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语文期末冲刺阅读复习专题练习 语段筛选训练
(一) 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 〝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1.〝我〞没有对阿长说起《山海经》的事的原因是什么?试用原文回答.
答:
2.当长妈妈把一包书递给我时,〝高兴地说〞的原因是 .
3.为什么〝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
答:
4.〝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这〝神力〞指什么?
答:
5.从阿长给〝我〞买《山海经》这件事上,你看出了她什么性格特征?
答:
6.选文部分〝我〞的心理活动是发展变化的,试写出其变化轨迹.
答:
7.请说一说画〝 〞线句子的含义. 答:
.
(二)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8.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 ①念:
②但:
9.〝于〞字的意思和用法与〝相与步于中庭〞一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其一犬坐于前 B.贫者语于富者曰 C.又留蚊于素帐中 D.生于淮北则为枳
10.找出文中的一处比喻,这处比喻的本体是 ,喻体是 ,相似点是 .
11.《记承天寺夜游》写于作者贬官黄州期间,结合这一背景,体会结尾一句的丰富内涵,试回答:
①〝闲人〞之〝少〞实为 的人少,作者的叹息表达了对 之人的不满.
②两问一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矛盾心情?
答: .
(三)①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②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 ③〝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④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⑤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⑥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12.用〝〞线给选段划分层次并概括层意.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13.联系上下文,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的意思是:
14.当阿长把《山海经》买来给〝我〞时,我的心理活动是:
15.〝她确有伟大的神力〞中〝神力〞指
表现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
16.请到图书馆查阅《山海经》联系自身感受,想想为何童年的鲁迅这么深爱它?
(四)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往常他坐在蹬三轮的座上,或抱着冰伛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也许他平时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的.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像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我吃惊地说:〝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吗?〞
他〝嗯〞了一声,直着脚往里走,对我伸出两手.他一手提着个瓶子,一手提着一包东西.
我忙去接.瓶子里是香油,包裹里是鸡蛋.我记不清是十个还是二十个,因为在我记忆里多得数不完.我也记不起他是怎么说的,反正意思很明白,那是他送我们的. 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 他只说:〝我不吃.〞
我谢了他的好香油,谢了他的大鸡蛋,然后转身进屋去.他赶忙止住我说:〝我不是要钱.〞
我也赶忙解释:〝我知道,我知道不过你既然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 他也许觉得我这话有理,站着等我.
我把他包鸡蛋的一方灰不灰.蓝不蓝的方格子破布叠好还他.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我忙去给他开了门,站在楼梯口,看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直担心他半楼梯摔倒.等到听不见脚步声,我回屋才感到抱歉,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可是我害怕得糊涂了.那直僵僵的身体好像不能坐,稍一弯曲就会散成一堆骨头.我不能想像他是怎么回家的. 17.用一句话概括选段的内容.
18.选段描写老王主要运用了 描写和
描写.表现了老王
19.第一段中划线的句子与后文相照应的句子是:
20.最后一段中说〝可是我害怕得糊涂了〞作者〝害怕〞 表现了作者
21.请从肖像描写的角度,在所学的课文中找出一个类似的人物描写的句子.
(五)较阅读【甲】【乙】【丙】三段文字,回答.
【甲】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特点,这才是可取的.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乙】这里的树,以古老苍劲见长.有两棵老树:一棵是周柏,另一棵是唐槐.那周柏,树干劲直,树皮皲裂,顶上挑着几根青青的疏枝,偃卧在石阶旁.那唐槐,老干粗大,虬枝盘曲,一簇簇柔条,绿叶如盖.还有水边殿外的松柏槐柳,无不显出苍劲的风骨.这里的树,又以造型奇特见长,有的偃如老妇负水,有的挺如壮士托天,不一而足.圣母殿前的左扭柏,拔地而起,直冲云霄,它的树皮上的纹理一齐向左边拧去,一圈一圈,纹丝不乱,像地下旋起了一股烟,又似天上垂下了一根绳.晋祠在古木的荫护
下,显得分外幽静.典雅.
【丙】由中山门开始的宽阔陵园大道,至陵前长6公里,两旁栽种着许多法国梧桐.这些行道树在长成后,枝繁叶茂,丫杈交错,形成了一条浓翠蔽日的林荫大道.道外的丘岗坡坨之上,密植着众多的落叶树和常绿树,林丛复叠,莽苍深邃,使人们在未达陵墓以前,就已逐渐进入庄严肃穆的气氛之中.
22.三段文字都写到〝树〞,但各有不同的特点,如甲文所写的树木特征是〝高低错落,充满画意〞.请从乙丙两文中选择有关词语,概括树木的不同特征. 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3.三段文字写树都强调了气氛,如甲文突出繁华欢悦,乙文突出 _ _________________ ,丙文突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4.对这三段文字采用的说明方法,下面不正确的说法是( )
A.甲乙两文多处采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B甲文没有采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C.乙文采用的主要说明方法是举例子.D甲乙丙三文都采用摹状貌的说明方法. 25.从说明顺序来看,甲乙两文都是____________ 顺序,丙文是___________ 顺序;从文段结构看,甲文是 _____________ 结构,乙文是__________ 结构,丙文是并列结构.
26.有人认为甲文段中写的〝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不妥,因为既然〝没有〞就无说明的必要.请简要谈谈你的看法.(8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二.文言文阅读训练
【一】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
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四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闲也. 1.选出加点字意义不同的一项( ) A.天下之伟观也 势极雄豪 B.则一舸无迹 仅有〝敌船〞为火所焚 C.吴儿善泅者数百 溯迎而上 D.分列两岸 江干上下十余里间 2.选出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项( )
A.为: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 仅有〝敌船〞为火所焚 B.天:天下之伟观也 吞天沃日
C.百:艨艟数百 腾身百变 D.而:溯迎而上 而僦赁看幕 3.解释加点词的意义.
①方其远出海门( ) ②每岁京尹( )
③为火所焚( ) ④四马塞途( ) 4.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如履平地
②略不相睹 5.简答.
①能概括全文的一句话是 : .
②第一段中写潮水的顺序是:
.
③第二段中表现教阅场面宏伟的句子是: .
④侧面烘托江潮之盛的句子是 :
【二】[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了乐者,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1.解释加点的词语: ①自康乐以来(
) ②自非亭午夜分( )
③实是欲界之仙都( ) ④是谓大同( )
2.①[甲]文写水清澈用〝清澈见底〞《三峡》写水清澈的句子是 .
②用原文给[乙]文横线上填空. 3.翻译文句
①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②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4.①[甲]文〝自康乐以来,未能有与其奇者〞一句有何深意? ②[乙]文中〝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中〝闲人〞的含义是什么?
5.这两篇文章都写了自然景物,但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试加以说明. [甲] [乙] 6.两文的作者都因景生情,你是如何看待他们表现出来的情感,请选择其中之一进行评价.
三.现代文阅读训练
下面的课文片段,完成下列各题.
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这座桥的特点是(一)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桥洞不是普通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因而大拱上面的道路没有陡坡,便于车马上下.(二)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这个创造性的设计,不但节约了石料,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而且在河水暴涨的时候,还可以增加桥洞的过水量,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击.同时,拱上加拱,桥身也更美观.(三)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就像这么多同样形状的弓合拢在一起,做成一个弧形的桥洞.每道拱圈都能独立支撑上面的重量,一道坏了,其余各道不致受到影响.(四)全桥结构匀称,和四周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谐;桥上的石栏石板也雕刻得古朴美观. 1.赵州桥充分体现了我国石拱桥历史悠久. .形式美观的特点.
2.上文对赵州桥特点的说明分作四点,这四点的安排顺序是( )
A.由上到下 B.由古到今
C.由主到次 D.由内到外
赵 州 桥
3.赵州桥的设计最富有创意的是大拱上加小拱.请根据 文中赵州桥特点(一)和(二),用弧线在右边的方框 内画上大拱和小拱,完成赵州桥的结构示意图. 4.请写出赵州桥小拱设计的好处.每条不超过8个字 第一条: 第二条: 第三条:
5.〝桥〞在字典中被解释为:〝架在水面上或空中以便行人.车辆等通行的建筑物.〞,现在还可指能起沟通作用的人或事物,例如:商桥等,请再写一个有这样比喻意义的带〝桥〞的词语,并解释它的含义. 词语:
词语解释:
6.有人说: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古老的石拱桥都应当被新型的斜拉索桥淘汰.你赞成这种观点吗?请简述你的理由.(不超过60字)
《中国石拱桥》 ①永定河上的卢沟桥,修建于公元1189到1192年间.②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③桥宽约8米,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④每两个石拱之间有石砌桥墩,把11个石拱联成一个整体.⑤由于各拱相联,这种桥叫做联拱石桥.⑥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从没出过事,足见它的坚固.⑦桥面用石板铺砌,两旁有石栏石柱.⑧每个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⑨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1.上文分别说明了卢沟桥的四个特征.这四个特征是什么?
2.文中将卢沟桥和与之有关的两岸河堤作比较,说明了卢沟桥的什么特点?
3.卢沟桥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这11个石拱的排列,是不是中间一个最大,左右一对一对两两相对称的?根据课文回答问题,并说说文中这样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什么特点?
4.〝几乎与河面平行〞,〝几乎〞一词用得准确,表达了什么意思?
5.这段文字的最后一句对卢沟桥上的石刻狮子进行了生动的描写.这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描写有什么表达作用?
《苏州园林》 游览苏州园林必然会注意到花墙和廊子.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有几个园林还在适当的位置装上一面大镜子,层次就更多了,几乎可以说把整个园林翻了一番. 游览者必然也不会忽略另外一点,就是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如果开窗正对着白色墙壁,太单调了,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诸如此类,无非要游览者即使就极小范围的局部看,也能得到美的享受.
1.文中有一个词语〝单调〞,形容开窗对着白色墙壁的感觉,请你具体释补上竹子
或芭蕉就可以去掉单调感觉的原因.
2.这两段文字说明了苏州园林的哪一特征?
3.第一段中的〝适当的位置〞这一短语是否可以删掉?为什么?
4.请你写出花墙.廊子的特点和作用.
《故宫博物院》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高28米,面积2380多平方米,是故宫最大的殿堂.在湛蓝的天空下,那金黄色的琉璃瓦重檐屋顶,显得格外辉煌.殿檐斗拱.额枋.梁柱,装饰着青蓝点金和贴金彩画.正面是1根红色大圆柱,金琐窗,朱漆门,同台基相互衬映,色彩鲜明,雄伟壮丽.
大殿正中是一个约两米高的朱漆方台,上面安放着金漆雕龙宝座,背后是雕龙屏.方台两旁有六根高大的蟠龙金柱,每根大柱上盘绕着矫健的金龙.仰望殿顶,中央藻井有一条巨大的雕金蟠龙.从龙口里垂下一颗银白色大圆珠,周围环绕着六颗小珠,龙头.宝珠正对着下面的宝座.梁枋间彩画绚丽,有双龙戏珠.单龙翔舞,有行龙.升龙.降龙,多态多姿,龙身周围还衬托着流云火焰.
三大殿建筑在紫禁城的中轴线上,这条线也是北京城的中轴线,向南从午门到天安门延伸到正阳门.永定门,往北从神武门到地安门.鼓楼,全长约八公里. ①太和殿是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②皇帝即位.生日.婚礼和元旦等都在这里受朝贺.③每逢大典,殿外的白石台基上下跪满文武百官,中间御道两边排列着仪仗,皇帝端坐在宝座上.④大殿廊下,鸣钟击磬,乐声悠扬.⑤台基上的香炉和铜龟.铜鹤里点起檀香或松柏枝,烟雾缭绕.
太和殿后面是中和殿.这是一个亭子形方殿,殿顶把四道垂脊攒在一起,正中安放
着一个大圆金宝顶,轮廓非常优美.举行大典,皇帝先在这里休息. 中和殿后面是保和殿.雍正后,这里是举行最高一级考试——殿试的地方. 1. 选文第一段用数字〝28〞.〝2380〞是来说明什么的?
2. 选文第二段哪些地方是对〝彩画绚丽〞的具体说明?
3. 选文第三段是否可以删去?为什么?
4. 选文第四段的层次怎么划分?其结构方式是什么?
5. 选段在介绍太和殿时遵循了什么说明顺序?
6. 选段整体的说明顺序是什么?
7. 请概括出这几个选段的说明内容?
《大自然的语言》 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物候知识在我国起源很早.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随着时节推移的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灵敏得多.物候观测的数据反映气温.温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也反映气候条件对于生物的影响.应用在农事活动,比较简便,容易掌握.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就在
这里.
1.第1自然段中杏花.桃花.布谷鸟分别用了〝传语〞.〝暗示〞.〝唱歌〞三个词,作者这样写在修辞手法和内容上与 保持了一致.(2分)
2.根据所供材料,请你给物候学下个定义(所填不超过15字). 物候学就是 的科学.(2分)
文中划____的句子分别采用了 和 的说明方法.(2分)
3.第2自然段对物候知识.物候学的介绍古代 近代顺序是 .(2分)
4.第3自然段的内容是写 (答案不超过12个字).
5.第一自然段中所选的三个例子能否调换顺序,为什么?至少说出两个理由,多说一个加一分(2分)
6.请联系你所观察到的生活实际举一个物候现象的例子(用一.二句话表述),或举出一个含有物候学道理的谚语.(2分)
《奇妙的克隆》 1979年春,中国科学院武汉水生生物研究所的科学家,用鲫鱼囊胚期的细胞进行人工培养,经过385天59代连续传代培养后,用直径10微米左右的玻璃管在显微镜下从培养细胞中吸出细胞核.与此同时,除去鲫鱼卵细胞的核,让卵细胞留出空间做好接纳囊胚细胞核的准备.一切准备就绪后,把玻璃管吸出的核移放到空出位置的鲫鱼卵细胞内.得到了囊胚细胞核的卵细胞人工培养下大部分夭亡了.在189个这种换核卵细胞中,只有两个孵化出了鱼苗,而最终只有一条幼鱼渡过难关,经过80多天培养后长成8厘米长的鲫鱼.这种鲫鱼并没有经过雌.雄细
胞的结合,仅仅是给卵细胞换了个囊胚细胞的核,实际上是由换核卵产生的,因此也是克隆鱼. 1.
本段说明的对象是什么? 2.
文段中使用了列数据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3.
为什么叫这种鱼为〝克隆鱼〞? 4.
简述〝克隆鲫鱼〞的过程. 5.
举例说明本段语言的准确性.
《背影》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 a 着上面,两脚再向上 b ;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 c
,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1)我赶紧拭干
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2)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1. 给加点字注音并解释词语:蹒跚( )
2. 文段划横线句采用了 描写手法,为什么要写父亲的穿戴?( )
3.选文中两次写到;我;流泪,其感情分别是:第一次 ;第二次 .
4.在文中空白处填上相应词语.( )
5.《背影》一文中,写父亲的语言不多,选文部分只有两句,简要分析这两句话表达了父亲怎样的心情.
(1)〝我走了,到那边来信!〞 (2)〝进去吧,里边没人.〞 6.概括本段内容.
7.这段文章的中心意思是什么?
8.选文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父亲的背影?这位父亲给你的印象和感受怎样?(3分)
9.品味语言.(4分)
(1)选文中说父亲〝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写出了父亲怎样心理?
(2)第二段中,〝我〞的两次流泪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0.在你的记忆宝库中,是否也留存着上文一样精彩瞬间?是否也有平凡而伟大的形象(母亲.父亲或其他)定格?请用你的笔告诉我们吧,那一定是很感动人心的.(3分)
11..选文中刻画父亲形象的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 )描写. 12.画浪线的句子(1)的正确含义是( )
A.〝我〞怕被别人看见自己流泪而羞愧. B.〝我〞怕父亲因为〝我〞流泪而伤心. C.〝我〞为自己这么大了还流泪而惭愧. D.〝我〞担心父亲笑我意志不坚强. 13.画浪线的句子(2)正确的含义是( )
A.因为在儿子将要与自己告别之际,买了橘子,心里感到十分高兴.
B.因为尽到了父亲关怀照顾儿子的心意,所以感到轻松,表现出父亲含蓄深沉的爱子之心.
C.因为橘子买回来了,身上扑打干净了,所以感到轻松. D.因为儿子长大了,能自谋生路,所以心里轻松.
14.这段文字两次写到父亲的〝背影〞,前一次写得详细,后一次写得简略的原因是什么?
15..选文中写父亲走路〝蹒跚〞,这是因为父亲
,文中有三个动词写出了父亲爬上月台不容易,它们是
《苏州园林》 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
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畅,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1.这段文字说明的对象是 ,其中又以 为主.
2.首句的〝假山和池沼〞能否换成〝池沼和假山〞?为什么?
3.苏州园林假山和池沼的共同特征是 .
4.文中概括苏州园林假山特点的一句是
5.池沼的相同点是 ,不同点是
6.这段文字说明的中心是
7.〝生平多阅历,胸中有邱壑〞与〝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相呼应,说明
8.第二句话中的〝艺术〞与〝技术〞的词序能否对调?为什么?
9.为什么说〝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用简明的话来回答.
10. 这段文字的说明顺序是 .
11.游览者〝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12.〝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是怎样配合布置的? ①成河道模样的水面与 配合;②池沼河道的石岸与 配合;
③池沼养的鱼与 配合.
13.作者将苏州园林的池沼设计分为两类,一类是: ,另一类是: .
两类的共同点是: .
14.句中〝鱼戏莲叶间〞加引号的作用是 .
15.这段文字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
16.《苏州园林》一文中说苏州园林有很多特点,其中最主要的是: .
八年级上册语文阅读练习答案
(一) 1.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 2.能满足〝我〞渴望已久的愿望 3.〝我〞被她的热忱深深地打动了.
4.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 5.对〝我〞极其疼爱,表明她善良朴实.
6.不抱任何希望——惊讶和震撼——心生敬意 7.这是议论句,表达了〝我〞对长妈妈的感激和崇敬之情.
(二)8.①想到,考虑 ②只,只是 9.B 10.院中月光 积水
空明(澄澈清明)
11.①淡泊名利.流连自然. 忙于投机钻营的〝不闲〞
②不得不做〝闲人〞的无奈和不甘心做〝闲人〞的积极进取之间的矛盾心情 (意近即可)
(三)12.①②③④⑤⑥
13.〝我〞被阿长的热忱深深的打动了 14.由震惊到敬意,对阿长说的话有创意即可
15.〝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做成功〞,表现了作者对阿长的敬佩与爱戴
16.语句通畅,意思表达清楚即可. (四)17.老王带病给〝我〞送香油.鸡蛋
18.外貌描写 语言描写 表现老王那骨瘦如柴.身体虚弱.病得奄奄一息的样子 19.那直僵僵的身体好像不能坐,稍一弯曲就会散成一堆骨头
20.老王的虚弱的身体禁不住生活的压力 善良 21.可以从《故乡》《我的叔于勒》》《卖蟹》等课文中查阅
(五)22.乙:古老苍劲,造型奇特;丙:繁茂交错,莽苍深邃. 23.(乙文突出)幽静典雅;(丙文突出)庄严肃穆.24.B.
25.逻辑;空间;总分;分总.26.此题开放性强,答案不求统一,不论肯定否定,言之成理即可. 文言文阅读
[一]1.C 2.C 3.①当……时 ②年 ③烧 ④堵塞 4.①就好象踩在平地上活动一样 ②江面上到处升起了黄烟 ③人们彼此一点也看不见 ④随着江流飘荡逐渐消失 5.①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②由远及近 ③艨艟数百,分列两岸 ④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四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闲也
[二]1.①自从 ②如果
③判断词,是④这样 2.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3.①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将要落山的时候,潜游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②张怀民也没有睡觉,于是我们一起在庭院中散步.4.①自从谢灵运以来,没有人能够欣赏它的妙处,而作者却能够从中发现出无尽的乐趣,带有自豪之感,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②〝闲人〞是清闲的人,但并非无所事事的人.首先是指具有闲情雅致的人,其次是作者被贬以后以〝闲人〞自慰. 5.[甲]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贤人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乙]既有被贬谪的悲凉,又有赏月的欣喜,还有漫步的悠闲.6.言之成理即可.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课文片段,完成下列各题.
1.结构坚固 2.C 3.图略.(要求:大拱和小拱的数量和位置正确;用弧线;图形整体效果好.)
4.减轻桥身重量.增加桥洞过水量.使桥身更美观 5.如:书桥 解释让读者达到知识彼岸的书.
6.提示: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表达准确.清晰.流畅.简洁.有创意. 《中国石拱桥》 1.历史悠久.结构精巧.强度高,坚固耐用.形式美. 2.说明了卢沟桥坚固的特点.
3.大拱左右的石拱不是两两相对称的.课文中说〝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可见桥拱长度并不对称.
这样写是作者在核实了每个石拱的长度后所作的结论,列举数字精确,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的特点.
4. 〝几乎〞是对〝与河面平行〞的限制,意思是接近于〝与河面平行〞,强调了路面平坦的程度.
5.这一句用了排比.拟人的修辞方法.这样描写不但能使读者对卢沟桥形式优美的特点有具体的感受,而且使文章 富有色彩.
《苏州园林》 1.有色彩,减少单调感觉;有图画,增添观赏兴趣.
2.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3.不可以.此短语说明设计者的安排的精心,要确保每一点设计都有美的效果. 4.特点:墙有镂空图案,廊子两边无所依傍.作用:增加层次感,增加景致的深度. 《故宫博物院》 说明太和殿的高大.宽敞.面积大.
8. 有双龙戏珠.单龙翔舞,有行龙.升龙.降龙,多态多姿,龙身周围还衬托着流云火焰.
9. 不能删去,因为它不仅交代了三大殿的地理位置,还说明三大殿在紫禁城中的主体地位. 10. 总分式.
11. 从外观到内部设施,从建筑格局到性质作用的逻辑顺序. 12. 由南到北的空间顺序. 13.
介绍了三大殿的建筑设施和性质作用.
《大自然的语言》 1. 〝大自然的语言〞或〝语言〞.(2分) 2.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2分)举例子和作比较.(2分) 3.时间顺序.(2分)
4.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答案不超过12个字).
5.(2分)A.紧扣〝草木荣枯,候鸟去来〞这句B.前两种是植物后一个是动物C.按季节顺序举例
6. (2分)如〝月晕午时风〞〝山雨欲来风满楼〞〝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东虹轰隆西虹雨〞等. 《奇妙的克隆》1.克隆鲫鱼
2.具体地向人们介绍克隆鲫鱼的过程.
3.没有经过雌.雄细胞的结合,仅仅是给卵细胞换了个囊胚细胞的核,实际上是由换核卵产生的,因此称为〝克隆鱼〞. 4.提示:抓关键词语
5.〝最终只有一条幼鱼渡过难关.〞 《背影》
1.
(pán shán 因为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2.
外貌 ,(突出家中景况惨淡,照应了开头;同时与〝我〞贵重的紫毛大衣形成对比,表现了父亲对〝我〞的关爱)
3.第一次 感动得流泪 ;第二次 离别伤感的泪 .4.(攀.缩.倾) 5.(1) 父亲惦记着儿子旅途是否平安.
(2) 父亲不让儿子送,怕儿子离开座位后丢失行李. 6.望父买橘
7.通过具体细致地描写父亲过铁道爬月台的背影,表现了父子之间的深情. 8.(3分)外貌(衣着).行动.语言;艰难时世的充满慈爱的父亲.(意对即可) 9.(4分)(1)父亲为儿子买橘子,尽管十分辛苦,心里也是高兴的,越是尽到了父亲的责任,心里越踏实.
(2)第一次流泪是因为感动.父亲买橘子的经过表现了爱儿子的深厚感情,使儿子感动得热泪盈眶;第二次流泪是因为离别.儿子眼望着父亲的背影在人群中消失,离别情绪,又催人泪下.
10.(3分)提示:描写一个小镜头,表现一个平凡而伟大的形象.11.(动作)描写. 12.( B )13.( B )
14.前一次是父亲艰难地爬过铁道,给我买橘子,最感人,最能体现父亲对我的深沉关爱,所以详细地写.后一次是写我留恋父亲,可简单地写写. 15.年老体衰,身体肥胖,腿脚不灵便,(攀)(缩)(倾). 《苏州园林》 1.苏州园林里的假山和池沼.
2.不能,这句是中心句,后文是按照先假山后池沼的顺序介绍的. 3.讲究自然之趣,从各个角度看都是一幅画. 4.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5.高低屈曲任其自然 ,高低屈曲任其自然; 有的宽畅,就作为全园中心,有的成河道,就安排桥梁.
6.苏州园林假山和池沼的配合着意于图画美.
7.假山堆叠的艺术美.
8.不能.因为一对调,就变成了强调技术而把建设艺术放到了次要的地位,这与本段说明苏州园林艺术的中心不一致.(区别:艺术是一种精神的创造,是体现个性的审美活动;而技术则是在长期重复劳动过程中获得的经验.知识或技巧,二者有层次高下之别)
9.因为假山的堆叠,体现了设计者独创性的劳动,给人以审美愉悦. 10.总分 .
11.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
12.①成河道模样的水面与桥梁配合;②池沼河道的石岸与石头.花草配合; ③池沼养的鱼与荷花.睡莲配合.
13.成河道模样,宽敞 .高低屈曲任其自然,不整齐划一. 14.表示引用. 15. 分类别.
16.游览者无论在哪一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