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虹
【摘 要】Solar greenhouse is the unique type of a greenhouse in north China;it is a major component of facilities agriculture industry in our country.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present state of research on and application of sunlight greenhouse technology and equipment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analyz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development of solar greenhouse technology and equipment in China, and defines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so as to promote the sustained and rapid
development of solar greenhouse industry in China.%日光温室是我国北方地区独有的一种温室类型,是我国设施农业产业中的主体。阐述国内外日光温室技术装备研究与应用现状,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经验,分析我国日光温室技术装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指出发展方向,为促进我国日光温室产业持续快速发展提供参考。 【期刊名称】《农业科技与装备》 【年(卷),期】2014(000)005 【总页数】2页(P40-41)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日光温室;技术;装备;发展 【作 者】方虹
【作者单位】海城市腾鳌镇农机管理站,辽宁 鞍山 114225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S625.1
日光温室是我国北方地区存量最大、最普及的一种设施形式,具有建造容易、管理简便、成本低廉、能源节约等优点,目前发展规模已超过66.7万hm2(1 000万亩),成为北方乃至全国“菜篮子工程”供应的重要手段、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在政策推动、投资拉动、需求带动等多种因素的作用下,日光温室呈现出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势头,但我国日光温室在物质装备技术水平方面存在很多问题。因此,研究开发日光温室生产技术装备,将对设施农业生产的发展起到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1.1 发展现状
目前,大多数发达国家生产上应用的日光温室以塑料温室为主,荷兰等西欧国家由于气候原因以玻璃温室为主。温室骨架材料为钢材骨架和铝合金屋顶,覆盖材料一般分两层,即外覆盖材料和内覆盖材料。发达国家的温室覆盖材料都具有高适光性、高保温性、无尘、无滴、抗老化、使用期长等特点,近年来日本、美国开发出的功能膜具有光谱选择、降温、杀菌、防虫等特点。温室用能源以燃油和天然气为主。在温室的管理上引进了计算机技术,对温室内的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温室外的温度、风雨、日照,以及植物生长状况进行自动控制,基本实现了温室生产机械化、自动化和现代化。
发达国家的温室种植品种均以高附加值的蔬菜、花卉和特种水果为主,其中蔬菜品种以果菜类蔬菜为主,少数以无土栽培方式种植叶菜类蔬菜。温室种植产量最高相当于陆地生产产量的8倍。 1.2 发展趋势
1)大型化。随着温室技术的发展,发达国家的生产型温室不断向大型化方向发展。美国1994年以来在南方新建多处大型温室,单栋面积均在20.0 hm2以上;荷兰、比利时的温室户营规模一般为2.0 hm2左右,每座温室的单栋面积都在0.5 hm2
以上;日本提出的温室发展方向是单栋面积5 000 m2以上规模。
2)高新技术化、工厂化。发达国家应用于设施农业的高新技术主要有无土栽培技术、营养液调配技术、环境监测调控技术、二氧化碳施肥技术、蜜蜂授粉(生物)技术、基质消毒技术、机械消毒技术、机械化作业技术、产品采后处理技术、新能源技术、激光技术、空间技术和海洋工程技术等现代技术,使设施农业逐步向植物工厂方向发展,从而向设施农业的高级形式——工厂化农业演变。
3)产品多样化、特色化。除蔬菜、水果和花卉等温室常规作物外,凡是能产生高附加值的植物(如香料、特种植物、工业原料植物、药用植物、食用菌和其他观赏植物等)均已成为温室栽培的主要品种。同时,各国又在产品的特色上大做文章,以花卉生产为例,由于国际花卉生产布局基本形成,荷兰逐渐在花卉种苗、球根、鲜切花、自动化生产方面占有绝对优势;美国在草花及花坛植物育种、盆花、观叶植物生产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4)温室产业向节省能源、低成本的地区转移。 2.1 发展现状
我国有几千年的农业文明,以精耕细作闻名于世。我国农民创造的覆盖畦栽培、覆盖垄栽培、风障畦栽培、阳畦栽培等都是简易、低级的设施农业形式。这些简易的技术只是分散、零星使用的临时性措施,与现代设施农业的概念有着本质的区别。 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提出设施农业的概念,主要指塑料大棚、日光温室和连栋温室。到1999年底,我国设施农业栽培面积已达150万hm2,其中塑料中、小拱棚面积达65万hm2,占43.3%;塑料大棚面积35万hm2,占23.3%;各种温室面积50万hm2(主要是日光温室,占99.8%),占33.3%。我国设施农业绝大多数技术装备水平很低,只能用于春提早、秋延后生产,夏季无通风降温设施,冬季无加热设施,对环境的调控能力差;只有16.7万hm2(250万亩)的日光温室结构设计、设备配套和技术体系相对趋于成熟。
2.2 存在的问题
1)劳动生产率较低。目前我国日光温室产业的劳动生产率仍然很低,就普通生产而言,每人经营土地约为667 m2,其劳动生产率仅是日本的1/20、美国的1/40。导致日光温室产业劳动生产率不高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日光温室农业设施相对简陋、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差、环境控制和生产管理的机械化程度较低、生产手段落后、生产者素质和技术水平较低等是主要原因。
2)产品质量不高、档次较低。虽然目前我国日光温室农产品人均占有量较高,但其中无公害产品仍然较少,产品的商品性差,包装档次、贮藏条件低。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是缺乏优质优价的市场机制和无公害产品生产标准,生产者缺乏无公害生产意识和技术。近年来虽然各级政府高度重视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但与之配套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仍需要时日落实,有关技术仍需不断研究与完善。
3)科学研究成果尚未能满足生产需求。“九五”以来,国家对日光温室研究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也取得了许多研究成果,并在生产上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日光温室园艺产业是一个系统工程,其理想目标——工厂化生产更是涉及众多技术领域,需要有计划、有步骤地研究解决并加以完善,不可能在短短几年就实现总体目标。尽管“九五”期间的工厂化高效农业示范工程项目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十五”期间国家重点科技攻关、国家“863”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启动了一批相关项目,但无论是在工程的整体配套设施的完善程度上,还是在生产的稳定性、产业化程度和现代化水平上,都还只能算是工厂化农业的雏形,与发达国家的农业现代化相比,仍有相当距离。总之,目前我国日光温室还没有完全实现可控环境下生产,因此,加强这一方面的技术创新和研究将是一项长期的任务。 2.3 发展方向
日光温室生产属现代化农业范畴,科技含量高,涉及学科多。发达国家的经验证明,要实现日光温室生产的高产、高效,一方面要有工程技术(硬件设施)的支撑,另
一方面还要有先进的种植与管理技术保障。日光温室长期的目标是朝着结构材料现代化、环境调控自动化、经营规模大型化的方向发展,既能极显著地减轻劳动强度,改善劳动环境,提高劳动生产率,又能满足消费者对农产品安全、卫生、健康、营养的需求。
【相关文献】
[1]李南南.大跨度日光温室新型材料的应用及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20):261. [2]王军.半地下日光温室技术及机械装备配置的研究[J].农业技术与装备,2011(20):38-40. [3]李杰达.日光温室关键技术装备及其应用[J].当代农机,2007(11):52-53.
[4]丁保江,贾天具,付华良,等.现代日光温室应用设施与装备的研究[J].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2007(10):4-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