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学科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一) 数学 授课班级 课时 6.13 7 课型 设计教师 备课组长 新课 周丽丽 李忠全 审核乔主任 领导 使学生能分析劳力调配问题中已知数和未知数的相等关系,列出一元一次方程解简单的应用题。 经过分析调配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建模”思想。 培养学生主动探索与交流的能力,体会方程的应用价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 学 寻找调配问题的等量关系 重 点 教 学 找等量关系列方程。 难 点 教 学 引导发现法 类比归纳法 方 法 教 学 教材、多媒体课件 资 源 教 学 教 师 活 动 流 程 六年一班有学生42人,六年二班有学生44人,怎样调配使两个班的学生一样多? 1、课件出示例:某车间22名工人生产螺钉和螺母,每人一天可生产螺钉1200个或螺母2000个,一个螺钉配两个了螺母,为了使每天的产品刚好配套,应该分配多少名工人生产螺钉,多少人生产螺创设情母? 境 师引导学生分析:螺母是螺钉的2倍,即 螺母=2×螺钉. 新课 所以设生产螺钉X人,则生产螺母(22—X) 人, 2、课件出示例2:整理一批图书,由一个人做要40h完成。现计划由一部分人先做4h,然后增加2人与他们一起做8h。完成这项工作。假设这些人的工作效率相同,具体应安排多少人工作? 教 学 教 师 活 动 流 程 三 维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学 生 活 动 学生抢答,互评 学生读题后,小组合作交流,找出题中的等量关系。 学生尝试列方程 学生理解题意后,找出相等关系, 设 计 意 图 从实际生活引入,体现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及数学的现实意义。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 学生活动 设 计 意 图 工作效率=工作总量÷工作时间 应把总工作量看作单位1,先做的总量加上增加2人后的总量的总和。 3、归纳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 教材101页1、2题 师巡视,参与其中,及时指导 谈谈本节课你的收获? 巩固练习 小结 学生自己观察回忆,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 并列出方程,互查 学生小组交流后归纳 学生独立完成,互评 同学之间进行交 流,然后总结。 启发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 巩固所学新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培养了学生总结问题的能力 作 业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反 思 教材106页3、4、题 3.4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一) 例1 例2 归纳:一元一次方程解实际问题的步骤:设、列、解、检、答。 滨泉中学教学设计
课题 学科 三 维 目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三) 数学 授课班级 课时 6.13 8 课型 设计教师 备课组长 新课 周丽丽 李忠全 审核乔主任 领导 1、知道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2、学会解决信息图表问题的方法; 通过探索球赛积分与胜、负场之间的数量关系,进一步体会方程是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通过学习,更加关注生活,增强用数学的意识,从而激发数学学习的热情。 值观 教 学 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不仅回利用方程求出问题的解,还会进行推理判断 重 点 教 学 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通过列方程解决问题 难 点 教 学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方 法 教 学 教材、多媒体课件。 资 源 教 学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 流 程 我们都喜欢打篮球,你知道篮球比赛胜一学生抢答,互评 回顾知识,为学场积多少分,负一场积多少分吗?我们今天学生观察图表,明确新知做准备 胜一场的得分,负一培养学生的观察就来讨论与球赛积分有关的问题 场的得分 能力,推理能力。 一、引1、用课件出示某次篮球联赛积分榜 小组合作讨论,得出培养学生独立分入新课 结论 析问题的能力 二、新(1)用式子表示总积分与胜、负场数之间 课 的数量关系; (2)某队的胜场总积分能等于它的负场总积分吗? 标 师适当引导 教 学 流 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 通过观察积分表,你能选择出其中哪一行最能说明负一场积积分? 找出题中的等量关系, 设未知数列出方程,并求解。 解决问题时,要考虑结果是不是符合实际。 在这里胜场数不能为负。 教科书106页3题。 谈谈本节课你的收获? 巩固练习 小结 学生尝试总结 观察积分榜,从最下面一行可以看出:负一场积1分。 从表中的任何一行都可以找出等量关系。 学生分小组解答,各组互评 学生独立解答 各组组长检查 学生回顾后进行总结,补充完整 培养学生归纳能力。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能力。 查缺补漏,反馈不足。 加深对本节的印象。 作 业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反 思 教材107页8题,9题。 3.4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三) 探究二:球赛积分表问题 列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 滨泉中学教学设计
课题 学科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二) 数学 授课班级 课时 6.13 9 课型 设计教师 备课组长 新课 周丽丽 李忠全 审核领导 乔主任 1、建立实际问题的方程模型,运用一元一次方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知识与技能 2、根据问题的实际背景进行检验,利用方程进行简单推理判断。 经历“探究”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使他们在自主探究与合过程与方法 作交流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模型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及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应用数学的意识.学生可能设的未知数不同,列出不同的方程,但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值观 教 学 在学生自主分析题意的过程中能够使已设未知数参与其中. 重 点 教 学 找到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将未知数参与其中的代数式用 “=”连接起来,使之构成方程. 难 点 教 学 启发式,讲解法,情境教学法。 方 法 教 学 多媒体课件 资 源 教 学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 流 程 商品利润= 学生抢答,互评 为学新知奠定基学生观看 础 商品利润率= 学生先读题,理解题意,再尝试去做, 吸引学生注意放映一组商场销售场景的相片 盈利:售价大于进价 力,激发学习新复习 课的好奇心 创设情课件出示探究一 亏本:售价小于进价 探究1:销售中的盈亏. 境 引导学生对盈某商店的某一时间以每件60元的价格新课 利,亏本含义的卖出两件衣服,其中一件盈利25%,•另一 理解。 件亏损25%,卖这两件衣服总的是盈利还是亏损,或是不盈不亏? 问题一:同学们,知道“进价”、 “售价”、“盈利”、“亏损”的意思吗? 教 学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 流 程 三 维 目 标 学生分组讨论后解答 生答,已知售价要求进价 本题已知什么量,要求什么量? 学生尝试估算一下 你能估算出这两件衣服的盈亏吗? 学生试用方程求解,你能计算出两件衣服的进价吗? 通过探究一,你能归纳出用一元一次方程解找好等量关系。 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方法吗? 让学生观察, 独立思课件出示习题 考、分组讨论,然后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指导 归纳 谈谈本节课你的收获? 鼓励不同程度的学生巩固练大胆说出自己的看习 法 。 小结 学生独立完成,互相 检查 学生回顾后总结 问题二:一件衣服进价50元,盈利20%,这件衣服盈利多少? 让学生经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从深层次理解 将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 及时适当的激励,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树立自信心。 做到查缺补漏,出现问题及时解决。 进一步加深对本节知识的印象 作 业 板 书 设 计 教材106页1、2题 3.4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二) 商品利润=商品售价-商品进价. 商品利润率= .利润╱商品进价x 打x折的售价=原售价× x. 探究1 教 学 反 思 滨泉中学教学设计
课题 学科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四) 数学 授课班级 课时 6.13 10 课型 设计教师 备课组长 新课 周丽丽 李忠全 审核领导 乔主任 三 维 知识与技能 1、初步学会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2、体会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 学 在实际背景中找到等量关系建立电话计费问题的方程模型,并解决实际问题。 重 点 教 学 由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模型的探究过程。 难 点 教 学 以引导发现、合作探究、交流讨论为主,辅以直观演示。 方 法 教 学 多媒体课件 资 源 教 学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 流 程 阅读课本103页探究3电话计费问题 学生认真阅读问题,复习旧知,为学1、通过阅读,计算,你觉得哪种计费方式并通过计算回答相应新知准备 更省钱? 培养学生独立分2、通过讨论你对电话计费问题有什么新的的问题。 了解? 组内交流,验证结果析问题的能力。 3、观察表格,你能从中发现如何根据主叫的正确性 通过讨论,得出时间选择省钱的计费方式吗?通过计算答案,从中体会验证你的看法? 小组合作交流,并小成功的快乐。 4、日常生活中我们遇到过这样的例子吗? 导入新5、怎样选择计费方式更省钱? 培养学生口头表课 组选代表发言 ,各抒达能力。 新课 己见 小组讨论,并各组报结果学生自由发言,交流感受 教 学 流 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 目 标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具体实例的分析和对问题的解决,体会数学的严谨与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培养学生主动思维和与同学合作交流的意识。 6、对于某个时间会出现计费方式一样多吗? 7、通过对电话计费问题的探究过程,回答: (1)探究解题的过程大致有哪几个步骤? (2)电话计费问题的核心是什么? (3)探究过程用了哪些方法? 教材106页3题 师巡视,及时指导 谈谈本节课你的收获?还存在什么困惑? 巩固练习 小结 学生尝试归纳、相互补充。 学生独立完成,互评 学生回顾后总结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归纳概括能力。 做到查缺补漏,出现问题及时解决。 进一步加深对本节知识的印象。 作 业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反 思 教材107页8、9题 3.4.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四) 探究3电话计费问题 多媒体显示习题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