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广东省惠州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测物理试卷(含解析)

来源:一二三四网
2022-2023学年广东省惠州一中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21分)

1.(3分)在惠州读初二的小宇对教室的情况进行了估测,其中合理的是(  )A.教室的长约30m

B.教室里的空气质量约3000kgC.冬天教室外的平均气温约3℃D.教室里空气的密度约1.3×103kg/m3

2.(3分)下列有关温度、长度的测量中,测量方法或读数正确的是(  )

A.度

测水的温度B.测铅笔的长

C.测硬币直径D.木块长1.8cm

3.(3分)“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下列对节气谚语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A.“白露秋分夜,一夜凉一夜”,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B.“伏天三场雨,薄地长好麻”,雨的形成是凝固现象C.“惊蛰云不停,寒到五月中”,云的形成是升华现象D.“小寒冻土,大寒冻河”,冰的形成是熔化现象

4.(3分)如图所示,甲、乙两个水杯的大小和材质均不同,小凯用木筷敲击杯子,监测器在相同距离处测得甲、乙两杯子所发声音的相关数据如表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频率f/Hz

声音强弱等级/dB

400

50

乙60030

A.乙杯发声时音调较低B.甲杯发声时响度较小C.甲杯发声时振幅较大

D.甲、乙两杯发声时的音色相同

5.(3分)在森林里随地丢弃瓶子,雨水进入透明的瓶子后,被阳光照射可能会引起火灾,如图与此光学原理相同的是(  )

A.

B.

C.

D.

6.(3分)小京通过焦距为5cm的凸透镜看到了提示牌上“关灯”两字放大的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关灯”两字放大的像是实像

B.提示牌上“关灯”两字在凸透镜的焦点上C.提示牌上“关灯”两字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5cmD.提示牌上“关灯”两字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10cm

7.(3分)分别由不同物质a、b、c 组成的三个实心体,它们的体积和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由图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物质的密度最大B.a物质的密度是c的两倍C.b物质的密度是1.0×103kg/m3D.b、c的密度与它们的质量成正比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1分)8.(3分)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合适的单位:(1)初二物理课本的质量约为0.2    ;(2)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50    ;(3)酒精的密度为0.8    。

9.(4分)请填写下列用途中涉及了物质的哪种性质。

A、透明度 B、导电性 C、导热性 D、弹性 E、硬度 F、延展性 G、磁性(1)铁丝能被敲打成很薄的铁片而不断裂:   ;(2)铁钉可以在石蜡上留下刻痕:   ;

(3)油罐车的车尾装一条拖地铁链,可以把产生的静电传到大地:   。

10.(3分)2022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举世瞩目,小男孩在国旗传递环节中用小号吹奏的《我

和我的祖国》响彻全场。小号声是由空气柱的    产生的,观众能听出是小号发出的声音,这是根据声音的    来判断的。

11.(3分)北方冬天暴露在室外的水管容易被冻裂,这是因为水结冰时密度变    ,体积变大,从而胀裂水管;惠州名小吃“阿嬷叫”外表金黄酥脆,“阿嬷叫”用油炸而不

用水煮,其原因是油的    比水的高。喝汤时发现油浮在水面上,是因为油的    比水的小。

12.(3分)由于长时间过度使用手机,导致青少年未老先衰,新型疾病“手机老花眼”患者剧增,患者主要表现为观察近处物体不清晰,这种疾病的形成原理与下面   (选填“甲”或“乙”)图相符,应配戴   (选填“凹”或“凸”)透镜,予以矫正,这种透镜对光线有   作用。

13.(2分)如图所示,当汽车在AB路段行驶时,由于   (从光学角度回答),司机看不到BC路段的情况;为了看到BC路段的情况,人们利用光的   规律,在公路急拐弯B处装上   ,以减少事故的发生。

14.(3分)甲、乙两铁制实心圆柱体,它们的质量之比为3:4,则甲,乙两圆柱体的密度之比ρ甲:ρ乙=   ,体积之比V甲:V乙=   。若将甲切去一半,乙切去三分之一,则甲、乙剩余部分的密度之比为    。三、作图题:(2+2+3,共7分)

15.(2分)如图中,牙医借助平面镜观察牙齿的背面,请在图乙中画出能反映此过程的光路图。

16.(2分)如图所示,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画出入射光线AO所对应的反射光线和在玻璃中的大致折射光线。

17.(3分)如图所示,F1、F2分别是凸透镜、凹透镜的焦点,请画出光线分别经过凸透镜、凹透镜后的折射光线。

四、实验题:(每空1分,共20分)

18.(8分)小惠同学在做“探究水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

(1)小惠在组装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时,应先固定    (选填“A”或“B”)的位置。(2)小惠发现温度计玻璃外壳上有水雾,原因是水蒸气发生了    (填物态变化名称)。

(3)当水温上升到90℃时开始计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记录的数据如表所示:

时间/min温度/℃

090

192

294

396

498

598

698

795

898

998

小惠发现表中有一个数据出现错误,这个错误的数据是第    min时水的温度,理由是    。

(4)小惠观察到水沸腾前,水的下层热,上层冷,如图乙,气泡在由A向上运动到B的过程中,其内部的水蒸气会遇冷    (填物态变化),所以气泡变小,甚至消失。之后观察到水沸腾时形成的大量气泡不断上升、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到水面破裂开来,里面的    散发到空气中。

(5)另外两组同学同规格相同的器材得到了如图丙中a、b两种不同的图像,原因可能是    。

19.(5分)如图是小明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1)实验器材选用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原因是    ;

(2)把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的前面,未点燃的蜡烛B(与蜡烛A大小相同)竖立在玻璃板的后面。移动蜡烛B,直到眼睛透过玻璃板看到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    ,在纸上记录下蜡烛A和B的位置。

(3)为验证实验中得到的平面镜成像特点是否可靠,小明应    。(填字母)A、保持A、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进行实验B、保持玻璃板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蜡烛A的位置进行实验

(4)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的虚实情况,移去蜡烛B,将一张白卡竖直放在原来蜡烛B所在位置,应    (选填“直接”或“透过玻璃板”)观察白卡片上是否有蜡烛A的像。(5)如图甲所示,一枚硬币放在竖直的茶色玻璃板前,硬币的像在a处;将玻璃板向右平移至图乙所示的位置时,硬币所成的像在    处(选填字母“a”、“b”、“c”)20.(7分)小李像测量某合金金属块的密度,他的实验步骤如下。

(1)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到零刻度处,分度盘的指针位置如图甲所示,接下来他应将平衡螺母向    调节,使天平水平平衡。

(2)小李用调好的天平测量该金属块的质量,当天平水平平衡时,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乙所示,则金属块质量为    g。

(3)如图丙所示,先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然后用细线将金属块缓慢放入量筒中,则金属块的体积为    cm3,其密度为    kg/m3。

(4)若先测金属块的体积,再测金属块的质量,则测量结果将    (选填“准确”“偏小”或“偏大”)。

(5)小李又找来几个材质相同的金属块,测出几组数据,根据这些数据绘出下列四副图像,其中能正确表示金属块“质量与体积的关系”的是    ,能正确表示“密度与质量的关系”的是    。

五、计算题:(6+7分,共13分)

21.(6分)一个塑料瓶的质量是0.2kg,容积是5L。装满植物油后,瓶和油的总质量是4.7kg。求:植物油的密度是多少千克每立方米?

22.(7分)目前人们已研发出硬度相当于钢铁2~5倍的聚丙烯塑料。某型号汽车使用的质量高达316kg的钢质外壳,若替换成体积的聚丙烯塑料材质,除增强车壳强度之外,还可以大大减少质量。

求:若采用聚丙烯塑料,则该车的质量减少了多少?已知钢的密度ρ钢=7.9×103kg/m3,聚丙烯塑料的密度ρ塑=1.1×103kg/m3。六、综合能力题:(每空1分,共18分)

23.(8分)如图甲所示,一束平行光经过一凸透镜,调节光屏的位置,直到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小明用此凸透镜“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实验装置如图乙所示。

(1)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cm。

(2)当蜡烛、凸透镜位于图乙所示的位置时,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该像是倒立、   (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像,此规律可运用于    (选填“望远镜”“显微镜”)的物镜中。

(3)若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变,将凸透镜移至    cm刻度线处,可以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   (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清晰的像。

(4)若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蜡烛移至44cm刻度处,接下来的操作应该是    (选填“①”“②”“③”),此时的像应是如图丙所示的    (选填字母“A”“B”“C”“D”)。

①适当移动光屏,直到在光屏上找到清晰的像

②取下光屏,眼睛从透镜左侧直接透过透镜观察成像情况③取下光屏,眼睛从透镜右侧直接透过透镜观察成像情况

(5)如图丁所示,将凸透镜看作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作眼睛的视网膜,烛焰看作眼睛观察的物体。拿一个近视眼睛给“眼睛”戴上,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拿走近视眼镜,烛焰的像变得模糊。在拿走近视眼镜后,下列操作能使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

是    。

A、将光屏或蜡烛适当靠近凸透镜B、同时将光屏和蜡烛适当远离凸透镜C、将光屏适当远离凸透镜D、将蜡烛适当远离凸透镜

24.(5分)生活处处有物理,细心的小南在家中发现:

(1)寒冷的冬天,在温暖的浴室洗澡时,看见连接热水器的两根水管中的一根外面有水滴,另一根却没有,他根据所学知识判断外面有水滴的是    (选填“冷”或“热”)水管;

(2)寒冷的冬天,在炉子上烧菜的时候,火焰熄灭前、后一瞬间会出现如图所示的两种情景,你可以确定图    是火焰熄灭前的图片。(选填“甲”或“乙”)

(3)家里有些药品要求在0℃以下存放,小南想制作一个医用冷藏盒,于是测量了盐水的凝固点,经过多次实验得到了不同浓度盐水的凝固点,数据记录如下:盐水浓度(%)0凝固点(℃)0

3﹣2

6﹣4

9﹣6

12

15

18

21

24

27﹣1.8

分析表格中数据可知,当盐水浓度增大时,其凝固点    (选填“A”“B”“C”“D”)。A、一直降低B、一直升高C、先降低后升高D、先升高后降低

(4)你认为给冷藏盒中药品降温最好选用    。A、适当浓度盐水结成冰B、冰C、冰水混合物

(5)实验后,他想到冬天市政部门在冰雪覆盖的路面上撒盐就是为了    (选填“提高”“降低”“保持”)积雪的熔点,而有利于除去积雪的。

300.4

﹣8﹣11﹣15﹣18﹣17

25.(5分)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黑匣子”是飞机专用的电子记录设备之一,名为航空飞行记录器。里面装有飞行数据记录器和舱声录音器,飞机各机械部位和电子仪器仪表都装有传感器与之相连。它能把飞机停止工作或失事坠毁前半小时的有关技术参数和驾驶舱内的声音记录下来,供飞行实验、事故分析之用。黑匣子并非是黑的,而是被漆成明亮的桔红色,主要是为了便于寻找.外观为长方体,外壳坚实。黑匣子具有极强的抗火、耐压、耐冲击振动、耐海水(或煤油)浸泡等能力,够抵受2.25吨的撞击力,在1100℃高温下10小时仍不会受损.即便飞机已完全损坏,黑匣子里的记录数据也能完好保存。

世界上大部分的空难原因都是通过黑匣子找出来的。黑匣子都装有水下定位信标,通过水浸泡信标触发;大多数发出37.5千赫的每秒一次声波脉冲。它通过声波水下定位信标,在黑匣子落入水中后可以自动连续30天发出声波信号.这种响声即使是在水下,距它8千米的地方也清晰可辨。

(1)黑匣子被漆成明亮的桔红色是因为它能    橙红色的光,黑色的物体不易被发现是因为它能    各种色光;(选填“吸收”“反射”“折射”)

(2)几种可供选择的金属材料部分性能如表格所示,从表格中给出的信息看,最适合做黑匣子外壳材料的是    ;(选填“A”“B”“C”)

材料类型A超硬铝合金B高强度钛合金C高强度结构钢

熔点/℃166816781500

抗压能力较弱强中等

(3)关于黑匣子水下信标发出的37.5kHz的脉冲信号,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这种信号是超声波信号B、这种信号在只能在水中传播C、这种信号的方向性较好D、这种信号具有能量

(4)小胡对黑匣子的大小很好奇,以下是她五次测量黑匣子宽度的数据:20.25cm、

20.28cm、22.27cm、20.24cm、20.26cm,她测得宽度最终应记为    cm。

2022-2023学年广东省惠州一中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21分)

1.(3分)在惠州读初二的小宇对教室的情况进行了估测,其中合理的是(  )A.教室的长约30m

B.教室里的空气质量约3000kgC.冬天教室外的平均气温约3℃D.教室里空气的密度约1.3×103kg/m3

【分析】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合理的是哪一个。【解答】解:A、教室的长约10m,故A错误;

B、教室内空气的体积大约150m3,空气密度约1.29kg/m3,根据密度公式得,空气质量m=ρV=1.29kg/m3×150m3=193.5kg,故B错误;C、冬天教室外的平均气温约3℃,故C正确;D、教室里空气的密度约1.3kg/m3,故D错误。故选:C。

【点评】估测是一种科学的近似计算,它不仅是一种常用的解题方法和思维方法,而且是一种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在生产和生活中也有着重要作用。

2.(3分)下列有关温度、长度的测量中,测量方法或读数正确的是(  )

A.度

测水的温度B.测铅笔的长

C.测硬币直径D.木块长1.8cm

【分析】(1)温度计在使用过程中液泡不能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读数的时候,不能离开被测液体进行读数,且视线要与温度计的液柱上表面相平。

(2)直尺和三角尺辅助测量硬币直径,三角尺一个直角边要紧贴刻度边缘,零刻线要对齐桌面;物体的长度等于物体右端刻度尺示数与左端刻度尺示数之差。

【解答】解:A、图中温度计在使用过程中液泡碰到了容器底,读数方法也错误,故A错误;

B、刻度尺的刻度线与被测量对象要紧贴,故B错误;C、直尺和三角尺辅助测量硬币直径,故C正确;

D、物体左端刻度尺读数为1.00cm,右端刻度尺读数为1.80cm,则物体的长度为1.80cm﹣1.00cm=0.80cm,故D错误。故选:C。

【点评】物理中有很多的测量工具,刻度尺、秒表、电流表、电压表、天平、量筒、弹簧测力计、温度计等,任何一种工具,一定要注意每一个大格和每一个小格各代表多少。刻度尺需要估读,其他的测量工具不需要估读,读出最接近的数值。

3.(3分)“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下列对节气谚语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A.“白露秋分夜,一夜凉一夜”,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B.“伏天三场雨,薄地长好麻”,雨的形成是凝固现象C.“惊蛰云不停,寒到五月中”,云的形成是升华现象D.“小寒冻土,大寒冻河”,冰的形成是熔化现象

【分析】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

【解答】解:A、“白露秋分夜,一夜凉一夜”,露由气态变为液态,属于液化现象,故A正确;

B、雨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故B错误;

C、云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的小水珠,由气态变为液态,属于液化现象,故C错误;D、冰是水从液态变为固态,属于凝固现象,故D错误。故选:A。

【点评】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另外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认识。

4.(3分)如图所示,甲、乙两个水杯的大小和材质均不同,小凯用木筷敲击杯子,监测器在相同距离处测得甲、乙两杯子所发声音的相关数据如表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频率f/Hz

声音强弱等级/dB

甲乙

400600

5030

A.乙杯发声时音调较低B.甲杯发声时响度较小C.甲杯发声时振幅较大

D.甲、乙两杯发声时的音色相同

【分析】声音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和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音色跟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解答】解:A、音调是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单位用Hz表示,由表格数据可知,乙的频率值600Hz高于甲的频率400Hz,故甲与乙相比,乙的音调高,故A错误;B、响度是声音的大小,由表格数据可知,甲的分贝值50dB高于乙的30dB,则甲和乙相比,甲的响度更大,故B错误;

C、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和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甲和乙相比,甲的响度更大,则甲的振幅大,故C正确;

D、甲、乙两个水杯材质不同,发声体不同,故音色不相同,故D错误;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声音的三个特征,属于声学基础知识。

5.(3分)在森林里随地丢弃瓶子,雨水进入透明的瓶子后,被阳光照射可能会引起火灾,如图与此光学原理相同的是(  )

A.

B.

C.

D.

【分析】凸透镜都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根据四个选项的原理分析。

【解答】解:在森林里随地丢弃瓶子,雨水进入透明的瓶子后,形成水凸透镜,水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能使太阳光会聚于一点,这点的温度很高,会把枯叶点燃,导致森林火灾。

A、蜡烛发出的光线经过小孔射到光屏上,是小孔成像,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与题干的原理不同,故A错误;

B、该状态是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与题干的原理不同,故B错误;

C、该装置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现象,与题干的原理不同,故C错误;

D、水中物体反射的光线在水面处发生折射进入人的眼睛,人感觉光线是从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上射出的,所以看到的像比物体的位置偏高一些,属于光的折射现象,与题干

的原理相同,故D正确。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了对凸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同时也考查了对常见光现象的理解。6.(3分)小京通过焦距为5cm的凸透镜看到了提示牌上“关灯”两字放大的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关灯”两字放大的像是实像

B.提示牌上“关灯”两字在凸透镜的焦点上C.提示牌上“关灯”两字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5cmD.提示牌上“关灯”两字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10cm

【分析】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之一,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解答】解:A、由图可知,物体通过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A错误;

BCD、当物体通过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时,物距小于焦距,即提示牌上“关灯”两字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5cm,故BD错误、C正确。

【点评】本题考查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即凸透镜成像的规律: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是照相机;u=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应用是测焦距;f<u<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是投影仪;u=f,不成像;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是放大镜。7.(3分)分别由不同物质a、b、c 组成的三个实心体,它们的体积和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由图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物质的密度最大B.a物质的密度是c的两倍C.b物质的密度是1.0×103kg/m3

D.b、c的密度与它们的质量成正比

【分析】A、比较物质的密度大小关系,可采取两种方法:①相同体积比较质量,质量大的密度大;②相同质量比较体积,体积小的密度大;

B、分别算出a物质和c物质的密度,就能知道c物质的密度是不是a物质的两倍(或取体积相同,看c物质的质量是a物质的几倍,那么c物质的密度就是a物质的几倍);C、密度是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从图象b中找出一组对应的数据然后根据密度公式ρ=算出b物质的密度;

D、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物体的质量、体积都无关。【解答】解:由图象可知,横轴是质量,纵轴是体积;

A、由图象可知,当三种物质的质量都为1kg时,a物质的体积最大,c物质的体积最小,所以a物质的密度最小,c物质的密度最大;故A错误;

B、由图象可知,当物质的体积为×10﹣3m3时,a物质的质量是2kg,c物质的质量是0.5kg,根据m=ρV得体积相同密度和质量成正比,由此可知c物质的密度是a物质的4倍;故B错误;

C、由图象可知,当b物质的体积为1×10﹣3m3时,b物质的质量是1kg,所以b物质的密度是ρb=

=1.0×103kg/m3;故C正确;

D、同种物质密度一定,质量与体积成正比。当质量增大时,体积也跟着增大,但它们的比值是不变的,所以密度与物体的质量、体积都无关,故D错误。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密度公式的应用、密度及其特性的理解,考查了学生根据物理知识分析图象的能力,这类题在试题中经常出现,一定要掌握解答此类题的方法。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1分)8.(3分)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合适的单位:(1)初二物理课本的质量约为0.2  kg ;(2)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50  g ;(3)酒精的密度为0.8  g/cm3 。

【分析】根据日常生产生活中关于质量、密度的常识进行解答。【解答】解:(1)初二物理课本的质量约为0.2 kg;

(2)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50g;(3)酒精的密度为0.8 g/cm3。故答案为:kg;g;g/cm3。

【点评】此题考查了质量、密度的估测,属基础题目。9.(4分)请填写下列用途中涉及了物质的哪种性质。

A、透明度 B、导电性 C、导热性 D、弹性 E、硬度 F、延展性 G、磁性(1)铁丝能被敲打成很薄的铁片而不断裂: F ;(2)铁钉可以在石蜡上留下刻痕: E ;

(3)油罐车的车尾装一条拖地铁链,可以把产生的静电传到大地: B 。【分析】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根据铁的性质和用途分析回答。

【解答】解:(1)铁丝能被敲打成很薄的铁片而不断裂说明铁有很好的延展性,故选F;

(2)铁钉可以在石腊上留下刻痕说明铁的硬度较大,故选E;

(3)油罐车的车尾装一条拖地铁链,可以把罐内石油振荡产生的静电传到大地,说明铁是导体,导电性较强,故选B。故答案为:(1)F;(2)E;(3)B。

【点评】本考主要考查了课本的基础知识,体现了性质决定用途,用途反映性质的理念,要认真掌握,综合应用。

10.(3分)2022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举世瞩目,小男孩在国旗传递环节中用小号吹奏的《我和我的祖国》响彻全场。小号声是由空气柱的  振动 产生的,观众能听出是小号发出的声音,这是根据声音的  音色 来判断的。

【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解答】解:小号声是由嘴吹气引起空气柱振动产生声音的;不同的乐器即便演秦相同的乐曲,发出的音色也不相同,故可用音色来辨别。故答案为:振动;音色。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声音的产生及特征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要求学生应熟练掌握。

11.(3分)北方冬天暴露在室外的水管容易被冻裂,这是因为水结冰时密度变  小 ,体积变大,从而胀裂水管;惠州名小吃“阿嬷叫”外表金黄酥脆,“阿嬷叫”用油炸而不用

水煮,其原因是油的  沸点 比水的高。喝汤时发现油浮在水面上,是因为油的  密度 比水的小。

【分析】(1)根据物理常识判断水结冰时密度的变化;

(2)不同液体的沸点不同,沸点越高,煮熟物体所用的时间越短;(3)根据物体的浮沉条件分析。

【解答】解:根据物理常识可知,水结冰时质量不变,密度的变小,根据ρ=可知,体积变大,所以胀裂水管;

因为油的沸点比水高,油炸“阿嬷叫”时,可以使“阿嬷叫”的表皮迅速受热;因为油的密度比水的小,所以喝汤时会发现油浮在水面上。故答案为:小;沸点;密度。

【点评】此题考查了学生对密度的应用与物质鉴别、不同液体的沸点不同的了解,是一道联系实际的应用题,难度不大。

12.(3分)由于长时间过度使用手机,导致青少年未老先衰,新型疾病“手机老花眼”患者剧增,患者主要表现为观察近处物体不清晰,这种疾病的形成原理与下面 甲 (选填“甲”或“乙”)图相符,应配戴 凸 (选填“凹”或“凸”)透镜,予以矫正,这种透镜对光线有 会聚 作用。

【分析】远视眼成因:眼球晶状体的曲度过小,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后方造成的。远视矫正方法,需配戴凸透镜。【解答】解:产生远视眼的原因是,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焦距变大,近处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之后;因此某人看近处物体时,物体的像总成在视网膜的后面,说明此人是远视眼,这种疾病的形成原理与下面的甲图符合,可以用凸透镜的镜片进行矫正,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故答案为:甲;凸;会聚。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远视眼成像原因及其矫正方法的掌握情况,属于识记性内容,比较简单。

13.(2分)如图所示,当汽车在AB路段行驶时,由于 光沿直线传播 (从光学角度回答),司机看不到BC路段的情况;为了看到BC路段的情况,人们利用光的 反射 规律,在公路急拐弯B处装上 凸面镜 ,以减少事故的发生。

【分析】(1)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2)在凸面镜上发生光的反射,可以扩大视野,可以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

【解答】解:汽车在AB路段行驶时,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司机看不到BC路段的情况;凸面镜是利用光的反射来改变光的传播方向的,BC路段上的物体反射出的光线,射到凸面镜上,经过凸面镜的反射射向AB路段,从而使人在AB路段上能够看清楚BC路段的情况。

故答案为:光沿直线传播;反射;凸面镜。

【点评】此题考查了光的直线传播和凸面镜对光的反射,对于改变光的传播方向的有两种情况:光的反射和折射,面镜:平面镜、凸面镜、凹面镜都是利用光的反射来改变光的传播方向的。

14.(3分)甲、乙两铁制实心圆柱体,它们的质量之比为3:4,则甲,乙两圆柱体的密度之比ρ甲:ρ乙= 1:1 ,体积之比V甲:V乙= 3:4 。若将甲切去一半,乙切去三分之一,则甲、乙剩余部分的密度之比为  1:1 。

【分析】根据“甲、乙两个实心圆柱都由铁制成”可得甲、乙两圆柱的密度之比;又知甲、乙两圆柱的密度之比,利用密度公式计算两圆柱的体积之比;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质量和体积无关,甲、乙各自切去一部分后,甲、乙密度不变,由此确定甲、乙剩余部分的密度之比。

【解答】解:由题知,甲、乙两个实心圆柱都由铁制成,则甲、乙两圆柱的密度之比ρ甲:ρ乙=1:1;

根据ρ=可得,则甲、乙两圆柱的体积之比:==×=×=

3:4;

密度与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大小无关,所以若将甲切去一半,乙切去三分之一,那么甲和乙剩余部分的密度不变,即甲、乙剩余部分的密度之比等于甲、乙物质的密度之比为1:1。

故答案为:1:1;3:4;1:1。

【点评】本题考查天平的使用和密度的性质,关键是密度公式的应用,重点是密度的性质,记住密度是物体本身的一种特有的属性,与质量和体积无关。三、作图题:(2+2+3,共7分)

15.(2分)如图中,牙医借助平面镜观察牙齿的背面,请在图乙中画出能反映此过程的光路图。

【分析】由于光在平面镜发生镜面反射,所以牙齿和在平面镜形成的像关于平面镜对称,先确定像的位置,连接像与人的眼睛确定入射点,可得反射光线,进一步得出入射光线即可完成光路。

【解答】解:先作出牙齿A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A′,即像的位置,连接像A′和眼睛B与平面镜交于O点,即为入射点,连接AO为入射光线,OB为反射光线,如图所示:

【点评】本题用到了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反向延长过像点,考查的是我们对生活中光的反射现象的应用,这是光现象中的重点。

16.(2分)如图所示,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画出入射光线AO所对应的反射光线和在玻璃中的大致折射光线。

【分析】根据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作出反射光线;

根据光由空气斜射进入水中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作出折射光线。【解答】解:图中已画出法线,根据光的反射规律可知,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据此在法线上侧的空气中画出反射光线;

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据此在法线上侧的玻璃中画出折射光线,如图所示:

【点评】本题考查了根据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的作图,在做光路图时,要注意细节:光线要画实线,并且有箭头表示方向。

17.(3分)如图所示,F1、F2分别是凸透镜、凹透镜的焦点,请画出光线分别经过凸透镜、凹透镜后的折射光线。

【分析】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有:过光心的、平行主光轴的、过焦点的光线。根据图中入射光线经凸透镜或凹透镜折射后光线特点分析作图。

【解答】解:通过凸透镜左侧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射出;该光线又平行于凹透镜的主光轴入射到凹透镜上,其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如图所示:

【点评】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①通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

②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③过凸透镜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凹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①延长线过另一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②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其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③过凹透镜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四、实验题:(每空1分,共20分)

18.(8分)小惠同学在做“探究水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

(1)小惠在组装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时,应先固定  B (选填“A”或“B”)的位置。(2)小惠发现温度计玻璃外壳上有水雾,原因是水蒸气发生了  液化 (填物态变化名称)。

(3)当水温上升到90℃时开始计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记录的数据如表所示:时间/min温度/℃

090

192

294

396

498

598

698

795

898

998

小惠发现表中有一个数据出现错误,这个错误的数据是第  7 min时水的温度,理由是  液体沸腾时,液体要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

(4)小惠观察到水沸腾前,水的下层热,上层冷,如图乙,气泡在由A向上运动到B的过程中,其内部的水蒸气会遇冷  液化 (填物态变化),所以气泡变小,甚至消失。之后观察到水沸腾时形成的大量气泡不断上升、 变大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到水面破裂开来,里面的  水蒸气 散发到空气中。

(5)另外两组同学同规格相同的器材得到了如图丙中a、b两种不同的图像,原因可能是  水的质量不同造成的 。

【分析】(1)因为外焰温度最高,实验时要用酒精灯外焰加热,需要先确定石棉网的位

置,因此需要自下而上安装实验器材;(2)正确区分液化和汽化两种物态变化过程;(3)根据液体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的特点分析。

(4)水蒸气遇冷发生了液化现象,此时水中的气泡与沸腾前相比是不同的,在沸腾前气泡逐渐上升,其体积逐渐变小;而沸腾时,气泡逐渐上升,其体积变大;

水在沸腾时形成大量的气泡,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不断有新的水蒸气形成并进入到气泡内,气泡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开来;

(5)根据图丙,找出中a、b两图相同量和不同量,根据Q=cmΔt分析。

【解答】解:(1)因为外焰温度最高,实验时要用酒精灯外焰加热,需要先确定石棉网的位置,因此需要自下而上安装实验器材,所以应该先固定B部件;(2)温度计玻璃外壳有水雾,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所以有水雾产生;

(3)由数据知,从第4min开始温度为98℃,但第7min的温度为95℃,可知这个数据是错误的;因为水沸腾时液体要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4)如图乙,气泡在由A向上运动到B的过程中,其内部的水蒸气会遇冷发生了液化现象,所以气泡变小,甚至消失。

实验中可以看到,水沸腾时形成大量的气泡不断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开来,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

(5)由图丙知,两个小组从开始加热到沸腾所需时间不同,水的比热容和升高的温度相同,加热时间不同(吸收热量不同),根据Q=cmΔt知,可能是水的质量不同造成的。故答案为:(1)B;(2)液化;(3)7;液体沸腾时,液体要吸热,温度保持不变;(4)液化;变大;水蒸气;(5)水的质量不同造成的。

【点评】水的沸腾实验是初中热学中重要的实验,一般考查水沸腾前后气泡的变化、沸点、沸点和气压的关系、沸腾的条件、沸腾的特点、加热时间比较长的原因、器材、水沸腾的图象、温度计的正确使用和读数等等。

19.(5分)如图是小明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1)实验器材选用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原因是  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

(2)把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的前面,未点燃的蜡烛B(与蜡烛A大小相同)竖立在玻璃板的后面。移动蜡烛B,直到眼睛透过玻璃板看到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  重合 ,在纸上记录下蜡烛A和B的位置。

(3)为验证实验中得到的平面镜成像特点是否可靠,小明应  B 。(填字母)A、保持A、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进行实验B、保持玻璃板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蜡烛A的位置进行实验

(4)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的虚实情况,移去蜡烛B,将一张白卡竖直放在原来蜡烛B所在位置,应  直接 (选填“直接”或“透过玻璃板”)观察白卡片上是否有蜡烛A的像。

(5)如图甲所示,一枚硬币放在竖直的茶色玻璃板前,硬币的像在a处;将玻璃板向右平移至图乙所示的位置时,硬币所成的像在  a 处(选填字母“a”、“b”、“c”)【分析】(1)选择玻璃板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外一支相同的蜡烛与竖立在玻璃板前面点燃的蜡烛的像能完全重合,可知蜡烛和它成的像大小相等;

(3)一次实验,具有很大的偶然性,不具备代表性,应采取同样的实验方案多做几次,才能保证结论的正确;

(4)眼睛在物体一侧时,既能看到物体又能看到物体的像;眼睛在像的一侧,只能看到物体,不能看到物体在平面镜中成的像;

(5)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体关于镜面是对称的。

【解答】解:(1)使用透明玻璃板是采用其透明的物理属性,使眼睛在蜡烛A一侧能看到物体A的像,同时还能看到代替物体A的另一个物体B,便于确定像的位置;(2)在玻璃板前放置点燃的蜡烛A,将完全相同未点燃的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并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前侧观察,直到眼睛透过玻璃板观察到B与A的像完全重合,可得出的结论是:像与物的大小相同;

(3)一次实验不具备代表性,为避免实验的偶然性,应采取同样的实验方案多做几次,才能保证结论的正确,所以应采取B操作;

(4)因为平面镜成的是虚像,虚像不能在白卡片上承接,所以应在玻璃板后面,即直接观察白卡片上是否有A的像;

(5)一枚硬币放在竖直的茶色玻璃板前,硬币的像在a处;将玻璃板向右平移至图乙所

示的位置时,由于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体关于镜面是对称的,所以硬币所成的像的位置不变,仍然在a处。

故答案为:(1)便于确定像的位置;(2)重合;(3)B;(4)直接;(5)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及其应用。这是光学中的一个重点,也是近几年来中考经常出现的题型,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并学会灵活运用。20.(7分)小李像测量某合金金属块的密度,他的实验步骤如下。

(1)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到零刻度处,分度盘的指针位置如图甲所示,接下来他应将平衡螺母向  右 调节,使天平水平平衡。

(2)小李用调好的天平测量该金属块的质量,当天平水平平衡时,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乙所示,则金属块质量为  135.6 g。

(3)如图丙所示,先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然后用细线将金属块缓慢放入量筒中,则金属块的体积为  10 cm3,其密度为  13.56×103 kg/m3。

(4)若先测金属块的体积,再测金属块的质量,则测量结果将  偏大 (选填“准确”“偏小”或“偏大”)。

(5)小李又找来几个材质相同的金属块,测出几组数据,根据这些数据绘出下列四副图像,其中能正确表示金属块“质量与体积的关系”的是  C ,能正确表示“密度与质量的关系”的是  A 。

【分析】(1)天平使用前的调节:若指针右偏,向左调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

(2)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的质量加上游码的示数;

(3)根据物体浸没前后量筒的示数差得出物体的体积;根据密度公式计算出密度;(4)抓住金属块的质量和体积的测量的偏差情况,结合密度公式分析即可;

(5)根据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性质,与物质的种类有关,与质量、体积的大小无关;根据m=ρV,则密度不变,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解答】解:(1)若指针左偏,应该向右调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2)由乙图可知,天平的分度值是0.2g,则金属块的质量为:m=100g+20g+10g+5g+0.6g=135.6g;

(3)由丙图可知,量筒的分度值是1mL,则金属块的体积为:V=60mL﹣50mL=10mL=10cm3;金属块的密度为:ρ==

=13.56g/cm3=13.56×103kg/m3;

(4)从量筒中取出金属块后,它上面沾有水,导致测得金属块质量偏大,金属块的体积是准确的,由密度公式ρ=知,所以测得金属块的密度值偏大;

(5)金属块的密度不变,根据m=ρV,质量与体积成正比,所以质量、体积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C正确;

体积改变,但金属块的密度不变,所以密度、体积图象是一条平行于体积轴的直线,A正确。

故答案为:(1)右;(2)135.6;(3)10;13.56×103;(4)偏大;(5)C;A。【点评】此题是测量金属块的密度实验,考查了天平的使用及读数,注意等效替代法在实验中的应用,学习这种测量物体体积的方法,并考查了对实验误差的分析,同时考查了密度公式的运用及图象的分析,金属块的密度不变,是正确分析图象的关键。五、计算题:(6+7分,共13分)

21.(6分)一个塑料瓶的质量是0.2kg,容积是5L。装满植物油后,瓶和油的总质量是4.7kg。求:植物油的密度是多少千克每立方米?

【分析】装满植物油后植物油的体积等于瓶子的容积,又知道装满植物油后的总质量,可求植物油的质量,再利用密度公式求植物油的密度。【解答】解:植物油的质量为:

m油=m总﹣m瓶=4.7kg﹣0.2kg=4.5kg,

植物油的体积:V油=V=5L=5dm3=5×10﹣3m3,植物油的密度:ρ油=

=0.9×103kg/m3。

答:植物油的密度是0.9×103千克每立方米。

【点评】本题考查了密度公式的应用,要知道隐含条件:塑料瓶装满液体后液体的体积等于塑料瓶的容积。

22.(7分)目前人们已研发出硬度相当于钢铁2~5倍的聚丙烯塑料。某型号汽车使用的质量高达316kg的钢质外壳,若替换成体积的聚丙烯塑料材质,除增强车壳强度之外,还可以大大减少质量。

求:若采用聚丙烯塑料,则该车的质量减少了多少?已知钢的密度ρ钢=7.9×103kg/m3,聚丙烯塑料的密度ρ塑=1.1×103kg/m3。【分析】根据ρ=的变形式V=质量,从而求出减少的质量。

【解答】解:由ρ=得外壳的体积:V=

=0.04m3,

求出外壳的体积,再根据m=ρV求出聚丙烯塑料的

则用聚丙烯塑料做外壳的质量:m塑=ρ塑V=1.1×103kg/m3×0.04m3=44kg,减少的质量:

Δm=m钢﹣m塑=316kg﹣44kg=272kg。答:该车的质量减少了272kg。

【点评】本题考查了密度知识的应用,知道用聚丙烯塑料替代钢做汽车外壳时,体积不变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六、综合能力题:(每空1分,共18分)

23.(8分)如图甲所示,一束平行光经过一凸透镜,调节光屏的位置,直到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小明用此凸透镜“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实验装置如图乙所示。

(1)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10.0 cm。

(2)当蜡烛、凸透镜位于图乙所示的位置时,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该像是倒立、 缩小 (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像,此规律可运用于  望远镜 (选填“望远镜”“显微镜”)的物镜中。

(3)若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变,将凸透镜移至  35 cm刻度线处,可以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 放大 (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清晰的像。

(4)若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蜡烛移至44cm刻度处,接下来的操作应该是  ③ (选填“①”“②”“③”),此时的像应是如图丙所示的  D (选填字母“A”“B”“C”“D”)。

①适当移动光屏,直到在光屏上找到清晰的像

②取下光屏,眼睛从透镜左侧直接透过透镜观察成像情况③取下光屏,眼睛从透镜右侧直接透过透镜观察成像情况

(5)如图丁所示,将凸透镜看作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作眼睛的视网膜,烛焰看作眼睛观察的物体。拿一个近视眼睛给“眼睛”戴上,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拿走近视眼镜,烛焰的像变得模糊。在拿走近视眼镜后,下列操作能使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是  A 。A、将光屏或蜡烛适当靠近凸透镜B、同时将光屏和蜡烛适当远离凸透镜

C、将光屏适当远离凸透镜D、将蜡烛适当远离凸透镜

【分析】(1)凸透镜的焦距是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会聚的点到光心的距离;

(2)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望远镜的物镜就是利用此原理制成的;

(3)根据光的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分析回答;(4)根据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分析回答;(5)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凹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

【解答】解:(1)根据焦距的定义,此时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为焦距,f=60.0cm﹣50.0cm=10.0cm;

(2)当蜡烛、凸透镜位于图乙所示的位置时,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大于像距时,在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望远镜的物镜就是利用此原理制成的;

(3)若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变,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根据光的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故可以将物距变为上次成像的像距,像距变为上次成像的物距,即将凸透镜移至35cm刻度线处,可以再次成清晰的像;此时物距小于像距,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小于像距,在光屏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4)若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蜡烛移至44cm刻度处,此时u=50cm﹣44cm=6cm<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接下来的操作应该是:取下光屏,眼睛从透镜右侧直接透过透镜观察成像情况,故选③;此时的像应是如图丙所示的D;

(5)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凹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拿走近视眼镜则烛焰的像成在光屏的前面,可以将光屏靠近凸透镜或减小物距以增大像距的方法使烛焰清晰的像承接在光屏上,故选:A。

故答案为:(1)10.0;(2)缩小;望远镜;(3)35;放大;(4)③;D;(5)A。【点评】本题是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探究实验,考查了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难度不大。24.(5分)生活处处有物理,细心的小南在家中发现:

(1)寒冷的冬天,在温暖的浴室洗澡时,看见连接热水器的两根水管中的一根外面有水滴,另一根却没有,他根据所学知识判断外面有水滴的是  冷 (选填“冷”或“热”)水管;

(2)寒冷的冬天,在炉子上烧菜的时候,火焰熄灭前、后一瞬间会出现如图所示的两种

情景,你可以确定图  乙 是火焰熄灭前的图片。(选填“甲”或“乙”)

(3)家里有些药品要求在0℃以下存放,小南想制作一个医用冷藏盒,于是测量了盐水的凝固点,经过多次实验得到了不同浓度盐水的凝固点,数据记录如下:盐水浓度(%)0凝固点(℃)0

3﹣2

6﹣4

9﹣6

12

15

18

21

24

27﹣1.8

分析表格中数据可知,当盐水浓度增大时,其凝固点  C (选填“A”“B”“C”“D”)。A、一直降低B、一直升高C、先降低后升高D、先升高后降低

(4)你认为给冷藏盒中药品降温最好选用  A 。A、适当浓度盐水结成冰B、冰C、冰水混合物

(5)实验后,他想到冬天市政部门在冰雪覆盖的路面上撒盐就是为了  降低 (选填“提高”“降低”“保持”)积雪的熔点,而有利于除去积雪的。

300.4

﹣8﹣11﹣15﹣18﹣17

【分析】(1)(2)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3)由表中数据分析凝固点的变化;

(4)根据表格中数据判断给冷藏盒中的药品降温最好选用的物质类型;(5)积雪熔点变低,积雪容易熔化。

【解答】解:(1)在充满大量水蒸气的浴室内,冷水管上附着有很多小水珠,而热水管上没有,这是因为浴室内大量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冷的水管而液化附着在冷水管上的缘故;

(2)冬天,在炉子上烧菜的时候,火焰熄灭前温度比较高,水蒸气不容易液化,所以“白气”少;火焰熄灭后的一瞬间,锅的上方仍有大量水蒸气,但火焰熄灭后温度降低了,所以水蒸气发生液化形成了“白气”。故“白气”多的是火焰熄灭后的情景,“白气”少的是火焰熄灭前的情景,故选图乙;

(3)分析表格中数据可知,当盐水浓度增大时,其凝固点先降低后升高,故选C;(4)冰的凝固点为0℃,适当浓度的盐水结成的冰凝固点更低,药品要求在0℃以下存放,所以给冷藏盒中的药品降温最好选用适当浓度的盐水结成的冰,故选A;

(5)冬天在冰雪覆盖的路面上撒盐,使积雪在0℃以下就开始熔化,说明积雪的熔点降低。

故答案为:(1)冷;(2)乙;(3)C;(4)A;(5)降低。

【点评】该题考查了学生结合实验数据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一道好题。25.(5分)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黑匣子”是飞机专用的电子记录设备之一,名为航空飞行记录器。里面装有飞行数据记录器和舱声录音器,飞机各机械部位和电子仪器仪表都装有传感器与之相连。它能把飞机停止工作或失事坠毁前半小时的有关技术参数和驾驶舱内的声音记录下来,供飞行实验、事故分析之用。黑匣子并非是黑的,而是被漆成明亮的桔红色,主要是为了便于寻找.外观为长方体,外壳坚实。黑匣子具有极强的抗火、耐压、耐冲击振动、耐海水(或煤油)浸泡等能力,够抵受2.25吨的撞击力,在1100℃高温下10小时仍不会受损.即便飞机已完全损坏,黑匣子里的记录数据也能完好保存。

世界上大部分的空难原因都是通过黑匣子找出来的。黑匣子都装有水下定位信标,通过水浸泡信标触发;大多数发出37.5千赫的每秒一次声波脉冲。它通过声波水下定位信标,在黑匣子落入水中后可以自动连续30天发出声波信号.这种响声即使是在水下,距它8千米的地方也清晰可辨。

(1)黑匣子被漆成明亮的桔红色是因为它能  反射 橙红色的光,黑色的物体不易被发现是因为它能  吸收 各种色光;(选填“吸收”“反射”“折射”)

(2)几种可供选择的金属材料部分性能如表格所示,从表格中给出的信息看,最适合做黑匣子外壳材料的是  B ;(选填“A”“B”“C”)

材料类型A超硬铝合金

熔点/℃1668

抗压能力较弱

B高强度钛合金C高强度结构钢

16781500

强中等

(3)关于黑匣子水下信标发出的37.5kHz的脉冲信号,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B 。A、这种信号是超声波信号B、这种信号在只能在水中传播C、这种信号的方向性较好D、这种信号具有能量

(4)小胡对黑匣子的大小很好奇,以下是她五次测量黑匣子宽度的数据:20.25cm、20.28cm、22.27cm、20.24cm、20.26cm,她测得宽度最终应记为  20.26 cm。

【分析】(1)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的颜色所决定的,黑色物体吸收所有的色光。

(2)制作黑匣子外壳的材料是高熔点、耐压的物质。(3)黑匣子产生的超声波的方向性好、响度大、传播得远。(4)长度测量取平均值作为待测物体的长度。

【解答】解:(1)黑匣子被漆成明亮的桔红色是因为它能反射橙红色的光,黑色物体不易被发现是因为它能吸收各种色光。

(2)制作黑匣子外壳应选用熔点高、抗压能力的材料,从给出的信息看最适合做黑匣子外壳材料的是高强度钛合金,故选:B;

(3)A、37.5kHz=37500Hz,大于20000Hz,这种信号是超声波信号,故A正确;B、超声波在固体、液体、气体中都能传播,故B错误;C、这种信号的方向性较好,故C正确;D、超声波具有能量,故D正确。故选:B。

(4)第三次测量的数据层22.27cm很显然是错误的,取剩下的四次数据的平均值作为黑

匣子的宽度为:≈20.26cm;

故答案为:(1)反射;吸收;(2)B;(3)B;(4)20.26。

【点评】能够根据题目给出的材料进行分析,然后得出对应的结论;知道物体的颜色之谜;知道熔点、超声波的特点;会计算长度的平均值。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