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1:据魏某自述,他在同学的生日宴会上认识了出手大方的王大哥,王大哥经常请他去餐馆吃喝,带他去网吧上网。王大哥成了魏某的好朋友和崇拜的偶像。一天,王大哥突然对魏某说:“有一个小子总跟我过不去,我不方便出面,你替我教训教训他,反正他也不认识你。”被王大哥这么一蛊惑,原本老实听话的魏某为了哥们义气便答应帮忙,手拿木棒朝那个人的头上猛击一棒,导致那个人头部受了重伤。
点评:案例中魏某为了哥们义气,做出违法犯罪的事。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青少年一定要慎择友,择良友。面对朋友的要求,必须保持头脑清醒,以法律和道德为标尺进行衡量,三思而后行,不可随意迁就,否则会铸成大错。
一、中学生打架斗殴、寻衅滋事等故意伤害他人的行为,有哪些危害? 1.扰乱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影响同学们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2.严重影响当事人的身心健康。打架斗殴是一种典型的故意伤害行为,加害者以故意损害他人身体健康为目的,所以打架斗殴的结果往往是使受害者身体损伤,遭受伤痛的折磨,甚至造成残疾。对于加害者来说,
肯能会引起他无尽的自责、仇恨的加深,有的甚至会自暴自弃,走上一条自我毁灭的道路。
3.给加害人的家庭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人的生命和健康是无价的,可以说以损害他人生命和健康为目的的打架斗殴行为,其后果往往是要支付巨额的赔偿。
二、为什么有的同学会故意伤害他人,参与打架斗殴呢?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个人行为霸道引起打架斗殴。如指使别人买东西、命令别人为自己做一些小事等,欺负别人的心理逐渐膨胀、扭曲、变态,麻烦由此产生。 2.不良嗜好、高消费引起打架斗殴。如抽烟、喝酒等行为。
3.语言行为粗鄙引起打架斗殴。有的学生不注意自己的言行,语言污秽,行为粗鲁,由三言两语引起的冲突并不少见。 三、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应当如何加强自我保护?
1.增强法律意识,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要多学点法律知识,弄明白什么是违法、什么是犯罪,只有明白了这些,才有可能使自己不做违法犯罪的事,同时也有可能制止他人违法犯罪。
2.增强同犯罪分子作斗争的勇气。为什么校园犯罪屡禁不绝?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同学们没有团结起来,缺少同犯罪分子作斗争的勇气。
3.掌握防卫方法。一是要看好自家门,宿舍门要随时关好,钱财要妥善保管;二是要及时报告,一旦自己或者同学遇到不法侵害,或者同学有什么不良动向,要及时向学校老师或者学生科报告,让老师介入处理;三是外出要请假,让老师知道自己的去向,防止犯罪分子得逞。 【知识链接】
一、伤害他人如何定罪?
故意伤害罪,是指侵害他人的身体健康,采用暴力殴打、用刀具器械砍刺等方法,造成他人轻伤、重伤、伤残等。根据我国《刑法》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致人重伤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我国《刑法》第293条规定:有下列寻衅滋事行为之一,破坏社会秩序的,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随意殴打他人,情节恶劣的;追逐拦截、辱骂他人,情节恶劣的;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产,情节严重的;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造成公共秩序严重混乱的。
二、如果正确区分打架还手和正当防卫?
我国《刑法》第20条规定:为了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对正在进行的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
打架斗殴中,任何一方对他人实施的暴力侵害行为,两人及多人打架斗殴,一方先动手,后动手的一方实施的所谓反击他人侵害行为的行为,不属于正当防卫。最佳的解决方法是学生应及时报告老师,在外时可以报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