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物质安全资料表 PP、PE处理剂

来源:一二三四网
一、物品名称与厂商资料:物品名称:PP、PE处理剂 二、成分辨识:物质成分英文名称百分比Ethylene-Vinyl acetate Copolymer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1%以上固成分氯丁橡胶Chloroprene rubber1%以上溶剂甲苯Toluene15%以下丁酮Butanone10%以上三、危害辨识:进入人体途径:吸入;皮肤接触;吞食。健康危害效应:1、所含溶剂皆为高挥发性溶剂,会刺激眼睛和呼吸系统。2、吞食有害。会造成神经系统及消化系统损伤。3、蒸气会造成头痛、疲劳、晕眩、恶心、无食欲、眼花、麻木、精神混乱、动作不协调。4、液体接触皮肤会产生刺激。物化性能及危害:1、所含溶剂其蒸气及液体易燃,易引起火灾。2、所含异氰酸盐类在高温中会分解产生毒雾。3、一级易燃液体。四、急救措施:不同暴露途径之急救方法:施救前请先做好自身的防护措施。吸入:1、移去污染源或将病患移至通风上风处。2、若呼吸停止立即由受训过的人施行人工呼吸。3、若心脏停止则施行心肺复延术,并送医。皮肤接触:1、用布将胶水擦掉后,用缓和流动温水冲洗,皮肤仍有刺激感时,需送医。2、衣物、鞋、带等,如有污染,需除污后再丢弃或使用。眼睛接触:1、立即缓和的擦掉胶水。2、立即将眼皮撑开,用缓和流动温水冲洗溅到的眼睛患部至少20分钟,如仍有刺激感需送医。食入:1、若患者即将丧失意识或已失去意识,不可经口喂食东西。2、若患者意识清楚,让其用水彻底漱口。3、不可催吐。4、若患者自发性呕吐,让其身体前倾,以减少再吸入的危险,并让其漱口及反复给水。5、立即送医。对急救人员之防护:配戴防护手套,以免接触污染物。五、灭火措施:适用灭火剂:1、化学干粉。 2、二氧化碳。 3、泡沫灭火剂。灭火时可能遭遇之特殊危害:1、所含溶剂成分,其蒸气及液体易燃,蒸气比空气重,会传播到远处,遇火源可能造成回火。2、所含成分在高温中会分解产生毒气。3、火场中容器可能会破裂、爆炸。特殊灭火程序:1、火灾中会分解出毒性气体具危险性。2、于安全许可下将容器出火场移离。3、封罐危害地区,在安全的距离灭火。4、停留于上风位置,在免吸入危害性蒸气及有毒的分解物。5、若未止漏,火势熄灭后,仍可能因为溢漏的蒸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而再引燃。故灭火前宜先行止漏, 如不可行且对周遭环境不致构成危害,则任其燃烧。6、尽可能隔离火场外的物质。7、密闭的容器可能因火灾之热能而爆炸,若无危险,设法将容器移离火场或喷水冷却暴露于火场中的容器外开; 不可行,可使用无需人控制之摇摆喷嘴并自现场撤退。8、注意勿让水进入容器中,亦勿使用以水为主的灭火剂,以免起剧烈反应。但可小心使用水雾来吸收火场中的 热量并保护火焰中的物质及建筑,且假如外泄尚未着火,亦可大量喷水雾分散其蒸气,保护止漏的人员。消防人员之特殊防护装备:1、穿着耐化学品的防护衣,并配戴正压空气呼吸器(自摆式呼吸防护具)。2、护目镜、耐有机溶剂之脸部防护设备。六、泄露处理方法:个人应注意事项:1、限制人员进入,直到泄露区域清除干净。2、确定是由受过训练人员负责清理之工作。3、穿戴适当之个人防护装备。4、衣物遭污染应卸下,工作区禁止饮食、抽烟,进食前应洗手。环境注意事项:1、对该区域进行通风换气。2、移除所有引燃源。3、通报政府安全卫生及环保相关单位。清理方法:1、没有防护设备时,不要去碰触外泄物。2、避免外泄物进入下水道、水沟中,以免括大污染。3、如为密闭空间,应对该区进行通风换气。4、小量外泄,用布或纸巾吸收后,置于安全处(如化学排烟柜)蒸发处理。5、大量外泄,利用最便利及安全之方法回收或收集,残除液以干砂泥土吸收后置于合适容器。七、安全处置与储存方法:处置:1、工作区应有‘禁止抽烟’标志,工作场所严禁抽烟及饮食,工作完后应彻底洗净双手,应维持良好的内务管理。2、工作场所需有灭火及处理泄露的紧急应变装置。3、作业厂场所应使用防爆型的通风设备。4、走道及出入口应保持畅通。5、操作环境应有通风设备,以确保操作员能呼吸到新鲜空气,排风设备应依法规设立,以防止有机溶剂排出。6、空的桶槽、容器仍具危害性残留物质,未处理前不得从事任何焊接、切割、钻孔或其他产生热的工作。7、一般机械式,应控制污染物浓度至暴露浓度以下。储存:1、储存场所需远离火花、火焰、高温,工作场所需张贴严禁烟火等标语符号。2、在通风良好场所采用小量操作。3、容器要标示,不使用时应保持紧密并防止受潮。4、储存区和大量操作区域,应安装火灾侦测系统及适当的消防系统。5、储存在阴凉、干燥、通风良好以及阳光无法照射的地方,并除去所有火源,远离热源。6、储存设备应以防火材料构成八、暴露预防措施:工程控制:局部排气装置控制参数八小时日时量平均容许浓度短时间量平均容许浓度混合溶剂TWASTEL200ppm250ppm个人防护设备:眼部:化学安全护目镜、护面罩眼部,化学安全护目镜、护面罩。呼吸:可配戴防有机溶剂滤毒罐之防护具。手套:橡胶防渗手套。皮肤及身体防护:化学防护衣。卫生措施:工作后尽速脱掉污染衣物,洗净后才可再穿戴或丢弃,并应告知洗衣人员污染物之危险性。工作场所严禁抽烟及饮食,工作完后应彻底洗净双手,应维持良好的内务管理。九、物理及化学性质:外观:淡黄色沸程:90-105℃气味:刺激性气味比重:0.75-0.95 (Water=1)溶解度 :与水反应十、安定性及反应性:安定性:安定特殊状况下可能之危害反应:—应避免之状况:高温、火花、明火、静电、烟气或其他引火源。应避免之物质:1、一般金属:于室温下使其少许的分解。2、铝、钾合金、钠合金:于正常温度下会起反应。3、硝酸:形成爆炸性毒物。4、强氧化剂:可能起爆炸性反应。5、强酸:可能起爆炸性反应。6、金属:某些不锈钢、铜及镍:高温及水存在下会腐蚀此类金属。7、铝粉:于适当压力,95℃下会产生无法控制的放热反应。8、胺类:放热反应。危害分解物:无十一、毒性资料:LD50(测试动物,吸收途径):75mg/kg(大鼠口服)生物测试LC50(测试动物,吸收途径):17.5ppm/4hrs(大鼠吸入)混在较低浓度下会刺激神经系统和呼吸系统;高浓度下可能造成头痛、眩晕急吸入合、恶心、眼花、困倦;更高浓度下会导致无意识甚至死亡。毒接触会导致皮肤干裂、刺激等现象,长期接触可能造成皮肤病症等。溶皮肤性引起眼睛不适感,长期接触会产生刺痛及眼睛红肿之现象。眼睛剂食入与吸入症状相同,还会产生消化系统受损,若倒吸入肺部会引起致命食入的肺部伤害。致敏感性:可能造成呼吸道过敏,但无相关之报导。慢毒性或长混合溶剂对神经、肝及皮肤有影响。期毒性十二、环境影响:污染空气、水源、土壤成份等。十三、废弃处置方法:废弃物处置方法:1、置于适当容器后,再丢至合法的垃圾收集场。2、以符合规定的焚化炉燃烧。3、依现行法规处理。十四、运输资料:海运名称联合国运输编号危害等级包装分类11333Ⅱ易燃液体十五、法规资料:1、适用法规:2、劳工安全卫生设施规则。3、有机溶剂中毒预防规则。4、危险物及有质物通识规则。5、劳工作业环境空气中有害物容许浓度标准。6、事废弃物储存清除处方法及设施标准。7、道路交通安全规则。十六、其他资料:资料来源:中国环保总局本资料只适用于产品本身,不适用于和其它混合使用,根据我们的研究和可靠的资料,我们认为它是精确的,但不保证它的精确性。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