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长廊 以德育人的师者风范 ◇张锋 古人云:师者,人之模范也。教师的身教胜于 陶老先生育人如此适时适度,生动感人。他 巧妙地运用表扬与激励的方法达到了特殊的教 言传,其道德品质、人格力量对学生起着潜移默 化的教育感化作用;若不能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又怎能面对圣贤和学子而以“师”自居呢? 育效果,实在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长期以来,有些学校的教师一看学生犯错 误,常常不问青红皂白,有理无理先打“三扁 担”,轻则当众斥责、教训,重则辱骂,有的甚至 拳脚相加,大打出手。这种简单粗暴的方法既降 低了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又极大地挫伤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有一个“四块糖果” 的故事。 当时,陶先生任育才小学校长。一天,他发 现学生王友用泥块砸自己班上的同学,他当即 制止了王友,并令他放学后到校长室去。放学 后,陶先生来到办公室,王友已经等在门口,准 了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有时还会产生极强 的逆反心理,导致学生故意和教师对着干,不但 达不到教育目的,反而起了副作用。 怎样才能效仿陶老先生的做法,有效、适宜 地教育好学生呢?我认为有四个原则应当长期 坚持。 一备挨训了。可是一见面,陶先生却掏出一块糖果 给他,并说:“这个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到 了这里,而我却迟到了。”王友惊疑地接过糖果。 接着,陶先生又掏出一块糖果放到他的手上说: “这是第二块糖果,也是奖给你的,因为我不让 你再打人时,你立即就住手了,这说明你很尊重 是要以学生为本。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 提高人。学生是有主观能动性、有感情的,不是 我,我应该奖你。”王友更惊疑了,眼睛睁得大大 的。陶先生掏出第三块糖果塞到王友手里,说: “我调查过了,你用泥块砸那些男生,是因为他 接受知识和指令的容器,要实现教育目标,外因 只有通过内因这一决定性因素,才能收效。以生 为本即是以人为本,要求教师要清楚地认识到 们不遵守游戏规则,欺负女生,你砸他们,说明 你很正直善良,且有跟坏人作斗争的勇气,应该 奖励你啊!”王友感动极了,他流着泪痛苦地说: “陶校长,你打我吧!我错了,我砸的不是坏人, 而是自己的同学啊……”陶行知满意地笑了。他 随即掏出第四块糖果递了过去,说:“为你正确 其劳动对象——学生是人而不是物,我们工作 的宗旨是让教育服务于人,而不是强加于人,凌 驾于人。陶老的“四块糖果”始终是以教育学生 为目的,他用表扬唤起学生自尊,用激励促使学 生反省,用信任促使学生改过自新。这既体现了 师长的博大胸怀和高超的育人技巧,同时又最 大限度地坚持了以生为本的原则。一切为了学 认识错误,我再奖你一块糖。可惜我只有一块糖 了。我的糖完了,我看我们的谈话也就结束吧。” 说完,就走出了校长室。 生,就能摆正学生的主体地位,就能克服工作中 的粗暴与刻板。 作者简介:张锋,贵州省大方县长石镇长石小学教师(贵州大方,551618) 基础教育参考・201 4/6 77 文化长廊 二是要以德育为首。教育要把德育放在首 位,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我们要以思品教材内 容以及《学生守则》、《日常行为规范》和学校规 章制度为依据,时时处处都注重学生政治思想 与道德品质的培养和提高,使其养成良好的行 为习惯。德育不能单独依靠硬性规定和机械说 教,而要顺时依势,就发生在学生身边的点滴小 事,引导学生去观察、思考、讨论、总结、体验,从 而提高认识,达到德育工作的目的。进行思品教 育,教师要把握好表扬与批评这两把尺子。表扬 与批评都要适时适度,过与不及都会影响教育 效果。要以表扬为主,批评为辅,多表扬,慎批 评。表扬中让学生看到不足,找到差距,激励进 步;批评中使学生看到长处,增强信心,唤起自 尊,促使其决心改正错误。表扬切忌锦上添花, 一切如意,以免导致学生骄傲自大,目中无人; 批评切忌全盘否定,一事无成,以免导致学生丧 失自尊,破罐破摔。陶老对王友的错误,是以表 扬代替批评,表扬中深含善意的批评。他先后发 现并肯定了王友按时赴“约”、尊重师长、正直善 良、勇于认错改错等几个闪光点,一步一步地启 发、诱导、激励、鞭策,使王友深刻地认识到自己 的错误,对陶老的教育佩服得五体投地。这比用 直接批评和毫无遮掩的训斥,其教育效果不知 要好多少倍。 三是要以理服人。理,即是事理、道理。事不 论大小,皆有一个是非曲直。人若识事知理,自 然避害兴利,即使不是受益终身,也是无害于 人;倘若一味横冲直撞,难免沦为害群之马,众 所不容。这一点在教育上称为“学做人”,它始终 是教育的一个中心环节。古人云,子不教,父之 过;女不学,母之错。这是指做父母的应当教子 女学习做人的“理”。对于教师而言,如果只知教 书,不去育人,岂不失之千里,本末倒置吗?陶老 先生在教育王友时,他没有去说理,而是层层深 入、步步为营,把学生引入“理”的自觉自悟的至 高境界,从而收到绝妙的育人效果。 78基础教育参考・2014/6 怎样才能真正做到以理服人?我认为做法有 三:第一是端身行事,言正理直。有极少数教师品 不端、肓不正、理难直,自己于事于理尚是“葫芦先 生”,又怎能育得良才呢。这等教师,即使你说得 头头是道,恐怕也难逃人微言轻之嫌了。第二是 事非详察,未可断言。有的教师是非功过即在挥 手之间,其原因是工作中的偶发(或常发)事件,未 察详情,就凭直觉定论,武断裁决,学生非但不服, 事后自己也觉悔恨不及。第三是融洽沟通,不强 加于人。育人的目的是让学生懂理明智。大事小 事、点点滴滴均是育人的素材,就看你如何把握, 如何与学生搭建桥梁,相互沟通,使之于万千变 化的事物中懂得做人处事的道理。 四是要以情感动人。每一个人都生活在情 感氛围当中,爱情、亲情、友情、师生情、故乡情 等等相互交织,成为人们的精神支柱和思想精 髓。陶老寥寥数语,竞使王友感激得涕泪俱下, 其间一字一句莫不充满着师长对学生的关爱之 情。倘若是高高在上,不闻不问,冷漠无情,王友 的感激之情又从何而生呢?他又如何能认识到 自己的错误,从而改过自新呢?可见教育学生要 以情动人,这情乃源于对学生的真爱。 正如高尔基所说:“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 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如果我 们对每个学生都能做到爱生如子,就不会有蔑 视、讥讽、嘲笑、责骂,更不会去体罚。你的良苦 用心,能不让莘莘学子感激钦佩吗?只要人人都 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教师作为 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当知唯有真情方可铸造人 之灵魂。我们没有任何理由放弃在工作中、生活 中锤炼自己的意志,修炼自己的品行,充实自身 的人格内涵。作为教师,我们要以《新时期师德 修养》作为个人道德品质修养的重要准则,对事 业无私奉献,对学生真诚热爱,对同志团结协 作,对自己严格要求。唯有这样,我们才无愧为 “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的光荣称号。旧 (责任编辑肖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