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彼且奚适也?b何以知其然也?c姜氏何厌之有?d去以六月息者也。9、下列句子,具有名词作状语表示处所意思的一句是(D )
a会天大雨,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b乃幽武,置大窖,绝不饮食。c狼速去!不然,将杖杀汝。d于是秦王廷见相如。
10、下列句子,属于语义上的被动句的一句是(B )
a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b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女为见?c见犯乃死,重负国。d终不得归汉,空自苦无人之地,信义安所 见乎?4、下列句子,有疑问代词做介词宾语而前置的一句是( C )
A姜氏何厌之有?B敢问何谓也?C谁为为之?孰令听之?D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
5、下列句子,具有动词用作使动用法的一句是(D)
A 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B 上帝临女,无贰尔心。C 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D 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7、下列句子,属于双宾语句的一句是( B)
A 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B 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C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D 盍各言尔志?
8、下列句子,“于”为介词引进行为主动者的一句是(B )
A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B卻克伤于矢,流血及屦。C克于先大夫,无能为役。D百里奚举于市。
9、下列句子为判断句的一句是( D)
A 颍考叔为颍谷封人。B 是非君子之言也。C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D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
10、下列句子,属于名词用作状语表示工具的一句是( A)
A 惠等哭,舆归营。B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C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D 君为我呼入,吾将兄事之
下列句子,属于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的一句是(B )
有基无坏,无亦是务乎?日月逝矣,岁不我与。姜氏何厌之有?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下列句子,属于介词做宾语而前置的一句是( B )
a有基无坏,无亦是务乎?b是以远至迩安。c之二虫又何知?d君何患焉?5、下列句子中具有动词用作使动用法的一句是( C )
a众人匹之,不亦悲乎?b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c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d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6、下列句子,具有名词用作意动用法的一句是( D )
a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b象有齿以焚其身。c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d今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7、下列句子,具有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的一句是(B )
a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b从左右,皆肘之。
c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d范宣子为政,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
志?
为夫子?
9下列句中,“于”引进比较对象的一句是(D)A克于先大夫,无能为役。B卻克伤于矢,流血及屦。C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D吾长见笑
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8下列句子为判断句的一句是(B)A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B是非君子之言也。C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D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
D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6下列句子,属于双宾语句的一句是(C)A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B寡君使群臣为鲁卫请。C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D盍各言尔
于大方之家。
10下列句子,属于名词用作状语表示工具的一句是(C)A惠等哭,舆归营。B文人相轻,自古而然。C收族陵家,为世大戮。D君为我呼入,吾
7下列句子,属于被动句式的一句是(B)A象有齿以焚其身。B 吾闻用夏变夷者,未闻变于夷者也。C 空自苦无人之境,信义安所见乎。D今
5下列句子具有形容词用作意动用法的一句是(D)A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B上帝临女,无贰尔心。C恕思以明德,则令名载而行之。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蟹六跪而二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象有齿以焚其身。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
7下列句子,属于介词宾语前置的一句是( B)
5下列句子中,具有形容词用作使动用法的一句是( D )
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今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6下列句子,具有名词用作一般动词的一句是(A )
彼且奚适也?何以知其然也?之二虫又何知?去以六月息者也。9下列句子,属于被动句式的一句是(B )
屈原放逐,乃赋《离骚》。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女为见?见犯乃死,重负国。子倍子之师而学之,亦异于曾子矣。10下列句中,属于判断句的一句是( A )
将兄事之。
7、“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之“已”的用法或意义是: (B )A 动词“停止” B同“矣”,语气词。 C 副词“已经” D 而已、罢了
7、下列句中“孰与”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 D )A吾孰与城北徐公美。B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C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D百姓足,君孰与不足。
7、(C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不属于使动用法的有:A有道之士怀其術而欲以明万乘之主。
B庄公寤生,惊姜氏。C 王如善之,则何为不行?D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
1、在古汉语中有许多谦词,如:辱、敝、孤等,除此之外,下列是谦词的有:( A)
A 不谷 B 惠 C 令 D 陛下
8、“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 )
A“为之所”是双宾语句。B“无”与“勿”是古今字。C“何厌之有”是宾语前置句。D两个“之”用法不同。
9、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属于意动用法的是(D )
A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B遂置姜氏於城颍,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C臣有子三人,家贫,无以妻之,佣未反。D 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
10、下列属于双宾语的是(B )A生庄公及共叔段。 B公赐之食。C姜氏何厌之有? D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
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属于意动用法的有: (B )
A 王者贵乎?士贵乎? B德厚之道,得贵士之力也。C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 D 小国寡民
10、下列句子不属于宾语前置句的是: (B )
A姜氏何厭之有?B甚哉有子之言似夫子。C桓公问管仲曰:“治国最奚患?”D莫之夭阏者。
六书的名称是称:(象形 )、(转注 )、( 会意)、( 指事)、(形声 )、(假借 )。
2、汉字起源的传说,主要有( 结绳)说、( 八卦)说、( 仓颉造字)说等。
解释:
11.君何患焉?
7.郄克伤于矢。
4.吾乃梁人也。
2.制,严邑也。
6.百乘,显使也。
3.虢,虞之表也。
9.故不能推车而及。
12.许子奚为不自识?
8.君能补过,衮不废也。
10.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
5.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1.彼秦者,弃礼义而上首功之国也。
指出下列句子中活用的词,并解释词义
1-6:判断句 7-10被动句 11-20宾语前置句
6、词类活用主要包括四种:(1)(名作动 ) (2)(名作状 ) (3)(使动用法 ) (4)(意动用法 ) 。7、判断句的基本形式是用(也 ) 字煞句。
13.日月逝矣,岁不我与。14.姜氏何厌之有?15.“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是之谓乎?16.尔贡苞茅不入,无以缩酒,寡人是征。17.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18.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19.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20.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1. 晋灵公不君。2.从左右,皆肘之。3.鄂侯争之急,辩之急,故脯鄂侯。4.刍荛者往焉,雉兔者往焉。5.赵主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6.君子正其衣冠。7.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8.不食三日矣,食之。9.晋侯饮赵盾酒。10.夫人将启之。
1.君:名词用作动词。行君道。2.肘:名词用作动词。用肘击。3.脯:名词用作动词。做成干肉。4.刍、荛、雉、兔:名词用作动词。打草、打柴、捕获雉、捕获兔。5.侯:名词用作动词。封为侯。6.正:形容词作使动。使„„端正。7.来:形容词作使动。使„„到来。8.食:及物动词作使动。使„„吃(饭)9.饮:及物动词作使动。使„„喝。10.启:为动用法。为„„打开。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