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用自然,顺应生命的美

来源:一二三四网


拥舞爱心,用自然顺应生命的美

李艾敏

孩子,是上帝派来人间寻找真理的天使,他们拥有一套独特的跟这世界联系的方式。

蒙台梭利有句名言:“孩子们所形成的一切都是他自己创造出来的。”而,他们的创造力,又是来自于一个又一个的敏感期,就好像一把璀璨耀眼、五彩缤纷的明珠,经过生活中每次吸收和实践的提炼雕刻,被时间这根神奇的线所琏接,最终成为一串绚丽夺目的项链,镶嵌在每个人的生命里。

目前国内外教育者以及孩子的家长们都在热切地关注怎样捕捉儿童的敏感期和如何拥舞生命有效开发智力,身为一名世纪昂立人,一名蒙特索利幼儿园教师,我也毫不迟疑地加入孜孜不倦的探索挖掘大军,让自己不断了解孩子们不为人知的敏感之处,为自己的教育生涯高高悬挂起一盏温馨的灯,在照亮自己的同时,也照亮那些与我日日相处的小天使——那些纯真可爱又活泼童稚的孩子们!

洋洋众生虽各有千秋,但理蕴相似,而且,处处洋溢着“尊重”与“理解”两个词,记得某位先生对“尊重”二字有过很好的诠释:“尊”的“酉”字是古代的一种盛酒的容器,“寸”恰似一个人在做举的动作;“重”是一个有分量的字,它与“尊”合起来的意思就是:一个人举着酒杯敬献给另一个在他心中很有分量的人。蒙氏教师尊重孩子,是每一位蒙氏孩子的好帮手好朋友,蒙氏教师诚心地辅导孩子发挥他的长处,使他的缺点自然而然地降至最低点,鼎立为孩子创造良好

有准备的环境,随时协助解决孩子的需求,是孩子们最知心的倾听者,正如孩子们也爱戴着每一位蒙氏教师一样,我为自己是一名昂立的蒙氏教师而自豪和光荣!

日复一日的蒙氏教学告诉我孩子们对自由和自然的向往;而孩子们轻松自愿的自选渗透工作则提示“我是一切的根源”,我深深地为孩子们衷爱的蒙氏活动而陶醉。

我所教的蒙氏孩子从两岁到六周岁不等,在这样一个混龄的环境中,每个孩子的敏感关注点都是不同的,拿托班举个例子: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正处在细节完美的敏感期中,每个动作、每件事情都要按照秩序一步一步地完成,缓慢而又细致,蒙氏教师必须具有相当的细心和耐心,记得有个女孩在我为她示范完新工作后自己不工作反而凝视着托盘上的一个污点很久很久,然后对我说:“李老师,托盘脏了!”如果不擦掉那个污点,她就会一直站在那里,神态十分焦躁;折毛巾时,出现一个褶子,她就会把毛巾全部打开,重折一遍。对于她,我采取当她探索时,多给予她鼓励的眼神,而不是替代她完成这件事,除非她真的达不到那个难度。而一位四岁半的幼儿正处在收集的敏感期(他总是对那些花花绿绿的纸片和小玩意感兴趣),有次蒙氏教室丢了我为二比一分类准备的水晶,发现在这名孩子的口袋里,他的动机是出于好奇,而好奇的背后就是旺盛的求知欲,这是多么让人惊喜的发现啊!我不但没有责怪他,反而又专门为他收集了更多奇石贝壳,他迷上了蒙氏活动中的自然人文活动„„

对待孩子们一个个特别突出的敏感期,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宽容、

理解、鼓励和支持,这是我在日复一日的蒙氏教学中领悟到的真谛!我们人类的天性是自然的善意的,但为了适应这个社会的种种变迁,不得不强加给自己或家人一些“禁止令”,例如:“不许那样”“必须这样”等等,于是便有了违背本性的“驱迫令”:“要完美”、“取悦别人”、“要更努力”等等,所以,我们每个人常常在感性和理性的两端左右摇摆,有时会痛苦地失去自我,有时更会感到迷茫无措„„

很荣幸,我与幼儿园中那些高瞻远瞩的家长和同仁们一样,获得并且拥有了这些有意义的精神财富,就好像沐浴在娓娓的未被污染的缕缕清风之中,既得到了视觉的改良,精神的陶冶,心灵的净化,同时又解放了自己传统教育思想的包袱,让我鼓励自己与孩子们共同“体验——收获——实施”,不断绽放智慧之花并从中感悟到无限的乐趣„„

生命的本质是自然的纯真的热情的美好的!我一直喜欢那句话:“用十岁的心态,二十岁的活力,三十岁的坚强,四十岁的宽容去面对人生,人生才会微笑着回应你!”难道不是吗,“顺木之天,以得其性焉。”让我们用自然的眼光和方式,顺应孩子们一个又一个敏感期,不要压制,不要驱迫,更不要成人化地设立世俗的陈规陋习,去积极地主动地大胆地创造和开拓无限良好的环境,让每个孩子在他生命里最重要的一段自我塑造的黄金过程中,释放出本质的夺目的永恒的灿烂光芒!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