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在舆情事件中的“情绪设置”研究
何瑜昇
(四川大学 文学与新闻学院,四川 成都 610000)
摘 要:大宽带、大速率技术优势以及图像景观之间的相互赋能,使情感动员驱动下的全觉修辞成为5G时代体悟信息的崭新方式,带来“万物互联”的沉浸体验。舆情中图像的“情绪设置”从光影、色彩、景别等传统视觉元素衍生出多模态感官系统整合的技巧方式,打造场景叙事、信息正向把关、影像延伸传播的倡议理路,更好地发挥媒介交互性优势,引导网络空间的正向情感传播。
关键词:情绪设置;图像;舆情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0)12-0048-02在人类文明的记载中,文字始终占据主导地位,图
像总是作为文字的附庸,处于边缘化地位。视觉时代的到来,世界逐渐被图像湮没,视觉元素在政治文化舞台上焕发光芒。图像的多种表达形式迎合了瞬息万变的社会文化变迁和媒介技术变革,新闻摄影、新闻漫画、影像等视觉表达成为解释世界甚至改变世界的重要艺术表征形式。彼得·伯克在《图像证史》中说:“图像可以让我们更加生动地‘想象’过去……图像本身却是认识过去文化中的宗教和政治生活视觉表象力量
[1]
的最佳向导。”
一、视觉沉浸:舆情事件的情感动员
情绪与情感是一对相辅相成的概念。正如威廉斯提出的“情感结构”概念,是在大众“共同文化”的催生中产生的;1959年,罗杰斯从社会心理视角提出的“共情”概念表述了互动过程中的共情传递是引起主体间关系变化的重要因素,意味着产生共情的个体需要与他人共享情绪体验。本文联用情感与情绪概念的互通性,探讨舆情事件中图像的情绪渲染和情感牵引功能。(一)时代之眼:图像的互文性表达图像的互文性包括图文结合、图像与图像为主体的建构。在已有研究中,学者们集中于实证主义和后实证主义范畴分析图像与对外政策间的关系。实证主义认识论认为图像和对外政策间具有因果关系,图像仅作为收集数据的变量加以相关量化方法解释与对外政策的变化,更强调图像与文字的互通作用。
与实证主义不同,后实证主义视角更多是从图像制作、图像本身和整体社会话语体系层面思考图像、话
[2]
语、权力与政治统治之间的关系。图像的张力在后实证主义视角中被挖掘放大,而非一串数据量化后的研究结果,更多地关注视觉本体的内涵。有学者指出“互图性”概念,认为互图性是互文性的子集,包含在其中。例如,2015年叙利亚难民危机中一张3岁叙利亚男童趴在土耳其海滩上的遇难图片在社交媒体上大量转发,引发全球关注;2019年美墨边境难民的溺水图片爆出后迅速形成舆论,再一次将难民事件推向全球中心视野,影响美对外政策调整。美墨边境照片舆论的裂变式传播便是与前者互文性的传递紧密相关,其认知语境下所承载的社会情绪和社会意义在叙利亚问题上得以延伸。
(二)法律之砝:图像的制度映射力图像亦能牵动国家法律政策的改变,维护社会稳
48
定及创建清朗的网络舆论环境。在宏观社会话语环境
中,图像的情感动力与大众的情绪点产生耦合,带动舆情发展。现代图像漫溢的景观社会可类比于福柯提出的“全景敞视主义”。该理论高度凝练了“圆形监狱”结构的内在机理,技术和视觉的快速发展使“圆形监狱”中的被监视者处在图像景观的包围下,人员看守的方式被人体延伸介质所取代,正如麦克卢汉所说“媒介是人体的延伸”,图像的震慑力足以超越原始的监管方式。
图像的独特性具有指涉意义,“像”就似一面镜子,映射到社会的文化维度内容,使当权者和公众进行制度性反思。2011年11月初发生了甘肃正宁校车事件,其事故图像经媒介迅速传播,校车安全议题引起社会广泛关注。面对庞大坚硬的卡车,校车“粉身碎骨”的画面触目惊心,校车承载的脆弱生命在“庞然大物”面前不堪一击,深刻影响了法治建设——随即2012年道路安全条例出台,明确规定校车具有行驶优先权。而在当月10日江苏泰州发生的另一起校车安全事故中,舆论并未像舆情发展规律那样推向高潮且很快销声匿迹的根本原因是没有图像的传播。因此,“有图有真相”和“无图无共情”的现身说法,指向图像生产意义的关键性,它是公众情感和情绪会意的索引,建构视觉事件引起的政策辩论。
二、图像:视觉修辞的“情绪设置”方式与“情感范型”类似,图像在网络社交媒体的广泛传播,图像主题和视觉元素的视知觉修辞传递,驾轻就熟地掌控解码者的心理情感,达到编码者的情绪设置目的。正如阿恩海姆所说,当观察对象的物理力与观察者的心理力之间具有同型性时,会在观者心中引
[3]
起相应的心理状态。视觉修辞既有与语言文字符号修辞的共性,又有自己的特殊性。
皮尔斯的语境中,图像符号是视觉直接表达方式,即画面的“所见即所得”;而指示符号和象征符号则关涉能指与所指的符号表意功能,更多的是视觉的间接表达手法。贾煜洲分析了西南少数民族服饰色彩运用的科学性和艺术性,认为其对服饰选用饱和度高且避讳暗色、哑色的艳丽色彩有利于居民明确而强烈地表达与宣泄感情,并论证了色彩情感与文化内涵相[4]
陈敏则通过对电影《无双》的色彩解读,说明关;
了色彩与情感叙事的一致性,从而推动情节的发展和
[5]
传达影视作品的主旨情感。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第11卷第12期2020年06月Vol.11 No.12June 2020一部电影的镜头角度可以起到渲染环境氛围、充
[6]
盈人物形象、帮助影片形成整体风格等作用。仰角镜头能净化被摄画面,突出表现主体;俯角镜头视野开阔,通常被用来表达被摄者的弱势和不平等;鸟瞰镜头则具有很强的主宰感,产生极具宏观意义的情感表征。
同时,构图的外在视觉冲击力直入人心,通过形式传达给受众强烈的情感。这种持久和震撼实则是图像的内在视觉冲击力,饱含着情绪、矛盾和冲突,在无声的镜头语言中缓缓流淌,深深地感染着受众的心理活动。《悬崖上的天梯》组图便采用了鸟瞰角度、俯角描述了四川省“悬崖村”的面貌,其中一个俯角拍摄上学的孩子排着队艰难爬坡的场景,画面的纵深感,小孩无助的眼神,图像蕴含的内在情感和能量足以征服每一个读者。
三、“物联网”倡议图像舆情理路:整合媒介,引导情绪
5G技术下,“人联网”走向移动“物联网”,媒介平台的交互性传播模式提升了舆情事件信息传播的速度、广度和深度,图像文本成为储存、集中、发散、牵引事件走向的关键场域。在升维空间中,用户依据喜好选择场景进行双向叙事性交流,“把关人”借助视觉元素入嵌锚定网络空间正向传播调性,影像共通、多元、多向开拓下沉市场消极情绪,积极顺应**总书记提出的“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方针愿景。(一)用户与场景互动:情感共享,体验叙事“物联网”是基于互联网、传统电信网等的信息承载体。“物”释放的信息对用户的爱好、习惯、需求等进行精准描绘,形成极具用户个性、特性的内容载体和渠道呈现,即定制化服务。在“万物皆媒”时代,借助边缘智能下的场景感知提升用户的洞察力与体验,增强人与网络、各个移动终端的融合,延伸场景入口的宽度、便捷度和智能度,优化工作和生活的效率和服务能力,成为传媒业和其他平台、产业争夺的焦点。
目前的场景入口主要是内嵌于具有较大流量规模平台的小程序,传媒业基于场景的流量分配带来的用户体验、用户需求切合度的体验以及场景提供差异化
。在此背的体验积极布局增强用户体验的边缘场景[7]
景下,聚焦于微信小程序的场景入口延伸至视频网站、游戏客户端、博物馆、咖啡馆等网络环境与生活空间,线上线下的跨界融合,带来更加多元的叙事场景,实现了场景和用户、端和端的情感互通共享。
5G时代,根据人们工作、生活场景特性进行媒介内容和体验精准化分发成为常态,边缘智能实现“补偿性媒介”的可能,通过一个个场景将一切供给、需求建立深度连接,以侧重视听觉场景与交互场景为基础建构叙事场域,为情感体验打开入口。(二)“把关人”的固守:阻滞谣言,正向传播高速率、低延时的峰值速率和用户体验将使“无时不有、无处不在、万物互联”的时代真正来临,给图像传播带来大量衍生应用和服务,如实时在线游戏、虚拟现实和超高清视频流。平台信息的丰富性、传播速率飙升、交互性传播模式兴起和“把关人”的宽容化成为滋生谣言的温床,因此固守网络舆论监督的表达、
阻滞非理性群体性聚集及引导图文言论正向传播对于
理智化个体、理性情绪网络空间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边缘智能背景下,技术的革新释放出社会话语效能,干预和治理偏态舆情。例如,新冠肺炎抗疫过程中,一网友发布多条视频造谣“武汉医院走廊尸体无人处理”,引发舆论。发布者用心险恶,从境外首发视频、配音再制作,在其拒绝微博站方的核实和相关求证后,谣言很快便不攻自破,随即国务院推出“互联网+督查”平台以阻止谣言发酵,稳定大众情绪。(三)开拓下沉市场:影像共通,纾解情绪在空间性影像场景中,对外传播沉淀政治意蕴、延续政治能量、发挥政治效能,打造由视觉感官通道为主引领其他感官通道数发的体验性修辞,“一带一路”衍生的影像产品挪移与衔接言说中国与沿线各国交融的发展命运,充盈着历史使命感,蕴含着各国间的互通情感。在突发和不可控因素下的舆情事件中,“图文资讯+短视频新闻”的信息矩阵上行,加速填平了网民间的“数字鸿沟”,切实体悟攻克难关,收获建设果实的欣喜,激发全国人民的情感共鸣。尤其知识素养和媒介素养整体偏低的农村以及边远县城是公共舆情事件传播及防治的薄弱环节,沉浸式媒体设备抓住“下沉”市场并传递信息,借力宣传和扩散,倡议短视频、直播等多元化渠道牵引受众视线,渲染影像场景,聚合注意力。
四、结语
5G时代“物联网”的出现有利于推进媒介整合,打破体悟界限,缔造出情感共通空间。根据场景调配、信息“把关”主动权的重获、构造认同情感话语,进一步拓宽包括“下沉”市场的新闻内容生产,从而利用边缘智能的低时延、高速率强化地区与地区、群体与群体间的相互认同感和情绪导向,沉淀集体记忆。参考文献:
[1] 彼得·伯克.图像证史[M].杨豫,译.北京大学出版
社,2008:9.[2] 何伟.图像与对外政策——艾兰·库尔迪和英国关于欧
洲难民危机辩论[J].世界经济与政治,2015(12):74-91+158-159.[3] 阿恩海姆(美).走向艺术心理学[M].丁宁,译.郑
州:黄河文艺出版社,1990:68.[4] 贾煜洲,贾京生.美凝服饰 情系色彩——论西南少数
民族服饰色彩应用的科学性与艺术性[J].艺术设计研究,2018(02):50-53.[5] 陈敏.色彩与情感:《无双》“反转”叙事的双重驱动
[J].电影评介,2019(02):110-112.[6] 董子冰.《低俗小说》色彩与镜头语言的表达探究[J].
电影文学,2019(18):93-95.[7] 喻国明,李凤萍. 5G时代的传媒创新:边缘计算的应
用范式研究[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43(01):65-69.作者简介:何瑜昇(1996—),女,湖南长沙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新媒体与社会文化。
49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