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儿童诗两首 我想 童年的水墨画

来源:一二三四网
儿童诗两首

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丫”“汲”,读读记记“花苞、柔软、柳絮、喧闹、梳妆、水墨画”等词语。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激发学生读儿童诗的兴趣。

3、背诵喜欢的诗歌,感悟儿童诗的特点,尝试写一首儿童诗。

教学重点: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

教学难点:比较两首儿童诗表达方式上的不同之处,领悟儿童诗的写法。

课前准备:课外查找几首感兴趣的儿童诗读一读。

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感悟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读引入,激发兴趣。

有人说,童年的生活是一幅连绵不断的水墨画,里面有许多值得我们记忆、收藏的场景,我们前面就学了中外描写童年生活的文学作品;有人还说,童年是一首诗歌,里面洋溢着我们童年的幸福和快乐。这节课我们一起读几首描写童年的诗一起去感受现代社会儿童生活的美好和快乐

二、学习《我想》。

1、初读诗歌,感知儿童的美好愿望。

教师:(1)初读诗歌,读正确,读流利。

(2)这首诗歌写了孩子的哪些愿望?你能感受到什么。

学生交流感悟,教师点拨:

(1)认识生字:“丫”“汲”。 (2)①从这首诗中我们知道了在美好的春天里,“我想把小手安在桃树枝上”“我想把脚丫接在柳树根上”“我想把眼睛装在风筝

上”“我想把我种在春天的土地上” ②从这首简短的小诗中,我们感受到了一个孩子神奇的幻想和美好的向往,感受到了儿童诗语言的美妙。

2、精读诗歌,体会意境。

(1)朗读诗歌,说说“我”的那么多愿望中,最令你神往的是哪一个?

(2)诵读最令你神往的愿望,想象愿望中所描绘的情景?

(提示:抓住诗中字词句、内容、思想等方面去展现情景。)

(3)有感情的朗读最令你神往的愿望。

3、有感情的朗读诗歌。

师:要边读边想像,才能入情入境,请同学们自由练读,看看谁能通过朗读表现作者美好的愿望,表达自己的感受。

4、感悟最后两句。

教师:前四小节都是写了“我”的想象,句式也基本一致,最后两句却写回了现实,写法上也与前面不同,是否多余,且与整首诗显得不和谐,你们觉得呢?

(由想象回到现实,增加诗歌的情趣)

5、领悟写法。

教师:请同学们默读诗歌,看看这首诗在形式及写法上有哪些特点?

学生交流,教师总结:

参考:(1)结构一致,每小节都以“我想„„”作为开头,表达自己的梦想,读起来琅琅上口。

(2)句式相同,例如:每一小结里都有一个双音词,如“悠呀,悠――”“长呀,长――”这样的语句。

(3)用词讲究,“安、接、装、种”等动词用得既准确又形象。 三、学习《童年水墨画》。

1、生自由朗读全诗,理解诗歌大意。

提示:(1)边读边理解诗大意,在不理解的地方小组合作讨论解决。

(2)试着在每节的标题后加上动词,概括主要内容。

(3)边读边想像画面,并能在脑中展现画面,说说这个画面给你怎样的感觉?

2、学生交流探讨结果。

(2)参考:三个画面: “街头阅读、溪边钓鱼、江上戏水”。

(3)参考:诗歌充满现代气息,表现童年生活的幸福快乐。

3、赏析诗句。

(1)教师:画出文中你最喜欢的语句,反复诵读、体会。引导学生抓住一些有特色的句子进行赏读,让学生发现语言里的画面。

(2)学生欣赏交流佳句。

4、学生有感情朗读,读出情趣。

四、比较朗读,鉴赏创写。

1、教师:比较本课中的两首诗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不同?

2、学生:探究、发现。

3、交流小结:

(1)《我想》是一首诗歌,《童年的水墨画》是组诗。

(2)《我想》是押韵的,《童年的水墨画》不押韵。

(3)《我想》描写的是幻想,结构相同,《童年的水墨画》描写的是童年生活的真实情景,有故事性。

4、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儿童诗。

5、尝试创写:请同学们选择一个事物展开想象,仿照课文写一节小诗,可以不严格遵照课文的写法,提倡创造。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