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闭锁结构[发明专利]

来源:一二三四网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公布说明书

[21]申请号200810300198.X[51]Int.CI.

E05C 19/00 (2006.01)F16B 1/04 (2006.01)H05K 7/00 (2006.01)

[43]公开日2009年7月29日[22]申请日2008.01.23[21]申请号200810300198.X

[71]申请人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地址518109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龙华镇油松第

十工业区东环二路2号

共同申请人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72]发明人李建军 詹德盛 陈有道 颜羣哲

[11]公开号CN 101492984A

权利要求书 2 页 说明书 5 页 附图 5 页

[54]发明名称

闭锁结构

[57]摘要

一种闭锁结构,其包括一个基体、一个用于与基体连接的按钮、一个转动件、一个定位件及一个弹性件,按钮上设有至少一个卡持部及至少一个推抵部,定位件与转动件间为可相对转动配合,转动件包括多个抵持部及多个卡扣部,按钮的推抵部作用于转动件的抵持部可使转动件于多个不同预定位置间转动,弹性件设于定位体与按钮之间以提供弹力,闭锁时,按压按钮使其卡持部与转动件的卡扣部配合,转动件处于一个第一位置,打开时,转动件转动处于一个与第一位置相邻的第二位置,按钮的卡持部解除对转动件卡扣部的扣合。操作时,只需按压按钮,操作极为方便,同时可通过同样一个按压按钮的动作,分别实现闭锁和打开按钮的功能。

200810300198.X

权 利 要 求 书

第1/2页

1.一种闭锁结构,其包括一个基体及一个用于与基体连接的按钮,按钮上设有至少一个卡持部,其特征在于:该按钮还包括至少一个推抵部,该闭锁结构还包括一个转动件、一个定位件及一个弹性件,该定位件与该转动件间为可相对转动配合,该转动件包括多个抵持部及多个卡扣部,按钮的推抵部作用于转动件的抵持部可使转动件于多个不同预定位置间转动,弹性件设于定位体与按钮之间以提供弹力,闭锁时,按压按钮使其卡持部与转动件的卡扣部配合,转动件处于一个第一位置,打开时,按压按钮而使转动件转动处于一个与第一位置相邻的第二位置,按钮的卡持部解除对转动件卡扣部的扣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闭锁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定位件与转动件间相互配合的表面为凸轮面,该定位件的凸轮面的凸峰与转动件的凸轮面的凹谷相啮合,该定位件的凸轮面的凹谷与转动件的凸轮面的凸峰相啮合。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闭锁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定位件与该转动件上相邻的凸峰及相邻凹谷间的夹角为30度,该转动件的抵持部个数为十二个,该转动件的卡扣部个数为六个,该十二个抵持部设于转动件上远离凸轮面的圆周面上,相邻抵持部间的夹角为30度,该六个卡扣部设于转动件上靠近凸轮面的圆周面上,相邻卡扣部间的夹角为60度,且该六个卡扣部分别与其中的六个抵持部的位置相对应并位于转动件的同一条母线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闭锁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按钮还包括一个按压部,该推抵部垂直设置于按压部上,该推抵部远离按压部的一端设有一个倾斜面。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闭锁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转动件还包括一个圆柱状主体部,该转动件的多个抵持部沿主体部的某一个圆周方向均匀排布,该抵持部靠近按钮的推抵部的表面为倾斜面,该抵持部与按钮的推抵部相配合,按压按钮,按钮的推抵部对转动件抵持部的作用力产生使转动件绕其轴心线转动的力矩。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闭锁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弹性件为柱状螺旋弹簧。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闭锁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闭锁结构还包括一

2

200810300198.X权 利 要 求 书 第2/2页

个轴件,该基体上还开设有一个通孔,以供轴件的轴件穿过,该轴件穿过弹性件、定位件、转动件及基体。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闭锁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闭锁结构还包括该一个垫片及一个锁固件,该轴件包括轴杆及头部,该垫片套于轴杆上靠近头部的一端,该锁固件锁固于轴件另一端。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闭锁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基体还包括一个底板、两个枢轴支架及两个支架,该枢轴支架及支架垂直设置于底板上,该枢轴支架远离底板的一端设有一个通孔,该支架远离底板的一端设有一个开口,该转动件放置于该底板上,该按钮上固设有一个枢轴,该枢轴的两端可转动地穿设于枢轴支架的通孔内。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闭锁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定位件包括两个凸条,该凸条卡入该基体支架的开口中,而使定位件不可随转动件一起转动。

3

200810300198.X

说 明 书

闭锁结构

第1/5页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闭锁结构,尤其是关于一种操作方便的闭锁结构。背景技术

玩具、消费性电子产品等通常具有两个经常需要相互闭合或打开的部件,有时这两个部件之间需要有闭锁结构连接。

一种现有产品包括一个本体和一个盖体,本体与盖体一端通过一个枢轴可转动地连接,以实现盖体相对于本体的转动。本体与盖体另一端分别设有一个凸起从而形成一个卡钩,按下盖体,本体与盖体的卡钩卡合而将盖体闭锁至本体,拨动盖体的卡钩使其变形而脱离本体的卡钩,使盖体绕枢轴转动,从而将其相对于本体打开。

然而,上述打开盖体的过程中,需用力拨动盖体的卡钩,较为费力,操作不便,且闭合和打开盖体时操作者动作完全不同,在频繁的闭合和打开过程中,操作者需频繁改变手的动作,增加了操作上的不便。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内容,有必要提供一种操作方便、闭锁与打开操作相同的闭锁结构。 一种闭锁结构,其包括一个基体、一个用于与基体连接的按钮、一个转动件、一个定位件及一个弹性件,按钮上设有至少一个卡持部及至少一个推抵部,定位件与转动件间为可相对转动配合,转动件包括多个抵持部及多个卡扣部,按钮的推抵部作用于转动件的抵持部可使转动件于多个不同预定位置间转动,弹性件设于定位体与按钮之间以提供弹力,闭锁时,按压按钮使其卡持部与转动件的卡扣部配合,转动件处于一个第一位置,打开时,转动件转动处于一个与第一位置相邻的第二位置,按钮的卡持部解除对转动件卡扣部的扣合。 上述闭锁结构中,操作时,只需按压按钮,操作极为方便,同时可通过同样一个按压按钮的动作,分别实现闭锁和打开按钮的功能,操作过程中使用者的手无需变换动作,更增加了操作的方便性,在需要连续多次闭锁和打开按钮时,其方便性尤为突出。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闭锁结构的立体分解图。

图2是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闭锁结构在与图1相反方向上的立体分解图。 图3是图1所示的闭锁结构处于闭锁状态时的立体剖视图。

4

200810300198.X说 明 书 第2/5页

图4是图1所示的闭锁结构处于闭锁状态时的立体图。 图5是图1所示的闭锁结构处于开启状态时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例。

请参阅图1及图2,闭锁结构10包括一个按钮12、一个轴件14、一个垫片16、一个弹性件18、一个定位件20、一个转动件22、一个基体24及一个锁固件26。

按钮12包括一个按压部122、两个卡持部124及两个推抵部126。按压部122为一个圆形板体,其一侧延伸出一个板状连接部1222,该连接部1222的端部固设有一个枢轴1224。卡持部124及推抵部126均垂直地设于按压部122上。卡持部124远离按压部122的一端设有卡钩1242,两个卡持部124相向设置,即其卡钩1242面向另一个卡持部124。两个卡持部124位于按压部122的同一条直径上且相对于按压部122的轴心线相互对称。推抵部126大体为条状体,其长度大于卡持部124。两个推抵部126位于按压部122的同一直径上且相对于按压部122的轴心线相互对称。两个推抵部126远离按压部122的一端各设有一个倾斜面1262,且两个倾斜面1262的倾斜方向恰好相反。两个推抵部126的中心连线与两个卡持部124的中心连线垂直相交。

可以理解,按钮12上可以设置一个或两个以上的卡持部124及推抵部126。 轴件14包括一个轴杆142及一个头部144。轴杆142及头部144均为圆柱状,头部144的直径大于轴杆142。轴杆142上设有外螺纹。头部144一端面上开有十字形沉头以方便操作轴件14。

垫片16为圆环状。弹性件18为柱状螺旋弹簧。

定位件20大体为T字形,其包括一个凸轮部202及一个凸台部204。凸轮部202的径向截面大体为圆形,其上沿径向延伸有两个凸条206,两个凸条206相对于凸轮部202的轴心线对称设置。凸轮部202的圆周面上沿平行于其轴心线方向延伸有一个凸缘208,该凸缘208的表面为一个凸轮面(图未标),该凸轮面上设有多个凸峰210及多个凹谷212,凸峰210与凹谷212均匀交错设置于凸轮面上,该凸轮面的延伸曲线为正弦曲线。在本实施例中,凸峰210及凹谷212的个数各为十二个,且相邻凸峰210及相邻凹谷212间的夹角为30度。凸台部204大体为圆柱状,其与凸轮部202同轴而设,且凸台部204与凸缘208位于凸轮部202的同一侧。请参见图3,定位件20上沿平行于其轴心线方向开设有台阶孔(图未标),该台阶孔贯穿凸轮部202及凸台部204。

转动件22包括一个主体部222、多个卡扣部224及多个抵持部226。主体部222大体为圆柱

5

200810300198.X说 明 书 第3/5页

状,其一个表面为凸轮面(图未标),该凸轮面上设有多个凸峰228及多个凹谷230,凸峰228与凹谷230均匀且交错设置于该凸轮面上,该凸轮面的延伸曲线为正弦曲线。在本实施例中,凸峰228及凹谷230的个数各为十二个,且相邻凸峰228间及相邻凹谷230间的夹角均为30度。该凸轮面与定位件20的凸轮面相配合,其上的凸峰228与凹谷230分别与定位件20上的凹谷212及凸峰210相对应。多个卡扣部224均匀分布于主体部222的靠近凸轮面圆周侧面上。在本实施例中,卡扣部224个数为六个,即沿主体部222的圆周方向每隔60度设置一个卡扣部224。两个相对的卡扣部224最外缘之间的距离大于按钮12的卡持部124之间的距离。多个抵持部226均匀分布于主体部222远离凸轮面的圆周侧面上。在本实施例中,沿主体部222的圆周方向每隔30度设置一个抵持部226。多个卡扣部224与其中的六个抵持部226的位置分别对应并位于主体部222的同一条母线上。抵持部226为长条状,其截面大体为直角梯形,其上靠近凸轮面的表面为倾斜面。抵持部226的倾斜面可与按钮12的推抵部126的倾斜面相配合。 可以理解,定位件20与转动件22上的凸轮面的延伸曲线除了为正弦曲线外,还可为其它波浪形曲线。

基体24包括一个底板242、两个枢轴支架244、两个支架246及一个凸台248。底板242为一个长方形板体,枢轴支架244及支架246均垂直地设置于底板242上,枢轴支架244的长度大于支架246。枢轴支架244设于底板242的一端,凸台248设于底板242的另一端。两个枢轴支架244均平行于底板242的一个侧边,且两个枢轴支架244最外缘之间的距离对应于按钮12的枢轴1224的长度。枢轴支架244远离底板242的一端开设有通孔(图未标),以供按钮12的枢轴1224穿入。两个支架246相对于凸台248的轴心线对称,且两个支架246相互平行并与底板242的侧边成一定的夹角,支架246上远离底板242的一端开设有一个开口2462。两个支架246最外缘之间的距离小于定位件20的两个凸条206端部的最大距离。凸台248为圆柱形,其中心位置开设有通孔(图未标),该通孔贯穿凸台248及底板242。 锁固件26为一个六角螺母,其可与轴件14上的外螺纹配合。

请同时参阅图4,组装时,先将转动件22的远离凸轮面的一端放置于基体24上,且使基体24上的凸台248位于转动件22的中心位置,支架246位于转动件22的两侧。将定位件20放置于转动件22上,使定位件20与转动件22的凸轮面相互配合,即定位件20的凸峰210及凹谷212分别与转动件22的凹谷230及凸峰228相啮合,定位件20的两个凸条206卡入支架246的开口2462中,而使定位件20不可随转动件22一起转动。将轴件14的轴杆142依次穿过垫片16、弹性件18、定位件20的阶梯孔、转动件22的通孔及基体24的通孔,并将锁固件26锁固至轴件14的轴杆142相对头部144的一端,弹性件18具有一定的预压缩量,且其两端分别与垫片16及

6

200810300198.X说 明 书 第4/5页

定位件20相抵持,而将定位件20压于转动件22上。将按钮12的枢轴1224的两端可转动地穿设于基体24的枢轴支架244的通孔内,按钮12的两个推抵部126位于转动件22的两个抵持部226的正上方,推抵部126的倾斜面与抵持部226的倾斜面相配合,按钮12的两个卡持部124的卡钩1242卡扣于转动件22的两个卡扣部224上。此时,转动件22处于一个第一位置。 使用时,对按钮12的按压部122施力将按钮12朝基体24的方向按压,按钮12的两个推抵部126分别推抵转动件22的两个抵持部226,该抵持部226受到一个沿其倾斜面倾斜方向的作用力,该作用力在转动件22圆周的切线方向的分力对转动件22产生一个力矩,作用于转动件22上的力矩促使转动件22绕其轴心线旋转。因为转动件22与定位件20间为可相对转动配合,所以转动件22的凸峰228渐渐滑离定位件20的凹谷212,定位件20相对于转动件22向上运动,弹性件18被进一步压缩,当转动件22的凸峰228与定位件22的凸峰210相顶持时,转动件22恰好转过一定的角度,在本较佳实施例中为15度,接着,转动件22的凸峰228自定位件22的凸峰210滑移至定位件20的凹谷212,同时,弹性件18储存的弹性势能释放,产生弹力,该弹力推动定位件20的凸轮面与转动件22的凸轮面的相对滑动,直到转动件22的凸峰228再次与定位件20的凹谷212啮合,转动件22在本较佳实施例中恰好转过30度。

请参阅图5,按钮12的卡持部124不再卡合于转动件22的卡扣部224上,而位于相邻两个卡扣部224的中间部位,按钮12相对于基体24开启。此时,转动件22处于一个与第一位置相邻的第二位置,且按钮12的两个推抵部126位于转动件22上另一对抵持部226的正上方。再次按压按钮12,按钮12的推抵部126作用于转动件22抵持部226上的力使转动件22转动30度,按钮12的两个卡持部124卡合于转动件22的卡扣部224上,使转动件22处于第一位置,又可重新将按钮12闭锁至基体24,如此反复。

在本实施例中,按压按钮12时,按钮12的枢轴1224在基体24的枢轴支架244的通孔内转动,进而限定了按钮12的运动轨迹。当按钮12相对于基体24开启即按钮12的卡持部124不再卡合于转动件22的卡扣部224时,翻动按钮12,使按钮12的枢轴1224在基体24的枢轴支架244的通孔内转动,便可实现按钮12相对于基体24完全打开。

可以理解,定位件20与转动件22的凸轮面的设置可实现转动件22转动预定的角度,从而可实现转动件22在多个不同预定位置间转动。定位件20与转动件22的相邻凸峰及相邻凹谷间的夹角不限于30度,可为其他度数,相应地,转动件22上的相邻抵持部226间夹角的度数也跟着作调整,且只需在相邻的抵持部226的其中的一个抵持部226的正上方设置一个卡扣部224,且卡扣部224均匀分布于转动件22的圆周侧面上。

可以理解,垫片16可省略,只需轴件14的头部144大于弹性件18的内孔使弹性件18不脱

7

200810300198.X说 明 书 第5/5页

出即可。锁固件26也可为一个卡环,对应于轴件14上开设一个环形卡槽,另外,锁固件26也可省略,此时,将轴件14在组装完毕后铆固。该弹性件18还可为橡胶条、海绵等。轴件14可省略,此时,可将弹性件18长度加长,在按钮12闭锁至基体24时,弹性件18两个端部直接抵持至按钮12的按压部122及定位件20上。

本发明的闭锁结构10中,操作时,只需按压按钮12,操作极为方便,同时可通过同样一个按压按钮12的动作,分别实现闭锁和打开按钮12的功能,操作过程中使用者的手无需变换动作,更增加了操作的方便性,在需要连续多次闭锁和打开按钮12时,其方便性尤为突出。 另外,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在本发明精神内做其它变化,当然,这些依据本发明精神所做的变化,都应包含在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范围内。

8

200810300198.X

说 明 书 附 图

第1/5页

图1

9

200810300198.X说 明 书 附 图 第2/5页

10

200810300198.X说 明 书 附 图 第3/5页

图2

图3

11

200810300198.X说 明 书 附 图 第4/5页

图4

12

200810300198.X说 明 书 附 图 第5/5页

图5

1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