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高职《绣花产品设计与工艺》课程教学内容改革与实践探索

来源:一二三四网
高职《绣花产品设计与工艺》课程教学内容改革与实践探索

作者:刘艳,高小亮

来源:《轻纺工业与技术》 2015年第6期

刘 艳,高小亮

(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江苏 盐城 224005)

【摘要】 对盐城工业工业技术学院纺织品设计家纺专业核心课程《绣花产品设计与工艺》进行教学内容整合与设计。首先对职业岗位能力要求进行描述,然后对课程教学的主要内容、特点进行说明,同时对教学过程采用的方法、教材及取得的成效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 高职教育;绣花产品设计与工艺;教学内容

Doi:10.3969/j.issn.2095-0101.2015.06.026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095-0101(2015)06-0064-02

收稿日期:2015-10-15

基金项目:2015年度纺织服装信息化教学研究课题(ZWH-15026);2014年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校级教改课题(2014ycfyjwc18)

作者简介:刘艳 (1985-),女,江苏盐城人,讲师,纺织工程硕士,主要从事纺织教育、纺织品设计工作。

《绣花产品设计与工艺》是纺织品设计家纺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依托紧密联系的家纺企业与毕业生就业岗位群、岗位具体的工作任务进行分析与总结,得出与课程相关的10项典型的工作任务,并展开专家咨询会、教研会,从而确定该门以实践为主的核心课程。该门课程总课时72,实践与理论各36。在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课程组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出发,紧密联系家纺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整合课程教学内容,积极探索适合高职学生特点的课程教学案例,取得较好的效果。

1 职业岗位能力要求

《绣花产品设计与工艺》对应的职业岗位能力要求主要是:

能够对市场上流行的绣花产品进行仿样设计;

能够利用绣花软件对图案进行制版与打样;

能够创新设计绣花图案,编写绣品说明书,完成花样制版,颜色配置及最终的打样。

2 课程教学内容设计

课程的教学内容遵循高职学生的认知规律及职业岗位的实际工作过程,选取企业的典型产品案例作为教学内容,将理论教学内容融入案例讲解、示范的过程中,注重技能性,追求与职业岗位的无缝对接。

2.1 课程的整合

在国家劳动部的职业技能体系中,相关工种岗位“家纺设计师”资格考试分为四个方向:织物设计制作、印染图案设计制作、绣品设计制作和纺织品空间装饰设计。结合职业资格证书中绣品设计制作方向对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与职业岗位的实际过程,确定课程的内容,更贴近企业的需求。

2.2 课程教学的主要内容

《绣花产品设计与工艺》课程内容包括五个项目:认识与分析绣花产品;装饰陈设类绣品的仿样设计;客、餐厅类绣品的仿样设计;卧室类绣品的仿样设计;主题性绣品的创新设计。每个项目设置各自的任务,使学生掌握绣花设计师岗位的主要内容,并能够进行打样师岗位的技能操作。

2.3 课程教学内容的特点

2.3.1 项目内容设计遵循高职学生的认知规律,逐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项目内容由“仿样”到“创新”,由“单一技能”到“综合技能”,难度从“简单”到“复杂”逐层深入,不断提高学生的岗位职业技能。课程项目要遵从学生认知规律,课程设计分认识与分析绣花产品;装饰陈设类绣花产品的仿样设计;客、餐厅陈设类绣花产品的仿样设计;卧室类绣花产品的仿样设计;主题性绣花产品的创新设计等五个学习项目。项目一“认识与分析来样绣花产品”,项目二、三、四“仿制市场流行的绣花产品”,项目五“主题性创新设计绣花产品”,项目内容由简单到复杂、由仿样设计到创新设计,学生能够循序渐进,不断获得阶段性成果,满足成就感,提高学习兴趣。

2.3.2 项目素材来源真实市场,工作任务实施过程符合企业真实生产过程

课程的项目内容素材来源主要有两个渠道:一是盐城及南通周边企业实际生产绣花产品的生产资料;二是学生们通过网络调研或实地调研所获取的市场流行绣花产品的信息和相关生产资料。项目五为主题性设计,将悦达家纺设计部门工作的真实任务引入课堂教学内容,实现学校学习内容与企业实际生产相对接,让学生在课堂里转变岗位角色,实现毕业后与相关职业岗位零距离对接。

项目的开展按照企业实际生产的产品为工作任务,在工作任务的具体学习单元的实施过程中体现“基于工作过程”的理念,例如:项目二和任务三品牌logo设计,从接受订单开始分析,随后制定绣花工艺方案、实施制版,最后进行打样,提出进一步改进措施;在“仿样设计”工作任务中,首先建立对绣花产品设计基本知识技能的认知,随后模拟设计员接到订单任务,分析订单任务的具体实施工艺制定方案,实施方案,最终完成订单任务。

2.3.3 基于产品开发的“工作任务”和“角色扮演”两维驱动

项目内容安排在纵向上由具体的工作任务相继开展,横向上“图案设计员”、“制版师”、“打样师”和“检验员”等各个角色岗位人员根据实际工作需要相继开展工作。这样的项目开展形式更容易让学生转变观念,将课堂当作工作车间,将学习内容当作岗位需求,而且更加突显了工作方法、沟通交流和团队合作等素质能力的培养。

2.3.4 课时安排“重工艺、弱设计”

由于开展课程时学生已经熟练掌握家纺图案设计方面的基本技能,熟悉图案设计的形式及类型,具备家纺图案设计的能力,所以课程设计时,课时的分配更加偏重于绣花产品的“工艺”,弱化图案“设计”,课堂上较为注重绣花产品工艺开发过程的训练和工艺设计与技术参数的解决。

3 教学方法

课程主要采用“教,学、做、创”一体、项目任务驱动、理实一体等多种教学方法,结合多媒体、网络等现代信息化教学手段,提高学生艺术设计素质,培养学生创新设计与制作产品的能力。

3.1 一体化教学模式

“教、学、做、创”一体化教学旨在改变传统的课堂内的静态教学模式,通过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以及任务(或项目)的实施一气呵成。教、学、做一体化的实质是将教室与工厂融为一体,将教学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感受项目教学的氛围,在任务教学中学习知识、掌握技能,使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学习更加有效地融为一体。做到在实践中教理论,在操作中学技能,不断提高职业素质。

《绣花产品设计与工艺》课程的课时有利于“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的实施,此外,在授课前做好教学设计也是开展“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的关键。“教、学、做”一体化教学能够将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实践操作融合在一起,可以大大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2 多媒体、网络等现代化教学手段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多媒体授课已经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进入高校课堂。很多时候,PPT课件上洋洋洒洒页页文字、教师放弃板书仅是挥动鼠标,多媒体授课就成了利用先进教学设备演绎传统理论教学。因此,如何更好地利用“多媒体”也成为教学改革的重点。针对《绣花产品设计与工艺》课程的特点,采用PowerPoint、Authorware、Director和Flash等多种软件进行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在用多媒体展示图片、动画和录像等的同时,与教师讲授和板书相结合。

3.3 信息化课程网络学习平台

《绣花产品设计与工艺》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平台,主要依托学校自有的金智数字化网络学习平台,同时搭建开放式的中国数字大学城平台与微信平台。平台的资源主要包括两大类,一类是课程团队教师的教学资料,如课程标准、整体设计、单元设计、授课计划、教案、课文阅读资料和备课笔记等;另一类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资料,如学案、产品图片、产品制作视频、各大展会产品信息和教师讲课视频以及一些网络链接,通过网络链接了解绣花产品设计的流行趋势及产品相关的知识。所有资源均可开放给学生,学生根据需要通过网络在线观看教学视频,也可以下载教师的备课笔记、学案、教案等教学资料进行自主学习。

由于网络平台刚建成未完全公布、课程网络资源不够丰富。针对这个问题,课程需要不断更新和补充《绣花产品设计与工艺》课程网络教学资源,增加微课视频等,构建一个动态更新、能增进教师和学生在课内外学习上互动性、有利于开展翻转课堂教学、更有利于学生在课外自主实践学习的网络平台[2]。

3.4 其他多种方法辅助配合

课程组把课程中的重点、难点作为问题点,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并在班级内部进行辩论式的交流,每个小组推选一个代表进行陈述本小组的观点,其他小组的人员可以就不明白的地方进行提问。讨论无疑议后再加以适当的练习加以巩固。此外,在授课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具体的内容和情况选择使用启发式教学、探究式教学、实践式教学等方法和手段。

4 教材选用与教材建设

课程选用的主要教材由校内专任教师编写,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出版的《电脑绣花产品的分析与设计》教材;辅助教材选用中国纺织出版社出版、周李均主编《现代绣花图案设计》教材,作为学生参考书目。

5 教学效果

通过对课程教学内容、目标等进行改革,将企业的真实案例应用到学习中,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将企业的真实案例通过校内绣花机进行打样,学生能够获得较大的成就感。课外学生通过课程平台进行上网学习,与教师进行互动性、更有利于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参考文献

[1]人民网-教育频道.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EB/OL].http://edu.people.com. cn/GB/8216/11042981.html,2010-02 -28/2014 -12 -29.

[2]陆恩,陈桂珍.高职“电子商务英语”课程教学资源网络平台的构建[J]. 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1): 40 -4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