒸气直接变力。 的现象。 成固态的雪花,是凝华过程,放热所以不冷,但是雪熔化时需要吸热,所以就比较冷。 2、分析下列现象: 学生看见漂亮的干冰图干冰的应用在生活中(1)介绍干冰,同时展示干冰的片和干冰放入饮料后的还是比较多的,让学生三、 学 以 致 用 图片。 现象开始兴奋…… 多了解物理在生活中教师: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学生了解干冰及干冰升的应用,体现物理知识在空气中迅速直接变成气体二华吸热的应用,完成导的有用性,指导学生利氧化碳,这个过程是升华需要吸学案。 热,周围温度会降低,水蒸气会遇冷液化。 完成学案(干冰的应用)。 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关注生活中的有趣现象,体现从生活到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 (2)教师:放在衣柜里的樟脑学生:樟脑球变小了其 丸一段时间后变小了,(PPT展示实是它发生了升华现樟脑球图片)这是怎么回事呢 提醒:樟脑球变化之前是什么状态的,后来不见了是因为变成了什么状态 (3)冬天,在北方窗玻璃上常出现的冰花,地上有霜,树上有雾凇(树挂)(PPT展示冰花、霜、学生试着进行分析,说生活中一些非常漂亮出物质原来的状态和现的自然现象都是可以在的状态,再判断发生用物理知识解释的,指象,变成了气体。 雾凇)。 了哪种物态变化。 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提醒:形成过程中有没有液体的学生:水蒸气遇到温度解释生活现象,体现从水出现,是直接从什么状态转化低的树枝直接凝华形成生活到物理,从物理走为什么状态 雾凇。 向生活。 问:冰花是在窗玻璃的内表面形学生:室内的水蒸气遇成的还是在外表面形成为什么 到低温的窗玻璃直接凝华成冰花。 有同学回答说是在外表面形成,大多数同学回答是在内表面形成。 学生解释:是在内部,因为凝华需要放热,室外的水蒸气温度本来就低,遇到窗玻璃不会放热,所以不能在外表面形成窗花。 (4)问:冬天,冰冻的衣服变学生:冬天冰冻的衣服 干是怎么回事呢 上的冰直接升华成了水蒸气,所以久了也能变干。 学生:首先是钨灯丝升生活中处处有物理,而华成气体,然后遇到冷且一些现象用目前所(5)灯泡内壁发黑(PPT展示图的灯泡壁凝华附着在灯学知识已经可以解释,片) 在这个过程中都包含了 哪些物态变化呢 泡壁上。 在此设问也提高了学生的激情,会试着解释。在这里教育学生在生活中注意观察细节的,同时乐于思考。 课堂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小结 这节课我们又学习了两种结合其他四种物态变化梳理物态变化知识形物态变化,升华和凝华,我们一完善物态变化知识结构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起来回顾已经学习过的物态变图。 化。 系。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记忆。 反馈练习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今天你到底学的怎么样呢学生检查自己的知识掌教学目标达标检测,及让我们一起完成导学案中的课握情况,做导学案检测时反馈与巩固本节课堂检测部分: 题部分。 的知识点。 1.物质由 态直接变为 核对答案,做错的同学针对学生在不同的问态的过程叫升华,升华时要 说说自己的想法。 热。 2.物质由 态直接变为 态的过程叫凝华,凝华时要 热。 题中出现的错误进行纠正。 3.哈尔滨寒冷的冬天,公园里冰雕作品会一天天减小,这是 现象。 4.日光灯用久了,两头会发黑,这是日光灯的灯丝( ) A.钨丝先凝华后升华形成的 B.钨丝凝固形成的 C.钨丝先升华后凝华形成的 D.钨丝先升华后凝固形成的 5.冬天早晨看到的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 ) A.凝固而成的 B.直接凝华而成的 C.液化而成的 D.先液化后凝固而成的 完成后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答案,并检查通过率。 板书设计 3.4 升华和凝华 1. 升华:课本P92; 2. 凝华:课本P92。 课后反思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