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孔子在《论语·雍也》中探讨文与质的关系的句子是:“ , 。”
2、孔子在《论语·学而》中谈到君子不要求吃足,不要求居住舒适的句子是:“ , 。”
3、孔子在《论语·里仁》中谈到早晨得知道理,当晚死去也甘心的句子是:“ , 。”
4、孔子在《论语·里仁》中谈到君子和小人不同的义利观的句子是:“ , 。”
5、《论语·卫灵公》中,子贡询问孔子有没有可以拿终身去实践的一个字,孔子告诉他是“恕”。接着孔子又对“恕”做了进一步的解释,“ , 。”
6、唐太宗李世民曾说“以人为鉴,以明得失”,由此可以想到《论语·里仁》中的:“ , 。”
7、青年担当着国家兴盛的重责,应当以《论语·泰伯》中曾子所说的:“ , ”自勉。
2.《无衣》理解默写
1. 描写将士们修理铠甲兵器,共同赶赴战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描写将士们团结友爱,同穿衬衫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描写将士们团结友爱,同穿下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描写将士们修理矛戟,准备一个行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描写将士们团结友爱,同穿战袍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描写君王要发兵了,要修理好戈矛准备战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表现战士们一样仇恨敌人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表现战士们一起行动起来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战士们一起上战场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8. 有人说《无衣》这首诗的语言有强烈的动作性,主要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句上,这使人想象到战士们在磨刀擦枪,舞戈挥戟的热烈场面。
3.《大学之道》理解默写
1. 提纲挈领地提出“三纲”的主要内容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阐述“止”“静”“安”三者的关系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一定要先获得知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点明获得知识的途径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提出普天之下,不论身份高低,都应将加强个人品性修养作为根本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写儒家以修.齐.治.平层层推进,由己及人,达到天下太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老子》四章理解默写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个对自己事业追求执着的人,人可谢世,而精神事业价值万古长存。
2.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论述积累的重要性,荀子在《劝学》中说“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老子》中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与“人贵有自知之明”表达的意思相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总是提醒世人注意观察日常事物那通常被忽视的一面。如通过观察车子器皿房室等日常事物,老子看到了“无”的意义,并得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论。
5.以高台大树为喻说明万事万物都是从微小发展壮大起来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人不但要了解别人,也要了解自己,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提高自身修养。
7.老子以树木为喻,表达大的事物总是从小的东西发展起来的道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在事情将成之时,人们不够谨慎开始懈怠所以出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果。
9.表达了“有”能给人便利,是因为“无”发挥了它的作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春江花月夜》理解默写
1.勾勒出一幅春江月夜的壮丽画面:江潮连海,月共潮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月光像白霜一样从空中流下,照得江畔的白沙看不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不停移动的月光照耀在离人的梳妆台,美好的闺房中,捣衣石上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江水.天空成一色,没有些微灰尘,只有明亮的一轮孤月高悬空中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写出不知有几人能乘着月光回家,只有那西落的月亮摇荡着离情,洒满了江边的树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写出个人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久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诗人从大自然的美景中感受到的一种欣慰。诗人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并不是颓废与绝望,而是缘于对人生的追求与热爱。
7.写清明澄彻的天地宇宙,仿佛使人进入了一个纯净的世界,这就自然地引起了诗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遐思冥想。 8.写出不止一家.一处有离愁别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
9.写出月光照耀着春江,随着波浪闪耀千万里,发出没有什么地方的春江没有明亮的月光啊!的感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白云”.“青枫浦”托物寓情,写出游子像一片白云缓缓地离去,只剩下思妇站在离别的青枫浦忧愁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写出江水曲曲折折地绕着花草丛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射着开遍鲜花的树林好像细密的雪珠的闪烁,点染出春江月夜中的奇异之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一轮孤月徘徊中天,象是等待着什么人似的,却又永远不能如愿。月光下,只有大江急流。写出江月有恨,流水无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写出互相望着月亮可是互相听不到声音,希望随着月光流去照耀着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按照古代传说托鸿雁、鲤鱼捎书带信,但没有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句,游子思归。夜梦花落,春老,人还远隔天涯;流去的不仅是自然的春天,也是游子的青春.幸福和憧憬;落月,更衬托出他凄苦的寞寞之情。
17.表现宇宙永恒,生命代代相传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运用想象和“鱼雁传书”的典故,含蓄地表达书信不能往来,暗含相思之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生命,就个体而言,何其短暂;就整个人类而言,则是代代相传,与明月共存于天地之间!《春江花月夜》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就体现了这一哲理。
2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一幅意境优美的江月图:月光闪耀着千万里光辉,明月朗照在茫茫的春江之中,波光荡漾,清明澄澈。
2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句,写在月夜中思妇与游子的两地思念之情。托物寓情,白云飘忽,“扁舟子”的行踪不定。一种相思,牵出两地离愁,一往一复,诗情荡漾,曲折有致。
2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句,写思妇与离人共望月光,遥寄相思之情。以鱼雁难传书,就更显出了思妇的离愁之深。
23.写出梦中看见落花,意识到春天已过去大半,而自己还未能还家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句,写游子的思归之情:海雾隐遮了落月;天各一方,残月之光,洒满江树。 25.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四句,江水绕过原野,月色泻在树上,大千世界浸染成梦幻一样的银辉色。
26.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中描写了一幅境界深远的图画:人生代代相继,江月年年如此;一轮孤月徘徊中天,像是等待着什么人似的,却又永远不能如愿;月光下,只有大江急流,奔腾远去。与此相应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将进酒》理解性默写
1、表现了诗人对自己才能力量的充分肯定和屡遭失败之后不肯屈服的倔强性格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乐观好强的口吻,肯定人生自我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显示诗人对未来充满信心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是诗人的豪情,也是他的愤慨之语,充分肯定“饮者”的地位。
5、表现作者对封建统治阶级埋没人才的揭露,作者不再抱有幻想、逃于酒乡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写万古寂寞之愁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是诗人酒后的狂言,也是酒后的真言;是诗的豪放,更是诗人的愤激。
8、表现作者对权贵的否定,又无改变现实,以消极的办法反抗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藐视富贵利禄又怀才不遇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气势惊人,以时间空间范畴夸张,以比喻来表现人生易逝,将黄河的永恒伟大反衬生命短暂渺小脆弱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对人生易老光阴易逝感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借着曹植痛饮为例,呼应只有饮者留其名,表现自我忧愤不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举古人为例,呼应只有饮者留其名,表现自我忧愤不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诗中的一个转折由悲而乐的以表面的这宣扬及时行乐实为宣泄愤激之情,暂时
沉
醉
酒
乡
的
诗
句
是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诗情渐致狂放,与开篇的悲相关合,万古愁的含义更显深沉,表现诗人奔涌跌宕的感情激流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用比兴手法显示黄河的宏伟气魄和浩大声势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理解默写
1、表现词人梦里归乡,与妻子相见时,“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情形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道出了词人对亡妻阴阳永隔、再无聚首之日的哀痛和喟叹,为全词奠定凄哀的感情基调。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既写出妻子独卧黄泉之下
的孤苦冷清,又写出了诗人与妻子不能互诉凄凉的悲哀。
4、十年死别,苦苦思念,一旦相见,纵有千言万语,也不知从何说起,只有相视无语,默默凝咽,此情此景正应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意境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白描手法简约生动地勾勒出词人四处奔波、生活艰难、仕逢坎坷、心力交瘁的形象特征.
6、看似写梦实则是以前夫妻恩爱生活的一个生动写照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作者设想亡妻一个人在凄冷幽独的“明月”之夜的心境当是凄清幽独,黯然魂销。
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是说想到爱妻华年早逝,远隔千里,我凄凉孤独无处诉说,此语格外沉痛。
9、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是说生死相隔,死者对人世是茫然无知了,而活着的人对逝者,也是同样的。
10、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是说人虽亡故,而过去美好的情景一直记挂,不能消除。
11、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中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借设想亡妻思念自己来表现自己对亡妻的深刻思念,用的是从对方写已方的手法。
1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夫妻久别重逢,伤痛难已,此语格外有感染力。
14、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才开始真正“记梦”,呼应标题。 1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把现实与梦幻混同起来,假设见面的情形,将个人的遭际和痛苦融入其中。
16、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与其说是写梦中情形,毋宁说是回忆当年的闺房之乐。
17、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从梦境落回到现实上来,推想妻子的亡灵当是年年痛苦难耐。
18、用是虚实结合的手法写梦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8.《人皆有不忍人之心》理解性默写
1.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一文体现了孟子(性善论)的句子是:“ ”。
2. 在《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孟子以人突然看见小孩子将要掉入井里的反应为依据,论证人有一种本能,即“ ”。
3. 在《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在孟子看来,人性本善,“ ”,没有它简直就不是人。
4. 在《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孟子从人性的前提推导政治,从“ ”的仁心推导仁政,突出仁政应该是天经地义的。
5. 在《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孟子提出的“ ”是在孔子关于“人性”思想的基础上提出的“仁义礼智”,成为中国古代哲学中“性善论”的理论基础和支柱。
6. 在《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孟子指出“ ”是人生而固有的,承认“仁义礼智”是人的天性里固有的,体现了孟子朴素的唯心主义思想。
7.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一文以“ ”为前提,推导出“不忍人之政”,继而推导出以“ ”治理天下,就如同“运之掌上”那样容易。
8. 在《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 ”两句是说古代圣王由于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所以才有怜悯体恤百姓的政治
9. 在《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从人性的前提推导政治得出结论: 。
10. 在《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在孟子看来,“ ”是人所固有的,那么治国施行仁政也是天经地义的。文中最能体现这一主张的句子是“ ”。
11. 在《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 ”,孟子的这句话表明:统治阶级需要考虑到被统治阶级的利益,不能只顾自身的享乐,要时刻以仁者之心行爱人之事。
12. 在《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提出“人皆有不忍人之尽”的观点,指出“ ”,治理天下就很容易了。
13. 在《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孟子以“ ”举例论证,展开了进一步的论述,说明了“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这乃是人的本能。
14. 在《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孟子认为,不忍人之心是人所固有的,其论证的依据是: 。这在论证方式上属于例证法。
15. 在《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 ”,用在掌上运转东西比喻以仁政治理天下的容易,具体贴切。
16. 在《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 ”即为“不狠心对待别人的心”,它包括“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心,是人人都具有的本性。
17. 在《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孟子由不忍之心而推导出“四端”并用比喻句“ ”形象地说明其于人的重要性。
18. 在《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孟子论及“仁义礼智”扩充推广的积极作用时所说的两句是:“ ”。
19. 在《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孟子的“四端”指: 。
20. 在
《
人
皆
有
不
忍
人
之
心
》
中
,
“ \",这“四端”是孟子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孟子对先秦儒家理论的一个重要贡献。
21. 在《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性善论”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 。
22. 在
《
人
皆
有
不
忍
人
之
心
》
中
,
“ 。”以上四个句子结构相同,字数相等,不仅气势上得到了提升,且其所要表达的“性善论”基本思想,也清晰明了,
使人印象深刻。
23. 在《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从文中看,孟子认为不忍人之心应包括四个方面,它们是:“ ”。
24. 在《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 ”,孟子用了比喻的手法,就像火开始燃烧(最终会形成燎原之势),就像泉水开始流
出(最终将汇聚成大江大河),将“扩而充之”的意义深入浅出地进行了阐述。
25. 孟子在《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一文中善于运用比喻说理,“ ”采用喻证法将“扩而充之”的意义深入浅出地进行了阐述。
1.《论语十二章》理解默写
1、质胜文则野 文胜质则史 2、君子食无求饱 居无求安 3、朝闻道 夕死可矣 4、君子喻于义 小人喻于利 5、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6、见贤思齐焉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7、土不可以不弘毅 任重而道远
2.《无衣》理解默写
1. 描写将士们修理铠甲兵器,共同赶赴战场的句子是: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2. 描写将士们团结友爱,同穿衬衫的句子是:岂曰无衣?与子同泽。 3. 描写将士们团结友爱,同穿下衣的句子是: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4. 描写将士们修理矛戟,准备一个行动的句子是: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5. 描写将士们团结友爱,同穿战袍的句子是: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6. 描写君王要发兵了,要修理好戈矛准备战斗的句子是:王于兴师,修我戈矛。 7.表现战士们一样仇恨敌人一句是:与子同仇;表现战士们一起行动起来的一句是:与子偕作;表现战士们一起上战场一句是:与子偕行。 8.有人说《无衣》这首诗的语言有强烈的动作性,主要表现在:修我戈矛. 修我矛戟.修我甲兵三句上,这使人想象到战士们在磨刀擦枪,舞戈挥戟的热烈场面。
3.《大学之道》理解默写
1.《大学之道》中,提纲挈领地提出“三纲”的主要内容的是: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2.《大学之道》中,阐述“止”“静”“安”三者的关系的是:知止而后有定,定
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
3.《大学之道》中谈到,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一定要先获得知识的句子是: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
4.《大学之道》中点明获得知识的途径的句子是:致知在格物 。
5.《大学之道》中,提出普天之下,不论身份高低,都应将加强个人品性修养作为根本的句子是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6.《大学之道》中,写儒家以修.齐.治.平层层推进,由己及人,达到天下太平的句子是: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4.《老子》四章理解默写
1.“不失其所者久, 死而不亡者寿。” 一个对自己事业追求执着的人,人可谢世,而精神事业价值万古长存。
2.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论述积累的重要性,荀子在《劝学》中说“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老子》中说“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3.《老子》中,与“人贵有自知之明”表达的意思相同的句子是:知人者智, 自知者明
4.《老子》总是提醒世人注意观察日常事物那通常被忽视的一面。如通过观察车子.器皿.房室等日常事物,老子看到了“无”的意义,并得出“故有之以为利 ,无之以为用”的结论。
5.《老子》中以高台为喻说明万事万物都是从微小发展壮大起来的九层之台, 起于累土
6.老子认为,人不但要了解别人,也要了解自己: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7.老子以树木为喻,表达大的事物总是从小的东西发展起来的道理的句子是: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
8.老子认为,在事情将成之时,人们不够谨慎,开始懈怠,所以出现民之从事 ,常于几成而败之的结果。
9.在《老子四章》中,表达了“有”能给人便利,是因为“无”发挥了它的作用的句子是:故有之以为利 ,无之以为用
5.《春江花月夜》理解默写
1.勾勒出一幅春江月夜的壮丽画面:江潮连海,月共潮生。的句子是“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2.写出月光像白霜一样从空中流下,照得江畔的白沙看不见的句子是“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3.写不停移动的月光照耀在离人的梳妆台,美好的闺房中,捣衣石上的句子是“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思妇触景生情,反而思念尤甚。 4.写出江水.天空成一色,没有些微灰尘,只有明亮的一轮孤月高悬空中的句子是“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5.写出不知有几人能乘着月光回家,只有那西落的月亮摇荡着离情,洒满了江边的树林的句子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6.写出个人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久长的句子是“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这是诗人从大自然的美景中感受到的一种欣慰。诗人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并不是颓废与绝望,而是缘于对人生的追求与热爱。 7.写清明澄彻的天地宇宙,仿佛使人进入了一个纯净的世界,这就自然地引起了诗人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的遐思冥想。 8.写出不止一家.一处有离愁别恨的句子是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9.写出月光照耀着春江,随着波浪闪耀千万里,发出没有什么地方的春江没有明亮的月光啊!的感叹的句子是: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10.“白云”.“青枫浦”托物寓情,写出游子像一片白云缓缓地离去,只剩下思妇站在离别的青枫浦忧愁的句子是“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11.写出江水曲曲折折地绕着花草丛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射着开遍鲜花的树林好像细密的雪珠的闪烁,点染出春江月夜中的奇异之花的句子是“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12.一轮孤月徘徊中天,象是等待着什么人似的,却又永远不能如愿。月光下,只有大江急流。写出江月有恨,流水无情的句子是“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13.写出互相望着月亮可是互相听不到声音,希望随着月光流去照耀着你的句子是“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14.按照古代传说托鸿雁.鲤鱼捎书带信,但没有用的句子是“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15.“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四句,游子思归。夜梦花落,春老,人还远隔天涯;流去的不仅是自然的春天,也是游子的青春.幸福和憧憬;落月,更衬托出他凄苦的寞寞之情。
17.表现宇宙永恒,生命代代相传的句子:“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18.运用想象和“鱼雁传书”的典故,含蓄地表达书信不能往来,暗含相思之苦的句子是:“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19.生命,就个体而言,何其短暂;就整个人类而言,则是代代相传,与明月共存于天地之间!《春江花月夜》中的“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就体现了这一哲理。
20.“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两句,描写了一幅意境优美的江月图:月光闪耀着千万里光辉,明月朗照在茫茫的春江之中,波光荡漾,清明澄澈。 21.“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四句,写在月夜中思妇与游子的两地思念之情。托物寓情,白云飘忽,“扁舟子”的行踪不定。一种相思,牵出两地离愁,一往一复,诗情荡漾,曲折有致。 22.“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四句,写思妇与离人共望月光,遥寄相思之情。以鱼雁难传书,就更显出了思妇的离愁之深。
23.写出梦中看见落花,意识到春天已过去大半,而自己还未能还家的句子是“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24.“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四句,写游子的思归之情:海雾隐遮了落月;天各一方,残月之光,洒满江树。 25.“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四句,江水绕过原野,月色泻在树上,大千世界浸染成梦幻一样的银辉色。 26.描写了一幅境界深远的图画:人生代代相继,江月年年如此;一轮孤月徘徊中天,像是等待着什么人似的,却又永远不能如愿;月光下,只有大江急流,奔腾远去。与此相应的诗句是: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6.《将进酒》理解性默写
1、表现了诗人对自己才能力量的充分肯定和屡遭失败之后不肯屈服的倔强性格的诗句是: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2、以乐观好强的口吻,肯定人生自我的诗句是天生我才必有用。
3、显示诗人对未来充满信心的诗句是天生我材必不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4、“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两句是诗人的豪情,也是他的愤慨之语,充分肯定“饮者”的地位。
5、表现作者对封建统治阶级埋没人才的揭露,作者不再抱有幻想、逃于酒乡的诗句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6、抒写万古寂寞之愁的诗句是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 7、“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两句是诗人酒后的狂言,也是酒后的真言;是诗的豪放,更是诗人的愤激。
8、表现作者对权贵的否定,又无改变现实,以消极的办法反抗的诗句是: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9、藐视富贵利禄又怀才不遇的诗句是: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10、气势惊人,以时间空间范畴夸张,以比喻来表现人生易逝,将黄河的永恒伟大反衬生命短暂渺小脆弱的诗句是: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11、对人生易老光阴易逝感慨的诗句是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12、借着曹植痛饮为例,呼应只有饮者留其名,表现自我忧愤不平的句子是: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13、举古人为例,呼应只有饮者留其名,表现自我忧愤不平的句子是: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14、诗中的一个转折由悲而乐的以表面的这宣扬及时行乐实为宣泄愤激之情,暂时沉醉酒乡的诗句是: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15、诗情渐致狂放,与开篇的悲相关合,万古愁的含义更显深沉,表现诗人奔涌跌宕的感情激流一句是: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16、用比兴手法显示黄河的宏伟气魄和浩大声势的诗句是君不见黄河之水天
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7.《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理解默写
1、表现词人梦里归乡,与妻子相见时,“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情形的两句是: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2、十年生死两茫茫。道出了词人对亡妻阴阳永隔、再无聚首之日的哀痛和喟叹,为全词奠定凄哀的感情基调。
3、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既写出妻子独卧黄泉之下的孤苦冷清,又写出了诗人与妻子不能互诉凄凉的悲哀。
4、十年死别,苦苦思念,一旦相见,纵有千言万语,也不知从何说起,只有相视无语,默默凝咽,此情此景正应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意境的两句是: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5、尘满面,鬓如霜。两句用白描手法简约生动地勾勒出词人四处奔波、生活艰难、仕逢坎坷、心力交瘁的形象特征.
6、看似写梦实则是以前夫妻恩爱生活的一个生动写照诗句是:小轩窗,正梳妆。 7、明月夜,短松冈。两句,作者设想亡妻一个人在凄冷幽独的“明月”之夜的心境当是凄清幽独,黯然魂销。
8、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两句,是说想到爱妻华年早逝,远隔千里,我凄凉孤独无处诉说,此语格外沉痛。
9、十年生死两茫茫。一句,是说生死相隔,死者对人世是茫然无知了,而活着的人对逝者,也是同样的。
10、不思量,自难忘。两句,是说人虽亡故,而过去美好的情景一直记挂,不能消除。
11、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中的“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借设想亡妻思念自己来表现自己对亡妻的深刻思念,用的是从对方写已方的手法。
13、相顾无言 ,惟有泪千行。两句,写夫妻久别重逢,伤痛难已,此语格外有感染力。
14、夜来幽梦忽还乡。一句,才开始真正“记梦”,呼应标题。
15、尘满面,鬓如霜。两句,把现实与梦幻混同起来,假设见面的情形,将个人
的遭际和痛苦融入其中。
16、小轩窗,正梳妆。两句,与其说是写梦中情形,毋宁说是回忆当年的闺房之乐。
17、料得年年肠断处一句,从梦境落回到现实上来,推想妻子的亡灵当是年年痛苦难耐。
18、用是虚实结合的手法写梦境的句子是: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8.《人皆有不忍人之心》理解性默写
26.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一文体现了孟子(性善论)的句子是: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27. 在《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孟子以人突然看见小孩子将要掉入井里的反应为依据,论证人有一种本能,即“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28. 在《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在孟子看来,人性本善,“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没有它简直就不是人。
29. 在《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孟子从人性的前提推导政治,从“人皆有不忍人之心”的仁心推导仁政,突出仁政应该是天经地义的。
30. 在《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孟子提出的“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是在孔子关于“人性”思想的基础上提出的“仁义礼智”,成为中国古代哲学中“性善论”的理论基础和支柱。
31. 在《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孟子指出“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是人生而固有的,承认“仁义礼智”是人的天性里固有的,体现了孟子朴素的唯心主义思想。
32.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一文以“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为前提,推导出“不忍人之政”,继而推导出以“不忍人之政”治理天下,就如同“运之掌上”那样容易。
33. 在《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两句是说古代圣王由于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所以才有怜悯体恤百姓的政治
34. 在《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从人性的前提推导政治得出结论:不忍人之政。
35. 在《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在孟子看来,“(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是人所固有的,那么治国施行仁政也是天经地义的。文中最能体现这一主张的句子是“以不忍人之心”。
36. 在《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孟子的这句话表明:统治阶级需要考虑到被统治阶级的利益,不能只顾自身的享乐,要时刻以仁者之心行爱人之事。
37. 在《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提出“人皆有不忍人之尽”的观点,指出“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理天下就很容易了。
38. 在《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孟子以“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举例论证,展开了进一步的论述,说明了“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这乃是人的本能。
39. 在《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孟子认为,不忍人之心是人所固有的,其论证的依据是: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这在论证方式上属于例证法。
40. 在《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用在掌上运转东西比喻以仁政治理天下的容易,具体贴切。
41. 在《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不忍人之心”即为“不狠心对待别人的心”,它包括“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心,是人人都具有的本性。
42. 在《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孟子由不忍之心而推导出“四端”并用比喻句“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形象地说明其于人的重要性。
43. 在《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孟子论及“仁义礼智”扩充推广的积极作用时所说的两句是:“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
44. 在《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孟子的“四端”指: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45. 在《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这“四端”是孟子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孟子对先秦儒家理论的一个重要贡献。
46. 在《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性善论”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47. 在《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
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以上四个句子结构相同,字数相等,不仅气势上得到了提升,且其所要表达的“性善论”基本思想,也清晰明了,人印象深刻。
48. 在《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从文中看,孟子认为不忍人之心应包括四个方面,它们是:“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
49. 在《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孟子用了比喻的手法,就像火开始燃烧(最终会形成燎原之势),就像泉水开始流出(最终将汇聚成大江大河),将“扩而充之”的意义深入浅出地进行了阐述。
50. 孟子在《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一文中善于运用比喻说理,“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采用喻证法将“扩而充之”的意义深入浅出地进行了阐述。
使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