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平凉市委、平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平凉市创建全国
文明城市中长期规划纲要(2012—2020年)》的通知
【法规类别】精神文明建设 【发文字号】平发[2012]19号
【发布部门】中共平凉市委办公室平凉市政府 【发布日期】2012.05.19 【实施日期】2012.05.19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中共平凉市委、平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平凉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中长期规划纲要
(2012-2020年)》的通知 (平发〔2012〕19号)
各县(区)委、人民政府,平凉市工业园区党工委、管委会,市委各部委、市直各部门,中央、省驻平各单位:
现将《平凉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中长期规划纲要(2012-2020年)》印发你们,请结合各自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中共平凉市委 平凉市人民政府 2012年5月19日
1 / 6
平凉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中长期规划纲要
(2012-2020年)
为了深入推进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努力为建设小康和谐文明生态平凉提供强大精神动力,根据《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地级市)》,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平凉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中长期规划纲要(2012-2020年)》。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四三二一”战略思路,紧紧围绕建设小康和谐文明生态平凉的宏伟目标,以“创全国文明城市、建生态文化名城”为主线,以《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地级市)》为依据,以提高市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为重点,以群众性创建活动为载体,高起点规划,大手笔建设,精细化管理,全社会参与,分阶段实施,努力把平凉建成经济更加发达、政治更加民主、社会更加和谐、文化更加繁荣、生态更加秀美、人民生活更加幸福殷实的全国文明城市和西部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区域性中心城市。 二、创建目标
坚持把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与创建全国生态示范市、全国双拥模范市、全国园林城市、全国卫生城市等有机结合,通过扎实有效的创建活动,促进全市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城市面貌明显改观,社会风气明显改善,人民群众生活更加殷实和谐幸福,西电东送、陕甘宁交汇区交通、西兰银几何中心物流“三大枢纽”的区位优势更加凸显,对甘肃东翼腾飞的支撑带动作用更加突出,实现城市公共文明指数测评处于西北地区同类城市前 2 / 6
列,力争通过连续三届努力,进入“全国文明城市”行列。分阶段目标是:
(一)近期目标:2012年至2014年,全面动员,深入推进,打实基础,使《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地级市)》80%以上的指标达到A类标准、10%以上的指标达到B类标准,城市公共文明指数测评进入省内同类城市前四位,力争获得“全国文明城市提名资格”。
(二)中期目标:2015年至2017年,集中力量,攻坚克难,提升水平,使《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地级市)》90%以上的指标达到A类标准、5%以上的指标达到B类标准,城市公共文明指数测评进入省内同类城市前三位,确保获得“全国文明城市提名资格”。
(三)远期目标:2018年至2020年,巩固成果,深化创建,奋力争先,使《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地级市)》95%以上的指标达到或超过A类标准,其余指标全面达到B类标准,特色指标获得较多加分,城市公共文明指数测评达到西北地区同类城市前列,力争跨入“全国文明城市”行列。 三、主要任务
(一)着力建设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
1.加强理论学习教育。坚持和落实各级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市委大讲堂、理论对谈等行之有效的方法,深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切实提高各级领导干部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指导实践的本领。加强各级干部理想信念、廉洁从政和职业道德教育,全面落实《平凉市贯彻〈2010-2020年干部教育培训改革纲要〉实施办法》,充分发挥各级党校和各类培训机构作用,大规模地对党员干部进行经济、法制、文化、科技、道德、纪律和社会管理等方面知识的综合培训。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型党组织创建活动,命名一批学习型党组织,以点带面,推进党员干部学习教育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精心设计务实管用的活动载体,不断深化创先争优 3 / 6
活动,建立长效机制。
2.切实规范政务行为。建立科学高效的民主决策制度,实行重大问题和重要事项集体决策制度、决策过错责任追究制、专家咨询制度、社会公示和听证制度,建立健全决策科学、服务承诺、责任追究、监督考核、行政问责制度体系。加强党员干部党性修养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公务人员依法决策、依法执政的能力。进一步规范行政行为和行政审批事项,在党政机关开展“规范执法、文明服务”和“做人民满意的公务员”活动,推广普通话,使用规范字。加强行政监督,及时处理行政投诉,自觉接受人大政协、新闻舆论、社会公众的监督。
3.努力提高行政效能。切实转变政府职能,简化行政审批权和办事程序,推进政务公开,实行承诺制、公示制和一站式办公,提高服务水平和办事效率,优化投资环境。加快电子政务建设,进一步完善中国·平凉门户网站,及时、准确地发布政务信息,建成平凉市电子政务社会公众服务系统,实现政务信息资源整合、共享。建立党政领导接待群众来访制度,设立市民服务热线,群众对党政机关行政效能满意度达到90%以上。 4.加强反腐倡廉建设。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长效机制,推进廉政文化建设,促进党员干部勤政廉政。深入开展专项治理,坚持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坚决查处违纪违法案件,进一步加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强化权力运行监控。着力加强作风建设,持续开展民主评议行风活动,严肃查处违法违纪案件,群众对反腐倡廉工作的满意度大于90%。 (二)着力建设民主公正的法治环境
1.加快依法治市进程。全面实施“六五”、“七五”普法规划,以领导干部、公务员、青少年为重点,以法制宣传长廊、普法教育基地、乡村法制宣传大蓬车等为载体,实现“法律八进”常态化。继续坚持普治并举,大力推进法治县(区)、法治乡镇(街道)、法治村(社区)创建活动,到2020年,全市法治县(区)、法治乡镇(街道)、 4 / 6
法治村(社区)比例分别达到70%、90%和95%,全民法制宣传教育普及率达到80%以上。
全面贯彻“三个纳入”要求,加快法律援助网络和便民服务设施建设,畅通“12348”法律服务热线,逐步扩大法律援助覆盖面,确保法律援助办案增长率年均增长15%以上,到2020年实现应援尽援的目标。
2.切实维护公民合法权益。建立维护劳动者权益的协调机制,坚决杜绝使用童工现象。切实保障妇女、儿童、残疾人、老年人和进城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全社会对女性就业机会公平的满意度、市民对男女同工同酬的认可度、满意度均高于75%。建立进城务工人员工资监控制度、工资保证金和最低工资保障制度,全力解决进城务工人员的居住、生活和子女就学问题。虐待、不赡养老人案件发生率和侵犯残疾人合法权益事件投诉率分别控制在每万户2起和1.5起以内。
3.巩固和扩大基层民主。建立健全党代表任期制,提升党代表履职能力,积极探索党代表发挥作用的有效途径,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加强和完善机关、企业、社区、学校等基层党团组织,积极发挥基层党团员作用。推进社区居委会民主建设,不断完善社区事务民主决策和管理制度,依法执行社区居委会选举制度,选民参选率大于80%。到2020年,实现全市所有城镇社区和80%的农村社区均有社区服务中心、社区服务信息化网络平台。
(三)着力建设规范守信的市场环境
1.加强诚信体系建设。加快政府部门信用体系建设,着力构建社会监督网络,增强政务透明度和公信力,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确保市民对政府诚信的满意度大于90%。加强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企业信用评估机制、企业信用查询系统、企业“诚信档案”。推进个人信用体系建设,建立通过互联网可免费查询的个人信用体系征信系统。采取多种形式开展“诚信平凉”主题宣传活动,引导人们树立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信用意识和道德观念。继续深化“百城万店无假货”“诚 5 / 6
信商户”、“食品安全示范店”、“诚信单位”、“农资放心店”等创建活动,建成全
国“百城万店无假货”活动示范街1条以上。
2.狠抓市场监管。严厉打击走私贩私行为和假冒伪劣商品,形成长效监督、投诉和处置机制。充分发挥“12315、12365、12345”等消费者申诉举报网络作用,及时受理消费者投诉和举报,切实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加强城乡集贸市场建设,广泛开展文明集市创建活动,以涉农服务、食品保障、医疗卫生等行业为重点,强化市场日常监管和督查,依法从重打击制假售假犯罪分子,严肃查处庇护制假售假的公职人员,确保无影响恶劣的侵犯知识产权、假冒伪劣商品事件,无集中性、区域性制造、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的窝点和市场。切实维护企业和投资者合法权益,促进市场公平竞争,坚决查禁地方保护主义,坚决惩处公务人员对企业吃、拿、卡、要等违法违纪行为。
3.提升“窗口”行业形象。加强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公安、医疗、工商、税务、银行、邮政、电信、宾馆、车站、旅行社、公交、出租车、环
6 / 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