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20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2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教案 新人教版

来源:一二三四网
2020

2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年级 课题 七 科目 语文 任课教师 授课时间 授课类型 新课 说和做 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课标依据 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知识与 反复诵读,积累语言,培养语感,提高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技能 过程与 通过抓住文章记叙的主要事件,把握人物的品格和精神。 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 教学重点 重点教学 难点 难点 教学媒体选择分析表 媒体知识点 介绍 讲解 法 过程与方观看 法 情感态度理解 价值观

教学目标 学习闻一多严谨、谦逊的治学态度,言行一致的做人原则。 1、 通读全文,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文章内容。 2、 理解闻一多先生的精神实质。 个别语句的理解和对闻一多精神品质的理解 教学 作用 A A 使用 所得结论 方式 G E 拓展知识 建立表象 占用 时媒体来源 间 2分钟 5分钟 自制 下载 学习目标 类型 知识目标 过程与方图片 图片 图片 A E 帮助理解 5分钟 下载 图片 A I 升华感情 2分钟 下载 2020

①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分为:A.提供事实,建立经验;B.创设情境,引发动机;C.举例验证,建立概念;D.提供示范,正确操作;E.呈现过程,形成表象;F.演绎原理,启发思维;G.设难置疑,引起思辨;H.展示事例,开阔视野;I.欣赏审美,陶冶情操;J.归纳总结,复习巩固;K.其它。 ②媒体的使用方式包括:A.设疑—播放—讲解;B.设疑—播放—讨论;C.讲解—播放—概括;D.讲解—播放—举例;E.播放—提问—讲解;F.播放—讨论—总结;G.边播放、边讲解;H.设疑_播放_概括.I讨论_交流_总结J.其他 教学过程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2020

设计 一、合作探究: 1、闻一多先生前期和后期思想品格上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前后期有什么变化?又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2、闻一多先生经历复杂,著作等身,可记述的事很多很多。作者选取了哪些材料来表现闻一多先生精神品格的?并说说这样选材的好处。 (同桌合作学习,老师巡视指导) 附:闻先生一生经历复杂,著作等身,可以记述的事很多很多。作者只从大量材料中选取了这六件事,可见作者所选材料,讲究典型性,以少胜多。对作为“学者的方面”,作者只选取了写作《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三本书的情况加以表现;对作为“革命家的方面”,则选取起草政治传单、群众大会演说、参加游行示威这三件事作为例证。单这六件事就已经把闻一多先生的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都表现出来了。 二、找一找,圈点勾画 文中对闻一多先生的叙述中,穿插了生动细致的描写,试用横线画出来并加以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边读边勾划,做上旁批) 三、朗读文中好词好句。 1、好词: 目不窥园 足不下楼 兀兀穷年 沥尽心血 潜心贯注 心会神凝 仰之弥高 钻之弥坚 迥乎不同 一反既往 2、好句: 1. 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1、合作探究环节,进一步把握文章内容。 2、勾划细节,进一步体会闻一多形象。

2020

2. 目不窥园,足不下楼。 3. 不动不响,无声无闻 。 4. 动人心,鼓壮志。 5. 气冲斗牛,声震天地。 6. 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个别朗读,体会语言美) 四、拓展延伸 知遇相惜 亦师亦友 1930年,国立青岛大学入学考试成绩发布,一位20多岁的考生数学零分,作文也只写了三句带感慨的新诗:“人生永远追逐着幻光,但谁把幻光看成幻光,谁便沉入了无底的苦海。”按说,这位考生铁定无法录取。不过,问题是他碰上了一位慧眼识货的主考官。这位主考官就是文学院院长闻一多先生。闻先生从这三句杂感诗中发现了这位青年身上潜伏的才气,一锤定音破格录取。果不其然,这位青年没有辜负闻先生的期望,很快就发表了一首又一首的新诗,并于1933年出版了轰动一时的诗集《烙印》。 这个青年就是后来享誉诗坛的臧克家。 五、作业: 摘抄《死水》《静夜》在作业本上。 3、拓展延伸,加深二人印象。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