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情境 激发写作灵感
在目前教学中,许多学生一上作文课就感到头痛,作文课无异于学生的受刑课。在这种情况下,要写出一篇完整的文章都很难,又怎谈得上写出好文章?但当灵感来临时,写文章又文思泉涌,一气呵成,丝毫不感到吃力,这时候,写作真可以说是一种享受。
针对这种情况,许多教师也感到很棘手,找不到适当的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实际上,结合我自己的写作实践来看,这一问题还是有办法解决的。灵感虽然可遇而不可求,但教师如果经常想方设法给学生的写作创设适当的情境,让沉睡在学生心底的灵感飞起来,并引导他们适时抓住灵感写作,那么,写作课也可以变成学生喜欢的课。
一、用诗意的语言点燃学生的创作激情
写作时,教师布置好作文题目后,应该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创作热情,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使学生产生写作的欲望。这时候,用诗一般的语言进行启发引导,不失为一种好方法。例如在以“微笑”为话题要求学生写作文时,我深情地对学生说:“在每个人的记忆中,珍藏着多少动人的微笑啊!这微笑,有的是在你痛苦时,朋友给予你的安慰的微笑;有的是你取得成绩时,父母老师鼓励的微笑;有的是你给予别人帮助时,别人对你感激的微笑;更有素不相识的人在你尴尬时,对你会心的微笑。这些微笑,在我们的人生之路上,犹如一束束美丽的花,时时散发着芳香,温暖着每个人的心房。真的,有了这些微笑,我们会更加勇敢地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感受到生活的快乐与温馨。你的记忆中肯定也有这样美丽的微笑,那么,请用你的笔把这些微笑写出来,让同学和老师共享它的美好。”在老师的启发下,许多学生的脑海里开始呈现出一件件温馨的往事,产生了写作的欲望,此时下笔写作,就不会是一件令人头痛的事了。
二、用名著名篇等激发写作的真情
现在中学生的作文,缺乏真情实感,有的学生甚至认为写作文就是编故事,使文章显得苍白无力,很难打动人心。人是有感情的动物,尤其是青少年,年轻气盛,有着十分丰富的感情世界。写作时,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内在的感情,使他们“以我笔写我心”,使他们的文章以情动人。平时指导学生写作时,我常常用名著名篇来激发学生的真情。如有一年的母亲节,我要求学生写写自己的母亲。母亲是每一个人最熟悉的,但真要写得真实感人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先让学生回忆了《一碗阳春面》中的母亲,对他们说:“在我们的母亲中,也有许多如此坚强的母亲。想想看,当家庭遇到困难的时候,当你的人生之路遇到挫折的时候,给你勇气、给你力量、给你信心的母亲有多么可敬!”我又提到了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对学生说:“母亲抚养了我们,母亲支持我们走上理想之路。在我们同学中,有很多家境困难的,为了我们的学费,有多少母亲省吃俭用,有多少母亲承载着难以负荷的重担,一分一分地为我们攒够学费,这样的母亲太多太多,她们是最平凡的人,但谁又能否认她们是最伟大的人!”接着,我给学生读了舒
婷的《啊,母亲》一诗:“你苍白的指尖理着我的双鬓,我禁不住像儿时一样紧紧拉住你的衣襟……我依旧珍藏着那鲜红的围巾,生怕浣洗会使它失去你特有的温馨……”诗人对已逝母亲如诉如泣的思念,深深打动了学生,使他们心中涌起对母亲的感激,对母亲的热爱。在这样的情境下写出的文章,怎能没有真情实感而去胡编乱造?还有一次,我要求学生以“成长过程中的二三事”为话题写作,这也是一个再熟悉不过的话题,但以往的事实证明,学生在写作时,往往去硬找成长过程中那些有深刻意义的事,那些光彩的事,没有就去编造,就去“借用”。这次我用法国作家卢梭的《忏悔录》来启发学生:“卢梭在这部书里真诚地、坦率地,甚至是赤裸裸地把自己的灵魂和盘端给了读者,并果敢地大声说:‘请看!这就是我所做过的,这就是我所想过的,我当时就是这样的人……’读者并没有因为他的缺点、过失而看低他,相反,他直面自我的勇气让读者非常敬佩。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也有一些不怎么光彩的事,我们总是小心翼翼地护卫着自己的这些‘隐私’,不让它曝光。殊不知,大胆地撕下怕丢人现眼这块遮羞布,坦率地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你会走入另一片明媚的天地,你会发现一个更加成熟、坚定的自己。”在我的引导下,学生们藏在脑海深处的一些往事从心底飞出来,他们大胆地写下这些印象深刻但从没说出过的事,写得真是情真意浓,让我看到了一颗颗真诚的心,看到了一个个成长的灵魂,还有什么能比这更让一个语文老师激动的呢!
三、用哲理性的语言引导学生对问题的深入思考
有很多学生的作文中思想比较肤浅,或者让人觉得千人一面,没有自己的看法与见解。针对这一点,教师更应该经常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对问题作深入的思考,点燃学生灵感的火花,使学生写出立意深刻的文章。在这一方面,我经常用哲理性的语言引导学生思索问题。例如有一次我问学生:“你们认为世界上最富有的人是谁?”学生来了兴趣,议论纷纷,有的说是比尔·盖茨,有的说是洛克菲勒,最后他们想听听我的意见,我故作神秘地说:“我认为是刚出生的孩子。”学生们瞪着惊疑的眼睛,不明白我的意思。我说:“同学们,如果现在有一个白首亿万富翁要用他全部的财产换你的青春年华,你将怎么办?”学生们不假思考,异口同声地说:“不换!”我接着问:“为什么呢?”这一下,学生们回答不上来了,我趁机说:“因为对每一个人来说,最宝贵的东西是时间,只要你努力,时间可以创造一切。所以从这一点说,世界上最富有的人是刚刚出生的孩子,因为他们拥有的时间最多。所谓生命,就是一个逐渐支出时间的过程。有些人需要地位,就用自己的时间去换取权力;有些人需要财富,就把时间换成金钱;有些人需要智慧,就把它一点一点换成知识;有些人需要闲散,就无所事事地度过自己的一生……”“时间”这一话题,很难写出新意,但这样一来,学生的思路打开了,他们对时间有了深层次的思考。结果,学生写出的作文令我感到惊讶与欣喜,文章不仅仅是“要珍惜时间”等空洞的口号,也不是千篇一律的“珍惜时间才能成功”的老调子,对于时间,他们各有各的看法,他们想到了远古的孔子站在河边上慨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想到了唐朝的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中所提出的“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想到了古希腊哲学家苏哥拉底的“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的名言,更令人欣喜的是,他们能够用形象、生动的词语或句子或情节将抽象的时间表现出来,如一个学生写道“空虚是浪费时间在心底形成的黑洞”,另一个学生写道“时间是无形的,它看不见,摸不着,但它又无处不
在,一朵花开,一片叶落,都有它的足迹”,这样新鲜恰当的比喻,这样深邃的思考,使老生常谈的“时间”焕发出夺目的光彩。
四、用电影电视画面等引导学生作文形式的创新
文章的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但同样的内容用新颖的形式来表现效果会更佳。为了使学生的作文真正做到“百花齐放”,我用各种方法引导学生在作文形式创新方面进行探索。例如学习《长亭送别》、《哀江南》这些名作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会曲词的感情及作品的艺术表现手法,我让学生就其中借景抒情的曲子写写文章。一般来说,应写成评论性文章,但我希望学生能够用各种形式来写出自己的感受。用什么方法来激起学生的灵感呢?我想了很多办法,最后,我给他们播放了宋祖英演唱的《长大后,我就成了你》MTV,歌曲MTV中优美的画面对感情的抒发起了重要作用,这激发了学生的灵感,结果,这次作文有很多学生用文字给曲词设计画面,他们所设计的画面内容、感情与原作基本一致,既理解了原作的内涵,又培养了写作兴趣与能力。
多年来,我一直试图在学生的写作动机、写作情感、写作观点、写作形式方面创设适当情境,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我一直认为,灵感是每个人都有的,它沉睡在每个人的心底,只有在适当的情境中,它才会苏醒,并慢慢地飞起来。教师的任务,就是让学生的灵感插上翅膀,飞过过去,飞过现在,飞向未来,写出有真情实感、观点深刻、形式新颖的好文章。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