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千万不要忘记

来源:一二三四网
千万不要忘记

重庆西北郊,有座歌乐山。

有着浪漫名字的歌乐山上,铭刻着一段沉重的历史,伫立着一座信仰的丰碑。

60年后的今天,当我们走上这座烈士鲜血浸染过的山峰时,我们的耳边,响起了新中国的缔造者――毛泽东那动情而深邃的发问:

建立新中国死了多少人?有谁认真想过?我是想过这个问题的……

手掌般大的一块地坝,

箩筛般大的一块天;

二百多个不屈服的人,

锢禁在这高墙的小圈里面,

一把将军锁,

把世界分隔为两边。

――选自蔡梦慰烈士《黑牢诗篇》

重庆西北郊磁器口附近,有一个地方,翠霭深浓,遇风雨则万籁齐鸣,丛林清响,古

人称之为“歌乐山”。60年多前,走近这里,会蓦然发现,方圆四五十里内。遍布电网、碉堡,三五步就站着一个凶狠的岗兵。歌乐山上恐怖、黑暗、血腥……

1939年至1948年,这里成了国民党军统局专门关押、迫害共产党人和爱国志士的神秘魔窟。有大小监狱20余所,其中最大的两个一白公馆和渣滓洞,被称为“两口活棺材”。

白公馆

抗战期间,军统局在重庆大肆发展特务组织和机构。1939年春,军统局局长戴笠为审讯、关押革命者保密起见,亲自到歌乐山下一带选址,选中了原四川军阀白驹的别墅“白公馆”,并用30两黄金买下改为看守所,称军统局重庆看守所。

军统接手白公馆后,将原来的地下贮藏室改为地牢,原防空洞改为刑讯室,一楼的部分住房改为牢房。监狱内设有所长、法官、书记、看守长、传令兵,由交警队守卫。

1943年,国民党军统局与美国海军情报署以“交换对日作战情报”为名,在歌乐山下建立了训练特务、警察的“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简称“中美合作所”)。白公馆曾改为来华美军人员招待所。1946年中美合作所撤销后之里又重新关押革命者。

白公馆关押的均属军统认为“级别较高、危害较大”、“案情严重”的政治犯,例如抗日爱国将领黄显声、同济大学校长周均时、爱国人士廖承志、共产党员宋绮云、徐林侠夫妇及幼子“小萝小头”等。“政治犯”关押最多时达200多人。1949年11月27日,军统特务屠杀了关押在白公馆的革命者,仅19人脱险。

渣滓洞

渣滓洞原为人工采煤的小煤窑,因煤少渣多而得名。它三面环山,一面临沟,地形隐蔽。1943年白公馆被改为“中美合作所”第三招待所后,所关押的政治犯迁往渣滓洞。

1947年12月,关闭半年多的渣滓洞作为重庆行辕二处第二看守所重新启用。关押1947年“六・一”大逮捕的“要犯”、《挺进报》案和“小民革”案中的被捕人员,以及上下川东武装起义失败后的被捕起义人员,最多时达300多人。江竹筠、许建业、余祖胜等也曾关押在此。

渣滓洞看守所分内外两院,内院有一放风坝,一楼男牢十六间,女牢二间。特务们特意在渣滓洞内院墙上写“青春一去不复返,仔细想想,认明此时与此地,切莫执迷。”“迷津无边,回头是岸”的标语。外院是特务办公室,刑讯室。外院墙上有训示特务的标语。

松林坡

位于白公馆看守所后山,因松树遍布而得名。抗战期间,为避暑和防空袭,戴笠在此为蒋介石修建了别墅。但蒋介石极少来此,主要是戴笠自己使用。此处的文物遗址有戴公祠、戴笠会客室,戴笠警卫室、停车场、罗世文车耀先烈士之墓、松林坡刑场大尸坑。重庆解放前夕,这里曾是集中营里屠杀革命者的刑场,罗世文、车耀先,西安事变发动者杨虎城将军、《西北文化日报》总编宋绮云夫妇及幼子“小萝卜头”均在此殉难。

戴公祠原是“中美合作所”中的豪华建筑,戴笠因飞机失事死后,里面设了灵牌,改叫“戴公祠”。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