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四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阅读理解专项针对练习含答案

来源:一二三四网


四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阅读理解专项针对练习含答案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一、 阅读理解。

观潮(节选)

①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②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 )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 )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1.回忆全文,《观潮》这篇课文是按照______的顺序来写的。 2.在第②段中的( )里填上正确的词语。

3.在朗读画“______”的句子时,要读出人们______的心情。

4.课文第②段中画“﹏﹏﹏”的句子从______和______两个方面写出潮水的水势之大,来势之猛。

5.从写法这个角度,对第②段画“﹏﹏﹏”的句子做批注,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

6.这篇文章主要写大潮,但第①段却写了“人声鼎沸”“人群沸腾”,这样写的作用是:_____。

二、 课外阅读。

有趣的小刺猬 1 / 21

刺猬是一种有趣的小动物。它的身体活像一只老鼠,只是比老鼠大多了。它的头尖尖的,眼睛和耳朵很小,牙齿非常锋利,门牙特别长。刺猬的四(肢 枝)很短,跑起来很快。它的爪子像老鹰的爪子那么锐利,那么有力。除了腹部,刺猬浑身长满了像钢针一样的硬刺,又短又密。遇到强敌时,它就把身体蜷(quán juǎn)成一团,成为一个可怕的刺球,连凶猛的野猪也拿它没有办法。刺猬不仅用硬刺(保护 保卫)自己,还用它来搬东西呢!夏天,正当人们进入梦乡的时候,它悄悄地从洞中爬出来,趁着月光,窜到瓜地里,用它那锋利的牙齿把瓜柄咬断,然后在地上打个滚,把硬刺扎进瓜皮,一翻身就背(bēi bèi)着瓜溜走了。

1.选择文中括号里正确的读音或字词,用“√”画出来。 2.文章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用“ ”画出来。 3.我来露一手:根据短文填空。

刺猬的头________,眼睛和耳朵________,牙齿________,门牙________。它们的四条腿________,跑起来很快。爪子________、________。浑身长满了________。

4.选一选:下列句子中哪个是打比方的?在括号里打“√”。 (1)刺猬浑身长满了像钢针一样的硬刺。( ) (2)刺猬的爪子像老鹰的爪子那么锐利。( ) 5.想一想:仔细读读短文,看看刺猬的硬刺有哪些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成”与“功”

失败者对于成功,一方面是羡慕不已,另一方面是急躁不安,巴不得一口吃成个大胖子。殊不知成功是由“成”与“功”两字组成的,成是功的积累,叫做“功到自然成”。

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20年临池习书,洗笔把池水都染成黑色了,才有在书法上炉火纯青的造诣。功是成的基础,一个人( )想取得成功,( )必须经过艰苦的奋斗,这个过程也就是功的积累过程。

2 / 21

一滴水从檐楣上掉下来,重重地落在石头上,“啪”的一声炸出一朵水花,可是石头上看不到丝毫的痕迹。( ),经过一年,两年……坚硬的石头终于被水滴滴穿了。

如果成功很容易,无需奋斗就能达到的话,如果成功不是需要功的积累,不需要努力攀登的话,那成功就会变得廉价,失去了它原有的耀人的色泽,那我们还要成功干嘛?

李时珍跋山涉水,遍尝百草,数十年如一日地搜集、整理资料,笔耕不息,才有药学巨著《本草纲目》的问世;司马迁游历名山大川,博览经典秘籍,遭受宫刑,忍辱负重,笔耕不辍,才有《史记》的诞生。

在通向成功的路上,既无捷径,也没有宝葫芦,所以( )坐着羡慕别人“成”,倒( )站起来积累自己的“功”。须知,任何一朵鲜花的盛开,都需要花苞长期孕育;任何一枚勋章都要成功者付出相应的代价。成功是自私的,它绝不会将辉煌施舍给懒汉,成功又是公平的,它会毫无保留地将满天的灿烂星光照在坚持不懈的奋斗者身上。

1.“须知,任何一朵鲜花的盛开,都需要花苞长期孕育”,“鲜花的盛开”是指____________,“花苞长期孕育”是指________。 2.在文中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关联词。 3.“水滴石穿”最恰当的解释是( ) A.水滴能穿透石头。

B.水不停地滴,石头能被滴穿。

C.水不停地滴,石头能被滴穿。比喻只要有信心,有恒心,不断努力,事情就一定能成功。

4.请结合自己学习、生活的真实体验,围绕“成功是什么”的话题简单谈谈看法。(100——15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 短文阅读,回答问题。

望远镜

美籍华人薛华菁女士还来不及细看一眼她__________的故国大地,还来不

3 / 21

及再细看一眼那位送行的老将军,便在耳膜一胀之际,被飞机送上________的天空……

她下意识地摸一下那个皮包,那个纤巧神秘的小皮包——那件老将军带给台北旧友的奇异的礼物。

多幸运啊!她,一位辛亥革命已故元老的侄孙女,一位纽约普通的汉语老师,应邀参加辛亥革命70周年纪念活动,还由那位纪念活动筹备组成员之一的老将军亲自接待,赴国宴,游长城……临别,老将军听说她转道去台北探亲访友,又嘱以重托,多么亲切、多么信任啊!

可是为什么这个皮包不上锁?老将军还说“是一个旧物,可以随便看”的,到底是什么?连临座的外交官都盯着这个皮包看。

薛华菁轻轻拉开拉锁。奇怪,里面是一只破旧的皮盒子。她又打开盒子,不由怔住了,原来是一个破旧的、只能送进历史博物馆的望远镜!

玩笑,天大的玩笑!千里迢迢,竟送去一架半个世纪前制造的望远镜! ……且慢,一位著名的将领,怎么会把一件毫无意义的东西,唐突地送给孤岛那位地位显要的将军!这到底是怎样的一架望远镜呢?

薛华菁边思忖边仔细看望远镜。突然。她在镜筒上发现一行小字——国军上尉:S?W。

“S?W”——— 是台北那位将军名字的英文缩写呀!薛华菁一下子明白了谁是望远镜的主人。

可这架望远镜又是何时何地到了大陆那位老将军手里?是黄埔军校毕业时的临别赠品?是北伐会师时的纪念物?是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携手驱敌的馈赠?……为什么要此时此刻“完璧归赵”?是怀友?是叙旧?是传情?……薛华菁简直坠入了五里云雾。

飞机行进在一片湛蓝的海洋上空。薛华菁无意中把望远镜举到眼前,啊!大陆在延伸,孤岛在漂移,海峡两岸的距离缩得那么小……倏地,她灵犀的火花一闪,想到孤岛上的那位将军,不正需要这架望远镜么? 1.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

2.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词语,写在横线上。 ①形容路途遥远。________

4 / 21

②比喻将原物完好无损地归还本人。_________

3.文中句子“边思忖边仔细看”中的“思忖”可以换成词语:__________。 4.大陆的那位老将军把一架望远镜送还给其主人的真正用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选 择

城东石板桥下有一家凉粉店:状元凉粉店。听说,店主的儿子3年前成了本城的高考状元,状元凉粉就此得名。城里人都想讨个好彩头,听说那儿的生意很火。

一切只是听说而已,凉粉对于我这个农村学生来讲真是一种奢侈品,( )吃不饱,( )贵。

可今天,我却坐在状元凉粉店里,准备尝尝这种“珍馐”。另外——我叹了口气:唉,真倒霉,前天买参考书,贪便宜在街边小摊上买,黑灯瞎火的,摊主找了张20元的假钞给我。

“小伙子,凉粉来啦,吃吧!”店主将满满一大碗凉粉端到我面前。 说真的,这东西又白又滑,爽口宜人,还真好吃,真想天天吃个够。 “上学呢?”店主(辍 掇 缀)了张板凳坐下来。这时我才抬头打量起她,四五十岁,皮肤很黑,脖子上、手臂上都是些热毒疹。

“噢,高三了!”这时,我又想起了兜中那张假币,今天可要将你出手了。

“快要高考了,要注意加点营养,可别亏待自己呀。”店主的话使我想起了自己的母亲,她每次来看我,都会将家里的老母鸡生的那几个蛋塞(sāi sài sè)给我,而我知道,为了我在城里上学,家里一年沾不到十次腥……“那我就更不能让这钱留在兜里!”

“当家的,水开了!”店主被伙计喊到一旁打凉粉去了。我出于好奇,跑去看。只见一锅滚烫的热水向一个瓷缸里一冲,店主操起一根两指粗的木棍,插进瓷缸中的透明状胶体内,使劲搅拌,沸腾的水早已化成水汽,直扑店主,店主的手臂顿时烫得通红……

5 / 21

我被眼前的场景深深打动了。我想起在农村打铁的父亲,他也在(炎热 灼热)的环境下辛劳,为我挣来一分一分的学费……

我犹豫了,到底要不要将这20元假钞用掉,使这位店主蒙受损失?不用吧,自己下半个月的日子可就难过了;用吧,抛给这位与我父母一样劳苦的店主,让她的状元儿子少掉20元的生活费,我也于心不忍。

怎么办?我受着良知和生活压力的煎熬……

终于,我咬咬牙,掏出身上仅剩的5元真币,“阿姨,给您钱!”“傻孩子,没看见墙上贴的‘高三学生免费’的字条吗?下回再来,我给你炒俩(liǎng liǎ)菜。”

回校后,我就把那张假币撕掉了。

为了店主的真诚,为了我的父母,为了自己,这次选择,值! 1.在文中括号里选择合适的宇、词及拼音。 2.解释“好彩头”“珍馐”,并填空。

①好彩头:__________,文中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珍馐:__________,文中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第2自然段的括号内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4.回答下列问题。

①“我”视凉粉为奢侈品,却为什么去吃状元凉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我受着良知和生活压力的煎熬……”这句中“良知”具体指什么?“生活压力”具体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你能读懂文中画“_______”的句子吗?简要写一写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 课内阅读

午后一点左右,从原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 ),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 ),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

6 / 21

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 )。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 ),逐渐( ),( ),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 ),浩浩荡荡地( );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1.在括号里按课文内容填空。

2.以上两段文字,是作者通过由 而 地观察,描写的是(潮来之前 潮来之时 潮头过后)的景象。(请用“√”划出来) 3.快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渐渐(__________) 抖动(__________) 好像(__________) 飞跑(___________)

4.文中画“——”的句子是一个打比方的句子,它具体形象地描述了近看钱塘江大潮

_____________。(只填序号)

七、 阅读课内文段,完成练习。

呼风唤雨的世纪(片段)

①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②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靠什么呼风唤雨呢?靠的是现代科技术。在20世纪100年的时间里,人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获得那么多奇迹般的出乎意料的发现和发明。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使人类的生活大大改观,其改变的程度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

③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很依赖自然,生活在一个慢吞吞、静悄悄一到夜里就黑暗无光的世界。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我们的祖先大概谁也没有料到,在最近的100年中,他们的那么多幻想纷纷变成了现实。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 , ”来形容。 1.阅读选文,完成下列练习

7 / 21

问题清单:

(1)按照课文内容补充第三自然段的诗句开说说引用此诗句的好处。 (2)你认为“千里眼”“顺风耳”“腾云驾雾”分别指现代生活中的哪些发明?

(3)现代科学技术给你的生活带来怎样的变化?(举一个例子) 答案梳理:

(1)课文引用此诗句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千里眼”“顺风耳”“腾云驾雾”分别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现代科学技术给我的生活带来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根据上图“问题清单”中3个问题提问的不同角度连线。

问题清单 提问角度 问题1:引用诗句的好处? 联系生活提问

问题2“千里眼”“顺风耳”“腾云驾雾”分别指什么? 针对写法提问

问题3:现代科学技术给你的生活带来了什么变化? 针对内容提问

3.读完全文,你也来提一个问题(不能与上面的问题重复),并请说明提问角度,在选项前打“√”。

问题: 提问角度:A内容 B写法 C联系生活

八、 课内阅读。

白鹅(节选)

鹅的高傲,更表现在它的叫声、步态和吃相中。

鹅的叫声,音调 ,似 。它的旧主人告诉我:养鹅等于养狗,它也能看守门户。后来我看到果然如此:凡有生客进来,鹅必然厉声叫嚣;甚至篱笆外有人走路,它也要 ,不亚于狗的狂吠。

鹅的步态,更是傲慢了。大体上与鸭相似,但鸭的步调急速,有局促不安

8 / 21

之相;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它常傲然地站着,看见人走来也 ;有时非但不让,竟仲过颈子来咬你一口。

鹅的吃饭,常常使我们发笑。我们的鹅是吃冷饭的,一日三餐。它需要三样东西下饭:一样是水,一样是泥,一样是草。先吃一口冷饭,再喝一口水,然后再到别处去吃一口泥和草。大约这些泥和草也有各种可口的滋味。这些食料并不奢侈,但它的吃法,三眼一板,一丝不苟。譬如吃了一口饭,倘若水盆放在远处,它一定从容不迫地大踏步走上前去,饮一口水,再大踏步走去吃泥,吃草。吃过泥和草再回来吃饭。 1.将下列词语的选项填到文中的横线上。

A.引吭大叫 B.毫不相让 C.厉声呵斥 D.严肃郑重 2.用“﹏﹏﹏”分别画出第二、三、四自然段的中心句。

3.“鹅的高傲,更表现在它的叫声、步态和吃相中”这句话在全文中的作用是( ) A.总结全文

B.总领全文

C.承上启下

4.鹅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三样东西下饭。作者写鹅的吃相时,写得诙谐、幽默,请找出能体现这一语言特点的词语和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善于运用对比的方法来突出鹅的特点。例如,用鹅的_______与狗的________对比;用鸭的_______与鹅_______的对比。(用文中的词句概括)

九、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第一次真好

路过人家的墙边,偶一抬头,看见一棵结实累累的柚子树,一颗颗硕大的黄绿色的柚子,沉甸甸垂吊在枝头。这景色不见得很美,却是一幅秋日风情画。

我是个生长在都市,从来不曾享受过田园生活的俗子。除了木瓜树以外,所有结实累累的果树,都只能够在图画、照片和电视里看到。今天第一次看到这棵果实如此丰硕的柚子树,霎时间,心头充满了喜悦与新奇。

9 / 21

第一次真好,第一次的感觉真奇妙,细细回想:在你的生命中,有多少“第一次”值得你低回口味?有多少“第一次”使你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

几年前,家中第一次养了一笼十姊妹。当母鸟第一次生下了几个玲珑剔透、比小指头还小的鸟蛋以后,我和孩子们眼巴巴地等候小鸟孵出来。有一天,我们正在吃午饭,孩子忽然大叫:“小鸟孵出来了!”我惊喜地走到鸟笼边一看,在鸟巢里而的所谓小鸟,只是两团小小的粉红色肉球,仅仅具有鸟的雏形身上只有稀疏的几根毛,两只黑黑的眼睛却奇大。第一次看妻刚孵出来的雏鸟,但觉它们的样子很难看,竟因此而吃不下饭。可是,等到它们渐渐长大,羽毛渐丰,一切都具体而微以后,我喜爱它们又甚于那此老鸟。

第一次的感觉真奇妙。第一次去露营,第一次自己动手做饭,第一次坐火车,第一次坐喷气式飞机,第一次看见雪,第一次看到自己的作品用铅字印出来……第一次的经验不一定都愉快,但却新鲜刺激,使人回味无穷。

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生命也就愈益多姿多彩。 愿你珍重第一次。

1.作者写自己的一些“第一次”经历,详细叙写的是哪两次?请各用一个短语加以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1自然段中,作者既然说柚子树“不见得很美”,又说“却是一幅秋日风情画”,语意是否矛盾?为什么?其中包含作者什么样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3自然段画线的两个反问句,在语言表达上的作用是________;在结构上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哪次具体经历照应了“第一次的经验不一定都愉快”这一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哪句话对“第一次真好”作具体的阐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 认真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看完电视以后,老王一整夜都没有睡好。第二天一大早就往武汉打电

10 / 21

话,直到九点,那端才传来儿子的声音:“爸,什么事?”老王连忙问:“昨晚的天气预报看了没有?寒潮快到武汉了,厚衣服准备好了吗?要不然,叫你妈给寄……”

儿子漫不经心地说:“不要紧的,还很暖和呢,到真冷了再说。”老王絮絮叨叨,儿子不耐烦了,说:“知道了,知道了。”说完就放下电话。||

||老王刚准备再拨过去,电话铃声突然响了起来,是他住在哈尔滨的老母亲打来的,声音有点儿发颤:“天气预报说,北京今天要到寒潮,你加了衣服没有?”寒风阵阵,穿过窗户的缝隙吹进室内,老王还来不及答话,打了一个大喷嚏。

母亲听到儿子的喷嚏声可急了 已经感冒了吧 怎么这么不听话 从小就不爱加衣服 絮絮叨叨,从他七岁时的“劣迹”说起。老王赶紧截住母亲的话:“妈,你那边天气怎么样呀?”老人回答道:“雪还在下呢!”

老王不由自主地愣住了。||

在寒潮初袭的清晨,老王深深牵挂的是北风尚未抵达的武汉的儿子,却忘了匀一些给住在北风起处的故乡的已经年过七旬的老母亲。

人间最温暖的亲情,为什么竟是这样的?老王自己都有点发愣。 1.给第四自然段没有标点的地方加上正确的标点符号。 2.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急忙——(______) 到达——(_______) 3.给划线字选择正确的解释,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写在括号里。 老王深深牵挂的是北风尚未抵达的武汉的儿子…… ( ) A.拉 B.牵涉 C.挂念

4.短文已用“||”分成三段,第一段主要写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给短文加一个题目,最合适的一项是( )。(填序号) A.母亲的电话 B.父亲的唠叨 C.牵挂 D.电话 6.文中表现老王和老母亲说话时共同特点的一个词语是______。 7.“人间最温暖的亲情,为什么竟是这样的?”含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 21

十一、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游乐山

妈妈的故乡四川有一处中外闻名的游览胜地——乐山。今年暑假妈妈一起回家乡,我有幸游览了乐山。

清早,江面上晨雾弥漫。我们由乐山城乘汽艇沿江而下,过青衣江、泯(mǐn)江、大渡河三江汇合口来到有中流砥柱之称的乌龙山。

乌龙山四面环水,孤峰兀立,山上树木繁茂,翠竹成荫,山壁陡峭,江流澎湃。古人曾赞道:“河处悄来缥(piāo)渺(miǎo)峰,独立江心江四曲。环水有山不见山,一耸云树插天绿。”

我们离船登岸,踏上山间小径,小径两旁竹木苍翠,不时传来阵阵鸟语,十分幽雅恬静。不知不觉悟我们来到乌龙寺,乌龙寺坐落在乌龙山顶。楣(méi)门正中高悬金匾,门上雕刻着十分精美的花卉图案,显得富丽堂皇。寺内主要建筑有经弥陀(tuò)殿、大雄宝殿、观音殿和方丈室等,这些建筑结构严谨,庄严雄伟。入门为天王殿,殿内有四大天王雕塑,一个凶猛,一个严肃,一个威武,一个神气。天王手拿擒妖宝物,个人魁梧高大,形态庄重。寺中烟气弥漫,看来寺内香火很盛,烧香拜佛者络绎不绝。

沿着石铺小路下了山,过铁索桥,来到雄伟秀丽的凌云山。凌云山文物古迹丰富,历史名人题咏遍山皆是。加上寺宇辉煌,并有世界最大的石佛,因此自古以来有“天下山水在蜀,蜀之山水在嘉州,嘉州山水在陵云”的美誉。险峻的竣云栈(zhàn)道下,奔腾的江水不时地冲击着山石,十分壮观。

顺着凌云栈道,我们来到大佛脚下。乐山大佛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勒坐像。佛像依凌云山西壁凿岩而成,在三江激流汇合处,坐东面西,佛像高71米,鼻长5.6米,单是脚前可坐百余人,如今大佛身上长满了绿色的苔藓,像披着绿色的袈裟(jiā shā),大佛背山面水,已在这里打坐一千一百多年了。大佛一双慧眼远眺峨眉,近观乌龙,双眼欲睁似闭,神态端庄慈祥,真是形神兼备。其雕刻的精细,充分显示出古代劳动人民巧夺天工的技艺,实在令人惊叹。

夕阳红着脸儿,慢慢地西沉了,天空中的浮云化作片片美丽的晚霞。此

12 / 21

刻,乐山奇景我们尽收眼底。我为祖国有如此辉煌灿烂的历史和众多的名胜古迹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1.解释下列成语。 ①络绎不绝:________。 ②巧夺天工:________。 2.本文的记叙顺序是( ) A.时间变化

B.地点变化

C.事情的发展

3.填出下列地点变化的缺项。乐山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横线画出第六自然段描写大佛高大句子,用波浪线画出这节中描写大佛神态的句子。

5.短文最后一自然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二、 课外阅读。

五月,洋槐开花了。槐乡的山洼里,坡岗上,似瑞雪初降,一片白茫茫。有的槐花抱在一起,像玉雕的圆球;有的槐花一条一条地挂满枝头,如维吾尔族姑娘披散在肩上的小辫儿。

“嗡嗡嗡……”小蜜蜂飞来了,采走了香香的花粉,酿出了甜甜的蜜。“啪啪啪……”孩子们跑来了,用篮儿挎走白生生的槐花。五月的槐乡,连风打的旋儿都香气扑鼻,整个槐乡都浸在香海中了。在洋槐开花的季节,小朋友只要走进槐乡,他呀,准会被香气熏醉,美滋滋地卧在槐树下不想回家。好客的槐乡孩子就会把他拉到家中,请他美美地吃上一顿槐花饭。槐花饭是用大米拌槐花蒸的,爱吃咸的,就浇上酱油、蒜泥、陈醋;爱吃甜的,就撒上炒好的芝麻,拌上槐花蜜,可好吃了。小朋友临走时,槐乡的孩子还会送他一塑料袋蒸过晒干的槐花,一小罐清亮清亮的槐花新蜜。

五月,洋槐开花了。槐乡的小姑娘变得格外漂亮,她们的衣襟上别着槐花,发辫上戴着槐花,她们飘到哪里,哪里就会有一阵清香。槐乡的小伙子呢,衣、裤的口袋里装的全是槐花,他们大大咧咧的,不时朝嘴里塞上一把,甜丝丝的,香喷喷

13 / 21

的……

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满意的季节。 1.给短文写上一个合适的题目。 2.照样子,写词语。

白茫茫 大大咧咧 3.请用“ ”画出描写槐花香的有关句子。 4.你怎样理解文中两次出现“五月,洋槐开花了”?( )

A.第一次作者带着喜悦告诉大家洋槐开花了, 第二次作者带着伤心的心情告诉大家洋槐开花了。

B.第一次作者带着喜悦告诉大家洋槐开花了, 第二次作者带着兴奋的心情告诉大家洋槐开花了。

5.这篇短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如果你来到了五月的槐乡,看着满树的槐花会说些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三、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杨靖宇誓死不降

1938年冬,日寇实施惨无人道的归屯并户政策,并勾结日本武装屯田移民,加强对南满抗日根据地的摧残,抗日联军的处境更加艰难。杨靖宇率第一路军一部一千四百多人,进入长白山密林中。次年,在蒙江县境与敌人战斗中受重大损失,队伍剩四百多人。

1940年1月,为解决部队给养问题,杨靖宇命部队主力北上,自己带领一支小部队东进。到了最后,他身边仅有7名战士,4名负伤,在零下40度严寒中,没有一粒粮食,仅仅依靠树皮棉絮和雪水充饥,但是他与600人的日伪军顽强作战,誓死不降。伪排长赵廷喜劝降他:“我看你还是投降吧,如今满洲国对投降的人不杀头的。”杨靖宇平静地回答:“我是中国人,不能做这样的事情。如果我们中国人都投降了,咱们中国就完了。”

14 / 21

由于叛徒出卖,杨靖宇被敌人包围,在山林中与敌人激战数日,受伤多处,后被敌人包围,在只剩下他一个人的情况下,仍毫不畏惧,顽强抗击,击敌死伤20余人,壮烈殉国。杨靖宇牺牲后,敌人残忍地剖开了他的腹部,惊骇地发现他胃肠里尽是未能消化的枯草、树皮和棉絮,没有一粒粮食,日寇无不震惊。

他用鲜血浇灌着和平之花,用生命捍卫了人类的正义。

1.“惨无人道”的意思是________。它的近义词有________、________等。 2.画线的句子写出了杨靖宇面临的困难主要有: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在这种情况下,杨靖宇依然誓死不降,表现了他________的精神。

3.读一读伪排长赵廷喜和杨靖宇的对话,想一想,杨靖宇的行为和下面哪句诗表现的一样?( )

A.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B.人无信不立。

C.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4.想一想,当敌人看到杨靖宇的胃肠里的枯草、树皮和柳絮的时候,会想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东北抗日联军中,有很多坚贞不屈的革命将士。除了本文中写到的杨靖宇之外,你还知道谁?请你写出两个人名来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四、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雨中访幽

人们说“青城天下幽”。在盛夏的蒙蒙细雨中,我们步入青城洞天。这里古木参天,真可谓“横柯上蔽,在昼犹昏”。错落的群峰,云雾缭绕,我不禁想起两句诗:“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这里虽没有禅房,却多道观。山回路转,只见天师洞的殿宇掩映在葱郁的古木之中。偶尔两个健步如飞的轿夫抬着一乘

15 / 21

滑竿从身旁掠过,一眨眼便消失在翠色里,山雾便立刻掩了上去,只见一片山岚萦绕……这真正是道家仙境!

我们继续向天师洞攀登。雨淅淅沥沥,把树叶洗得更青翠了。岩石上雨水、泉水交汇在一起,静静地流淌着,溅起晶莹的水花。潺(chán)潺的流水声,偶尔的鸟鸣声,更增添了山中的寂静。这不正是“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的意境吗?虽是雨天,一路上游客却也不少。但游客隐匿在深山幽谷中,听不见他们的欢声笑语,似乎游客们都融进了森林、山岩和源泉。

踏着纷纷雨滴,我们走上了龙桥栈道。侧面凌空,下面是郁郁苍苍的林木,从十几丈的山谷中生长起来,真是幽得深邃,幽得隽(juàn)永。走在栈道上,俯瞰(kàn)幽谷,心里爽快极了,冷不防脖子里掉进几滴凉丝丝的雨水、泉水,那真是爽到心底里去了。

我们夜宿峰巅的上清宫,那里又是一番情趣。深沉的黑夜,静静的道观,给人一种远离尘世的感觉。夜半磬(qìng)声,清晰可闻,更让人感觉到峰顶上的寂静。

虽然次日下起了雨,我们未能欣赏到壮丽的日出和云海。然而我却领略到了雨中青城山的幽趣和雨趣。的确,“青城天下幽”,雨中的青城山更幽,简直是“幽趣横生”!

1.短文按照________的顺序分别描写了青城山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景点,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下面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曲径通幽处”与“鸟鸣山更幽”两句中的“幽”意思不同。 B.全文是围绕题目中的“访”字来写的。

C.文章首尾呼应,写出了青城山的幽静,让人印象深刻。 3.下面对青城山特点的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云雾缭绕 C.山回路转

B.幽趣横生 D.壮丽雄伟

4.作者没能欣赏到壮丽的日出,心里感到遗憾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你为青城山设计一句宣传语。

16 / 2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 21

答案

1、

1.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 2.犹如 如同 3.迫不及待

4. 样子 声音

5.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白浪”比作千万匹白色的战马,形象地表现了大潮的形状和非凡气势;把“潮声”比作山崩地裂,表现了其声音之大,动人心魄。作者有声有色的描写,令读者如临其境。 6.衬托,用人群的表现来衬托钱塘江大潮的壮观 2、

1.肢 quán 保护 bēi 2.刺猬是一种有趣的小动物。

3.尖尖的 很小 非常锋利 特别长 很短 锐利 有力 硬刺 4.(1)√

5.不仅用硬刺保卫自己,还用它来搬东西呢! 3、

1. 成功 为获得成功而付出的努力 2.如果……就; 可是; 与其……不如。 3.C

4.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奋斗努力的过程,没有轻轻松松的成功,成功背后都有无尽的汗水。在成功面前我们要摆好心态,有时候即使非常努力,但是也未必能成功,也不要因此灰心丧气,失败乃成功之母,只有经历了失败才能知道成功的宝贵,体验成功的喜悦 4、

1.热爱 蔚蓝

2. 千里迢迢 完璧归赵 3.思考

4.为了告诉他,他的老朋友知道他的赤诚之心,即希望台湾能早日回到祖国的

18 / 21

怀抱,同时也表达了朋友之间心犀相通,都希望祖国早日统一的心愿。 5、

1.掇 sāi 灼热 liǎ

2.① 好运气 沾一点好的运气考个好大学。 ② 美好的食物 凉粉。 3.既……又

4.① 因为“我”想把买辅导材料找回的假币花掉。

② “良知”指看到店主的辛劳想要花假币良心过不去。 “生活压力”指“不用吧,自己下半个月的日子就难过了”。

③ 在“良知”和“生活压力”之间,作者选择了前者,因为他被店主的真诚所打动,更想到了像父母一样为生活奔波的人,所以撕掉假币这件事他做得对。 6、

1.风平浪静 越来越大 移来 拉长 变粗 齐头并进 飞奔而来 2.远 近 潮来之时

3. 逐渐 颤动 犹如(或“如同”) 飞奔 4.① 7、

1.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望远镜、手机、飞机 交通更加便利,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互联网使得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更加快捷和迅速。例如:飞机、高铁和火车的普及使得人们旅游更加的方便,出行更加的便利。

2.

3.√ 联系生活 现代科学技术的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8、 1.D C A B

2.鹅的叫声,音调严肃郑重,似厉声呵斥。 鹅的步态,更是傲慢了。 鹅的吃饭,常常使我们发笑。 3.C

19 / 21

4. 水 泥 草 譬如吃了一口饭,倘若水盆放在远处,它一定从容不迫地大踏步走上前去,饮一口水,再大踏步走去吃泥、吃草。吃过泥和草再回来吃饭。

5. 引吭大叫 狂吠 局促不安 步调从容 9、

1.①偶见柚子树②饲养十姊妹。

2.没有矛盾。因为是第一次看到果实丰硕的柚子树,心头充满了喜悦与新奇,所以,即使景色不见得很美,在作者看来也是一幅秋日风情画。 3. 加强语气 引起读者思索承上启下(或:过度)。

4.第一次看到刚孵出来的雏鸟,但觉它们的样子很难看,竟因此而吃不下饭。 5.第一次的经验不一定都愉快,但却新鲜而刺激,使人回味无穷。 10、

1. 母亲听到儿子的喷嚏声可急了:“ 已经感冒了吧?怎么这么不听话?从小就不爱加衣服……” 2. 赶紧 抵达 3. C

4. 老王牵挂武汉的儿子 ,给他打电话要他注意保暖。 5. C 6. 絮絮叨叨

7. 含义是:每一个做父母的首先想到的是对自己孩子的温情,却忘了对自己父母的关心和问候。 11、

1.用来形容人、马、车、船等连续不断;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 2.B

3.乌龙山;乌龙寺;凌云山;乐山大佛

4.横线:佛像高71米,鼻长5.6米,单只脚面可坐百余人。

神态:大佛背山面水,一双慧眼远眺峨眉,近观乌龙,双眼欲睁似闭,神态端庄慈祥,真是形神兼备。

5.与开头相呼应,使文章的结构严谨。 12、

1.五月的槐乡

20 / 21

2.红彤彤 黄澄澄 黑乎乎 高高兴兴 平平安安 热热闹闹 3.五月的槐乡,连风打的旋儿都香气扑鼻,整个槐乡都浸在香海中了。 4.B

5.对五月槐乡的热爱之情。

6.示例:五月的槐花太美了,似瑞雪初降,如玉雕的圆球,我要用相机拍下来,把美景留在心里。 13、

1.残酷到了没有一点人性的地步,形容凶恶残暴到了极点; 心狠手辣; 丧心病狂

2.战士少; 严寒; 没有粮食; 日伪军人数众多; 强烈的爱国主义 3.A

4.他们会被杨靖宇坚贞不屈的精神而震惊,不敢相信他竟然靠着这样的东西坚持了这么多天。 5.赵一曼、赵尚志等。 14、

1. 游览 天师洞 龙桥栈道 上清宫 2.C 3.B

4.不遗憾,因为作者领略到了雨中青城山的幽趣和雨趣,这给他带来了另一番体验。

5.示例:山清水秀,青城天下幽。

21 / 2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