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科技经费情况表

来源:一二三四网


表一 科技经费情况表

单位名称:

经费名称 一、上年结转经费 二、当年拨入经费合计 其中:R&D经费拨入合计 科研事业费 其中:科研人员工资1 科研人员工资2 主管部门专项费 其中:平台建设经费 人才队伍建设经费 其他学科建设经费 国家发改委及科技部专项费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费 国务院其他部门专项费 省、市、自治区专项费 企事业单位委托经费

编号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经费数(千元) 经费名称 转拨给外单位经费 其中:对国内研究机构 对国内高等学校 对国内企业 对境外机构 内部支出经费合计 人员劳务费 业务费 固定资产购置费 其中:仪器设备费 上缴税金 管理费 其他支出 四、当年结余经费合计 银行存款 编号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经费数(千元)

其中:进入学校财务 当年学校科技经费 其中:为国家科技计划项目配套 金融机构贷款 国外资金 其他资金 三、当年经费支出合计 其中:R&D经费支出合计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暂付款 其他 附: 当年科研基建投入(千元) 当年科研基建支出(千元) 其中:土建工程 仪器设备 在岗人员人均工资(千元) 39 40 41 42 43 44 45

业务部门负责人(签章): 填表人(签章): 联系方式: 报出日期: 年 月 日 提要事项:(1)02栏=04+07+11+12+13+14+15+17+19+20+21栏;29栏=22-24栏=30+31+32+34+35+36栏; (2)37栏=(01+02)-22栏=38+39+40栏;24栏≥25+26+27+28栏;42=43+44栏;

(3)03栏≤02栏;04栏≥05+06栏;07栏≥08+09+10栏;16栏≤15栏;18栏≤17栏;23栏≤22栏;33栏≤32栏; (4)06栏=(表4-L6栏)*0.6(60%)*(表2-L45栏);

06栏“科研人员工资2”的理解:教师领的工资是教育事业费,而他们为科技工作投入了工作量,应该折算这部分报酬。

45栏“在岗人员人均工资”只计算基本工资部分,不含津贴。(基础工资+职务工资)一般介于10千元至20千元之间, 就低不就高。

(5)07栏主管部门专项费中,使用方向与科技相关的部分,应计入本表,在课题中不体现的按照使用方向分别填入08、09、10栏。08栏“平台建设费”主要指“985工程、211工程建设经费对平台建设(如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等)投入的经费,含重点实验室经费、理科基地建设费等;09栏含长江学者

经费等;其余的985、211经费可填入10栏“其他学科建设经费”中。主管部门课题经费填入07栏中。如果主管部门专项费中有课题经费,则07栏〉08+09+10三栏之和。

(6)基本科研业务费填报在科研事业费。 05栏除厦大外,一般学校为'\"0\"。

2表注意: 17栏中不应含有从课题经费中提取后又投入科研的这部分经费。18栏一般只填与11、12、13栏对应的配套经费,其他配套经费填在17栏中。 科技奖励经费可计入本表,但不算R&D经费。

科技活动经费

填报当年全校理、工、医、农学科科技经费收入、支出、结余情况。包括学校财务和外单位直接进入系、所、公司等财务的研究与发展和研究与发

展成果应用与科技服务经费。其中R&D经费拨入合计指科技经费拨入中用于R&D活动的全部经费,不论来源渠道如何。

(1)“科研事业费”指学校上级主管部门从科学事业费、教育事业费中通过切块和按项目戴帽下达,以及学校从教育事业费中安排的研究经费。 (2)“科研人员工资1”指学校上级主管部门按预算下达的科研人员工资。

(3)“科研人员工资2”指按当年从事科技活动人员中非全时折合全时人数乘以当年在岗人员年平均工资计算。 (4)“主管部门专项费”:指学校上级主管部门从科技三项费、技术措施改造费中为学校安排的研究经费。

(5)“国家发改委、科技部专项费”:指二部委归口管理的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科技支撑计划、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工程技术中心和其他重大项目的研究经费。

(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费”: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拨给的科学基金经费,包括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自由申请项目、重大基金项目、重点基金项目、青年科学基金和高技术探索课题等拨给的经费。

(7)“国务院其他部门专项费”:指国务院各部门(非学校上级主管部门)拨给学校的研究经费。包括中国科学院委托学校的项目经费。国务院各部门通过学校上级主管部门划转拨给学校的项目经费,也在此栏统计。

(8)“省、市、自治区专项费”:指省、市、自治区政府(非学校上级主管部门)拨给学校的研究经费。

(9)“企、事业单位委托经费”:指学校从校外企、事业单位获得的研究经费。包括中国科学院所属各研究单位拨付学校的经费。

(10)“当年学校科技活动经费”:指从学校基金或技术转让、咨询、服务、新产品出售等各种收入中划出直接用于当年研究与发展、研究与发展成果应用和科技服务的经费。

(11)“金融机构贷款”:指学校通过向各种金融机构贷款获得的用于研究与发展(或研究与发展成果应用和科技服务)的经费。 (12)“国外资金”:包括教育部管理的霍英东基金、“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经费中的港资部分和从国外获得的合作研究、捐赠等用于研究与发展(或研究与发展成果应用和科技服务)经费。从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获得的经费在此栏统计。统计时,按国家外汇兑换率折合成人民币填报。

(13)“其他资金”难以计入上述各栏的研究经费。

(14)“转拨给外单位经费”:指学校从拨入的研究经费中,转拨给其他单位的经费,不包括外协加工费。

(15)“人员劳务费”:指学校当年从研究与发展(或研究与发展成果应用和科技服务)经费中支付的劳动报酬及各种费用。包括各种形式的工资、补助工资、津贴、价格补贴、奖金、福利、失业保险、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人民助学金等。科研人员工资1和科研人员工资2的支出也包含在内。

(16)“业务费”:指从事科技活动的全部消耗性支出。如药品材料费、水电费、差旅费、计算机机时费、资料印刷费等。

(17)“固定资产购置费”:指使用非基建项目资金购置的按固定资产管理的仪器设备费用和为研究所(室)设备改造、维修支付的费用等。 (18)“上缴税金”:指学校从研究经费中实际上缴财政的各种税金。

(19)“管理费”:指学校从科技项目经费中提取的不再直接用于该项目的经费。 (20)“暂付款”:指款额已经拨出。但尚未正式核销冲账的经费。

(21)“在岗人员年人均工资”按在岗职工全年工资总额(工资的前两项,即岗位补贴与工资。科研补贴在科研经费中统计)除以职工总数计算。工资总额可从《劳动统计年报》对应指标直接取数。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