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医学2012年10月第33卷第29期 1.1一般资料:42例重症MPP,均符合重症肺炎的诊断标 准…,全部患儿血清特异性MP—IgM抗体均阳性。其中男23 例,女l9例。年龄2—6个月15例,6个月一1岁17例,1—3 岁10例,病程10 d一45 d。 1.2呼吸系统表现及体征:42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刺激性咳 嗽及发热,体温38.5 ̄C一41.0 ,热型不规则,伴有呼吸急促, 其中20例明显呼吸困难,肺部闻及喘鸣音、中小水泡音,5例 出现一侧呼吸音减低,叩诊浊音。 荷,给予强心剂纠正心力衰竭;5例患儿出现呼吸困难、紫绀, 呼吸节律不整,或深快、或浅慢,或有点头样及抽泣样呼吸,考 虑合并呼吸衰竭,及时采取吸氧等措施,并使患儿取半卧位或 侧卧位,头偏一侧,防止胃内容物反流误吸;半卧位可减轻腹 内脏器压迫横膈,增加肺腔容量,减少回心血量;4例患儿出现 烦躁不安、嗜睡、两眼凝视、前囟隆起、呼吸不规则、肌张力增 加,脑脊液检查除压力增高或蛋白轻度增高外,余均正常,符 合中毒性脑病表现,立即进行抢救,给镇静、止惊、吸氧及减轻 脑水肿等治疗;5例患儿出现不同程度的腹胀,肠鸣音减弱或 消失,立即禁食,并胃肠减压,使用改善胃肠血流的药物等。 3.4静脉输液护理:输液时:①要掌握穿刺技巧,动作应轻、 准、稳;②对点滴速度进行合理控制,速度较均衡地滴入;③应 采用经口路径摄人相关营养,及时准确记录出入量;④联合用 药叶注意配伍禁忌;⑤药量和液量应适宜,不宜过多过少,密 切观察用药前、中、后反应及输液反应等情况。 3.5健康教育:饮食方面:告知患儿家长加强患儿的营养饮 食,宜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增强机体抵抗力,加强体质 锻炼,特别需要加强呼吸运动锻炼。让家长了解防治呼吸道 感染的知识,预防本病发生,一旦患病在早期能得到及时处 理。 1.3并发症及肺外症状:25例出现心肌损害,其中l8例心率 增快(除外发热所致者),2O例心音低钝;14例肝功能损害,4 例嗜睡伴颅内压增高,5例腹胀或伴消化道出血。 1.4实验室检查:42例均查血常规,其中自细胞计数正常27 例,升高8例,降低7例;血小板正常36例。减少6例。血沉增 快19例。 2结果 经积极抗感染及对症治疗,严密观察病情,配合精心的护 理,本组42例患儿中无死亡病例,全部患儿均痊愈出院。 3护理 3.1一般护理1营造一个安静、整洁的环境,尽最大努力保证 患儿睡眠充足,禁止探视,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2】。做好相关 的保暖工作,准备好舒适的衣被,并盖严肩背部。每天定时通 风换气,室内温度宜保持在18℃一22℃,相对湿度以55%一 6o%最佳选择。 42例患者都给予了及时的心理方面的护理,使家长明白 治疗的必要性,让患儿积极配合治疗,消除恐惧和焦虑心理: ①心理方面的护理:做好患儿及家长的心理护理,人院后积极 宣教,积极应对输液时可能出现的胃肠道不适等;向患儿及家 属热情介绍医院环境、各项医疗制度、作息时间,原发病的临 床表现、病程、时间、预后等,取得家长的配合。最终都以愉快 的心情完成了治疗计划;②治疗方面的护理:MPP患儿在治疗 过程中注意卧床休息,活动量过大会加重心脏负荷,加深对心 脏的损害0 ;出院后定期对患儿进行随访。 4参考文献 3.2呼吸道管理:置患儿半卧位,经常翻身更换体位。在床 头将吸痰装置进行妥善放置,痰液多患儿无法咯出时采用吸 痰器进行抽吸,痰液黏稠时积极进行雾化吸入。雾化相关注 意事项:患儿取坐位、半卧位或侧卧位,不能取仰卧位。雾量 为成人1/3—1/2,不宜过大。2—4次,d,l5 miIl,次。雾化时对 患儿的各项生命进行仔细观察,有异常及时处理。 3.3密切观察病情并及时处理:严密观察患儿神志、面色、心 [1]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第7版.北 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204—1205. 率、呼吸次数及腹胀情况,以早期发现心力衰竭、呼吸衰竭、中 毒性脑病及中毒性肠麻痹等并发症。l0例患儿突然出现烦躁 不安、面色苍白、气喘加剧,呼吸>60次/min,心率> 180次/rain,肝脏在短时问内急剧增大时,考虑心力衰竭的可 能,由于肺炎时因缺氧造成肺动脉高压加重心脏负担及细菌、 病毒毒素使心肌细胞受损,立即采取措施以降低心脏前后负 [2]杨锡强,易著文.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i283—284. [3] 赵顺英.儿童重症支原体肺炎11例临床分析[J].中国 实用儿科杂志,2003,18(7):414. [收稿日期:2012—05—07 编校:朱林] 护理会诊在危重病小组中的应用 邵美红[摘(江苏省南京市中医院急诊科,江苏南京210001) 要】 目的:探讨护理会诊在解决危重患者护理专科问题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对全院各科室遇到的专科护理问题, 由临床科室责任护士向危重病小组提出书面的会诊申请,危重病小组按护理会诊程序进行会诊。结果:全院危重患者护理会诊 后,有关危重患者专科护理问题均得到了及时解决和护理。结论:通过护理会诊,使得危重患者的护理质量得以大幅度地提高,危 重患者护理缺陷的发生率得以大大降低。 [关键词】 护理会诊;危重患者;应用 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危重症专科护理同时也有了 新的挑战。为了适应危重病专科护理发展的需要,我院于 2009年成立了危重病护理小组,2010年我院护理部制定护理 会诊制度,负责全院临床科室危重患者遇到的专科护理问题 的会诊。实施2年来,充分体现护理会诊解决危重患者专科 疑难问题的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0年一2011年危重病小组共会诊5O例,男 3O例,女2o例,年龄5l一88岁。危重患者专科护理问题包括: 脑出血急性期护理及人工气道护理各5例,腰大池引流护理4 例,脑室引流护理6例,鼻饲管置人护理15例,高位截瘫患者 护理5例,肠内营养护理1O例等。 ・6476・ 吉林医学2012年1O月第33卷第29期 1.2会诊方法:①2009年我院成立危重病小组,2010年对危 者可能发生的并发症。 重病小组的各个流程进行了完善,专门负责会诊全院所有危 重患者的专科护理问题。危重病的组员需要具体如下条件: ①对护理事业有极大的热情,临床护理工作经验多且丰富,专 业知识素质较高,有一定的l临床指导能力;②制定会诊制度: 由小组的1名护士长及1名成员负责全院危重患者会诊安 2.4加强护理业务质量管理:对高难度的护理操作或出现其 他护理难点时,通过护理会诊形式,得到相关科室的现场指导 和帮助,做到实现才尽其用,资源共享。 2.5提高了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通过护理会诊减少了护理 并发症的发生,及时满足患者的心理、生理和社会的需要,使 患者能够感受到被重视。 3存在的不足 排,根据各临床科室所提出的危重患者相关护理疑难问题的 会诊要求合理安排,在规定的时间内解决;③明确会诊程序: 由护理组长对本科室出现的疑难护理专科问题的病例向危重 病小组提出书面申请。由危重病小组选派小组成员会诊,会 诊人员听取申请科室责任护士汇报患者的病情,提出需要会 诊的目的,会诊人员查看病例及查体。根据掌握的资料提出 会诊意见,会诊人员填写书面的会诊单;④会诊的时间:危重 病小组接到相关科室的会诊单后,急会诊在4 h内,普通会诊 在24h内前往申请科室进行会诊;⑤组织疑难问题讨论:对会 诊过程中遇到的专科疑难问题,组织危重病小组全体成员进 行讨论,制定出具体护理措施并传达给申请科室,科室可根据 会诊建议指导相关的护理工作;⑥定期的效果评价:危重病小 组将定期组织小组成员对申请科室对会诊意见落实情况进行 回访,并评价护理效果,向全院护理人员公布 J。 2效果 3.1临床护士大部分缺乏会诊意识:由于护理会诊制度执行 时间短,护理人员没有详细了解和掌握会诊的内容和意义,当 患者有会诊需要时不能及时申请到,患者的护理困难得不到 有效地解决。 3.2专业小组人员知识欠缺:护理会诊小组成员的专科知识 不够完善,在实践时往往不能做到对病情进行深入的理论分 析,存在重实践轻理论的现象。因此,应加强对护理人员理论 知识的培养,使其在专业领域达到应有的理论深度,有效解决 l临床工作中存在问题[2 】。 4小结 护理会诊充分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 2.1 2010年 2011年会诊效果:脑出血急性期护理5例,解 决5例;人工气道护理5例,解决5例;腰大池引流护理4例, 解决4例;脑室引流护理6例,解决5例;鼻饲管置人护理15 例,解决15例;高位截瘫护理5例,解决4例;肠内营养护理1O 例,解决lO例。护理会诊涉及基础护理及专科护理的多个方 面,真正起到了临床护理干预的作用。 2.2提高危重患者的护理质量:实行护理会诊制度,体现了 对危重患者重点护理、重点监测、重点管理的原则,能集思广 益解决危重患者的疑难护理问题,提高护理质量。 2.3杜绝了护理缺陷:护理会诊充分发挥护理各科问的优 势,集中了集体的智慧,尤其是非本专科合并多科疾病方面的 护理问题,加强了各科之间的联系,完善了护理工作,减少患 护理理念,一方面有利于护理人员素质的提高,有利于护理资 源的合理配置,另一方面加强了各科室的护理协作能力,明显 提升了护理的内在质量,明显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5参考文献 [1]韩玉静,颜航群.护理会诊的实施与效果[J].护理管理 杂志,2003,3(5):l6. [2]方芳,何联珠.护理会诊分析与思考[J].护士进修杂 志,2004,19(1):36. [3]马继红,周素群,刘思文,等.浅论实施危重患者护理会 诊[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1999,15(2):93. [收稿日期:2012—05—19 编校:朱林] 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引流癌性胸腔积液的护理体会 徐春明 (江苏省南通市肿瘤医院内科,江苏[摘南通226361) 要】 目的:癌性胸腔积液(胸水)是一种常见的肿瘤并发症,6%一64%的胸腔积液为恶性肿瘤所致,呼吸困难、咳嗽和 胸痛是最常见的主诉。方法:为减轻患者的不适症状、减轻痛苦,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取胸腔积液送病理检查帮助诊断,注入药 物治疗,为其他治疗奠定基础。结果:通过精心的护理后,未发生不良事件,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出院。结论:中心静脉导管置管 引流癌性胸腔积液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 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积液;护理 癌性胸腔积液是恶性肿瘤晚期常见并发症之一,症状的 例,女23例,年龄44 86岁,经组织病理学和脱落细胞学确诊 轻重与胸腔积液发生的速度有关,而与胸腔积液的量关系不 大,常导致患者呼吸困难,常规需进行多次胸腔穿刺,引流给 予胸腔内药物灌注治疗,但多次胸腔穿刺增加了患者痛苦及 并发感染、气胸和血气胸等…。我科采用中心静脉导管置管 引流癌性胸腔积液,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2010年1月 10月本病区共收治癌性胸腔积液患者34 例,进行中心静脉置管引流胸腔积液的治疗。本组资料男1l 为癌性胸腔积液者28例,经置管后胸水涂片找到癌细胞者6 例,引流后2O例行胸腔药物注入控制胸腔积液。 2护理 2.1置管前护理评估:①置管前详细评估患者的具体情况: 生命体征,有无疼痛以及疼痛的原因、部位、性质和程度等,对 穿刺术的了解程度,是否紧张,了解患者有无气胸等;②明确 病变部位,必要时带患者行彩超检查定位。 2.2操作前准备:①操作前详细向患者解释胸腔穿刺闭式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