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林林业局教育局
我局在根据省厅教育部门关于培训工作的指示精神和培训计划的同时,树立科学发展观,遵循教育可持续发展原则,进一步完善了“研训一体,管训结合,以校为本”的培训管理体系,打造一支德才兼备、理念创新的师资队伍,为我局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提供坚实的人力资源。结合我局教育实际,认真开展了教师培训工作,在提高教师整体素质的基础上,有利的促进了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按时较好的完成了中小学教师培训的相关工作,下面对我校的教师培训工作进行自评总结。
一、中小学教师的基本情况
我局现有完全中学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一所、完全小学一所,专任教师239人,目前我局中学162名一线专任教师中,具有研究生7人,本科学历的129人,专科学科的26人;高级职称48人,中学一级职称66人,中学二级27人,无职称13人(新毕业大学生);学历达标率90%以上;其中省级骨干教师6人,总局级骨干教师29人,森工系统中学教学能手4人,管理局级骨干教师8人,学科带头人4人,特级教师1人。小学77名一线专任教师中,具有研究生7人,本科学历的129人,专科学科的26人;高级职称3人,小学高级职称28人,小学一级职称46人。学历达标率100%。其中省级教学能手2人,森工系统小学教学能手4人,总局级骨干教师3人,管理局级骨干教师2人。
我局一中是一所完全中学,同时也是森工系统首家“示范高中”。由于实施“名师战略”,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良好。教师的组成主要是全国各地招聘的优秀教师,只有7人是优秀的大学本科毕业生。年龄结构合理,整
1
体师资一流。初中部有相当一部分是原校高中教师分流到初中的,另一部分是原优秀初中教师;第三部分是优秀的大学本科毕业生,还有一部分也是各地招聘来的优秀教师,层次、结构合理,师资整体一流,为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奠定了坚实的师资基础。
二、教师培训情况
我局教师的培训方式主要是校内的校本研修,网上论坛,学历培训,和省厅等上级教育部门组织的外出培训这几种形式,具体培训情况如下。
1、新教师培训:我局自04年起,一中平均每年有3名大学本科毕业生教师,通过考核进校上班从事教育教学工作。06年招聘调入21名大学本科毕业生,08年招聘调入6名大学本科毕业生,这些教师在承担教学工作任务前都接受我校的岗前一周的培训任务,并在考核合格后上岗。
2、教师岗位培训:我局除一线教师外,教辅工作人员都要和一线教师一道定期参加校本研修活动,重在转变观念,自觉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能力。并采取考核的方式进行验收。同时,根据省厅安排,及时派教师参加上级教育部门组织的中学教师岗位培训,并在培训后回校开展培训座谈和汇报。
3、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我局高度重视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工作,并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充分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和多媒体教学。一方面每学期开展教师全员性的校本培训;另一方面对骨干教师和专业教师进行外出培训。08年1月中旬,我校的吴民、王勇等14名骨干教师参加了总局组织的因特尔计算机培训活动,并顺利结业。专业教师王勇、吴民多次去北京和省里参加省厅组织的计算机中级骨干培训,骨干者培训,高中新课程培训等。08年8月下旬初中部微机教师朱瑞荣参加了省厅组织的初中《信息技术》
2
新教材培训。现在我局有1/3的教师都已能独立开展计算机辅助教学工作。
4、08年赵文龙等19人相续参加省、森工系统组织的中小学培训者培训。08年2月份由荆忠林等中小学教师8人参加森工系统在兴隆组织的“送教下乡”教师培训。
5、普通高中新课程培训
为适应高中新课程的需要,根据省厅培训计划,我校高度认识并积极参加上级教育部门组织的各级各类培训。一是以校本研修为载体,全员参与新课程培训;二是从领导到教师分层分批参加省厅组织的新课程培训。
06年暑期,校长郭春生、副校长李朝军到省实验中学和双城兆麟中学参加高中新课程校长培训班学习并实地考察。07年10月又到哈三中,29中参加校长培训班,08年3月到平山参加森工总局组织的课改经验交流会议。08年8月参加了省厅组织的普通高中新课程校长培训班。作为管理者首先做到理念更新、行动到位。
一线教师的培训是重中之重。06年暑期我局派12个学科22人首次参加省厅组织的《高中学校骨干教师新课改通识培训》。2007年6月一中赵文龙等10名教师到省委党校参加了《普通高中新课程骨干培训者国家级培训》活动;07年10月又指派高一学年的11个学科的11位骨干教师到哈三中参加高中新课程《教学成果展示》经验交流会。2007年寒假有28名即将上岗的高一教师到省里参加《高中新课程教材培训》。08年5月副校长李朝军和学年主任靳树臣参加了省厅在牡市二中组织召开的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经验交流会。08年6月校长郭春生带领高一学年备课组长参加了省厅关于牡丹江地区在海林市一中召开的《校本教材开发》活动交流会;08年6月至9月我校再次派高一高二参与高中新课程即将上岗的20多位教师到省里
3
参加了《高中新课程教材培训》。08年8月赵君等3名理化教师参加了森工组织的中学理化教师岗位培训活动。
上述活动的开展,为我局顺利实施素质教育和高中新课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提高了教师的业务水平和适应课改需要的能力。
5骨干教师培训
我局省级骨干教师6人,总局级骨干教师32人,管局级骨干教师10人。骨干教师的培训主要以校本研修的方式进行,高中骨干教师每次都参与高中新课程培训。
08年6月下旬,初中部骨干教师江光荣、袁玉顺、李朝军按时参加了省厅组织的初中省级骨干教师培训班的学习活动,已顺利完成一期培训任务。培训后的教师深受启迪和教育,返校后将培训所得及时应用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效果明显。
三、教师培训经费的投入情况
教师培训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其中培训经费的投入是一个关键问题,直接影响到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投入及时是开展好教师培训工作的重要保障,因此我局在高度重视教师培训工作方面,不但是加大力度宣传,更重要的是落实在行动上,近几年来平均每年用于教师培训的费用约8万余元,已完全保障了教师培训工作。
四、教师培训的具体做法与经验
教师的培训工作重在效果,我局的具体做法和经验如下。
(一)校本研修:教师培训工作是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工作。首先各校通过每学期开学初的教职工大会进行教师培训工作的舆论宣传,营造浓浓的培训氛围,并制定的培训计划与实施方案;其次从开学第一周起严格
4
按学校制定的培训方案认真实施。
1、培训制度化:①学校规定单周三下午90分钟的全员教师通识过培训工作,主要由校长,副校长,骨干教师对教师进行教育法规,学校规章,名师风彩,名人讲座,教师礼仪,新课程通识培训等内容的培训。要求教师认真记笔记,并在会后写出培训感悟上交校办存档。②双周三下午90分钟的教研组例会,这是教师专业化水平提高的主要渠道。主要开展新课程标准的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与研讨,教学方法的交流,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措施;学习名校如“杜朗口”衡水中学的先进经验,开展教研课评教评学活动等内容。③以学年学科为单位的定期备课组制度,主要针对不同学科的特点开展针对性备课研讨活动。每次要有主备人,会上大家发表不同见解,集思广益,优势互补,合作共羸,形成高效高质的教案,整体提升学科的质量。④班主任月例会制:教书贵在育人。思想教育工作也是学校的主要工作。利用例会,交流经验,研讨学生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开展学生的教育工作,培养品学兼优的中学生作为班任的工作目标。⑤每学期定期开展青年教师汇报课,骨干教师示范课中年教师研究课活动;下学期开展优质课大赛活动。
2、培训层次化:根据教师的年龄,专业情况分层次开展培训工作。①新教师实施“青蓝工程”。主要通过自我培训,师徒结对,课题带动,校外培训等主要方式来提高他们的政治业务素质,力争通过三年规划完成青蓝工程,尽快成为一名称职的中学教师。②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培训。这些教师是学校教学工作的领头雁,因此学校采取高标准严要求方式进行培训。主要采取专题讲座,自学反思,网上论谈,研讨交流,导师辅导,考察观摩,科研引领等方式,针对骨干教师的教育理论,学科教学理论与
5
实践,科研专题讲座及实践;电教信息技术等内容进行目标培训;重在培养一批德才兼备,素质优良,教学水平高,具有一定课程实验能力的骨干教师队伍。③一线教师的培训:一所学校除青年教师和骨干教师之外,还有一大批相当数量的中青年教师,他们是学校完成教育教学质量不可或缺的群体力量。主要采取大会通识培训,教研组例会制的拉动,备课组活动带动,听评课活动等方式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和整体素质,有意识的构建教师的学习型团队,为全面积极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奠定师资基础。
(二)外出培训:我局高度重视教师外出培训工作。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策略,按时安排教师到省里和先进省市的名校参加高中新课程培训,岗位培训,骨干者培训,骨干教师培训活动。培训前有要求,培训中要认真听会,及时记笔记,并参与所有参观考察及研讨活动,培训后返校要上交培训总结与感悟,并向全校教师作培训汇报。在提高自身素质的基础上实现资源共享,合作共羸。让全校教师均获益,共同提高整体素质。几年来的培训效果良好,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水平一流。我局的高考成绩在森工已连续获得“九连冠”,中考也有新的突破,深受广大家长学生的好评。
培训效果:各学校都认为这是培训教师、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途径,因而积极参与培训实验。许多教师针对自己的教学问题,确立了简捷而实际的题目加以研究,在现场研讨会及平时的答疑中,各校踊跃参与、形式多样、成果纷呈。形成了学校支持、教指导、教师实施的研究性培训局面。
五、培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一)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尽管在教师培训工作上有高度的认识和实施方案,但工作中仍然存在着不尽人意的问题,一是因教育教学工作上
6
的事务多,教师有时因为工作忙而用在培训提高方面的精力不足,效果自然不够明显,二是教师培训不能整体划一,总是有一部分教师认识不到位,参与不够积极和重视,流于形式,影响了整体素质的提高,三是上级教育部门没有专业的师资培训机构到校参训和指导,深感培训力度不够。
(二)解决策略:
1、从学校自身找问题想办法,一方面尽量创造时间为教师提供充足的培训时间和资源,另一方面针对个别认识不到位的教师进行专业的集训,差哪补哪。
2、尽可能创造机会让老师到先进的学校参观考察,学习借鉴外地经验,开阔视野,增长见识。
3、充分利用网上资源,开辟网上论谈,使教师资源共享。
4、是建立培训评价考核制度,将培训过程和结果纳入教师的工作考评,并列入绩效工资。
5、请上级教育部门到学校开展现场培训和指导工作。
海林林业局第一中学 2008年9月14日
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