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浅谈班主任如何帮助后进生

来源:一二三四网
第23卷 增 刊2001年12月宜春学院学报

JournalofYichunUniversityVol.23,Supplement

Dec.2001

而且要看作是整个信息共享系统的一部分,服务价值的取向既要对准本部门、本单位,更要对准社会,使馆员具有创新意识,要求馆员在管理方法上,学习国际管理的新模式、新经验,充分发挥读者的主观能动性,变实体管理为虚拟管理,变平面管理为立体管理,使馆员具有超前意识,图书馆馆员要不断地更新理论和知识,以建立能适应信息时

代图书馆需要的知识结构。

总之,随着人类社会不断地进步,图书馆将成为重要的信息枢纽。加强继续教育工作,全面提高馆员素质,只有通过深入扎实细致的工作,最大限度地发挥继续教育的作用,才能培养出更多的图书馆复合型人才,才能为新世纪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浅谈班主任如何帮助后进生

李新华

(高安市新街镇中心小学,江西 高安 330811)

[摘 要]先进的班集体,也有好学生和后进生。如何帮助后进生,使其变成好学生是每一个班主任都应

探讨的问题。改造后进生,首先要从分析其根源入手,有针对性地采取关爱方式,发现其长处,因势诱导使其转化,最终达到/优秀生0的目的。

[关键词]后进生;教育;转化[中图分类号]G251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380X(2001)S0-0094-03

一个先进的班集体,不可能只有好学生而无后进学生,但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在班集体中教育后进生,让他们在集体中受到良好的教育,得到公平的待遇,使他们不自暴自弃,进而达到转化成好学生的目的。

那么,什么是后进生呢?所谓/后进生0,是指思想品德素质,学习成绩低下的双差生。由于青少年可塑性大,通常,后进生只是一时的,

/后0

是现象,/进0才是本质,是最终目的,转化一名后进生与培养一名优秀生同样重要。

1 班主任要改造后进生,首先要了解后进生的形成原因

由于社会是复杂的,每个后进生形成的原因也各不相同,因此,后进生形成的原因必然是复杂的、多方面的,但概括起来说,不外乎外因、内因两个方面。

111 后进生形成的外因

比较常见的有家庭影响、学校教育失误、以及社会的不良影响。这些是造成学生后进的重要原因,可归纳为外部影响的/三要素0。这/三要素0

对后进生形成的影响很大,严重的会使他们留下终生难忘的印象。

11111 家庭影响。这种教育是身教重于言教,榜样多于说理,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给孩子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棍棒教育、放任不管或无人照管、溺爱等,对造成孩子的后进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11112 学校教育工作的失误。主要表现为办学思想不端正,片面追求升学率,只抓重点班,忽视普通班,只抓尖子学生,忽视其他学生的发展,只抓智育,忽视德育、体育和其他各方面的教育等。同时,教师指导方法不当,也是造成后进生现象出现的一个不可小视的原因。如此这般,形成一种两极分化的格局,伴随着升学率上升的同时学生中的后进生人数也提高了,这部分人学习和品行走了下坡路。

11113 社会的影响。人的成长过程也是一个不断认识社会、适应社会的过程。青少年时期,社会对学生身心发展的影响不可忽视。比如好动、注意力不集中、情绪易变的学生极易逃学或迟到、早退,溜向社会。一旦接触到社会上的不良习气,这种通

X收稿日期:2001-11-26

作者简介:李新华,女,小教一级,主要从事数学教学工作。增 刊 李新华:浅谈班主任如何帮助后进生 # 95#

过身临其境的直觉感受到的东西更易被他们接受和同化。在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下,成为学校的后进生。

112 后进生形成的内因

11211 由于认识水平的局限,而极易意气用事。青少年时期正是孩子的身体发育突飞猛进的时期,此时,他们的体力迅速增长,精力旺盛,活动能量大,表现爱动、爱玩。对于后进生而言,这些特点更为明显。但由于孩子认识水平的局限,他们往往对自己行为的意义性质、后果等缺乏深刻认识,目的不明确,正误不分,有时甚至由错误的观念支配行动,他们极易意气用事,因而容易做出一些不分轻重的事来。

11212 由于意志薄弱和自尊心未得到满足,而极易自暴自弃。人为了走向成熟,实现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体化,必须要走出自我,与社会大环境进行广泛的接触和顺应,最首要的是,一个人必须要适应他周围各个层次的集体生活,与父母、教师、同学等各种人交往,获得承认,得到改进,从而满足个人被接纳的适应需要。儿童有强烈的融于集体生活的适应需要,如果代表着一个班级组织的或来自教师的信息与同学们的关系及反馈使孩子感到自己在集体中处境很尴尬,不管他曾为获得自己应有的集体地位付出过什么,他也许会自暴自弃,中止对集体的良好表现,干出损坏集体荣誉的事情来。这种被集体抛弃的学生适应需要就被强行扼止,从而也会对他们的成长产生不良后果。

2 班主任要树立起后进生亦能成才的信念 后进生的学习成绩差、思想品德素质较低的既定事实,这使他们失去了与其他同学较量的重要资本,他们认为,即使/好胜心0再强,也无法实现其个人目标,这时班主任的信念特别重要。班主任应相信他们和其他好学生一样,都学习生活在同样的外部环境中,外部世界对所有学生的热情关爱他们也会感受到,他们也会有改变现状、要求上进的急切心理。同时也要看到他们又具有自身不太容易克服的弱点。比如,学习基础差,意志薄弱,易出现/三分钟0热度。易反复,顺利时沾沾自喜,一遇到挫折马上就垂头丧气,心理波动大。不懂得正确的学习方法,与同学关系相处不好等等。关键是他们缺乏一种严格的/自律0精神,表现在学习上惰性大,少耐心,不想付出努力,只想坐等奇迹出现。这严重影响着后进生的精神状态。作为班主任,应当以良师益友的身份当好他们前进道路上的指路明灯,多向他们介绍历史上/后进生0成才的故事,使之成为他们前进路上的精神支柱。事实上后进生也并非是/朽木0不可雕,矛盾是可以转化的,况且,他们身上仍有许多闪光点,具有很多可以转化的突破口。更重要的,他们仍普遍存有强烈的自尊心、好胜心和上进心,有了这些,就好比有了促使化学反应加快进行的催化剂。使转化后进生的工作具有潜力可挖。

3 班主任要以爱心和促进全体学生共同进步的理念,帮助后进生成才

311 要有真诚、持久的爱心。教师有爱心才会热爱每一个学生。这种师爱,包含着教师对他们的殷切期望,人人都是有感情的,教师热爱、尊重后进生,一要真诚,二要持久。教师对学生施爱,这种/爱0的信息将会通过种种途径有效地传递给后进生,使后进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怀,从而得到了激励,产生了对老师的好感和热爱,这种信息反馈给教师后,又增强了教师爱的发挥,形成了一种促进学生信心增强,产生良好的学习氛围的良性循环。/亲其师而信其道0,更快地促进了学生的进步。一种成功的教育,是绝对离不开这种/师爱0的。312 要有细致入微的发现。就是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0。在教育过程中,老师要时时存有一颗捕捉后进生身上/闪光点0的耐心。对后进生一时表现出来的好思想、好行为等积极因素,要抓住不放,并及时表扬。因为,后进生的上进表现,大多具有非稳定性,常常是/一闪念0,如果此时得不到强化,便会很快陷回到消极的泥潭中去。而教师适时地表扬、鼓励,将使他们燃起希望之火,鼓起继续前进的勇气,使这种/闪光点0成为名符其实的向好的方面转化的转折点。后进生的闪光点有时表现得可能比较突出,有时也可能是微弱的。他们的闪光点的表现也是各方面的,有的表现在他们的兴趣、爱好和特长中,有的表现在他们对/三好学生0的羡慕之情。因而,教师一旦意识到这种闪光点的出现,不管动机如何,背景怎样,都应竭力扶植,使它由小到大,由点及面,直至成功。若后进生心中始终燃烧着不灭的上进之火,成才就有希望。愿我们的班主任做个有心之人,及时地点亮拨大他们身上的上进之火。

313 要以共同进步的理念,用集体的力量,实现彻底转化。注意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这是后进生教育中一个重要的原则。一个先进的班集体,必须具有集体共同的奋斗目标,和为达到共同第23卷 增 刊2001年12月宜春学院学报

JournalofYichunUniversityVol.23,Supplement

Dec.2001

目标而组织的共同活动。集体中的每一个成员能深刻意识到自己和集体以及其他成员之间的紧密关系,成员之间互相帮助,共同进步,对班主任来说,如何把集体的教育力量和个人的教育力量结合起来呢?首先应把促进所有学生共同进步的思想和理念传递给全班学生,使他们强烈意识到/一枝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0。形成一种合力,使全班集体中大部分同学和教师一起关爱后进生、影响后进生。这样就使受教育的对象兼具了教育主体的功能,使教师个人的教育力量变为学生集体的教育力量,由个体教育变为集体教育,使后进生在参与教育其他后进生的过程中反省自己,改进自己,获得极大的提高。因此,班主任要力争把后进生放到集体中实行转化。只有在集体中,后进生才会感受到集体的温暖,才会有集体的意识和学习的动

力,也才能真正被彻底转化。

事实证明:后进生是相对的,在后进生中仍可涌现出类拔萃的人才,这已被古今中外的许多事例所证实。我们应该注意到,每个人在社会上都应有自己的一个位置,有属于个人的一方天地,每个人都可以在自己的位置上为社会贡献自己的那份力量。我们教育者的重要任务:就在于帮助学生尽快地找到自己的社会目标和位置。本着这样一种宗旨,我们就可以有充分的信心让后进生得以转化,使他们最终成为社会的有用人才。青少年的可塑性和世界的永恒运动性给我们以坚定的信念,/后进0只是/后进0,并非是/不进0。让我们创造条件使/双差生0变为/优秀生0,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有用人才!

培养高素质教师之管见

彭红兵

(万载县阳乐中学,江西 万载 336100)

[中图分类号]G451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380X(2001)S0-0096-02

建立一支具有良好政治业务素质、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大计。邓小平同志指出:

/教育战线任务愈来愈重,

各级教育部门不能不努力提高现有教师队伍的教学能力和教学质量0[1];/要研究如何提高教师的水平,,包括政治思想水平、业务工作能力以及改进作风等0[1]。随着教育的迅猛发展,越来越需要更多高素质的教师。

什么是高素质教师?笔者认为有以下几重涵义:一是必须具有优良的政治素质,即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有高尚的品德修养和奉献精神,以及强烈的事业心和进取意识;二是有娴熟、深广的业务能力;三是有创新意识、能自觉主动地接受新知识、新信息,并把它去粗取精地渗透到教学中去;四是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处理、沟通能力等等。

在我国的教师队伍中,不乏有许多高素质教

X收稿日期:2001-11-03

师,但随着50年代和60年代毕业的教师陆续退休,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给人们带来的心理燥动,教师素质出现不同程度的滑坡现象。加上当前管理体制的局限,师范院校招生质量、专业设置和培养方式的缺陷,使相当一部分年轻教师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因此,培养高素质的教师,成为摆在每一位教育管理者面前一道严峻的难题。下面就培养高素质教师的问题作一些探讨,望同仁赐教。1 满足教师心理需求,将建立高素质教师队伍的目标引入到教师的精神追求中去,使之成为其自觉的需要

在这方面,马斯洛(Abrahan#Maslow)提出的/人类需要层次0理论为我们提高教师素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作为教师,在满足了维持基本生存的低层次需要时,就有发挥个人潜力,取得个人事业成就的高层次需要,培育人才的成功感决定教

作者简介:彭红兵(1968-),江西省万载县人,江西省万载县阳乐中学教师,中教一级,本科,主要从事中学教学及管理、研究。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