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电装报告

来源:一二三四网


电装实习报告

院系:文正学院机电系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一、焊接练习 1. 实验内容 2. 实习器材及介绍3.原理简述 4.实习步骤 5. 实习小结及心得二、组装收音机

1. 实验内容 2. 实习器材及介绍3.原理简述 4.实习步骤 5. 实习小结及心得三、组装电话机

1. 实验内容 2. 实习器材及介绍3.原理简述 4.实习步骤

目录

5. 实习小结及心得

实验一:焊接练习

1、

实习内容:

1.了解电烙铁的性质功能及其使用方法。 2.学习使用电烙铁,拆解、焊接电路板。 3.熟练掌握电烙铁焊接各电子元件的基本方法。

2、 实习器材及介绍:

1. 电烙铁:由烙铁头,加热管,电源线和烙铁架组成。我们使用的是内热式电烙铁,功率在20—30w之间,其优点是功率小,热量集中,适于一般元件的焊接。握手柄的方式有正握,反握和握笔式三种。 2. 钳子:用于剥掉铜丝的塑料外层。

3.焊锡丝:由37%的铅和63%的锡组成的合金。焊锡丝有熔点低,易与铜、铁等金属结合,焊接强度合适,电阻率低等优点因此是用于焊接合适材料。 4. 印刷电路板(PCB板):硬制塑料板上印有铜制焊盘,可将一些电子元件焊在其上使整个电路导通。

5. 铜丝:被塑料包裹的铜丝,焊接前应先用剥线钳去掉塑料外层。 6. 镊子:在焊接室稳定粗铜丝或在解焊时使用。

3、 原理简述:

烙铁分为内热式和外热式。内热式烙铁功率小,热量集中,适用于一般元器件的焊接,功率在20W—40W之间;外热式烙铁适用于大面积焊接,功率大,在20W—100W之间。在电子设备中多用20W—60W。

焊接时,烙铁尖上常常有污物,要用湿海绵或湿布擦拭,随时保持尖部吃锡良好,以保证焊接效果。

烙铁头在正常使用的情况下会氧化得很快,这种氧化作用,会变成隔热层,严重地阻碍热量从烙铁尖传到被焊区的表面。清理办法是将烙铁头在有松香的烙铁板上轻轻地摩擦,并随时镀锡,直到烙铁尖上涂上一层薄焊锡为止,再将其头部的污物擦掉即可。

电烙铁将电能转化为热能,使烙铁头温度(室温220V电压)升至300℃—400℃,其热量足以将焊锡丝完全熔化,变成液态锡水,再与电路板上的铜箔紧密结合形成牢固的焊点。

焊锡线为锡铅合金,通常用于电子设备的锡焊,其锡铅比为:60:40。它的熔点低,焊接时,焊锡能迅速散步在金属表面焊接牢固,焊点光亮美观。烙铁头在正常使用下氧化得很快,其清理办法是:将烙铁头在有松香的烙铁板或湿海绵上轻轻摩擦即可。

4、 实习步骤:

首先在老师辅导下学习焊接技术的理论知识以及注意事项,得知焊接基本步骤:

(1)准备施焊:焊接前的准备包括焊接部位的清洁处理和元器件的检查,元器件安装及焊料、焊剂和工具的准备。提前预加热烙铁,然后左手拿焊锡丝,右手握电烙铁(烙铁头要保持清洁,并使焊接头随时保持施焊状态)。

(2) 加热焊件:应注意加热整个焊件整体,要均匀受热,使得用烙铁的最热的部位进行加热。

(3) 送入焊丝:加热焊件达到一定温度后,焊锡丝从对面接触焊件,最好使的焊锡丝刚好插在烙铁头下方铜片上。

(4) 移开焊丝:当焊丝融化一定量后,立即移开焊丝,不能时间过长,以防焊锡丝过多造成焊接不良或者焊接短路。

(5)移开焊铁:焊锡渡润焊盘或焊件的施焊部位后,移开烙铁,其中要注意不能从旁边移开,那样容易造成焊锡的带离,与其他接口相连接造成短路,还有整体的不美观,进而影响整体质量。

5、 实习小结及心得:

我清楚的意识到无论做什么事都必须有条理,再复杂的事情只要我们理清头绪都可以

完成,而且事前想清楚,规划好可以把事情做得更好,甚至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还有在以后的学习中一定要多动手,在实践中锻炼自己,提升自己。而且这也挺接近我们的专业课,我觉得深有体会,相信这对以后我们专业课的学习大有好处。

实验二:组装收音机

1、 实习内容:

(1)学习简单的电子元件和电子线路的识别 (2)学习了解收音机的工作原理。

(3)按照图纸焊接元件,组装收音机,掌握其调试方法。 (4)接好收音机并调试好,进行搜台,测试其性能。

二、实习器材及介绍:

1、电烙铁:由于焊接的元件多,所以使用的是外热式电烙铁,功率为30 w,烙铁头是铜制。

2、工具箱:工具箱内装有斜口钳、螺丝刀、镊子等必备工具。

3、焊锡丝:由于锡的熔点低,焊接时,焊锡能迅速扩散在金属表面焊接牢固,焊点光亮美观。

4、数字万用表:用来测量电压、电流、电阻、二极管、三极管及电容 5、两节5号电池

6、收音机元件:

三、原理简述:

电原理图:

调幅(AM)工作原理:中波广播信号520-1620KHZ,通过L3与C0-3组成的输入回路选择后,送到CXA1691BM集成电路(IC)10脚,与本振信号混频.本振信号是由IC内电路与5脚外接B1、C8、C0-4构成本振回路产生的。混频后IC14脚输出各种组合信号,由B2和CF1组成455KHZ中频选频回路,将高频载波变为统一中频载波(455KHZ),然后从IC16脚输入到中放进行放大,再经过检波回路,从IC23脚输出,内经IC4脚外接音量电位器RV控制,送入IC24脚进行音频放大和功率放大,再从IC27脚输出,由C23耦合到喇叭上。从IC23内输出另一路与外接C16送入IC22脚内AGC电路,进行自动增益控制。

调频(FM)工作原理:调频信号64-108MHZ从ANT拉杆天线输入,经L1与C1送入Q1预选放大,又经C2耦合到L2与C3组成的输入回路,得到64-108MHZ范围的选择,再经C4到IC12脚。输入高频波得到高频放大,由L4,C0-1组成高放回路,选择接受FM电台节目。FM本振回路由L5、C0-2组成。C0-1和C0-2

是同轴可变电容器,目的是本振信号频率跟随FM信号频率变化而变化,始终相差10.7MHZ。本振信号与电台信号的差频组合由陶瓷滤波器CF2选择,使得FM高频载波变为统一中频载波(10.7MHZ),再输入IC17脚进行中频放大,又经过鉴频回路的附加回路B3,将音频信号解调下来,从IC23脚输出。内经IC4脚外接音量电位器RV控制后,输出到IC24脚进行音频放大和功率放大,再从IC27脚经C23耦合到喇叭上。鉴频输出的10.7MHZ偏移,通过IC内部AFC回路,到IC21脚输出,通过C15,R3送入IC16脚来实现的。

四、实习步骤:

1、对照元件清单目录表检察元件是否齐全; 2、认识识别各种元器件以及认清起作用; 3、学习B123收音机调频调幅的工作原理; 4、按照装配图将元器件焊接在与之对应的位置处;

5、装配完毕后,通电进行测试,若各项功能齐全则进行下一步,若存在缺陷则用万用表进行检查并纠正; 6、作一些基本的调试;

7、用焊锡或者绝缘胶带把应该固定的地方牢固的封住; 8、把焊接好的电路板与外壳组装; 9、检查验收。

芯片各个管脚测量值如下表所示AM、FM电压单位为:V。 脚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Am 0.41 2.9 1.51 1.34 1.34 0.50 1.34 1.34 1.34 1.34 0 0 Fm 0.13 2.35 1.57 1.29 1.29 0.25 1.35 1.35 1.35 1.35 0 0.39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脚 15 Am 0 0 0 0 1.12 0 1.1 0.99 0.92 0 2.18 3.2 Fm 0.92 0 0.91 0 1.12 0 0.55 1.2 1.43 0 2.18 3.19

13 14 0 0.26 0 0.59 27 28 1.61 0 1.61 0 五、实习小结及心得:通过组装收音机我明白凡事都应该认真、仔细、耐心的做,不要因为简单而漫不经心或者急于求成从而难以达到预定的要求与目标。一定要达到一次性完成的效果,否则将带来

很多麻烦。应该踏踏实实一步一步地去走,我也从来没有这样投入的进行实践,相信收获是颇丰的。在收音机的组装实验中,我个人认为最重要的是细心和耐心。很多元器件在焊接时都有要求,比如电容分正负极,有的元件还有方向等等,这些都需要我们注意。当完成所有元件焊接后,调试过程也很重要,有可能在装好后收音机并不能收听,这就需要我们一点点耐心调试,直到收到清晰的频道为止。

实验三、电话机的组装

1、

实习内容:

拆解旧电话机,利用旧器件和新电路板组装电话,测量相关数据。通过拆装电话对其工作原理和基本构造进行学习。

2、

实习器材及介绍:

3、 原理简述:

电话通信中实现声能与电能相互转换的用户设备。由送话器、受话器发送、接收信号的部件等组成。发话时,由送话器把话音转变成电信号,沿线路发送到对方;受话时,由受话器把接收的电信号还原成话音。电话机一般分为磁石式、共电式和自动式三类。磁石式电话机,用磁石式手摇发电机作振铃信号源并配有通话电源。它对线路和交换设备的要求低,通话距离较远,机动灵活,使用方便,可不经过交换机直接通话。共电式电话机,由交换设备集中供给通话和振铃信号电源。它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用户间通话由人工转接。自动式电话机,是在共电式电话机上,加装拨号盘或按键盘等部件组成的。它通过拨号或按键发送选号信息,控制交换机进行自动接续。

4、 实习步骤:

1、对照元件清单目录表检察元件是否齐全; 2、认识识别各种元器件以及认清起作用; 3、学习电子电话机的工作原理;

4、将元器件从旧电路板拆下检验好坏并按照原理图将之焊接在对应的位置; 5、装配完毕后,通电进行测试,若各项功能齐全则进行下一步,若存在缺陷则用万用表进行检查并纠正; 6、作一些基本的调试;

7、用焊锡或者绝缘胶带把应该固定的地方牢固的封住; 8、调试通过后检测并记录数据;(数据见附表) 9、安装外壳;

10、再一次检测,合格后,等待老师的检查验收。 11、 12、 13、

正常工作后测出IC1,IC2以及二极管、三极管的电压。 摘机电压:9.7v 挂机电压:47.9v

IC1各管脚对地电压(参考点第2脚) 单位:V

电 压 管 脚 1 0.41 1.08 2 0 0 3 0 0.36 4 0 0.19 5 0.57 0.21 6 0.05 0.18 7 0.52 0.54 8 0.47 0.41 状 挂机 态 振铃 3、拨号电路IC2测量(参考点第8脚) 单位:V 管 脚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电 压 状态 摘7.4 7.机 4 挂0.0机 2 7.4 7.0 51 7.5 6.0 35 7.4 0 0.0 64 0 0 0 0 0 0 0.01 0.0.0.0 02 25 04 2.2.0 15 56 2.2.0.55 46 4 0.0 02

5、 实习小结及心得:

我觉得在装的时候,要注意二极管,还要注意一些电容的正负极等等。 整个装机过程中我觉的我的还是很不错的,装好以后发现按键不灵,每当按到第二个键,话筒就会出现盲音,用万用表测量电压过大,后来检查后才知道是三极管损坏,找老师索要新的芯片,再装好后电话机就正常工作了。所以不论做什么,好好检查时必不可少的。

实验四:简单印制电路板设计 一、实习内容:

根据电路图绘制印制电路板图。 二、设计要求:

1.单面板100mm×100mm;

2.插孔直径为1mm,喊盘直径为1.5mm—2.0mm,铜箔宽1mm;(主地线为2毫米)

3.以电路得核心元件为中心,围绕他来布局,元器件应均匀,整齐的排列在印制板上。

4.布线应尽可能短些,尤其是晶体管的基极和高频更应如此。 5.印制电路板四周要空出5mm—10mm的边框;

6.布线密度低时,可加粗地线,信号线的间隙也可加大。 7.高低电频悬殊的信号线应尽可能短,且间隔大些; 8.地线、电源线应粗一点,且距离远些。

9.输入、输出的印制导线应尽量避免平行,以免发生串烧; 10.布线拐角一定为圆角。

11.公共地线尽量分布在板子的边缘,尽可能保留铜箔做地线。 12.布线密度大时可用过渡线

13.某些元器件可根据实际情况按装在印制板的外面,如喇叭装在壳体上。 三、实习步骤:

1. 认真了解电路图的组成和结构,首先要了解电路原理,以及各个元器件的作用和大概的位置,并对照要求的电路板大小来确定大致的电路图构成。同时要考虑到各个器件的性质以及相互之间的影响。

2. 整体布局与印制板结构的确定。

3. 根据电路图先做简单的草图设计,画出相应的草图。考虑到跨接线,元件焊接点,还有地线走位等因素,进行修改。最后观察整体布局是否合理。

4. 根据草图在正式的图纸上绘图,这时可以根据坐标纸上的网格来确定具体的走线和元件位置。另外,画的过程中要考虑到元件的实际尺寸,注意设计要求的规定,注意线与线不可以相交。

此图为铃音板的组装。

上图铃音板上的金属部分需要打磨,不然影响最后的拨打调试;喇叭和驻极体需要固定在具体位置,不然容易脱漏,影响接听;导电橡胶要按位置摆放好。

上图为最后完成的zx2029型(面包型)电话机。

四、实习小结及心得:

这次实验是根据所给的电路图绘制电路板。初次听老师讲解心想这个应该很复杂。好多元器件都必须自己去排布,这就要求我们对元器件有清楚的了解,又要对电路图的线路有合理的布局。我找出我们焊电话时拆下的旧电路板仔细研究,然后对照原理图设计草图。我决定把器件横排为四排,考虑到器件如果简单按原理图上的位置排布,布线会比较不合理,于是我决定将器件按线路连接关系排布。在所绘草图得到老师认可后,我根据设计要求认真地将图画在图纸上。在这个实习过程中我了解到了电路板的设计流程,步骤和方法,可以让我以后接触到不会很陌生。同时,也让我清楚的意识到无论做什么事都必须有条理,再复杂的事情只要我们理清头绪都可以完成,而且事前想清楚,规划好可以把事情做得更好,甚至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还有在以后的学习中一定要多动手,在实践中锻炼自己,提升自己。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