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江西黎川岭下金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来源:一二三四网
第4期 福建地质Geology of Fujian 271 江西黎川岭下金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张进高 (福建省地质测绘院,福州,350011) 摘 要 黎川岭下金多金属矿处于武夷山成矿带中部,闽西北隆起带西缘,区内经长期强 烈的构造叠加活动,导致岩浆侵入上升,构造和岩浆活动提供的大量含矿热流体沿断裂贯入、 迁移,从而富集成矿。矿体呈脉状、线脉状、透镜体状贮存于北东东向构造带中,为构造热液 蚀变型矿床。 关键词 金多金属矿地质特征 找矿标志 黎川岭下 1 区域地质背景 矿区处于武夷山成矿带中部闽赣两省交界处(图1),闽西北加里东隆起带西缘,崇安 石城一河源断裂带西侧,为构造活动岩浆热源交汇区,成矿地质背景优越 ]。 区域出露地层为震旦系下坊组及上施组变质岩,岩性较为复杂,以变粒岩、二云母石英 片岩、硅线石片岩、绢云母千枚岩及混合岩化变质岩等为主,岩石普遍具硅化、绢云母化、 绿泥石化等蚀变特征。区域构造以北东东向断裂为主。该断裂带由一系列相互平行的断裂及 断裂之间的岩块组成,多具有压扭性一张扭性的特征,主要形成破碎带、挤压构造透镜体和 硅化带,为金多金属矿主要控矿构造。区域侵入岩主要有燕山早期中粗粒黑云母正长花岗 岩、中细粒黑云母花岗岩。岩石具有高硅、富碱、过铝,贫铁、镁、钛特征[2]。燕山晚期脉 岩发育,规模大小不等,以辉绿玢岩、闪长玢岩为主,少量花岗斑岩。 2矿区地质特征 2.1 地层 区内出露地层较简单,主要为下震旦统下坊组变质岩和少量第四系E3](图2)。 下震旦统下坊组:按岩性组合特征可分为片麻岩组合段和变粒岩组合段。即片麻岩组合 段主要分布在矿区南部,岩性为黑云斜长片麻岩、二长片麻岩;块状变粒岩组合段在区内广 泛分布,岩性为黑云斜长变粒岩、二长变粒岩、夹角闪斜长变粒岩。 第四系:主要分布在矿区北侧、南侧及西南部,呈零星分布。 2.2岩浆岩 区内岩浆活动频繁,侵入岩体主要为燕山早期第三阶段花岗岩,呈岩基状产出,主要分 收稿日期:2014—06—10 作者简介:张进高(1966一),男,高级工程师,岩石学专业。 第 4 期 张进高:江西黎川岭下金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273 图2黎川岭下矿区地质略图 Fig.2 Geologic sketch map of Lingxia deposit in Lichuan county 1一第四系;2下震旦统下坊组;3燕山早期第三阶段中细粒花岗岩;4~实测/推测断层;5地质界线;6构造蚀变 带及编号;7矿体及编号;8—1:1万土壤化学测量元素异常等值线;9一矿区范围;1O一产状;11一勘探线及编号 泥石化。 2.4围岩蚀变 矿体与围岩界线清楚,矿体围岩为下震旦统下坊组二长变粒岩、黑云斜长片麻岩等。贮 矿岩石为碎裂绿泥石化斜长变粒岩、碎粒细粒斜长变粒岩和强硅化绢英岩。 围岩蚀变主要有硅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绿帘石化、弱碳酸盐化及黄铁矿化、方铅 矿化、闪锌矿化等。北东东向断裂构造带普遍形成金、铅、锌、银等金属矿化,蚀变强度沿 走向、倾向均有较大的变化,蚀变类型也有较大的差异。有单一的绢云母化蚀变;也有硅 化、绢云母化、黄铁矿化组合的蚀变;还有在多种组合蚀变之上叠加方铅矿化、闪锌矿化蚀 变。前者往往是无矿或矿化地段,中者蚀变大多是矿体产出部位,后者蚀变多为富矿体位 置。具组合叠加的强蚀变体与金矿体的分布范围基本一致,贮存于控矿断裂带内。 2.5地球化学特征 (1)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圈出Pb、Zn、Au、Ag多元素组合异常,根据水系沉积物 测量结果,区内Au异常呈椭圆形,以异常值5×10 圈定异常面积为1.5~3.0 km 。Au 元素异常浓集中心明显,异常受北东东向断裂带控制。 (2)对北东东向断裂带控制的构造岩原生晕查证,Au、Ag、Cu、Pb、Zn、W、Sn、 274 福建地质Geology of Fujian 第 33 卷 Mo、As、Bi等元素均有异常显示,Au异常一般含量为63.1×1O ,最高含量为 500×10 ;Ag异常一般含量为1.79×1O ,最高含量为5×10 ;Pb一般含量为 100×10。,最高为3 391×10 ;Zn一般含量为561.4×10 ,最高含量为3 968×10 ; Mo一般含量10×10,最高为330×1 0~。 (3)1:1万土壤化学测量结果显示,区内Au、Ag、Pb、W、Mo、Bi等元素有较强的 异常浓集,各元素套合叠加较好,异常沿构造带呈狭长带状分布。Au、Ag、Pb元素异常主 要集中在中部11线~36线,近似椭圆形,面积约0.5 km ,Au异常一般含量为5×10 ~ 3O×1O~,最高含量为500×10 ;Ag异常一般含量为0.3×1O ~1.5×1O ,最高含量 为5×10 ;Pb一般含量为5O×1O ~600×10 ,最高为l 679×10 ;Zn一般含量为 60×l0。~200×10 ,最高含量为535×10~。经地表及坑道异常查证,证实在Au大于 6O×10一。的异常等值线内均发现有金矿(化)体。 3矿体地质特征 矿区已发现的14条矿体均受北东东向断裂带严格控制,其中Ⅱ 、V 、X 、Ⅺ 、Ⅺz 矿体为主要矿体且控制程度较高,Ⅱ 、Ⅲ 、Ⅳ 、V 、Ⅵ 、Ⅵ。、Ⅶ 、Ⅷ 、Ⅸ 为单工程 控制的隐伏矿体,走向为北东东和近东西向,倾向北北西,倾角较陡,品位、厚度变化较 大,连续性差。主要矿体特征如下。 (1)1I 矿体:受F 断裂控制,见矿工程有246 m中段PD1YM1—2、PD1CMO、 PD1CM4、PD1CM8(图3)。控制走向长200 m,真厚度0.61~5.71 rll,产状345。 65。, 呈带状、脉状或透镜状产出,局部具有分枝复合现象,贮矿岩石为碎裂绿泥石化硅化斜长变 粒岩,岩石呈灰绿色、灰白色,岩石具变余细粒变晶结构、变余碎裂结构,不规则粒状、片 状结构,块状构造。金属矿物呈浸染状分布,Au、Pb、Zn平均品位分别为6.71×10 、 2.15×10。、2.52×10。,单样Au、Pb、Zn最高品位分别为22.88×10 、4.22×10 、 5.30×10 (246 m中段)。 (2)V 矿体:受F。断裂控制,见矿工程有246 m中段PD1YM5、PD1CM4、 PDlCM8,340 rn中段PD3,374 m中段PD2CM0、PD2CM4、PD2XM8、PD2YM1及地表 TC302、TC003。控制走向长约160 ITI,真厚度0.76~2.00 1Tt,倾向延伸l75 133.,倾向340。 ~358。,局部扭转反倾,倾角55。~84。,连续性较好,呈带状、脉状或透镜状产出,局部具 明显的膨胀变大现象。贮矿岩石为碎裂绿泥石化硅化斜长变粒岩,岩石具粒状一鳞片变晶结 构、变余碎裂结构,碎裂程度介于碎裂岩化与碎粒岩之间,微裂隙发育,石英脉体增多,断 裂面充填2O~50 cm的石英质脉体,脉体及周围出现大量粗粒黄铁矿、细粒铅锌矿呈浸染状 分布,矿体Au、Pb、Zn平均品位分别为9.85×10~、2.50×10 、2.78×10~,各中段 单样最高品位分别为13.6×10 、5.38×10 、4.20×10 (340 m中段),3.97×10 、 1.64×lO 、5.O0×10 中段)。 (246 m中段),24.12×1O 、2.4×10 、5.2O X 10 (374 IT/ (3)X 矿体:受F 断裂控制,是由340 In中段PD3YM3、PD3CM1、PD3CM4和 374 m中段PD2所控制。控制走向长120 rn,真厚度0.9~4.71 rn,倾向延伸40 in,倾向 165。~175。,倾角55。~85。,贮矿岩石为碎裂绿泥石化硅化斜长变粒岩,岩石具变余细粒结 第 4期 张进高:江西黎川岭下金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275 t困 :团 园 图圈 圈 圈8口 留 ’囤 圈t 圉, 圊t回 回 图3 岭下矿区金多金属矿4线地质剖面图 Fig.3 Diagram showing the geological profile in the No.4 exploration line of the Lingxia gold polymetailic deposit 1一第四系;2一下震旦统下坊组变质岩;3凝灰岩;4二长变粒岩;5一斜长变粒岩;6二长片麻岩;7---硅化、黄铁 矿化;8--一绿泥石化、绢云母化;9一碎裂、角砾}1O沿脉巷道及编号;11穿脉巷道及编号;12一探槽及编号;13~ 矿体及编号;14样品及编号;15一产状 构、粒状一鳞片变晶结构,块状构造。石英脉极其发育,脉幅为0.2 m,金属矿物沿脉体两 壁呈浸染状分布,Au、Pb、Zn平均品位分别为7.69×10 、2.50×1O一、2.78×1O ,各 中段单样最高品位分别为17.96×1O~、1.90×10一、5.26×10 (340 m中段), 21.52×10一。、0.02×10。、0.04×10一 (374 m中段)。 (4)XI 矿体:受F 断裂控制,由423 m中段PD5YM2、PD5CM4和463 rn中段PD5 1所控制。控制走向长95 m,真厚度0.76 m,倾向延伸42 m,倾向345。~355。,倾角62。 ~79。,贮矿岩石为碎裂绿泥石化硅化斜长变粒岩,岩石中石英脉极其发育,脉幅为0.2 m, 金属矿物沿脉体两壁呈浸染状分布,各中段Au平均品位分别为1.84×10 (463 m中段), 0.16×10 (423 m中段PD5YM2),0.25×10 (423 m中段PD5CM4),单样最高品位分 别为12.1×10一,0.76×10 ,0.97×10一。,以单金矿体为主。 (5)XI 矿体:受F。断裂控制,由423 m中段PD8—3和390 m中段PD8—1及地表 TCD813所控制。控制走向长50 m,真厚度0.78~0.96 m,倾向延伸33m,倾向190。~ 200。,倾角56。~85。,贮矿岩石为碎粒岩化似条带状细粒斜长变粒岩,石英脉极其发育,脉 幅为0.2~o.5 m,见黄铁矿、铅锌矿沿脉体两壁呈浸染状分布,Au、Pb、Zn平均品位为 1O.64×10~、0.05×10 、0.07×10_。,单样Au、Pb、Zn最高品位分别为15.74×10一、 276 福建地质Geology of Fujian 第33卷 0.08×10 、0.11×1O ,以单金矿体为主。 4 矿石特征 4.1矿石矿物成分 根据岩矿鉴定和光片资料,矿石矿物主要为黄铁矿,少量的闪锌矿、方铅矿,微量的碲 金矿、碲银矿等。 黄铁矿:可划分为早晚两期,早期黄铁矿粒度细小,粒度0.01~0.04 mm,呈星散状 分布在原岩中;晚期黄铁矿呈半自形粒状,多数粒度0.07~0.33 FO.m,呈团块状产出,顺 着绢英岩化原岩碎块间充填交代而成。 闪锌矿呈不规则粒状半自形粒状,粒度0.01~0.7 mm,多数呈团块状产出。 方铅矿呈他形晶或不规则形晶,粒度0.02t0.15 mm。 碲金矿呈不规则粒状,粒度0.021t0.11 mm,可见与黄铁矿颗粒平直相接或含于微粒 石英颗粒问。 碲银矿呈不规则粒状,粒度0.015~1 mm,多嵌于黄铁矿和闪锌矿颗粒中,少数颗粒 充填于石英颗粒间。 矿物生成先后顺序为黄铁矿、碲金矿、碲银矿一闪锌矿、方铅矿一方铅矿、碲金矿、碲 银矿。 脉石矿物主要有石英、斜长石、绿泥石、绢云母、绿帘石,局部地段偶见方解石、磷灰 石等。 4.2矿石结构构造 矿石主要为变余细粒结构、变余碎裂结构、粒状一鳞片变晶结构、不规则粒状一片状结 构。块状构造、片麻状构造、条带状构造及条痕状构造。黄铁矿具压碎结构,方铅、闪锌矿 个别颗粒具固溶体分解结构,方铅矿具交代结构、包含结构。 5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 5.1 矿床成因 (1)矿体主要贮存在下震旦统下坊组北东东向断裂构造破碎带中,矿体呈带状、脉状或 透镜状产出,局部可见复合分支现象,矿体受:II::IL东向断裂带严格控制,产状与断裂带基本 一致,总体走向北东东,倾向北北西。 (2)北东东向断裂构造是区内重要的贮矿和控矿构造,与成矿关系密切,由于岩石遭受 多期次构造变形,构造破碎带不仅为含矿热液提供了通道,也为矿化富集提供了有利空间, 成矿物质在有利部位沉淀、充填、叠加改造,导致成矿物质进一步聚集形成富矿。 (3)容矿岩石普遍具有绢英化、绿泥石化、黄铁矿化、方铅矿化、闪锌矿化等,具明显 的热液叠加改造特征,矿石矿物组合主要有黄铁矿、银金矿及次生石英、绢云母、碳酸盐岩 等,主要形成于中低温条件。 (4)矿石多呈半自形一他形粒状结构,块状构造、脉状构造、浸染状构造,显示了热液 充填、交代的特征。 通过对矿床地质特征、容矿岩石、矿石矿物结构、构造及蚀变类型分析,认为该矿床成 第 4期 张进高:江西黎川岭下金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277 因类型属构造热液蚀变型。 5.2 找矿标志 (1)北东东向构造断裂带是矿区内重要的控矿构造,区内各类矿化地质体均贮存于构造 断裂带中,且产状与断裂带一致,北东东向断裂是矿区最重要的找矿标志。 (2)矿(化)体地表露头风化形成“铁帽”,也是矿区找矿的重要标志。 (3)矿体及其围岩中普遍具较强绢英化、绿泥石化、黄铁矿化、方铅矿化、闪锌矿化与 金矿化关系密切,尤其是多种蚀变叠加地段,也是区内重要找矿标志。 (4)通过化探异常查证,证实已发现的金铅锌矿体均产于圈定的金异常内,化探异常也 是最重要的找矿标志之一。 参 考 文 献 福建省地质矿产局.福建省区域地质志.北京: 地质出版社,1985. 福建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福建省地质图(1 :5O万)说明书.福州:福建省地图出版社,1998 江西省地质矿产局.江西省区域地质志.北京: 地质出版社,1984.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Prospecting Marks of Lingxia Gold Polymetallic Deposit in Lichuan County,Jiangxi Province Zhang Jingao (Fujian Institute of Geological Survey and Drawing,Fuzhou,35OO11) Abstract Lingxia gold polymetallic deposit is in central Wuyishan metallogenic belt and in western uplift of northwestern Fujian province.Long term strong structural overprinting activity lead to magma intrusion rising in the region.The large ore—bearing metallogenetic fluids inject and move along the fractured zones by tectonic and magmatic activity,which leads to the gold concentration and mineralizationOre bodies are veins,thread veins and lens—shaped.. They are stored in the Nee tectonic belt.It belongs to the tectonic hydrotherma1 alteration deposit. Keywords gold polymetallic deposits,metallogenic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prospec— ting mark,Lingxia of Lichuan county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