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警惕校本教研走入“主题”研究的误区

来源:一二三四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教师发展课堂 Educati 警惕校本教研走入“主题”研究的误区 李学红 (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河北石家庄050000) 擒要:目前,校本教研呈现“主题化”倾向:整个研究过程围绕“主题”进行,而对于学科教学的基本规律重视不够,对于具 体教学内容的深入理解上着力不足。校本教研中研究“主题”的确立应该是基于学科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结合典型课例.通 过一个具体的“点”的深入研究。求得解决的途径和方法。要防止两种倾向,一是将研究主题“课题”化。二是泛化研究“主题”。 关键词:校本教研;主题研究;基于学校;基于课堂;避免课题化;避免大而空泛 中圈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缩号:1 009--01 0XI 2OO6)07l,08__0031—02 近日到基层参加有关校本教研的活 小虾,总之,在大自然里,“我尽情地玩 吃掉它们吗? 动,深深为广大教师参与教学研究的热 耍”。直到天下起了雨,“我才想起了家, 情所感动。教研活动扎实,教师参与范围 想起了妈妈”,当我举着送给妈妈的一大 生3:老爷爷为什么要用羊骨头m- ̄-? 生4:妈妈会骂她吗? 广泛,但纵观整个活动过程,却感到研究 把带雨的花跑回家时,心里忐忑不安: 的具体步骤和实际效果还不尽如人意。 故提出来与大家共同分析、探讨,以期找 准症结所在。使校本教研活动得以正常 发展。 我是个不听话的孩子, 生5:她给妈妈采花的时候小鱼、小 虾放在哪里了? 刚才,我真不该, 偷偷地跑出家。 也许就因为这个, 第一个学生和第四个学生本来已经 抓住了文章的主要问题,但教学却和学 生一起在第三个学生的问题上纠缠了好 长时间。由此也可以看出,许多学生的问 题是游离于文本之外的。 片J目 二- 我们目前所了解到的校本教研步骤 为:确立研究主题——总结实施策 略——课堂具体落实——集体研讨评 议——再次实施落实。整个研究过程围 绕“主题”进行。千变万化的课堂教学,灵 活多变的评议内容都要紧扣“主题”,而 我会挨妈妈一顿骂, 甚至一顿打? 望着手中带雨的花, 我在想, 妈妈,您会吗? 师:你从她管叔叔、爷爷要来小鱼小 生1:小鱼、小虾那么小,怎么能够填 课文的教学重点应该定位在弓l导学 虾,你看出了什么? 对于学科教学的基本规律重视不够,对 生体会出“我”是一个热爱生活、热爱I+1 足,使得课堂教学出现违背基本教学规 己的生活体验,理解诗歌中孩子渴望I+1 于具体教学内容的深入理解上着力不 然。热爱亲人的孩子,要调动学生联系I+1 饱肚子呀? 生2:她会每天给鱼缸保持清洁,让 许会放生…… 一律和学科特点,一味突出“主题”的现象。 由快乐的童年生活、渴望得到家长理解 小鱼、小虾不得传染病,等它们长大后也 先来看一个具体的研究过程。研究 的心理。 的主题确定为“培养学生求异多思的思 由于教师在授课之前已经确定出研 味的发散冲淡了学生对文本的阅 片段三: 维品质”,以二年级下册《带雨的花》为课 讨的主题为“培养学生求异多思的思维 读理解。 例研究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具体落实。课 品质”,因此,游离于文本之外的“让每一 前教师将这节课的重点放在“使每一个 个孩子都动起来”就成为了这一课的实 孩子都动起来”,具体策略又预定为:1.关 施重点。课堂上,教师煞费苦心设计具有 师:课文为什么叫“带雨的花”? 生1:她怕妈妈打她,所以采花讨好 生2:她不是讨好妈妈,是爱妈妈。 生3:她爱妈妈。我也爱妈妈,但不是 Jt-.1it.m+: 注每一个学生。2.加强合作学习。3.努力 发散性的问题,学生的回答也可谓丰富 妈妈。 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的思维发散开来。 多彩。请看下面几个教学片段。 《带雨的花》是金波先生写的一首儿 童诗。它以一个天真、顽皮的孩童的口吻 片JI一: 师:(初读课文后)你们有什么不懂 真诚的…… 生1:她为什么不告诉妈妈要偷偷跑 师:你认为妈妈会打她吗? 生1:妈妈一定不会打她了。她是个 写出了孩子渴望到大自然中玩耍,渴望 的问题吗? I+1由快乐的童年,渴望大人们理解的心 不听话的孩子,,我偷偷地跑出了家。”我 理。诗的开头孩子坦诚地表白:“我是您 出家? 去追赶蝴蝶,看一位叔叔钓鱼,看爷爷网 虾。现在养在鱼缸里,等它们长大了她会 生2:她给叔叔、爷爷要了小鱼、小 知错就改的孩子。 生2:妈妈一定会打她的.她只为妈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妈做了一件事情。但妈妈让她写作业,她 的“点”的深入研究,求得解决的途径和 得……在日常研究的基础上再将研究问 却偷偷跑出家…… 方法。例如徐水小学的教师们在学习“千 题“课题化”“科学化”。否则就有可能使 教师在课堂上仅仅关注的是学生是 奇百怪的大干世界”单元时,要求学生课 广大教师被强加的研究“主题”束缚住手 否踊跃发言,而忽略了学生思考和发言 外查阅有关资料,但如何更好地运用所 脚,感受不到解决实际问题的快乐,从而 的质量。由三、四两个片段可以看出,一 查资料,教师结合课例就资料的展示方 失却参与校本研究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节课下来,学生并没有真正理解课文的 式、最佳出示时机、资料与文本的关系等 思想内容。 跃,学生的小脑瓜的确动起来了,但文本 味追求议论纷纷,热热闹闹,这样的“求 由此看出,学生的思维不可谓不活 地指导了教学实践。 没有真正读懂,甚至没有真正读进去。一 在以下误区。 一二是泛化研究“主题”。具体表现在 进行了反复、深入的探讨,所得结论很好 主题的确立“大”而“空”。例如语文教学 中如何结合重点词句读懂文本;如何引 文本的有效“对话”……这些本来都是学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主题的确立存 导学生学会倾听;如何真正做到师生与 是将研究主题“课题”化。校本教 科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或涉及 异思维”有什么价值呢? 研是一种基于学校、基于课堂,以研究教 学生语文学习的习惯,或涉及学生的阅 在接下来的研讨中,听课教师紧紧 学中出现的实际问题为主旨的教学研究 读能力,应该是在每一堂语文课堂中都 围绕研究“主题”展开研讨:教师的亲和 方式。学科特点不同,教学内容不同,教 应该着力解决或渗透培养的问题,拎出 力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啊;课堂上还有 师素质不同,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就有可 来看它们如何在一节课中具体落实、体 一部分学生没有动起来啊;小组合作的 能是具有独特性的,也可能并不具备普 现,岂不是有些简单化、概念化? 校本教研是扎扎实实的教学研究, 校本教研首先应该解决的就是教学中随 解决教师El常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是现阶 策略运用不足啊……而惟独缺乏对如何 遍意义。全体教师都参与并从中受益的 引导学生真正读懂文本的探讨。 我们并不是反对“主题研究”,但主 机发生的突出问题:是否领悟了教材编 段教学研究的重点,任何硬性拔高,过早 题的确立应该是基于学科教学中存在的 写意图,是否把握了教材的重难点,三维 求“专”求“深”的做法都是要不得的。 突出问题,结合典型课例,通过一个具体 目标是否有效落实,学生课上是否有所 【责任|I‘辑:王开贵】 课堂教学札记 语文教师的语言是学生思雏创新的支点 张振华 (涿州市西城坊中心校,河北保定072750) 关键词:教师语言;学生思维;支点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B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 不发”,鼓励有创造性的思考。例如《鸟的 进发出很多闪光之点,我用抚摸、翘指、 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 天堂》一文,学生议论“鸟的天堂是什么 鼓掌、喝彩等表示赏识。在《我的伯父鲁 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样子的?”后,问:为什么称大榕树为“鸟 迅先生》一文,对“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 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 的天堂”?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再次闪 啊!”“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 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 现、充溢课堂。 自己的学习方式。为实现教学方式的转 变,必须激活学生的想像力,唤起学生思 维创新。 一吗?”等学生讨论解决后。对回答较好的 我有时抚摸他的头,有时为他喝彩,使他 《语文课程标准》把培养学生的创新 二、用表情语言调动学生思维创新 一种方式重复出现,往往感觉平淡。 们在肯定中得到鼓舞。 为保障学生思维总处于兴奋状态,我调 、用有声语言唤起学生思维创新 换方式唤起学生思维。如《威尼斯的小 意识、创新能力作为语文教育的一个重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 艇》一文,学生看课件后说小艇像新月、 要方面。因此,教师要以不同形式的评 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培养创造力,要 像镰刀、像水蛇等。对学生的奇思妙想我 价、激励,用语言这把开启思维之门的 从培养学生积极思维,学会提出疑问开 微笑、点头,表示出赞许的神态,学生标 “金钥匙”,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问 始。“疑”能使学生在认知上感到困惑,产 新立异的思维大门瞬间被打开。 生认知冲突,思维就应运而生。所以教师 三、用行为语言鼓励学生思维创新 一题意识、个性化解决方法意识、综合运用 能力。 要善于用语言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对学 点由衷的赞誉或夸奖,可能使学 生的疑问,教师要做到“不愤不启、不悱 生终生受益。学生在身心发展过程中,会 【责任’‘辑:王开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