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师德教育案例分析与反思

来源:一二三四网
师德教育案例

磐石市细林中学 董平

背景:

一个班级就是一个小的社会,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才不会乱套。这个章和法在我们班就是班规班约,我们班实行个人量化积分制度(满分100)。每月汇总一次并在月末评出“综合素质优胜奖”、“最具潜力奖”、“特别奉献奖”、“学习之星”、“劳动之星”、“爱心大使”,在班规班约里面详细的列举了加分和减分的条例,由班干部和课代表掌管加减分的权利,最后由班长汇总,同学选举,任课老师参与意见产生评优名额,并颁发荣誉证书(红色)和奖品,证书将存入学生个人成长档案。对于个人量化积分较低的学生,低于90分者,每低一分就要写出500字的说明书,以此类推。个人量化积分的后两名和全班投票选举的最扰乱班级纪律者每人将下发一张 “8、6班特殊学生帮扶计划书”( 黄色),该计划书中有该生在各方面的综合表现(班主任,班干部,任课教师审核并签字)、该生的自我评价、该生的改进目标、措施及家长意见。在接下来的一个月该生的一切行为受到全体师生的监督,其行为如没有大的改变则邀请家长来校对其进行思想教育,情节严重者由家长带回家思过。同时这张黄纸也将存入个人成长档案。

案例:

我们班有一名叫***的学生,学习、行为习惯特别差。上课经常不带课本,搞小动作,不写作业,无视任课教师的存在,教师稍加批评,还满脸不服气甚至顶撞老师,自习课更是猖狂至极,说话,下位,顶撞班委现象屡见不鲜。我对其进行了多次说服教育,却总是“隔靴搔痒”,不见好转。个人量化积分全班倒数第一。终于他拿到了我们班的第一张“8、6班特殊学生帮扶计划书”( 黄色)。当他拿到那张黄纸时,全班同学发出哄堂大笑,他有点愣住,之后他看见有着班主任,任课教师,班委集体签名的综合表现评价栏时,他没说话却在自我评价一栏这样写道“一直以来,我认为自己不够好却从没意识到自己竟然犯过这么多错,也没想到在老师和同学眼中我竟然是这样的人,我的行为不符合一名中学生的要求,我要改正。”后来我们共同制订了改正目标和措施,家长也参与进来。果然在接下来的日子,他完全变了一个人,就是在接下来的那个月他又被全体师生评选为“最具潜力星”,当他接到那张红纸时,他依然有一些愣住,全班同学报以热烈的掌声,我看到他眼睛内有亮晶晶的东西闪动,之后我看见他去办公室小心翼翼的打开自己的成长档案。用这张红纸盖住了那张黄纸…… 分析:

(一)原因分析:

1、学生现状:***性格孤僻,自由散漫,沉迷网络,没有学习压力,喜欢我行我素且屡教不改。说服教育对他根本不起作用。

2、家长现状:部分农村家长的素质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整日忙于挣钱却无暇顾家庭教育及孩子的成长问题。 (二)措施分析:

1、评价对象的转变。评价者由教师转变为同学和被评价者个人。消除了学生的抵触心理。这种教育角色的转变很大程度上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感和自我评价意识。也在某种程度上减轻了教师的压力。

2、这种管理方法使每个学生成为班级的主人,既是管理者又是被管理者。增强了集体荣誉感和班级凝聚力。 3、这种管理制度使班级真正实现了学生自主管理。 (三)效果分析:

1、此帮扶计划书一经推出在班里引发了广泛的争议,那些平时在班里惹是生非,行为规范差,不按时完成作业的同学顿时痛苦无比,再差的学生也不想把自己的不良记录载入档案,让自己的家长因为自己蒙羞。

2 、***的转变在班级中引起巨大反响,在他的影响下好几个后进生的学习态度和生活态度都发生转变。 3、教会学生适时的自我反思的习惯,有助于他们健康的成长和良好思维习惯的养成。

我的收获:

以前,见到教育大家的理论“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时,心中很是不以为然,总是想“你来教教我班上的***试一下,保准让你头疼!”如今,面对潜能各异的学生,我认识到:毋宁说是转变学生,不如说是教师要转变自己。俗话说:“教有法而无定法”,管理班级也是这样。个人认为再好的制度,再完善的管理模式也有过时的时候,班主任工作最忌讳一成不变,没有新鲜感。这样学生会厌倦,我们自己也会觉得没意思。在日常的管理过程中我们应该胆大心细,善于创新,让学生对我们的管理保持新鲜感,摸不透,猜不着。这样我们的班级才会健康,稳定的发展下去。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