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九年级人教版物理全册15.1《两种电荷》一等奖优秀教学设计

来源:一二三四网


课 题 学校 教 材 分 析 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 第15章第1节 两种电荷 责任教师 课型 新授课 时课 1 《两种电荷》是人教版九年级第十五章第一节,本节的教学内容有:摩擦起电现象、两种电荷及其作用规律、验电器、电荷量及其单位、元电荷、电荷在导体中定向移动、导体和绝缘体等。摩擦起电是人类最早发现的电现象,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规律是进一步深入学习电学、理解许多电现象的基础,电荷量的概念是后面理解电流概念的关键,因此本节课作为初中电学起始课,具有很重要的地位。 知识 技能 1、认识摩擦起电的现象,了解电荷的种类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2.了解验电器的原理及其作用,了解电荷量及其单位。 3.了解原子结构,认识元电荷、自由电子和电荷的移动。 教 学 目 标 过程 通过实验活动感受摩擦起电,知道带电体的性质; 方法 在认识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的过程中,感受人们所用的推理方法。 注意观察静电现象,对电荷种类的探究产生兴趣,能主动利用简易器材动情感 手做实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态度 鼓励学生自己查找资料、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初步认识科学及相关知识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突破重难点的设想 教学准备 两种电荷及其作用规律、电荷量及其单位、电荷的定向移动。 认识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 以摩擦起电的小实验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通过自学教材了解基础知识,为新课做好铺垫,同时通过演示实验、视屏,做好学生感知到理性认知的过渡。 玻璃棒(附丝绸),橡胶棒(附毛皮),气球、塑料刻度尺,验电器,支架 ,碎纸屑若干等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

一、 创设情境 课件展示: 激发好学生观看、奇心,引入课 题 设问:生活中家用电器工作都需要电,想不想知道电是什么?从今天质疑 开始让我们一起走进物理电学。(引入章节课题) 视频引入: 你知道头发为什么会飘起来?下面我们从一个最简单的电荷开始认 识电学吧。 二、合作探究 1、演示实验:(1)与头发摩擦过的塑料梳子_____小纸片? (2)摩擦过的气球_____头发? (3)摩擦过的气球_____水流? 观察、分析 激发学思考,小结。 生探究 物理的自学课本、兴趣,并标注 认识摩擦起电现象。 通过自引导分析:摩擦过的物体能______轻小的物体,则说明该物体带了 ______,或者说带了______。 2、自学课本: 阅读课本32-33页“两种电荷”的内容,并思考以下问题,标注在 课本上: (1).什么是摩擦起电?自然界存在几种电荷? (2).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是什么? (3).__________________叫电荷量?简称______,单位是____,简合作、实验 学让学称___,符号是____。 生熟悉(4).验电器主要由哪几部分组成?作用是什么?工作原理是什思考、并归教材,么? 一、两种电荷: 纳总结 了解基础知1、探究实验:(同桌合作)怎么使塑料直尺带电?摩擦塑料尺靠近 小纸片,会发生什么现象? 识,为观察、思考 新课学习做铺垫 小结: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做_______。带电体具有_____ 轻小物体的性质。 2、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演示实验: (1)、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和玻璃棒接触 (或视频) (2)、用毛皮摩擦过的玻璃棒和橡胶棒接触 分析、概括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初引导分析: 大量实验表明:凡是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相排斥的带 电体,必定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吸引。由此可知自然界只有 ______种电荷。

2

被丝绸摩擦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做______。 被毛皮摩擦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做______。 课件演示: 同种电荷互相______,异种电荷互相______。 3、验电器: 观看课件 步的观察、概提炼、概括 括能力 感性到理性认识电荷见相互作用 检查自学成果 电荷的多少叫做______。单位_____:简称: ______,符号: _____。 认识验电器:(视频) 实验室里常用______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原理: ________________,且所带电荷量越多金属箔的张角越大。 二、原子及其结构 1、自学课本:阅读课本33-34页“原子及其结构”的内容,(5分自学课本、 钟),完成以下问题: 并标注 实物观察、增强认识(1).原子由 和 构成。原子核带 电,电子带 电。 (2).电子是静止不动的吗?(3).电子是______________的粒子。 所带电荷量为_____________。(4).物体为什么对外部不显电性? 展示、订正 理解 (5).解释摩擦起电的原因? (展示自学成果;结合课件同步教学) 2、摩擦起电的原因 课件展示:摩擦过的物体电荷发生转移:因缺少电子而带正电 因得到电子而带负电 观察现象、 通过自分析概括 学让学生熟悉教材,了解基础知引导小结:摩擦起电的实质并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电荷的_____。 三、导体和绝缘体 演示实验(课件或视频):分别用橡胶棒和金属棒连接两验电器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论: 电荷在金属中可以_______, 说明金属是可以_____的。 课件动画: 观察、感受 识,为 新课学习做铺垫 在金属中,部分电子可以脱离原子核的束缚,而在金属内部自由移 动,这种电子_________。 四、导体和绝缘体 课件、图片展示:

3

自学课本, 概括、提炼 锻炼学

导体:善于导电的物体(金属、人体、大地、石墨、酸碱盐溶液、 湿木等) 导体导 金属:自由电子 电的原因:导体中存在自由电荷 食盐溶液:阴离子 阳离子 生的观察能力,分能分析、理解 析 力。 调动主绝缘体:不善于导电的物体(干木、陶瓷、玻璃、橡胶、油、塑料、 空气等) 绝缘体不易导电的原因:电荷束缚在原子、分子之中,不能自由移 动。 (引导、分析原因:) 三、交流反馈: 1、电荷 2、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3、验电器 4、电荷量 5、原子及其结构 6、导体和绝缘体 四、运用拓展 学生自主选择,完成达标训练!(参看课件及导学案) 提示:(提高2)作为重点知识讲解! ( 挑战三)进行小组讨论! 第一节 两种电荷 一、电荷 1.带电物体能够吸引轻小物体。 自主小结 学生代表汇观能动报 挑选、训练 订正 的思考、训练、掌握 2.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做摩擦起电。板 二、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书 设 1.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 计 2.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三、验电器 作用: 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同种电荷互相排斥 原理: 电荷的多少叫电荷量。单位:库仑(C) 4

四、电荷量

原子核:带正电 一个电子电量1.6×10-19C 五、原子及其结构 核外电子:带负电 六、导体和绝缘体 导体—容易导电的物体,如金属,人体,食盐水溶液,石墨 等 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如陶瓷,橡胶,塑料,玻璃等 教 学 反 思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