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微创引流与开颅手术治疗基底节脑出血疗效比较

来源:一二三四网
・146・ 2010年第2O卷第3 微创引流与开颅手术治疗基底节脑出血疗效比较 黄志勇 张锦祥吴修信 基底节脑出血60例,通过 【摘要】目的 比较微创引流与外科开颅手术治疗基底节脑出血疗效。方法配对研究的方法将其分为微创组和开颅组,各30人;比较2组病死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能 力。结果 微创组在病死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方面均优于开颅组。结论 微创引流较外科开颅手术更能有效改善基底节脑出血患者的预后;应以微创引流为基础探索更为 有效、应用更广、方便操作的方法。 【关键词】基底节脑出血;微创引流;外科开颅手术;预后 【中图分类号】R651.1 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511(2010)03-0146-02 在我国,脑出血约占急性脑血管病的30%,而其 中以基底节区出血最常见,约占60%~70%…。与缺 血性卒中相比,我们对脑出血还知之甚少,目前尚缺 乏规范化的治疗原则,现有的研究结果相互矛盾,特 1.3治疗方法微创组:在常规内科治疗的基础上, 根据头颅CT片确定穿刺点和穿刺深度,选用YL一1型 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进行颅内血肿穿刺,破入脑室者 视出血量再决定是否进行侧脑室穿刺引流术,然后根 别是对于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患者,外科治疗的争议仍 然较大。本研究通过对基底节脑出血患者采用微创 据血肿凝固和抽吸情况注入5 000~10 000单位尿激 酶以加快血肿引流。开颅组:在常规内科治疗的基础 上对患者进行全麻下开颅手术清除血肿。 引流手术和开颅手术两种治疗方法的比较,探讨对基 底节脑出血患者更安全更合理的治疗模式,以改善基 底节脑出血患者的预后,减少脑出血患者的致残率和 病死率 1.4观察指标①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6个月神 经功能缺损评分(欧洲脑卒中量表ESS);②6个月后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③6个月的病死率。 1.5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 1 资料与方法 统计,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 检 选取本院白2006年1月~2008年 验。 1.1临床资料12月总计60例自发性基底节脑出血患者,60例均符 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1995)制定的诊断标 准。按照配对条件分为2组,微创组30例,开颅组30例。 2结果 2.1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 微创组手术30例患 1.2 配对条件 ①全部患者血肿位置相同,均为基 者中,死亡6例,6个月的病死率为20%;开颅组30例 患者中,死亡l0例,6个月的病死率为33.3%。2组存 活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见表2。 底节区脑出血;②出血量相差≤3 ml;③年龄相差不超 过5岁;④干预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无差异。2组差 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2两组存活者平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表1 2组一般资料/n,i±s (欧洲脑卒中量表ESS)比较 与开颅组比较,P<0.05 基金项目:广东省惠州市科技计划项目(编号:2006Y036) 作者单位:516002广东惠州,广东省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 2.2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比较见表3。 医学新知杂志2010年第20卷第3期 ・147・ 表3两组存活者ADL分级比较/n(%) %与开颅组比较,P<0.01 治疗;对照组6例,采用内科保守治疗。结果微创组 3讨论 总有效率为100%,明显高于对照组,微创组中无1例 死亡,对照组中死亡2例,微创组治疗后14 d后神经 功能缺损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本研究通过病例随机配对研究的方法比较微创 引流手术和开颅手术两种不同治疗方法对基底节脑 由于基底节区解剖的特殊性,一旦出血多出现较 严重内囊损害体征,在出血量大于30 rnl时致残率高。 基底节脑出血手术的目的是降低颅内压,改善脑血 流,清除血肿以解除对周围脑组织的压迫,除去引起 脑水肿的原因,减轻后遗症,解除或防止威胁生命的 脑疝出现。其方法有开颅血肿清除、立体定向碎吸、 内窥镜治疗、微创即钻孔引流加尿激酶溶解等。诸手 术方法各文献报道的临床疗效不一,存在较大的争 议。Kandel 报道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急性期开颅 血肿清除术231例并不比内科及微创血肿清除术治 疗效果好,其病死率为42.5%,仅适用于出血速度快、 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显示,微创引流手术相比 开颅手术疗效更好,更安全、简便、对脑组织损伤更 小,能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 参考文献 1孙伟,刘卫东.高血压性脑出血的发病机制[J].国外医学脑血管 疾病分册,2005,l3:756. 2 Kandel E I.Stereotactic evacuation of spontaneous intracerebrl he—a 脑疝早期和预后窝血肿的病人。Teernstra 认为侵袭 手术能改善患者的预后,但手术治疗组与内科治疗组 在6个月时的病死率无显著差异。曹铭华 随机选 择出血量为25~40 m1的基底节区脑出血14例,进行 3 matonas[J].Stereotact Funct Neurosurg,1990,54-55:427_43 1. Teemstra O P.Stereotactic treatment of intracerebral hemmona by means of a plaminogen activator:a muhicenter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ICHPA)[J].Stroke,2003,4(4):968-974. 对比研究。其中微创组8例,应用微侵袭技术,采用 YL-1型血肿穿刺进行定位钻孔抽吸冲洗引流术,同时 4曹铭华.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脑出血效果与效益的l临床再 评价研究[J].重庆医学,2004,33(10):1466—1467. (收稿日期:2010-04-01) 给予控制血压、降颅压、营养脑细胞及防治并发症等 (上接第145页)发展中起作用的一个关键下游分子, date tumour suppressor gene,MMACL,at chromosome 10q23.3 that PTEN抑制血管生成的作用有可能增强其抑癌功能。 PTEN失活则可上调PIP3/Akt信号传导途径、增加 VEGF在肿瘤细胞的表达,导致肿瘤细胞增殖、抗凋 亡、浸润、转移和血管新生。 is mutated in multiple advanced cancers[J].Nat Genet,1997,15: 356—362. 2 Jiang B H,Zheny J Z,Aoki M,et a1.Ph0sphaIidyli0nosit0l 3一kinase singnalingmediates angiogenesis and expression f ovascular endotheli- la growth factor in endothelila cells[J].Proc Aad Acad Sci USA, 2000,97:1749—1753. 综上所述,联合检测PTEN和VEGF蛋白的表达,对 判断大肠癌的恶性程度及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 Steck PA,PemhouseMA,Jasser SA,eta1.Identification of a candi- 3熊冰,杨志伟,郑新民.PTEN蛋白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 临床意义[J].医学新知杂志,2006,16(2):102—104. (收稿日期:2010 ̄2-0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