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猪沙门氏菌病的诊治报告

来源:一二三四网
床 2剖检变化 金 剖检3头病死仔猪,可见胸前、腹下有紫红色斑点,病 鉴 程长的尸体严重脱水。脾肿大,坚度似象皮,切面蓝红色, 髓质不软化。肝肿大,有时可见黄灰色坏死小点。心脏表面 有小点出血。肾肿大,表面有出血点。肠系膜淋巴结索状肿 大,切面似大理石。胃肠黏膜有炎症,特别在盲肠、结肠肠 壁增厚,慢性死亡病例出现坏死肠炎。 3实验室检验 无菌采取病猪的脾、肝、肾、肠系膜淋巴结和血清。 3.1镜检:病料和培养物涂片,革兰氏染色,可见集簇状, 两端钝圆,着色不均,革兰氏阴性,长1—2.5 m,宽 0.4—0.6 m的小杆菌。无荚膜和芽孢,能运动。 3.2培养:将病料接种在普通营养琼脂、麦康凯琼脂,ss 琼脂肉汤培养基,3 7℃培养24小时。在普通营养琼脂上 形成直径约2mm、圆形、稍凸起、灰白色、半透明、光滑的 菌落。在麦康凯琼脂上形成细小、无色透明、光滑、圆整的 菌落。在ss琼脂上形成黑色中心菌落。在肉汤培养基中呈 均匀浑浊生长,管底有灰白色的沉淀物。挑取菌落移种在 三糖铁斜面培养基中,先穿刺,再在斜面上划线接种,37℃ 培养24小时,斜面变红,底层变黄含有气泡(产酸产气)。 3.3生化试验:挑取纯培养的菌落分别接种于生化反应 管,3 7℃培养,结果葡萄糖+,麦芽糖+,乳糖一,蔗糖一,甲 基红试验+,V—P试验一,靛基质试验一,硫化氢反应+,运 动力+。 3.4动物试验:用肝、脾、淋巴结混悬液(1:10)接种小白鼠, 5.4疫苗注射,对20日龄至三月龄的无临床症状的仔猪 全部注射仔猪副伤寒疫苗。 5.5消毒:5%来苏儿和1:500的强力消毒灵交替使用,对 猪舍环境进行喷洒消毒。疫情消失时,进行彻底的终末消 毒。 6体会 6.1仔猪副伤寒是一种条件性传染病,其病原体在自然 界广泛存在。很多动物,包括健康猪肠道及其粪便中也常 发现沙门氏菌。当营养不良、气候突变、饲料更换、猪舍潮 湿、长途运输、受凉和发生其它疾病等因素,机体抵抗力下 降时,这些病菌迅速繁殖,侵入机体,引起发病。病菌连续 通过若干易感猪体后,毒力增强,可引起爆发。因此,加强 饲养管理是防止该病发生的有效方法。 6.2自繁仔猪在20 El龄时,注射仔猪副伤寒菌苗;断乳 仔猪断乳时或购入仔猪在购入后首先每头注射青霉素80 万单位,链霉素2g,鱼腥草粉针6mg;饮水中加50mg/L的 诺氟沙星,自由饮用,连用3天。注射仔猪副伤寒菌苗,可 得到可靠的预防效果。 6_3治疗该病时,应及时诊断,及早治疗,选择对病原菌 敏感性高的药物,剂量充足,疗程长。一般在临床症状消失 后,再坚持用药3-5天,防止复发。因为该病治愈后,极易 复发,复发后,不易进行治疗。另外,在使用抗生素药物的 同时,应十分注意补充体液,平衡电解质,纠正酸中毒。 6.4本次病例治疗5天,治愈11头,死亡1头,治愈率 91.7%,采取消毒和预防措施后至今再未发生仔猪副伤寒。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