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蒙古族传统艺术的传承模式初探

来源:一二三四网
疑 蒙古族传统艺术的传承模式初探 萨日娜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10) 摘 要“: 蒙古族传统艺术资源十分丰富,多姿多彩,历史悠久。蒙古族传统艺术的传承主要有家族式传承、师徒式 传承、社会性传承、学校教育中传承等方式代代相传,延续到今天,成为蒙古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艺术;传承;口传心授 ‘分类号:JO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2 9838(2014 )02-0ll34-05 蒙古族传统艺术资源十分丰富,多姿多彩,历 经济、信息一体化的大趋势下,蒙古族传统艺术赖 史悠久。公元7世纪以后,蒙古人从额尔古纳河 以生存的文化生态受到破坏,一些传统民歌、民 流的深山密林渐渐走上了蒙古高原,公元1206 乐、民间舞蹈失去了演唱、演奏、表演的环境,正处 年,成吉思汗用武力征服了蒙古高原的诸多部落, 于逐渐的衰微之中,有的已经消失;一些民间美 建立了统一的蒙古汗国。从此,中国北方第一次 术、手工艺品日益失去传统民俗文化的功能,转向 博物及新的视频领域。因此,蒙古族传统艺 出现了统一各个部落而成的强太、稳定和不断发 文物、保护、传承、创新、发展已成为亟待解决 展的民族——蒙古族。在漫长的社会历史发展进 术的抢救、程中,蒙古族在传承和延续了北方草原游牧民族 的问题。梳理蒙古族传统艺术的传承脉络,探讨 的艺术的基础上,创造了极其丰富、形式多样、独 蒙古族传统艺术创新发展之路是维护、强化、延续 具特色的草原文化艺术,并以口传心授的形式代 蒙古族传统艺术的生命力,增进其可持续发展能 代相传,流传至今。蒙古族传统艺术分为表演类 (包括英雄史诗、长调民歌、短调民歌、潮尔音哆、 胡仁乌力格尔、好来宝、潮尔音乐、马头琴音乐、 四 胡音乐 雅托葛音乐、三弦音乐、火不思音乐、冒顿 潮尔音乐、歌舞剧 查玛舞、安代舞、盅碗舞、萨满 纵观蒙古族传统艺术的历史传承,有其自身 力的关键。 歌舞等等) 美术类(包括宗教美术、民间美术、辽 的特殊规律,一般前人来传递,后人来学习和继 代的草原画派、元明清时期以来的文人画等等)、 承,就如传递火炬似的代代相传。蒙古族传统艺 手工艺类(包括勒勒车制作技艺、服饰制作技艺、 术的传承主要有古代延续下来的传统传承方式和 佩饰制作技艺、器具制作技艺、蒙古包制作技艺等 学校教育中传承方式两种方式。传统传承方式和 等)……当今,随着现代文明的迅速发展,在全球 学校教育中传承方式有着共同点,都包含着传承 收稿日期:2013—02—25 作者简介:萨日娜(1968一),女,蒙古族,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科右中旗人,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硕士。 2014年(第十一誊)第:期(总第四十麓) 茎主蕉垡丝苎垄箜垡圣丝 塑 臻 人传授的内容,而传授一词也包含着教与学的两 就能培养出优秀的艺人。如盲艺人,中音四胡演 _1992).,8岁始跟从姑父学习四 个方面,教是为师者进行教授,学是学生来学习, 奏家铁钢(1907-即将某一种艺术技艺继续传递下去。传统传承方 胡及长篇叙事民歌。 一 式,根据不同 的条件和环境,可以分为家族式传 (--)师徒式传承 。 ’ 承、师徒式传承、社会性传承0 师博给徒弟传授技艺来传承艺术的行为,也 (一)家族式传承 是民间艺术传承中的 一个重要途径,是培养高层 以家庭环境、亲缘关系为依托的艺术传承行 次艺术人才的重要手段。过去蒙古草原上没有正 许多热爱艺术的农牧民的孩子,通 为,在蒙古族传统艺术的传承链条中占据着相当 规的艺术学堂,重要的地位。蒙古族许多传统民歌、民乐 手工艺 过拜师学艺的方式学习艺术,实现他们艺术梦想。 的传承即属此类。大多卓有成就的蒙古族艺术 拜师学艺大致有以下三种情况:1.父母发现自己 家,出身于民间艺术世家,一般他们的父母均是当 的孩子酷爱某一种艺术,望子成龙的父母,便主动 ,让孩子拜师学艺。例如长调歌王哈扎 地著名的艺人(歌手、琴手、裁缝 画匠、工匠),或 寻找名师-者其他家庭成员中有著名艺人。因为他们从小在 布的父亲发现.自己的儿子有歌唱的天赋,就把自 己的好友著名歌手斯日古楞请到家里来让儿子给 染,长期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直接影响他们品 斯日古楞献上哈达 举行郑重的拜师仪式,正式拜 格、观念、趣味、能力的形成,甚至深刻地作用着他 斯日古楞为师学习长调。哈扎布从师斯日古楞那 父母及家庭成员的身边长大,早夕相处,耳濡目 们对艺术母体的选择和挖掘。在生活中,父母或 天起就勤奋用功,掌握了许多长调演唱方法和传 一次那达慕大会上崭露头角,震撼了草 长辈发现孩子有与自己相似的爱好,又有艺术天 统曲目,在l J2.师徒传承过程中l师傅发现自已 赋,就给予指导和教授,把孩子培养成艺人,父母 原上的人们。就成为他们的第一老师。著名的潮尔艺术大师、 传授的知识难以满足徒弟的求知欲望时,师傅便 主动给徒弟另寻名师 让名师点拨传授。 如蒙古 影响和熏陶下逐渐成长的。他的幼年时期,家里 族长调歌王哈扎布的启蒙师傅斯日古楞为了让哈 音乐教育家色拉西(1887m1968),就是在家庭的 的生活十分困难,常年给牧主放牧的祖父和父亲 扎布学到更高的长调表演技能 将哈扎布主动推 都是科尔沁草原上有名的潮尔手,有时候办喜事 荐给乌珠穆沁王爷歌手特木定,在特木定老师的 儿的人家就请他们上门演奏。色拉西自幼接触祖 认真教诲下哈扎布最终登上长调艺术殿堂 还有 父和父亲的潮尔演奏,对演奏潮尔产生了浓厚的 著名歌唱家拉苏荣也曾在他的老师昭那斯图教授 的引荐下,拜师哈扎布、宝音德力格尔、色拉西等 2]3.家庭生活贫寒的农牧民幼子送人寺庙当 演奏,他的小手够不上琴弦的位置,便与哥哥两人 人。-合作,一人持弓,一人按弦。祖父和父亲发现他对 班代(学僧),拜技艺精湛的大喇嘛学艺,促使他 艺术有极高的悟性,超好的记忆力,于是在他9岁 们成才。自清以降,随着藏传佛教文化的蒙古地 蒙古草原上出现了星罗棋布的喇 时就开始教他学马头琴。他演奏的《巴音》《何英 区盛兴和普及,兴趣。他经常拿起潮尔模仿祖父和父亲的潮尔琴 花》《普奄咒》《得胜令》《天上的风》《鸿雁》《穆斯 嘛教寺庙。当时寺庙不仅是传播喇嘛教的重要场 烈》《珠斯烈》《孤独的白羔》等传统曲目都是祖父 所,也是传授藏医、绘画雕塑、铸佛像、刻经版、印 和父亲传授给他的。【l J( ’与色拉西一样,蒙古族著 经制作知识和技艺传授的重要基地。通常情况下 名歌唱家、教育家宝音德力格尔的父亲是一位草 寺庙跟学僧不收学费,而且还能提供饭食和住宿, 原上盲艺人,著名歌唱家德德玛的父亲也是阿拉 但是必须承担一些劳役和差役。因此,许多平民 善草原上的长调歌手,著名歌唱家阿拉坦其其格 百姓一方面为减轻生活的压力,另一方面也为了 的外祖母是有名的民间歌手。还有,一些艺人自 自己的艺术技能传授给亲属的孩子。总的来说, 蒙古族艺人们普遍认为艺术的天赋是有遗传的, 给孩子寻找出路,便把幼子送进寺庙拜师学艺。 高层次的建筑、绘画 雕塑艺术人才,为蒙古族古 己没有子女或子女对艺术的悟性不高,所以就把 这种寺庙传授技艺确确实实为蒙古族培养了好多 老的建筑、绘画、雕塑艺术的传承起到了积极的作 这种遗传既有纵向的也有横向的,即上下辈遗传 用。阿格旺(1914—1962),正镶白旗人,民间画 和亲属间遗传。这种遗传基因再加上平时的教授 家,儿时住进哈登胡硕庙,拜阿冉金巴桑宝为师学 辔 习绘画、雕塑;宝石柱(1911—1988)辽宁北票 传统艺术的长效机制。 人,蒙古族工艺美术家。他出身贫寒,自幼酷爱美 计寺庙宗教题材的绘画。 (三)社会性传承 是社会民俗活动为媒介的艺术传承行为。内 1947年5月,内蒙古自治区成以来,自治区 术,16岁便在寺庙里学习画佛像、雕像,绘制和设 政府大力支持和帮助艺术教育,在全区内成立高 等师范艺术教育和中等艺术教育,并在办学、招 生、经费、教师的配备上给予了特殊的照顾,这一 系列优惠政策和措施,不仅为内蒙古地区民族艺 蒙古大草原是一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自古勤劳 术教育的蓬勃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对民族 勇敢的蒙古族人民无论祭祀“长生天”,祭祀祖 艺术人才的培养和蒙古族传统艺术的传承提供了 先,还是各种庆典宴会、婚礼宴会、草原那达慕盛 有力的保证。1954年内蒙古师范学院(今内蒙古 会,或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民俗活动,始终以各种歌 师范大学)艺术系开始招生,部分蒙古族传统音乐 唱形式,歌唱生活、赞美自然、抒发胸怀,祈祝未 内容被列入专业课教学中;1959年内蒙古艺术学 来,这种习俗一直流传到今天。这种全社会性的 校(今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将蒙古族传统艺 民俗活动中一些传统艺术集体无意识的传承和传 术——长调、潮尔、四胡列入学校音乐专业课教学 播开来。潮尔音哆是蒙古族一种古老的礼仪性合 中。改革开放30多年来,内蒙古地区艺术教育在 唱歌曲,到目前为止,留存并传唱的潮尔音哆曲目 原有的基础上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至今已有8所 有《圣主成吉思汗》《金色的诃子》《晴朗》《孔雀》 高等院校学科建设和专业设置已有蒙古族传统艺 《旭日般升腾》《前世积德》《旷野》《大地》《星星 术专业方向,普通小、中、大学、研究生教育中也纳 和月亮》《强壮的栗色马》等10首,这1O首歌曲从 入蒙古族传统艺术教学内容,不断地扩展学校教 产生那一刻起便在宫廷宴礼、祭祀敖包、祭祀祖 育中传承蒙古族传统文化艺术的规模和范围。尤 先、日常盛宴中成为必唱的歌曲,通过代代的歌手 其近年来,社会的发展和民俗文化的变迁,给蒙古 的领唱、众人的齐唱完整的传承到今天。还有,草 族传统艺术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危机,艺 原一年一度的那达慕盛会上除了按传统惯例隆重 术教育不得不面对及解决在教育教学中如何抢 举行赛马、摔跤、射箭这最基本的三个项目以外, 救、保护和传承蒙古族传统艺术的问题。我们幸 还进行祭祀敖包、表演传统歌舞、展示服装刺绣艺 喜的看到,近年来,教育部门在学科建设与专业设 术、交换日常生活用品活动,这些活动为蒙古族传 置中侧重蒙古族传统艺术资源的开掘,学科建设 统艺术的传播与传承提供了良好的平台。许多经 与专业设置中增加诸多蒙古族传统艺术内容,不 典蒙古族民歌民乐曲除了在家族式传承、师徒传 断地完善和调整蒙古族传统艺术传承后备人才培 承以外,还在那达慕盛会上的表演,引人注目,尽 养机制,为有效的保护、传承和发展蒙古族传统艺 人皆知,倍受关注,拓展了蒙古族艺术的传承范 术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目前,内蒙古大学艺术学 围;各地区的蒙古族人民带着自己的服装刺绣艺 院、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民族大学及部分高职 术、手工艺品在那达慕盛会上的展示、交流,相互 高专专业设有以长调、科尔沁民歌、马头琴、蒙古族 借鉴和学习,促进了蒙古族艺术的传承和发展。 古筝、四胡、笛子、三弦、蒙古舞、蒙古族服装、雕塑 为代表的蒙古族艺术学科和专业方向的建设已形 成了内蒙古地区高等学校艺术专业特色和优势。 (--)不断地完善和调整蒙古族艺术后备人 学校教育中传承方式,将民族传统艺术的瑰 才的培养模式,保障蒙古族传统艺术的生态保护  宝列入学校专业课程设置中,使民族传统艺术实 和活态传承。专门人才和拔尖人才的培养是我国经济、科 现长期可持续的传承和发展。内蒙古地区艺术教 3_(1o9)对于 育中传承蒙古族传统文化艺术是t954年开始的, 技、文化领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_仅有几十年的历史,在这短短的几十年的历史进 学校艺术教育来说,就承担着传承民族优秀文化 程中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就。 艺术,培养民族艺术人才的重要的使命。50年代 (一)在学校学科建设与专业设置中侧重蒙 初期,内蒙古艺校从农村牧区招来较有歌唱艺术 古族传统艺术,建立挖掘、保护、传承、发展蒙古族 天赋的孩子办少儿合唱班,培养出大家耳熟能详 茎主蕉垡垫苎查鱼垡 2014年(第十一卷) ̄'-Igl(总第四十期) 塑塑 辔 的蒙古族艺术优秀人才德德玛、拉苏荣、阿拉腾奥 乌珠穆沁草原著名男高音长调歌手照那斯图教授 勒等;2008年9月,在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和政府 长调,著名的长调歌唱家拉苏荣、著名长调艺术理 的大力支持下,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成立了内蒙 论家、教育家格日勒图教授就是他一手栽培的学 古大学艺术学院青年合唱艺术人才培养基地班。 生。还请科尔沁草原潮尔大师色拉希教潮尔艺术 该班全区范围内招收了具有音乐潜质的蒙古语授 和马头琴艺术,请兴安盟扎来特旗著名盲胡尔其 课的小学毕业生44人,学制6年,全部实行蒙语 铁钢教四胡。近年来,内蒙古学校艺术教育秉承 授课,专业课任教师均是国内外知名度专业教师 50年代民间艺人进课堂的优良的传统和成功的 和蒙古族传统歌唱艺术国家级传承人。该合唱基 经验,整合民族民间艺术与学校艺术教育的资源 地班的办学形式,在全国尚属首次,标志着内蒙古 和教育方法,探索新的艺术教育课堂教学模式,推 学校艺术教育中培养蒙古族艺术人才步人了新阶 动学校教学、科研、学科建设的发展,有效的保护 段。也是学校艺术教育中培养民族艺术人才的有 与传承蒙古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2004年3 效途径和传承、保护、发展蒙古族传统艺术的有益 月,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聘请了当今科尔沁草原 探索;2009年3月,为了深人发掘民族优秀文化 上的著名蒙古族四胡演奏艺人伊丹扎布,为该院 遗产,抢救、保护、发展已濒临失传的潮尔艺术,为 四胡专业教师和本科生言传身教科尔沁原生态民 内蒙古自治区民族文化大区建设,内蒙古大学艺 间四胡艺术;2006年,内蒙古师范大学分别请著 术学院承办了“内蒙古自治区潮尔艺术传承人培 名艺人扎拉森和布仁初古拉任教蒙古族传统音 训班”。全区内精心挑选了36名学员,进行了为 乐;2008年,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聘请了蒙古族 期一个月的培训。该培训班上聘请潮尔大师色拉 长调国家级传承人、蒙古族长调锡林郭勒流派的 西的弟子——著名作曲家美丽其格和潮尔演奏家 重要代表、杰出的长调歌唱家莫德格教授长调艺 布林执教潮尔艺术,原滋原味的传承了潮尔演奏 术;2009年聘请的蒙古族长调国家级传承人、蒙 技巧,培养了一批潮尔演奏人才。该培训班,是抢 古族长调阿拉善流派重要代表巴德玛传授原生态 救、保护、传承即将濒临失传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 长调演唱技巧。这种聘请民间艺人进课堂,传授 产——蒙古族传统潮尔艺术的一次成功的尝试, 民间艺术绝技,不仅提高了专业教师和学生的专 也是高等艺术教育中培养民族艺术人才的有益 业技能,而且全面真实地展示蒙古族传统艺术的 探索。 魅力和活态保护传承景象;这种民间艺术和高等 (三)聘请民间艺人进课堂,以口传心授方式 艺术教育相互融合的教学模式不仅推动了学校艺 传授蒙古族传统艺术绝技,将蒙古族传统艺术很 术教育的发展,更加充实了艺术院校蒙古族长调、 好地传承下去。 四胡重点专业的学科建设,而且对长调、四胡这一 蒙古族传统艺术生存发展的最大特点是依托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态保护和活态传承做出了积 其产生、传播、发展的独特的民俗环境和依靠传承 极的贡献。 主体(民间艺人)。“传承人是活态音乐的创造者 和传播者,离开了身怀绝技的传承人,传统音乐的 参考文献: 活态传承难以为继”, _(加’蒙古族传统艺术是依 [1]莫尔吉胡,道尔加拉,巴音吉尔格勒.蒙古音乐研 靠人的声音、动作和技艺等手段表现的艺术形式, 究[M].乌日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1997. 通过传承人的口传心授的方式得以代代相传,成 [2]格日勒图著.蒙古族长调民歌及其演唱[M].呼 为连续的承载蒙古族传统文化艺术文明的“活化 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2003.8 石”。当今对蒙古族传统艺术生态保护和活态传 [3]萨日娜,乌云塔娜.蒙古族传统音乐在高等艺术 教育中的传承实践与思考[J].民族教育研究,2011,(5) 承的关键在于将传承人请进课堂,培养更多的后 [4]冯光钰.阴山地域文化区传统音乐的保护与当代 继人才,让传统艺术代代相传,不断发展创新。内 生存发展之路[J].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2008,(4) 蒙古地区学校艺术教育从上世纪50年代起,就有 聘请蒙古族民间艺人进课堂,为学生传授学习蒙 【责任编辑贾玉宁】 古族传统艺术的成功经验和实例比比皆是。请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