筛板塔检修技术规程
1. 总则
本规程仅适用于净化系统的CO2一次吸收塔,CO2二次吸收塔,C02水冷塔的检修施工。由于CO2一次吸收塔及CO2二次吸收塔具有筛板和填料双重结构形式,故属填料结构形式的部分同时可参照《填料塔检修规程》中的有关内容及要求执行。
2. 设备技术特性及结构参数 2.1 CO2一次吸收塔 设计压力:2.4MPa 设计温度:115℃ 工作压力:2、2MPa 工作温度:115℃
物料名称:变换气K2CO3DETA溶液 设计风压:40kgf/m2 地震烈度:7 腐蚀裕度:4mm 焊缝系数: 1
气量:65000 液体喷淋量:600
填料比表面积:154 填料容积:127、2m3 容器类别:二类压力容器 水压试验压力:3.2MPa 筒体规格:¢3200×34 筒体材质:16MnR 封头规格:¢3200 封头材质:16MnR 设备总高:32784mm
总重: 156210Kg 填料重:47700 2.2 CO2二次吸收塔 设计压力:2.3MPa 设计温度:150℃
-155-
物料名称:变换气:K2CO3DETA溶液
2
设计风压:40kgf/m 地震烈度:7级 腐蚀溶度:2mm
容器类别:Ⅱ类压力容器 水压试验压力:3.2MPa
筒体规格:上部Dg2200×22 下部Dg2600×24 筒体材质:16MnR
封头规格:上部Dg2200×24 下部Dg2600×26 封头材质:16MnR 设备总高:33224mm 2.3 CO2再生塔
工作压力:0.01-0.05MPa 工作温度:106-115℃ 材料名称:钾碱液、CO2气 计算风压:70kgf/m2
筒体规格:Dg3200×14(12) 筒体材质:Q235-AF 设备总高:35495mm 2.4 CO2水冷塔
筒体规格:Dg2600×8 筒体材质:Q235-A 设备总高:9900mm 3. 检修周期、工期 检修种类:大修
检修周期(月):12 检修工期(天):10 4. 检修内容
4.1 检查、修理或更换塔盘组件(筛板等)。 4.2 检查、修理或更换塔内各构件和各附件。 4.3 检查、调正塔盘不平度、溢流堰高度。 4.4 检查、清理筛孔。
-156-
4.5 塔内清理,检查塔壁腐蚀情况。 4.6 检查修理溶液分布管(器)。
4.7 检查、清理除沫器、液面计、各所属阀门。
4.8 根据塔壁、塔盘及盘架的腐蚀情况进行除锈防腐或修理。 4.9 容器外表面有无裂纹、变形、局部过热等不正常现象。 4.10 容器的接管焊缝、受压元件等有无泄漏。 4.11 检查、找正塔体垂直度,紧固地脚螺栓。 4.12 检查塔基础有无裂纹、下沉。 4.13 检查、修理外保温。
4.14 属于压力容器的塔还应进行如下检修项目。
4.14.1 三个大修周期(约3年)须进行的内外部检验内容。 4.14.1.1 容器内外部表面,开孔接管处有无腐蚀或冲刷磨损等现象。
4.14.1.2 容器的所有焊缝、封头过渡区、筒体变径处和其它应力集中的部位有无断裂和裂纹。对有怀疑的部位应采用10倍放大镜检查或采用磁粉、着色进行表面探伤。如发现表面裂纹时,还应采取超声波或射线进一步抽查。
4.14.1.3 筒体、封头等通过上述检验后,发现内外表面有腐蚀等现象时,应对有怀疑部位进行多处壁厚测量。测量的壁厚小于壁厚时,应重新进行强度核算,并提出可否继续使用的建议。
4.14.1.4 容器内壁如由于温度、压力、介质腐蚀作用可能引起金属材料金相组织或连续性破坏时(如脱碳、应力腐蚀、疲劳裂纹等),在必要时还应进行金相检验和表面硬度测定,并出具检验报告。
4.14.2 六个大修周期(约6年)应进行的检验内容: 4.14.2.1 包括上述内、外部检验的全部内容。
4.14.2.2 对主要焊缝(或壳体)进行无损伤抽查,抽查长度为容器焊缝总长(或壳体面积)的20%。
4.14.2.3 容器上述各项内容检验合格后进行耐压(水压)试验。
4.15 气密试验。
5. 检修方法及质量要求
-157-
5.1 塔板质量要求:
5.1.1 塔板局部平面度在300mm长度内均不超过2mm,塔板在整个平面内弯曲度不超过2.5mm。
5.1.2 塔板长度偏差不得超过-4mm,宽度偏差不得超过-2mm。
5.1.3 塔板边缘、孔边缘不得有尖锐毛刺。 5.1.4 所用材料应符合设计图纸要求。 5.2 支持架上表面平面度允差为4mm;在任意300mm长度上局部平面度允差1mm。
5.3 降液板的平面度在整个板内不得超过3mm。降液板底隙堰高严格按装配图及部件图的要求进行装配。
5.4 拆装塔板时,注意各层塔板严禁互换。
5.5 塔盘上所有连接螺栓必须配齐,符合装配的要求。 5.6 封各孔时,连接螺栓应对称旋紧且满扣,所用垫片密封宽度及厚度应符合装配图要求。缠绕垫应无松散现象,严禁使用多层垫片,法兰密封面必须清洁无损,所有塔外法兰连接螺栓丝扣应涂脂油。
5.7 塔体的垂直度不超过塔高的1/1000,最大不超过30mm。塔的垂直度:当塔高≤20米时,最大不超过20毫米;当塔高>20米时,最大不超过30毫米。塔体的防腐层不应有鼓包、裂纹、脱层、防腐层涂刷后(根据各类涂料的特性)严格保证其固化期。塔体保温材料符合设计图纸要求。
5.8 液位显示仪表系统应灵敏、可靠。 5.9 水压试验:
5.9.1 水压试验升压程序:充满液体(在容器最高点设排气口,将空气排净),待容器壁温与液体温度相同时,才能缓慢升压到规定试验压力,保持30分钟,然后将压力降到设计坟力至少保持30分钟,同时进行检查。
5.9.2 注意事项:
5.9.2.1 采用洁净水进行试验。
5.9.2.2 碳素钢、16MnR钢制容器,试验水温不得低于5℃。其它低合金钢制容器试验水温不得低于15℃。
-158-
5.9.2.3 水压试验时,各部位的紧固螺栓必须装配齐全,试验时应装两块压力表。升压前容器外表面应保持干燥。
5.10 腐蚀检查与处理:
5.10.1 腐蚀情况应作详细检查与测量。
5.10.2 分散的点腐蚀,如同时符合下述条件的,一般可不作处理。
5.10.2.1 腐蚀深度不超过壁厚(不含腐蚀裕量)的1/5。 5.10.2.2 在直径为200mm的范围内,点腐蚀总面积不超过40cm2。
5.10.2.3 在直径为200mm的范围内,沿任一直径的点腐蚀长度之和不超过40mm。
5.10.3 均匀性面腐蚀,如按剩余的平均壁厚(应扣除至下一次检查期的腐蚀量)校核强度合格,也可不做处理。
5.10.4 不符合上述情况者,可根据具体情况作补焊、堆焊、更换或判废处理。
5.11 对于表面及近表面裂纹,根据发生的原因及程度采取适当措施(如打磨、挖补或报废)彻底清除。
5.11.1 采用磨削方法消除表面腐蚀缺陷,表面焊接缺陷或裂纹状缺陷时,磨削后应作表面探伤和测厚检查。如不再进行补焊,则磨削部位应光滑过渡,侧面斜度应不大于1:4。
5.11.2 采用焊接方法处理时,焊前应根据焊接工艺评定制定焊接修复工艺,焊工必须有相应焊接项目的合格证。
5.11.3 凡需作补焊处理的部位,应采用适当方法消除缺陷(采用碳弧气刨清除内部缺陷时还应进行打磨处理),并表面探伤检查,确认缺陷已完全清除后,进行补焊。补焊长度一般不宜小于100mm。补焊后须对补焊区进行表面成型质量检查。表面探伤检查和内部无损探伤检查,表面腐蚀作堆焊修复处理时,一般不进行内部无损探伤检查。但堆焊表面应打磨光滑,平整。有焊后热处理要求的容器,补焊部位均应进行适当的焊后热处理。
5.11.4 焊接修补后的焊区质量,均应符合《压力容器安全监察规程》中的有关规定。
5.12 气密试验要求,设备内充压后,各法兰密封面处涂刷肥
-159-
皂水无气泡出现。
6. 验收
6.1 按本规程规定的检修质量标准进行验收。 6.2 压力容器水压试验应符合下列情况: 6.2.1 容器各部焊缝无渗漏。 6.2.2 容器无可见的异常变形。 6.2.3 塔内无杂物。 6.2.4 封连中间死板前,必须经技术人员对各层塔盘装配情况验收合格。
7. 检修安全注意事项
7.1 系统停车时,设备的降温,降压必须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不许在容器带压的情况下,拆卸螺栓或其紧固件。
7.2 水压试验过程中,如果发现有异常响声,压力下降油漆剥落,或加压设备发生故障等不正常现象时,应立即停止试验,并查明原因。
7.3 所搭设的脚手架必须安全可靠。
7.4 第一次进入设备时应办理《进入设备许可证》。
7.5 塔内动火应按照有关规定办理动火手续,尤其注意塔顶部的H2气含量。
7.6 进入设备内只准用不超过12伏电压的行灯照明,检验仪器和维修工具用电源必须使用漏电保护装置,必须用绝缘良好的软线,中间不准有接头,要求有可靠的接地线。
7.7 打封法兰螺栓时,搬子应用绳系牢拉紧,以免打飞伤人。
-16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