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写观后感
1.认真观看大型电视纪录片《伟大的旗帜》中的《振兴动力》、《功石之玉》、《伟
大创举》、《治国方略》、《文明之邦》等内容。
2.根据所看纪录片内容,并结合所学教材有关理论,写出自己对某一方面问题的感受。
3.字数不少于700字,誊写在信纸上不少于2页。 4.第9周由各班学习委员收齐交给任课教师。 二、撰写课程论文
1.认真听老师讲授课程论文的撰写要求、规范与选题。
2.结合教材所学内容和自己的实际,选择合适题目,并撰写论文写作提纲,由各班班长收齐交给老师。
3.认真听取老师的对论文提纲的修改意见和对论文撰写的指导。
4.撰写不少于3500字的课程论文,誊写在信纸上不少于8页。 5.第9周由各班学习委员收齐交给任课教师。
论文写作技巧
一、选择题目
要写一篇好论文,首先要选择一个好题目,“选择一个好题目是写好论文的一半”。可是究竟要选择什么样的题目,才算是好题目呢?
首先,一个好题目应该是有实际意义和学术价值的题目。一篇文章,如果题目本身完全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和学术价值,那么,即使文字很好,最多只能算是文章习作,甚或只是文字游戏,是根本不能算作论文的。当然,对刚刚开始学写论文的青年学生而言,对于有实际意义和学术价值不能有过高的要求。
其次,对于写论文的人来说,一个好题目必须是自己能够提出新见解的题目。一篇论文好与不好关键在于能否提出新的见解。什么样的题目才是自己能够提出新见解的题目呢?第一,自己所熟悉的问题。你经常和某个问题打交道,你就了解它的底细,知道它的短长,因而也就有可能就这个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第二,具备一定的资料。写文章除了要有正确的观点外,还必须要有丰富的论据进行论证,这样就需要有丰富的资料。没有材料,两手空空,或者到处挖掘也找
- 1 -
不到应有的材料,单凭自己苦苦思索,搜肠刮肚,那是写不出好文章的。第三,发现了矛盾。选择某个题目,一定是你发现了有关这个题目的现行理论中有些什么矛盾,或者是理论内部之间有矛盾,或者是理论与实际之间有矛盾,或者是有关这一问题的各个学派之间有矛盾,等等。发现了矛盾,如果你能提出一种看法解决了这个矛盾,也就是提出了新的见解了。具备了上述几个条件,选择这样的题目,才可能真正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写出有价值的论文。否则,要写出好的论文,是很难的。
二、准备材料
选择好了题目,千万不要马上动手写文章。在动笔以前,一定要为写文章准备充分材料。充分材料准备应该包括如下一些方面:
第一,搜集材料。在写文章之前,第一步就是搜集有关这个题目的全部材料。这些材料包括有关这个问题的重要代表人物的论文、原著,有关这个问题的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著作。材料搜集可上网或到图书馆,上网可利用百度搜索、中国学术期刊网、超星图书馆,到图书馆先查看目录索引再到书架上找数目。
第二,阅读材料。对于有关这个题目的重要材料一定要全部阅读,不能遗漏,尤其要尽量阅读原著,不要仅阅读二、三手材料的有关引证,因为许多印证可能是不全面的,甚至是曲解的。不掌握这些全部材料,你就根本不知道在这个问题方面前人已经说了些什么,哪些说的是对的,哪些说的是不对的,哪些说的虽然大体不错但有待充实,哪些当时看来是对的而现在看来是需要修正、发展的,也就不可能提出新见解。当然,阅读材料要有所区别,主要代表人物的论著以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有关著作是重要的,一定要精读,要全面阅读,认真理解;一般人的一般论著则不必精读,只是浏览一下,注意作者在著作中提出的新的东西即可。
第三,整理材料。阅读材料的过程,也就是整理材料的过程,要随看随记(记笔记、抄卡片等等),千万不要只看不记。记笔记或抄卡片也要分类:一是记正面材料,就是你认为正确的,将来可以作为自己论文的论点、论据的材料;二是记反面材料,即你认为是错误的,将来可作为自己论文批评靶子的材料;三是记在读各种资料时自己脑际闪现的个人的想法。这些想法有些是对正面观点的补充、修正和发展,有些是对反面观点的批评、反驳。由于这些想法常常是以一闪
- 2 -
念的形式出现的,因此,你一定要及时地捕捉住,一一把它们记录下来。这些一闪念的东西常常是你将来写论文时提出新见解的基础。这些新见解积累的越多、越系统,你的论文中的新意的成分也就愈多,在学术上的价值也就愈大。
第四,分析材料。有了丰富的材料之后,还必须对材料进行分析。只有对材料进行认真分析之后,这些“死”的材料才能“活”起来,才能真正为你所用。对材料进行分析,主要包括一下几个方面:(1)把不同的观点加以对比,发现矛盾。同一个问题,在以往的文献中往往存在许多不同的观点。这些观点孤立起来看,似乎都讲得头头是道。但是,把它们加以对比,其间的是非曲直往往就昭然若揭了。(2)认真分析,发现正面观点的不足。所谓正面观点,就是和自己观点相一致的观点。和自己观点相一致的观点,自己自然认为是正确的。但是,如果这些正面观点已经论述的十分充分,无懈可击,那么也就不需要自己写文章了。因此,一定要对这一方面的材料仔细分析,发现其中的某些缺点。漏洞,这样自己才有文章可做。(3)认真分析,发现反面观点中的错误。所谓反面观点,就是和自己观点相对立的观点。要论证自己的观点,就必须批判和自己观点相对立的观点。“不破不立”,如果驳不倒对方的观点,又如何能充分说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呢?要驳倒对方,就必须对已经掌握到的一切方面观点的材料认真剖析,发现其中的错误,特别是那些隐蔽的从未被人揭露过的错误。
第五,反复思考。在掌握材料和分析材料之后,就要反复思考。这种反复思考应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怎样用自己已掌握的材料来论证自己的观点,其中包括如何驳斥和自己观点相对立的观点。这种论证愈充分愈好。二是力求用自己已掌握的材料来反驳自己的论证,包括反驳自己的论题、论据和论证方式。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的观点立于不败之地
三、编写提纲
经过上述的反复思考之后,在开始写论文之前,还有一件工作要做,就是要编写论文的提纲。一篇论文,实质上就是一个复杂的论证。一个论证都有论题、论据和论证方式三个方面,编写论文提纲也就是要把论文的论题、论据和论证方式的纲要写出来。论题就是你论文的根本观点,论题可以和你的论文的题目相同,也可以不相同;论据就是你用来论证你的根本观点(论题)的那些材料;论证就是你以各种论据为前提,运用各种推理形式推出你的论题,而论证方式就是你以
- 3 -
各种论据推出你的论题时所使用的各种推理形式的总和。编写论文提纲,第一件事自然是现把论题写出来。一篇论文一般只有一个论题,在你编写论文提纲时你的论题是什么当然你早已心中有数,因此要完成这一步自然是很容易的。编写论文提纲的第二步,也是最重要、最困难的一步是安排论据问题。一篇论文的论据可以有许许多多,但这些众多的论据却不是互相并列的,而是分层次的。一层论据是直接论证你全文论题的论据,这些论据一方面用来论证全文论题,另一方面每一个一层论据本身又可以有许多论据(在写作中一层论据又被称为分论题);二层论据是用来直接论证一层论据的,三层论据则是用来直接论证二层论据的,„„。你可以把你搜集到的全部论据进行综合考察,根据它们和论题之间以及彼此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分类排队,并且给它们标上号。例如下面就是一个论文提纲的模式:
(一)序论(对论题的主旨、写作动机和理由、研究的角度方法及意义) (二)本论(本论部分一般用小标题,两个,或三个,或四个,不要太多)
1
(1、1):(1、1、1)、(1、1、2)(1、1、3)
(1、2):(1、2、1)、(1、2、2)、(1、2、3) (1、3):(1、3、1)、(1、3、2)、(1、3、3)
2
(2、1):(2、1、1)、(2、1、2)、(2、1、3)
(2、2):(2、2、1)、(2、2、2)、(2、2、3) (2、3):(2、3、1)、(2、3、2)、(2、3、3) 3
(3、1):(3、1、1)(3、1、2)(3、1、3) (3、2):(3、2、1)(3、2、2)(3、2、3) (3、3):(3、3、1)(3、3、2)(3、3、3) 4
(4、1):(4、1、1)(4、1、2)(4、1、3) (4、2):(4、2、1)(4、2、2)(4、2、3) (4、3):(4、3、1)(4、3、2)(4、3、3)
- 4 -
(三)结论(结论是全文的总和与概括,总结与提高) 下面以《论人与生态系统关系的演变》为例说明: (一)序论
1.提出中心论题:人类与生态系统的关系
2.本文论述的角度:人类与生态系统关系的历史演变 (二)本论
1.原始人——生态系统中的一员
(1)原始社会人类以捕猎动物、采集植物果实为生
(2)人与自然的关系:人口多少、分布状况受到生态系统所能提供的动物、植物的量限制着;人类仅仅利用了生态系统中可更新资源的极小部分,对生态系统影响不大,生态系统按其固有规律向前发展着。
(3)结论:人与其他动物一样,一切要服从于大自然。 2.农业人——农业生态系统的主宰
(1)农业社会人类依靠体力进行生产,主要以饲养动物、种植农作物为生。 (2)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开始充分利用自然,勇敢地作用于生态系统,并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原来的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3)结论:由于体力的限制,生态系统仍朝着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 3.工业人——城市生态系统的建设者
(1)工业社会生产力的极大发展促进了人类两大物质生产部门——工业和农业的迅速发展,使人类高度密集地生活在城市的小天地里。
(2)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对自然界物质和能量的利用大大提高,试图作大自然的主宰,忽视了自然规律的作用。
(3)结论:环境污染、水土流失、生态失调等问题对人类的生存已经构成了严重威胁。
4.现代科技人——生态系统的协调者
(1)现代科技社会人类借助高新科技试图更合理地驾驭越来越复杂的生态系统,追求更完善的境界。
(2)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利用、改造、保护大自然,遵循其规律,协调完善生态平衡。
- 5 -
(3)结论:人类目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调整出现问题的环节,完善生态系统,以使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更多的物质、能量。
三、结语
人类的发展史,就是不断推动生态系统发展的历史;人类社会要发展,就必须继续推动生态系统的发展。
四、动笔写作
经过上述的一切准备之后,就可以开始动笔写论文了。只要上述的各种准备是充分的,写起论文来是比较快的。因为,你只是把你卡片上记录的各种材料,按照你提纲中的顺序抄写出来,并用一定的文字连贯起来就是了。
五、润色加工
论文初稿出来后,要对文章进行润色加工。修改文章当然要注意内容方面的问题。对一篇文章来说,观点的正误自然是决定性的。但是文章的观点按道理在动手之前就应该是已经解决了的了。因此,初稿完成后,修改文章的重点毋宁是文字方面的。一篇文章,即使观点正确、论据充分,但整个文章文理不通,或者文字冗杂,也是不行的。因此,论文在完成初稿后一定要下功夫对文字进行加工。在这一方面特别要强调的是,要大力精简文字。凡是用一句话可以说清楚的,绝不用两句话;凡是用一个字可以表达的,就毋需用两个字。总之,一切可有可无的字、句、段要一律删去。当然并不是说文章字数越少越好,而是说在保持同样内容的情况下,字数越少越好。
课程论文选题参考
1.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2.全面认识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革。
3.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 4.中国对外开放的可能性、必要性。 5.邓小平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确立的重大意义。 7.正确分析现实经济生活中的个人收入差距拉大现象。 8.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举措。 9.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意义。
- 6 -
10.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意义。 11.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意义。 12.统筹区域发展的重大意义。
13.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大意义。 1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内容。 15.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1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地位。 17.正确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18.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大意义。 19.正确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0.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21.邓小平与“一国两制”科学构想。 22.正确认识和把握当今时代发展趋势。 23.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24.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事业。 25.新的社会阶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26.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 27.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
28.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课程论文最终上交格式
题目 作者姓名 工作单位
摘要:(150-200字左右) 关键词:(3-5个)
正文(不少于3500字)(序论、本论、结论) 参考文献:
1.著作:作者:《书名》,出版社——年版,第——页。
李君如:《社会主义和谐论》,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52页。
- 7 -
2.领袖著作:《书名》——卷,出版社——年版,第——页。 《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74页。
3.文章:作者:“文章名”,《期刊名》——年第——期。
汪宗田、王元璋:“公平、效率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云南社会科学》
2007年第9期。
4.报刊:作者:“文章名”,《报刊名》——年——月——日。
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05年6月27日。
- 8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