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小猴子下山》教案

来源:一二三四网


18小猴子下山

教学目标

1.认识“猴、结”等12个字,写好:块、空两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利用动作演示等方法正确理解“掰、扛、扔、摘、捧、抱”这些词语, 了解并积累“又__又____”形式的词语。

3.借助插图,图文对照,读懂故事内容,说说故事主要情节。 4.能推断“小猴子最后为什么只好空着收回家去”的原因,初步明白做事情要目标明确,有始有终。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表示动作的词的不同含义,并学习运用;根据课文内容,说一说“小猴子最后为什么只好空着收回家去”。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猜谜导入

1.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个新朋友,猜出谜语就知道它是谁了(老师出示谜语)学生答。师:你们真聪明,对啦,这新朋友就是小猴子!正音:小猴子的“子”要读轻声。小猴子跟小朋友们打招呼了,大家也和它打招呼吧!

2.今天小猴子给我们带来它自己的故事(出示课件),【18、小猴子下山】请大家伸出手,跟老师一起一边读一边把课题写出来(板书),这里呀我们要特别注意“猴”这个字,它是什么偏旁呀?对啦,反犬旁,表示的是有爪子的动物。请大家一起来读一遍课题,孩子们读的真好听,老师还想再

听一遍。

1.小猴子下山后发生什么故事呢?请大家打开课本第94页,自由地读课文,读的时候要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字多读几遍。想一想,小猴子下山都来到哪些地方呢? 请你在书上用划横线画出来。 3.学生边说教师边出示演示文稿图。

(1)玉米地(2)桃树下(3)瓜地里(4)树林(有小兔子) 4. 量词填空: 一( )玉米地 一( )桃树下

一( )瓜地里 一( )小兔子 讲解“块”的写法。

三、以小猴子所见为线索,积累并学会运用“又( )又( )”的词语 1.找出课文中“又( )又( )”的词语。

师:这一路走来,小猴子可高兴了,因为他看到的可都是好东西呢!老师请5个小朋友分别读一读课文,其他小朋友一边听一边用铅笔圈出小猴子都看到了哪些好东西?他们长的什么样子? 玉米 (又大又多) 桃子(又大又红), 西瓜(又大又圆) 小白兔(蹦蹦跳跳)

2.学习“蹦”:谁能说说,你是怎么记住“蹦”字的? 3.谁能把蹦蹦跳跳改成 又__又___的词语? 4.比赛说一说:又__又____ 看谁说的多

又大又圆、又细又长、又白又胖、又香又甜、又香又脆、又高又大、又大又红、又高又壮、又唱又跳、

5.小结:刚才我们说了许多ABAC式的词语,老师希望大家在以后的写话中

能够加以运用。

四、以“小猴子所做”为线索,积累并学会精确地使用动词 (一)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学习第一自然段,认读并理解:掰、扛。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思考第一自然段讲了什么内容(根据句式)。 2.认读生字:结。说说你是怎么记住这个字的? 3.小猴子看到又大又多的玉米,心情怎样?

非常高兴(指导书写:非、常),非常你还能换一个词来说一说吗?(特别高兴,十分高兴)指导朗读,读出小猴子高兴的心情。(齐读)

小猴子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它接着做了什么?(掰了一个,看着往前走)(出示课件:掰、扛)

4.认识生字“掰、扛”: 说说你是怎记住这个字的?做动作识记。 (二)学习二至四自然段,理解并积累“摘、捧、抱、扔。

1.课文里面还藏着很多提手旁的生字呢?你们想不想找到他们呢?请同学们快速地读一读2——4自然段,找一找其中有提手旁字,并圈一圈,

扛、扔、摘、捧、抱 2.连线题 做一做 连一连 3.游戏:我做你猜,我说你做。

4.课文里除了这些提手旁的动词,还有一些动词,你们能找出来吗?(口头说) 5.开火车读一读

6.小结:我们班的孩子真是善于发现的孩子,能从课文中找出那么多表示动作的词,理解了这些动词的意思,老师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写话中要学会使用这些不同的动词。

孩子们,前面我们学习了第一自然段,知道了小猴子走到一块玉米地,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就掰了一个扛着往前走。(出示课件)请大家再看后面的这几幅图,说一说小猴子有走到哪儿做了什么?(根据句式说话) 最后小猴子怎样了(出示课件),小猴子为什么最后会空着手回家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