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4、5的组成与分解
4、5的组成与分解 活动名称:
4、5的组成与分解 主要教学领域:科学领域 教学内容及学情分析:
这节教学活动遵循让幼儿在学中玩,在玩中学的理念,动静结合,增强幼儿的积极性和参与性。以“帮悟空分桃”为主线,让孩子们在一个有趣的故事情境中来学习4、5的组成与分解。活动目标:
1、学习4、5的分解、组成,初步探索组成的基本规律。 2、记录自己的操作结果,并正确表达。重难点分析: 4、5的分解、组成,在动手实际操作方面需要多加练习。活动准备:
1、悟空头饰1个,桃子实物5只,桃子模型每人5个,盘子每人2个。
2、铅笔、橡皮、记录卡、练习纸、活动过程:
1、教师扮演孙悟空出示实物桃子,请小朋友帮忙将桃子分到两个盘子里,引起幼儿兴趣。
2、引导幼儿探索5以内数的分和。
(1)教师出示4个桃子,引导幼儿分到两个盘子里,启发幼儿发现不同的分桃方法。教师示范分和记录。
(2)教师以游戏的口吻,指导幼儿将5个桃子分到两个盘子里,启发幼儿用不同的分桃方法分桃,并进行记录。
(3)幼儿交流各自的操作结果。教师在黑板上出示4、5的分合式,引导幼儿观察并发现互换、互补、递增、递减等规律。
3、引导幼儿练习,进一步掌握4、5以内数的组成。 (1)操作练习卡。
(2)也可以采用珠子、雪花片、花生、豆子等物品练习数的组成。活动反思:
在示范操作方法时每次按分合板上的数字拿出相应个数的小实物,
分成两份分别放入分合板并列的两个格子里。观察分解结果看一看每种分法是否一样,把分法相同的一组去掉,试一试还有没有其他分法,应该多鼓励幼儿积极交流并总结每个数字有几种分法。 第二篇: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 4的分解与组成 教案
《4的分解与组成》教学设计 设计思路:
新要求幼儿“从生活和游戏中感知事物的数量关系”,还要关注幼儿探索、操作、交流、问题解决和合作的能力。在幼儿已经接触和练习了数的形成2、3的分合、组成的基础上,学习4的组成。数的组成是加减法运算的基础,是幼儿数学教育内容之一,是幼儿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必备知识。通过创设相应环境,提供材料让幼儿自己动手、动脑操作。引导幼儿去探索、体验理解,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自己得出结论,并将自己获得的知识用交流的方式表现出来。活动目标 :
1、情感目标:幼儿在操作中不断探索数的多种分法
2、能力目标:发展幼儿动手操作能力、观察、逻辑思维、推理能力。
3、知识目标:认识数字4,乐意做4的分解组成。活动准备:西瓜学具、PPT多媒体 活动过程:
一、复习认识数字 1、对口令
2、复习数字儿歌1、2、3 二、认识数字4(PPT)
1、出示图片,引出课题(1)出示3面小旗 数一数让幼儿说出小旗的总和。
(2)再出示1面小旗,一共 有几面小旗? (3)4像什么?(4像小旗迎风飘) 2、生活中,你在哪里见过数字4 3、出示圆点图,数一数 4、PPT数一数、连一连
三、4的分解与组成课件出示:猪八戒分西瓜 猪八戒摘了一个大
西瓜,把它切成了4块,怎样分? 在操作活动中不断探索4的多种分法
1、幼儿操作,分合4块西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有几种分法? 3 2 1
2、教师观察记录幼儿的分解情况,并做针对指导。 幼儿汇报分西瓜的结果 四、课间操 五、延伸练习 1、小猴子分桃子 2、小熊分苹果 六、游戏
第三篇: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3的组成、分解
3的组成、分解
活动名称:3的组成、分解 主要教学领域:科学领域 教学内容及学情分析:
掌握3的分成,通过充分的实物操作、建立和理解数及符号的意义,培养幼儿的分析能力、观察能力、记录能力以及对数学的兴趣。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通过实物操作。学习3的分解组成,了解互换规律 2、培养幼儿的理解能力。
重难点分析:引导幼儿理解相邻数的关系。活动准备: 每个幼儿1个小盒子、2个小口袋、3个苹果图 活动过程: 1、以讲故事的形式引题。
教师:秋天到了,果园里的苹果都成熟了,果园里的叔叔给我们每一位小朋友都摘了苹果,不过果园里的叔叔说要答对题目才可以“吃”。大家现在看看,你的小盒子里有几个苹果?
(让幼儿边数边回答)
2、教师:我们的爸爸妈妈工作辛苦了一天了,让我们把它
放到2个口袋里带回家让他们尝一尝好吗?幼儿回答。
教师:现在让我们看看每个口袋里能分几个?(让幼儿自己动手) 3、引导幼儿说出自己是怎样分苹果的。并引导幼儿理解3可以分解成2和1,1和2。
∧ ∧ 1
4、巩固练习(老师和小朋友互动)
儿歌:3的分解组成 小朋友我问你,3可以分成几和几? ()老师,我告诉您,3可以分成1和2,3可以分成2和1。 1和2合起来是3,2和1合起来是3。活动反思:
学习《3以内的分解与组成》是让学生理解分与合的重要思想,让孩子在操作中认识数的组成,体验分与合,所有的例题和练习都是先把若干个实物分成两部分,从数的分解体会数的组成。孩子通过这样的活动,不断体会分与合,感受分与合既是不同的,又是有联系的。 第四篇: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2的组成、分解
2的组成、分解
主要教学领域:科学领域 教学内容及学情分析:
初步理解组成、分解的含义,认识分合号,初步理解部分数与整体数的关系,发现数的多种分解方法。激发幼儿学习数的组成、分解的兴趣。活动目标:
1、初步学习2的分解和组合,认识分合符号“∧”“∨”初步理解部分数与整体数的关系,发现数的多种分解方法。
2、激发幼儿学习数的组成的兴趣。重点分析:
初步学习2的分解和组合,理解分解组成的含义。难点分析: 理解部分数与整体数的关系,发现数的多种分解方法。活动准备: 苹果两个、果盘两个、雪花片、小木棒、小积木等小型操作材料。活动过程:
讲解演示,学习2的分解和组合。
1、讲解示范:把两个苹果分到二个果盘里,提问:2可以分成几
和几?再把两个果盘中的苹果放到一起,提问:1和1和起来是几?用数字表示算式并讲解算式:2—整体数、∧—分解号、∨—合成号、1 1 —部分数。老师在黑板上记录分合式:
1 ∧ ∨1
读作:2可以分成1和1,1和1合起来是2。
2、自身体验:幼儿自由结合2人一组,按老师的口令进行分合练习,如老师说:2可以分成1和1,两人迅速分开,老师说:1和1合起来是2,两人便迅速拉手站在一起。
3、请幼儿自由尝试:充分利用积木、操作雪花片、小木棒,等进行组成分解组成练习,教师巡回指导,鼓励他们发现数的组成方式。
4、用“拍手对歌”进行巩固。
拍手对教师:小朋友,我问你,2可以分成几和几? 幼儿:某老师,我告诉你,2可以分成1和1。 活动反思:
先让幼儿自己体验分雪花片,2可以分成1和1,1和1和起来是2。请面的掌握较好,幼儿对加法、减法都以有初步的了解,所以学的比较快。但到书写的部分,因为幼儿刚开始接触拿笔书写,书写能力稍弱,以后需多加练习。 第五篇:4、5的组成与分解
4、5的组成与分解 教学内容及学情分析:
这节教学活动遵循让幼儿在学中玩,在玩中学的理念,动静结合,增强幼儿的积极性和参与性。以“帮悟空分桃”为主线,让孩子们在一个有趣的故事情境中来学习4、5 的组成与分解。
活动目标:
1、学习4、5的分解、组成,初步探索组成的基本规律。 2、记录自己的操作结果,并正确表达。
重难点分析: 4、5的分解、组成,在动手实际操作方面需要多加练习。
活动准备:
1、悟空头饰1个,桃子实物5只,桃子模型每人5 个,盘子每人2个。
2、铅笔、橡皮、记录卡、练习纸、活动过程:
1、教师扮演孙悟空出示实物桃子,请小朋友帮忙将桃子分到两个盘子里,引起幼儿兴趣。
2、引导幼儿探索5以内数的分和。九月开学季,老师你们准备好了吗?
幼教开学准备 小学教师教案 小学教师工作计划 初中教师教案 初中教师工作计划
(1)教师出示4 个桃子,引导幼儿分到两个盘子里,启发幼儿发现不同的分桃方法。教师示范分和记录。
(2)教师以游戏的口吻,指导幼儿将5 个桃子分到两个盘子里,启发幼儿用不同的分桃方法分桃,并进行记录。
(3)幼儿交流各自的操作结果。教师在黑板上出示4、5 的分合式,引导幼儿观察并发现互换、互补、递增、递减等规律。
3、引导幼儿练习,进一步掌握4、5以内数的组成。 (1)操作练习卡。
(2)也可以采用珠子、雪花片、花生、豆子等物品练习数的组成。 活动反思: 在示范操作方法时每次按分合板上的数字拿出相应个数的小实物,分成两份分别放入分合板并列的两个格子里。观察分解结果看一看每种分法是否一样,把分法相同的一组去掉,试一试还有没有其他分法,应该多鼓励幼儿积极交流并总结每个数字有几种分法。教学反思
孩子们已对教材丰富多彩的知识呈现方式越来越熟悉,越来越喜欢了。我深深认识到把生活带进课堂,让孩子们在生活中学习数学,能激起学习的兴趣,扩展思维的空间,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注意问题呈现多样性,激起挑战的欲望
解决问题,是课程标准提出的重要学习目标,怎样才能更好的落实教学目标,在教学中也作了深深的思考,真诚的感谢实验教材的编
委,教材本身与安排上都注意了有层次的创设问题情境,紧密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以教材为依托。平时教学中注意结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注意问题呈现的多样化,例本案例的教学中,由学生创设情境后自主提出问题,创设一种游戏、挑战性的问题情境,生问、生答,更能激起学生的解决欲望。平时课堂上“你难不倒我”“我来考考你”都是学生积极主动参与问题解决的表现,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大家解决后,也注意人际化的情感教育。“对同学们的解答你满意吗?”“谢谢大家”,无一不透露出浓浓的情。平时结合课本的实际情景,常以第三人称的方式请小朋友帮助解决。以上内容源自小精灵儿童网站
二、紧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提供思维发展的空间
低年龄儿童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而数学中的计算教学,以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这种过渡不能是跳跃式的,应该给孩子一根拐杖扶持。在低年级教学中,这根拐杖是十分有必要的,即创识与生活实际紧密相关的问题情境,通过直观的操作、观察,过渡到抽象的算式表达。有了问题情境的创设,学生们才会更清晰地了解算式的计算过程,依次运算、条理清晰。所以低年级的教学中把数学还源于生活,在生活中找数学是十分有必要的。
三、计算教学中渗透实际问题,改变问题呈现方式
解决问题教学长久以来一直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项目,教材的精心编排我深深认识到虽只涉及到10以内的加、减教学,然而每一课的计算教学无一不渗透着应用教学,所以在课的设计上,尽力挖掘计算教学中的应用素材,不仅有利于计算教学中算理的讲清、讲透,更是渗透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生活的思想。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