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述
——表达的需要
丁小妹
复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运用最广的,比如我们看完一本书之后会问:“书上讲了什么呀?”看完一部电影之后会问:“电影讲了什么呀?”其实这是要求学生对书和电影的内容做一个概要性的复述。看完一个故事之后,会让学生给我们讲讲故事,讲故事就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是创造性的复述。复述如此重要,作为教师的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常常忽视了,如果课文要求复述,我们顶多会在布置的时候带上一句,今天回去把这篇课文讲给自己的家人听,至于怎么讲,讲没讲,往往会忽略。
新课标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化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多次阅读新课标之后发现,复述真的是我们语文老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高年段教学该如何切实进行课文复述呢?我就自己上《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的几个步骤和大家交流一下。 一、概要性复述,理清文本
(首先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师:司马迁为什么发愤写《史记》?请从文中找一找。 (生读文)
生:受父亲的影响。师板书:受父亲影响
生:生在黄河边受古代英雄故事的影响。师板书:受古代英雄故事的影响。
生:用生命写成的史记。 师:为什么这么说?
生:他受了宫刑,还坚持写史记。
生:他要死的重于泰山,所以要发愤写史记。
师:那就是他用自己顽强的意志写成的。师板书:顽强的意志 师:写成了一部怎样的史记呀? 生:前无古人的著作。师板书:前无古人
师:看着黑板上的板书,你能连起来说说本课讲了什么吗? 生:本文讲了司马迁受父亲的影响、受黄河边英雄故事的影响,虽然受尽折磨仍然发愤努力凭借自己顽强的意志写出了前无古人的巨作《史记》。
师:真了不起,看着板书就把课文的主要内容讲出来了,这种讲述课文的方法,我们称之为“概要性复述”。
评析:以纲为纲,把握要点
在苏教版语文教材中,每本书上都有要复述的课文,从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都有。作为教者的我们该如何区分年段的要求正确对待复述课文呢?新课标指出:第一学段(1~2年级)要求学生“听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复述大意和精彩情节。”“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第二学段(3~4年级)要求学生“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能具体生动地讲述故事。”第三学段(5~6年级)“听他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既然前面我们把这些做丢了,那么现在就应该从最基本的做起,要求学生的复述从简单开始。 二、原文复述,加强理解
具体分析课文时围绕提纲进行追问。
师:司马迁生在黄河边,从小看着波涛滚滚的黄河从龙门山下呼啸而去,听着父老乡亲们讲述古代的英雄故事,心里十分激动。那他会听到哪些古代的英雄故事呢?
生:项羽的故事。 生:卧薪尝胆的故事。 生:汉高祖刘邦的故事。
师:看来你们读过不少故事,那在第一自然段中,除了古代英雄故事的影响,还有什么会影响着司马迁呢?
生:父亲的影响。
生:自己努力读书,四处游历,积累的大量的资料。
师:我们知道这篇文章要求复述,前面我们已经进行了概要性的复述,其实还有一种复述叫原文复述,就是对课文进行初步的复述,力求完整、通顺、连贯。现在第一自然段的内容你们基本已经知道了,你能把内容基本上复述出来吗?试试看!
(生自由复述) (指名复述第一自然段) 评析:以本为本,潜心读书。
教者利用书上现有的资源,让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学生只需看书就能找到答案,以本为本,让学生潜心读书,利用文本,发挥最大作用。这一复述最重要的目的在于让学生敢于在班级中大胆地表达。只要勇敢地开口就是进步,是学生表达交流必须经历的一个阶段。 三、创造性复述,尊重独特体验
师(接着追问):受父亲的影响仅仅因为父亲是掌管修史的官员吗?
生:不是的,还因为父亲临终时的嘱托。 师:父亲怎么说的?
生:父亲泪流满面地说:“我死后,朝廷会让你继任我的官职,你千万不要忘记我平生想要完成的史书哇!”
师:从这句话,你能读出什么呢? 生:父亲的遗志,司马迁是不能放弃的。
生:古时候,是家长制的社会,父亲的话是不能不听的,所以,司马迁一定要写完史记。
师:你对历史还挺了解的。那你能把父亲的话有感情地读出来吗? 生:声音低沉,缓慢地,带着哭腔读“我死后,朝廷会让你继任我的官职,你千万不要忘记我平生想要完成的史书哇!”
师:读得真好,那此时司马迁会想到什么,又会说什么呢? 生:我一定要完成《史记》,不要辜负了父亲的希望。 生:我一定要完成《史记》,不能让父亲在地下不能安息。 师:是的,司马迁就像你们所说的那样努力写史记,可是正在他
专心致志写史记的时候,一场飞来横祸突然降临到他的头上。原来,司马迁因为替疑问将军辩护,得罪了汉武帝,入狱受了宫刑。宫刑是什么呢?请同学们读一读。看看你能读懂什么?
生:宫刑是一种非常残忍的酷刑,不仅伤身体,还摧残人的精神。 生:汉武帝真霸道,不帮他修史记了。 师:你真可爱,史记是帮汉武帝修的吗?
生:他是皇帝,他对司马迁行了宫刑,别的大臣肯定看不起司马迁了,难怪司马迁要自杀。
师:司马迁为什么还要发愤写史记? 生:他想到了父亲的遗志。
师:是的。父亲临终遗言作为儿子的司马迁是不能忘记的。还有吗?
生:他想到了人生的价值。 师:什么价值?
生:“人总是要死的,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我如果就这样死了,不是比鸿毛还要轻吗?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写完这部史书!”
师:从这句话,你读懂了什么?
生:从两个一定和两个感叹号,我读出了司马迁完成史记的决心。 师:你真会读书!
生:从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我知道了司马迁是一个非常有志气的人,他要自己死的重于泰山。
师:是的,司马迁在这种意志的坚持下,他终于完成了一部52万余字的辉煌巨著——《史记》。这部书前无古人的著作,几乎耗尽了他毕生的精力,是他用生命写成的。
师:文章学到这儿,同学们对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有了很多的了解,刚刚我们在交流的时候有不少同学有自己的想法,在复述中,有一个最高境界的复述就是创造性复述。创造性复述要求对原文了解的比较深入之后,加上自己的理解,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给文章“添油加醋”进行适当删减,加上自己的理解,自己的语言,使文章内化成自己的
东西。你能根据我们今天的所学,适当增添些自己的东西进去吗?不要紧张,能创造性复述的就创造性复述,不能的可以仍然用原文复述,请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复述全文。
生试着复述!
评析:以本拓本、个性发展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教材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创造性的复述不是人人都能达到的,所以在提出要求时就有了可以供学生选择的余地,这样就照顾到好的学生,又照顾到一般的学生,注重学生的独特体验,让复述落实到了实处。这样的一节课教下来之后,学生对复述的要求有了个基本的了解,但是原文复述和创造性的复述由于课堂时间的局限,学生并没有达到该有的层次。所以,本人觉得应该常要求学生复述,培养学生良好的复述习惯,通过多种方式发展学生的复述能力。复述不是一两次训练、一两堂课就能完成的任务,它需要一个反复的过程。
(作者单位: 南京市江东门小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