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病毒学――练习题

来源:一二三四网


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病毒 2.病毒体 3.壳粒 4.刺突 5.核衣壳 6.复制周期 7.缺陷病毒 8.病毒灭活 二、选择题A1型题

1.下列为病毒的特殊结构的是: A.核心 B.衣壳 C.壳粒 D.核衣壳 E.刺突

2.下列有关病毒体的概念,错误的是 A.完整成熟的病毒颗粒 B.细胞外的病毒结构 C.具有感染性

1 / 36

D.具有核衣壳

E.在宿主细胞内复制的病毒组装成分 3.下列描述病毒的基本性状中,错误的是 A.专性细胞内寄生 B.只含有一种核酸 C.形态微小,可通过滤菌器 D.结构简单,无典型细胞结构 E.可在宿主细胞外复制病毒成分 4.下列与病毒蛋白质特性无关的是 A.保护作用 B.吸附作用

C.脂溶剂可破坏其敏感性 D.病毒包膜的主要成分 E.免疫原性

5.关于病毒的概念,错误的是 A.病毒在细胞外不能产生能量 B.病毒在细胞外不能合成蛋白质

C.病毒在细胞外不能合成自身复制所需要的酶 D.病毒需降解宿主细胞的DNA以获得核苷酸 E.包膜病毒需用宿主的细胞膜作为包膜成分 6.病毒在宿主细胞内的复制周期过程,正确的描述是

2 / 36

A.吸附、穿入、脱壳、生物合成、组装成熟与释放 B.吸附、脱壳、生物合成、成熟及释放 C.吸附、结合、穿入、生物合成、成熟及释放 D.特异性结合、脱壳、复制、组装及释放 E.结合、复制、组装及释放 7.裸露病毒体的结构是 A.核酸+包膜 B.核心+衣壳+包膜 C.核衣壳+包膜 D.核心+衣壳 E.核酸+蛋白质

8.下列不是病毒体的特征 A.非细胞结构 B.只含一种类型核酸 C.对抗生素不敏感 D.可在任何活细胞内增殖 E.对干扰素敏感

9.关于病毒核酸的描述,错误的是 A.可控制病毒的遗传和变异 B.可决定病毒的感染性 C.RNA可携带遗传信息

3 / 36

D.每种病毒只有一种类型核酸 E.决定病毒包膜所有成分的形成

10.可直接作为mRNA翻译蛋白质的病毒核酸类型是 A.双股DNA B.双股RNA C.单负股RNA D.单正股RNA E.单股DNA

11.对病毒包膜的叙述错误的是 A.化学成分为蛋白质、脂类及多糖 B.表面凸起称为壳粒 C.具有病毒种、型特异性抗原 D.包膜溶解可使病毒灭活 E.可保护病毒。 1

2.与衣壳生物学意义无关的是 A.保护病毒核酸

B.介导病毒体吸附易感细胞受体 C.构成病毒特异性抗原 D.本身具有传染性 E.病毒分类、鉴定的依据

4 / 36

13.构成病毒核心的化学成分是 A.磷酸 B.蛋白质 C.类脂 D.肽聚糖 E.核酸

14.对病毒衣壳的描述错误的是 A.由多肽构成的壳粒组成 B.表面凸起称刺突 C.可增加病毒的感染性 D.呈对称形式排列

E.可抵抗核酸酶和脂溶剂的作用 15.有包膜的病毒侵人细胞的方式是 A.胞饮 B.直接穿人 C.吞噬 D.膜融合 E.裂解细胞膜 16.病毒的功能蛋白是 A.衣壳蛋白 B.早期蛋白

5 / 36

C.刺突糖蛋白 D.包膜蛋白 E.晚期蛋白

17.病毒的早期蛋白是指A.衣壳蛋白 B.膜蛋白

C.RNA/DNA多聚酶D.核蛋白 E.间质蛋白

18.有包膜病毒释放的方式多为 A.裂解细胞 B.细胞融合 C.细胞穿孔 D.出芽 E.胞吐作用 三、填空题

1.病毒属于型微生物,必须在内生存,对抗生素。 2.病毒体积微小,其测量单位是,必须在下观察。 3.病毒体的基本结构包括和构成。 4.病毒衣壳的排列方式有、和。 5.病毒包膜的化学成分主要为、和。 6.病毒体的基本特征包括:

、,必须在内生存,以方式增殖、对不敏感,可抑制其增殖。

6 / 36

7.病毒的复制周期包括、、、和五个阶段。 8.病毒对温度的抵抗力表现为耐不耐。

9.两种病毒感染同一细胞时,一种病毒抑制另一种病毒增殖称为现象。 1

0.构成病毒包膜的类脂来源于基因编码。 四、问答题

1.简述病毒的基本结构和特殊结构?

2.病毒的遗传物质有哪些特点,病毒携带遗传信息及增殖的方式与其他微生物有何不同?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病毒:

是由蛋白质包裹的、只含一种类型核酸、必须进入易感宿主细胞内才能进行增殖的一类非细胞型微生物。

2.病毒体:

结构完整并具有感染性的病毒颗粒称为病毒体。 3.壳粒:

为病毒蛋白质衣壳的亚单位,每个壳粒含有一个至数个多肽。

根据壳粒的多少和排列,将病毒衣壳体分为立体对称、螺旋对称及复合对称等类型。

4.刺突:

为包膜病毒体表面的糖蛋白突起,可吸附易感细胞表面受体,具有抗原性,刺激机体产生中和抗体。

7 / 36

5.核衣壳:

由病毒的基本结构核心和衣壳组成。 裸露病毒体即由核衣壳构成。 6.复制周期:

从病毒体侵入细胞到子代病毒体生成释放,称为一个复制周期,包括吸附、穿入、脱壳、生物合成和装配释放五个阶段。

7.缺陷病毒:

由于缺乏某些基因,不能复制成具有感染性的完整病毒颗粒,此种病毒称为缺陷病毒。

8.病毒灭活:

是指在一定的理化因素的作用下,破坏病毒的结构使其失去感染性。 被灭活的病毒仍可保留抗原性和血凝特性。 介体传播

二、选择题A1型题 1.E 2.E 3.E 4.C 5.D 6.A 7.D 8.D

8 / 36

9.E 10.D 11.B 12.D 13.E 14.B 15.D 16.B 17.C 18.DB1型题 1.E 2.D 3.C 4.D 5.A 6.B 7.C 8.D 三、填空题

1.非细胞;易感活细胞;不敏感;2.毫微米;电镜;

9 / 36

3.核酸;衣壳;

4.二十面体立体对称;螺旋对称;复合对称 5.脂类;多糖;蛋白质;

6.体积微小;结构简单;易感活细胞;复制、抗生素;干扰素; 7.吸附;穿入;脱壳;生物合成;组装与释放; 8.耐冷;热; 9.干扰; 10.宿主; 四、问答题

1.病毒的基本结构是指所有病毒都具有的结构,包括核酸和蛋白衣壳,两者合称核衣壳。

无包膜病毒(裸病毒)的核衣壳即为病毒体。

病毒的特殊结构是包膜,为脂质双层膜,有的病毒包膜上有刺突。 2.(1)病毒遗传物质的特点:

①只有一种核酸,但存在形式多样,病毒的DNA或RNA可以是双链或单链,单链又可分为正链或负链;可以分节段或不分节段,可以呈环状或线状等;③基因数目少、结构简单;②复制方式多样,如半保留复合;经过复制中间型逆转录复制等;④易变异。

(2)病毒携带遗传信息的方式与其他微生物的不同之点在于其他微生物均含两种核酸,遗传信息均携带在DNA上,翻泽蛋白质均由DNA—RNA。

病毒只含一种类型核酸,因此除DNA可携带遗传信息外,RNA也可携带遗传信息,尤其逆转录病毒,凭借其特有的逆转录酶.可由RNA—DNA逆向传递遗传信息。

10 / 36

(3)病毒增殖方式和其他微生物的不同:

细菌、真菌等微生物都有细胞结构,因此增殖方式均为细胞分裂。 病毒为非细胞型微生物,无细胞结构,无代谢所需的酶类、原料、能量及蛋白质合成场所,因此只能借用宿主细胞的细胞器、酶、能量、原料等,在病毒基因的指导下.合成病毒的核酸和蛋白质,再装配、释放到细胞外,这种增殖方式称为复制。

肝炎病毒习题 一、选择题: A型题:

1.可导致慢性肝炎或肝硬化的病毒为 A. HAV、HBV和HCV B. HBV、HCV和HDV C. HCV、HDV和HEV D. HDV、HEV和HAV E.HEV、HAV和HBV

2.关于病毒性肝炎,下列叙述哪项正确

A.甲型肝炎急性期血中难以检测到特异性IgM抗体 B.乙型肝炎急性期血中可检出抗-HBs

C.病人血清中检出抗-HBs和抗-HBe,表示预后较好 D.病人血清抗-HBc阳性时,无传染性

E.献血员HBsAg(—)即无输血传播病毒性肝炎的危险 3.关于肝炎病毒与传播途径的组合,哪项是错误的

11 / 36

A.HAV一消化道传播 B.HBV一输血和注射 C.HCV一输血和注射 D.HDV一输血和注射 E.HEV一输血和注射

4.HAV感染者粪便排毒高峰期是 A.潜伏期早期 B.潜伏期末期 C.黄疸期 D.转氨酶高峰期 E.急性末期

5.甲型肝炎病毒隐性感染后的结局是 A.免疫力下降时会重复感染 B.病毒长期潜伏于机体某部位 C.成为慢性肝炎

D.血液中检测不到甲肝病毒 E.一般不会再感染该病毒

6.惟一用细胞培养获得减毒株的肝炎病毒是 A. HAV B. HBV C. HCV

12 / 36

D. HDV E. HEV

7.关于甲型肝炎叙述错误的是 A.是单股正链RNA病毒 B.能在体外组织细胞中培养 C.接种疫苗可特异性预防 D.抵抗力弱,对脂溶剂敏感 E.隐性感染多见

8.HAV的主要传播途径是 A.输血 B.母婴传播 C.共用注射器 D.媒介昆虫 E.粪—口

9.诊断甲型肝炎最实用的病原学检测方法是 A.免疫电镜法检测粪便标本中病毒颗粒 B.ELISA法检测血中抗-HAV IgM C.取粪便标本作病毒分离培养 D.PCR检测血液中HAV RNA E.粪便标本中特异性抗原的检测

10.关于HAV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13 / 36

A.形态结构与肠道病毒位置 B.经粪—口途径传播 C.只有一个血清型 D.感染易转变成慢性 E.病后免疫力牢固

11.下列理化因素中,能杀死HAV的是 A.乙醚 B.加热60℃,lh C. pH3 D.氯仿

E.加热100℃,5分钟 12.HBV的核酸类型是 A.单股RNA B.双股RNA C.双股线状DNA D.双股环状DNA E.单股DNA

13.与HBV致病机制不相符的叙述是 A.病毒蛋白对细胞的直接杀伤 B.病毒抑制机体免疫功能 C.病毒改变细胞表面抗原

14 / 36

D.免疫复合物引起的Ⅲ型超敏反应 E.病毒基因的整合引起细胞转化

14.下列哪种途径不是乙型肝炎病毒的重要传播途径A.输血传播 B.医源性传播 C.垂直传播 D.接触传播 E.粪-口传播

15.不符合血清HBsAg(+)、HbeAg(+)和抗HBc(+)的解释是 A.急性乙型肝炎 B.慢性乙型肝炎 C.乙型肝炎恢复期 D.无症状携带者 E.血清有强传染性

16.可抵抗HBV感染的最重要抗体主要是 A.抗HBsIgA B.抗HBsIgG C.抗HBeIgA D.抗HBcIgG E.抗HbcIgM

17.血清中抗-HBs(+),抗-HBc(-),HBsAg(-),最可能是A.HBV正在肝内复制 B.HBV携带者

15 / 36

C.乙型肝炎已变成慢性 D.血清具有传染性 E.乙型肝炎已痊愈

18.下列HBV的抗体哪对机体无保护作用A.抗-HBs B.抗-HBc C.抗-HBe D.抗-Pre-S1 E.抗-Pre-S

219.血液中不易查到的HBV抗原是 A. HBsAg B. HBcAg C. HBeAg D. pre-S1 E. pre-S

220.具有高度传染性的乙肝血液中含有 A. HBsAg、HBcAg、HBeAg B. HBsAg、抗HBe、抗HBc C. HBsAg、抗HBs、HBeAg D.抗HBe、抗HBs、抗HBc E. HBsAg、抗HBc、HbeAg

21.不必接受HBIg被动免疫的人是

16 / 36

A.母亲为HBsAg阳性的新生儿 B.输入了HBsAg阳性血液者 C.伤口接触了HbeAg阳性血液者 D.无症状HBsAg携带者 E.接受了HBsAg阳性器官的受者 22.关于抗HBc IgM,正确的叙述是 A.由HBV的表面抗原刺激产生 B.阳性具有早期诊断价值 C.有抗HBV感染的作用 D.在血清中可长期存在 E.阳性表示疾病开始恢复 23.Dane颗粒是 A.甲型肝炎病毒体 B.乙型肝炎病毒体 C.流感病毒体 D.EB病毒体 E.脊髓灰质炎病毒体

24.下列物质中,具有感染性的是 A.管形颗粒 B.小球形颗粒 C.Dane颗粒

17 / 36

D.HBeAg E.HBcAg 25.HbsAg

A.有感染性,有抗原性,能产生保护性抗体 B.无感染性,有抗原性,能产生保护性抗体 C.有感染性,有抗原性,能产生非保护性抗体 D.无感染性,有抗原性,能产生非保护性抗体 E.有感染性,无抗原性,不产生任何抗体 26.对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的错误叙述是 A.血清阳性是传染性高的指标 B.其相应抗体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C.血清持续阳性是疾病慢性化的指标 D.化学成可溶性蛋白 E.存在于Dane颗粒的最外层

27.对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的正确叙述是 A.存在于HBV的核心,螺旋对称包绕在核酸外 B.因抗原性不强故血液循环中不易检测到 C.由HBV的DNA多聚酶构成

D.其相应的IgM类抗体阳性可作为早期诊断指标 E.其相应抗体阳性表示疾病开始恢复

28.HBV基因组含有四个开放读框(ORF),其中最长的是

18 / 36

A.X区 B.P区

C.S区的PreS基因 D.C区的C基因 E.C区的PreC基因

29.对乙型肝炎的错误叙述是

A.HBV在肝细胞内的复制是肝细胞损伤的主要原因 B.感染途径主要是经血液

C.人受感染后,可表现为无症状抗原携带者 D.转为慢性及反复迁延的多见 E.有些可以发展成为肝硬化或肝癌

30.在HBV感染中,参与肝细胞损伤的免疫反应包括 A.l型和Ⅱ型超敏反应 B.II型和Ⅲ型超敏反应 C.I型和Ⅳ型超敏反应 D.II型、Ⅲ型和Ⅳ型超敏反应 E.l型、Ⅱ型和Ⅲ型超敏反应

31.机体感染HBV后,提示HBV在体内复制的血清学或分子生物学标志物不是

A. HBsAg B. HBeAg

19 / 36

C.抗-HbcIgM D. HBV DNA E. DNA多聚酶

32.关于HBV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核酸为双股线状DNA B.DNA合成酶无逆转录酶功能 C.HBeAg是体内HBV复制的标志之一 D.可用减毒活疫苗特异预防 E.主要传播方式为粪—口途径

33.不属于HBV人工自动免疫制剂的是 A.HBV血源疫苗 B.HBV亚单位疫苗 C.HBV Ig

D.HBV基因重组CHO疫苗 E.HBV基因重组酵母型疫苗

34.对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叙述错误的是 A.三种HBV颗粒均含有HBsAg B.HBsAg含有四种亚型 C.检出HBsAg表示患乙型肝炎 D.检出抗HBs表示已获免疫力 E.HBsAg滴度高,HBeAg检出率也高

20 / 36

35.作为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在血清中检出最重要的指标是 A.HBcAg B.HBsAg C.HBeAg D.抗HBe E.抗HBs

36.接种乙型肝炎病毒疫苗后,获得免疫力的指标是 A.HBcAg B.HBsAg C.HBeAg D.抗HBe E.抗HBs

37.HCV的核酸是 A.+ssRNA B.dsRNA C.dsDNA D.ssDNA E.-ssRNA

38.下列哪种病毒可引起病毒性肝炎易于慢性化并占输血后肝炎第一位 A.甲型肝炎病毒 B.乙型肝炎病毒

21 / 36

C.丙型肝炎病毒 D.巨细胞病毒 E.黄热病病毒

39.在严格选择供血员,排除HBsAg携带者情况下,仍发生输血后肝炎,可能由下列哪种病毒引起

A.柯萨奇病毒 B.ECHO病毒 C.甲型肝炎病毒 D.HCV

E.乙型肝炎病毒

40.关于丙型肝炎病毒,下列叙述哪项不正确 A.目前还无法培养

B.是输血后肝炎的主要病原体之一

C.多为隐性感染,一旦发病,极易发展成慢性过程 D.病后可获牢固免疫力 E.与肝硬化和肝癌关系密切

41.对HCV的致病性与免疫性描述,哪是错误的 A.数HCV感染者呈隐性感染,一旦发病则已经是慢性肝炎 B.肝内因长期存在HCV而导致淋巴细胞浸润和肝细胞坏死

C.HCV的抗原可形成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肾小球基底膜,引起肾小球肾炎 D.HCV感染可导致肝细胞癌

22 / 36

E.HCV经粪—口途径传播

42.目前HCV感染的生物学诊断方法主要是 A.电镜观察血液中的HCV颗粒 B.取血作病毒的细胞培养 C.检测血液中的HCV抗原 D.检测血清中的抗-HCV抗体 E.检测肝细胞中的HCV RNA 43.HCV最主要的传播途径是 A.消化道 B.日常生活接触 C.血液和血制品 D.性接触 E.母婴传播

44.目前控制HCV传播的主要措施是 A.接种疫苗

B.注射高效价免疫血清 C.对献血者进行抗-HCV筛查 D.注射丙种球蛋白 E.注射干扰素

45.不符合体内抗-HCV抗体阳性的解释是 A.感染了HCV,已恢复

23 / 36

B.血中含HCVRNA,有传染性 C.急性丙型肝炎 D.慢性丙型肝炎 E.HCV携带者

46.HCV与HBV的不同点是 A.主要经血液传播

B.可慢性化、转为肝硬化和肝癌 C.不能细胞培养

D.表面蛋白抗原易变异,其抗体不可抵抗再感染 E.抗原携带者为重要传染源

47. HDV必须随下列哪种病毒共同感染宿主 A.HAV B.HBV C.HCV D.HEV E.HIV

48.HDV的核酸为 A.单股正链RNA B.双股RNA C.双股线状DNA D.双股环状DNA

24 / 36

E.单股负链RNA

49.下列哪种病毒为缺陷病毒 A.HAV B.HBV C.HCV D.HDV E.HEV

50.关于丁型肝炎病毒错误的是 A.核酸为RNA B.包膜主要为HBsAg C.是缺陷病毒 D.常与HBV共同感染 E.症状较轻

51.HDV的复制中,已知需要HBV为其提供的主要物质是 A.复制酶 B.整合酶 C.逆转录酶 D.外衣壳蛋白 E.核蛋白

52.关于丙型肝炎病毒和丁型肝炎病毒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均为RNA病毒

25 / 36

B.都需要依赖HBV完成其复制 C.都主要经输血注射途径传播 D.均可有慢性携带者 E.均可导致慢性肝炎、肝硬化

53.20岁男性,喜食毛蚶,一周前突然发病,有畏寒,发热,全身乏力,食欲不振,厌油腻,肝区疼痛,尿色渐加深至浓茶状。

近日体温降低,巩膜和皮肤出现黄疽,最可能的印象诊断是 A.甲型肝炎 B.乙型肝炎 C.丙型肝炎 D.丁型肝炎 E.戊型肝炎

54.孕妇感染后病死率高的病毒是 A.HAV B.HBV C.HCV D.HDV E.HEV

55.HEV的传播和流行主要是通过 A.血液和血制品 B.性接触

26 / 36

C.日常生活接触

D.水源或食物被粪便污染 E.垂直传播

56.HEV和HAV的不同点是 A.粪—口途径传播 B.隐性感染多 C.一般不转为慢性

D.潜伏期末至急性期初,粪便排毒最多 E.患者多为成人,病死率高 57.目前对HEV的预防措施主要是 A.丙种球蛋白注射 B.灭活疫苗接种 C.减毒活疫苗接种 D.加强血制品的检测 E.保护水源,切断传播途径

58.儿童感染戊型肝炎病毒后,常表现为 A.显性感染 B.潜伏性感染 C.隐性感染 D.病毒携带者 E.病毒清除

27 / 36

二、填空题:

1.肝炎病毒有、、、、和等类型。

2.肝炎病毒中已有疫苗可主动免疫的是和;可细胞培养的是。 3.肝炎病毒中属于DNA病毒的是;属于缺陷病毒的是。 4.甲型肝炎病毒在分类上属于的型。

传染源主要是,传播途径是,微生物学检查方法以检查为主。

5.HBsAg的共同抗原决定簇是,互相排斥的亚型抗原决定簇有两组,即和,其亚型分,,,四种,我国汉族以亚型为主。

三、名词解释: 1.Dane颗粒 2.HBsAg 3.HBcAg 4.HBeAg

5.无症状HbsAg携带者 四、问答题:

1.叙述HAV的致病机制和所致疾病。

2.HAV和HEV在生物学性状和致病性方面有何异同? 3.检查乙型肝炎病毒抗原抗体有何实际用途? 4.简述HBV抗原抗体系统检测的临床意义。

5.简述HBV和HCV在致病性和免疫性方面的异同点。 参考答案

28 / 36

一、选择题: A型题: 1.B 2.C 3.E 4.B 5.E 6.A 7.D 8.E 9.B 10.D 11.E 12.D 13.A 14.E 15.C 16.B 17.E 18.B 19.B

29 / 36

20.E 21.D 22.B 23.B 24.C 25.B 26.E 27.D 28.B 29.A 30.D 31.A 32.C 33.C 34.C 35.B 36.E 37.A 38.C 39.D 40.D

30 / 36

41.E 42.D 43.C 44.C 45.A 46.D 47.B 48.E 49.D 50.E 51.D 52.B 53.A 54.E 55.D 56.E 57.E 58.C 二、填空题

1.HAV、HBV、2.HAV、HBV、、HDV、

、HGV 31 / 36

HCVHEVHAV

3.HBV、HDV 4.肠道病毒、

72、病人、粪-口途径、抗原抗体

5.a、d/y、w/r、adw、adr、ayw、ayr、adr 三、名词解释: 1.Dane颗粒:

是结构完整、有感染性的HBV颗粒,存在于HBV感染者血液中,因Dane在1970年首次用电镜观察到而得名。

2.HBsAg:

是HBV外层衣壳蛋白抗原,由S蛋白,前S1蛋白和前S2蛋白分别组合成三种不同分子量大小的表面抗原,可存在于Dane颗粒的外衣壳、小球形颗粒、管形颗粒以及肝细胞表面。

HBsAg是HBV感染诊断的指标之一,其相应抗体具有中和作用,故也是制备疫苗的主要成分。

3.HBcAg:

是HBV的内衣壳蛋白抗原,因其表面有HBsAg覆盖,故在血液中不容易查到,但可存在于受感染的肝细胞表面,是免疫细胞识别和攻击的主要靶抗原。

其相应抗体无保护作用,可以作为HBV感染的诊断指标之 一。 4.HBeAg:

由HBV的前C和C基因编码的一种可溶性蛋白,可存在于感染者血液中和肝细胞表面。

HBeAg阳性表示HBV在体内复制,血液传染性强。

32 / 36

持续阳性表示感染将转为慢性,是HBV感染的诊断和预后的判断指标。 其相应抗体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5.无症状HBsAg携带者:

指血液中携带HBsAg半年以上,无肝炎症状和体征,肝功能也正常的慢性携带HBsAg的人,由亚临床型或临床型患者发展而来。

由于人数很多,作为传染源的意义重大。 病毒的感染与免疫单选题 答案: 1.D 2.A 3.D 4.A 5.C 6.C简答题 答案:

7.解释什麽是病毒的水平传播及垂直传播答:

病毒在人群不同个体间的传播方式称为水平传播.常见的水平传播途径有: 呼吸道,消化道,皮肤(通过注射,咬伤及机械性损伤),接触(直接接触,间接接触)等途径.病毒通过胎盘或产道直接由亲代传播给子代的传播方式称为垂直传播.

8.简述病毒的感染类型有哪些答:

33 / 36

病毒侵入机体后,因病毒的种类,毒力和机体的免疫力等不同,可表现为不同的感染类型.根据症状的有无,分为显性感染和隐性感染;根据病毒在体内的滞留时间,分为急性感染和持续性感染,后者又分为慢性感染,潜伏感染和慢发病毒感染.

9.什麽是干扰素I型干扰素和II型干扰素有何特点答:

干扰素是由病毒或其它干扰素诱生剂刺激细胞产生的一种具有广谱抗病毒作用,免疫调节功能及抑制肿瘤细胞生长作用的糖蛋白.根据其抗原性不同分为α,β和γ三种.α干扰素由人白细胞产生,β干扰素由人成纤维细胞产生,二者构成I型干扰素,而γ干扰素由T细胞产生,属于II型干扰素.II型干扰素对免疫细胞的调节作用比I型强,抗病毒作用则I型比II型强.

10.病毒的致病机理是什麽答:

病毒侵入机体后可直接作用于宿主细胞产生杀细胞感染,稳定感染,包涵体形成,整合感染,导致细胞破坏,死亡引起疾病的发生.也可通过机体的免疫病理反应损伤细胞,其中包括体液免疫病理作用,细胞免疫病理作用和抑制免疫系统功能等作用引起疾病的发生.流感病毒

1.流感病毒的核酸特点是 A.环状双股DNA B.双股线性DNA C.单股正链RNA

D.分节段的单股负链RNA 5.以下哪种病毒属于副粘病毒科 A.乙型流感病毒 B.风疹病毒 C.腮腺炎病毒 D.乙型脑炎病毒

34 / 36

2.流感病毒属于以下哪个病毒科 A.小RNA病毒科 B.布尼亚病毒科 C.弹状病毒科 D.正粘病毒科

6.以下哪种微生物是成人普通感冒的病原体 A.甲型流感病毒 B.流感嗜血杆菌 C.鼻病毒 D.轮状病毒

3.在人群中流行的三种主要流感病毒亚型是 A.H1N1/H1N2/H3N2 B.H1N1/H2N2/H3N2 C.H1N2/H2N2/H3N2 D.H2N2/H3N2/H3N

77.简述流感病毒的结构组成艾滋病毒 1、.简述HIV的传染源及传播途径答:

HIV的传染源是HIV无症状携带者及病人.主要传播途径有: 1)性行为:

35 / 36

同性或异性间的;2)医原性输入带HIV的血液制品,器官或骨髓移植,人工受精等;3)吸毒者共用污染HIV的注射器及针头;4)母婴传播,可经胎盘,产道或哺乳等方式传播.

2、简述HIV在感染的宿主体内长期潜伏存在的因素答: HIV在机体嫩长期潜伏存在的因素有:

1)病毒损伤CD4阳性T细胞干扰免疫系统功能;2)病毒感染单核细胞与巨噬细胞使其成为长期储存病毒的细胞,病毒在细胞中少量增殖不引起病变,单细胞功能受损;3)病毒基因组与细胞基因组整合,使病毒能够逃避机体免疫系统的清除;4)病毒包膜糖蛋白易发生变异,可逃避免疫系统的识别与清除.

3、试述HIV感染的免疫反应答:

HIV感染和致病的主要特点是引起以CD4细胞缺陷和功能障碍为主的免疫缺陷病.机体感染HIV后,可产生高滴度的抗HIV抗体,包括gp120中和抗体.这些抗体在急性感染期可降低血清中的病毒抗原,但不能清除体内的病毒.HIV感染也可刺激机体产生细胞免疫反应,但不能清除有HIV潜伏感染的细胞.表明机体的免疫力不足已清除HIV,一旦感染可终生携带病毒.狂犬病毒简述狂犬病毒的生物学特性?答:

狂犬病毒属于弹状病毒科,狂犬病毒属的一种嗜神经病毒,是狂犬病毒病原体.病毒形似子弹状,核心含负链单股RNA,核衣壳为螺旋对称型,有包膜,包膜表面有刺突.病毒动物感染范围较广.在易感动物或人的中枢神经细胞中大量增殖时,胞浆内形成嗜酸性,圆形或卵圆形包涵体,称内基小体(Negri body),对疾病有诊断意义.试述T4噬菌体的结构特征?植物病毒病的生态防治策略是什么?具体有哪些措施?

36 / 3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