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调”琢“精品”
——浅谈学校精细化管理
范里镇后峪小学 2011年4月19日
“精调”琢“精品”
——浅谈学校精细化管理
老子曰:“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宏大的事物和点滴的微小是有着紧密联系的。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理念和文化,它是将常规管理引向深入的基本思想和管理模式。“精”者,去粗也,不断提炼、精心筛选,找到解决问题、完成任务的最佳方案,“更”出一片新天地;“细”者,入微也,究其根由,仔细为之,把握事物内在联系及规律性,精心设计,“调”出一条阳光道;细微执行,自然“立”出一块金招牌。
一、质量提升,要创新思想观念
创新是管理的永恒主题,只有不断地更新观念,才能不断地创新工作思路并在创新中不断地否定自我,不断地取得了进步。观念的转变只能应对当前,观念的创新才能把握未来。
我们提出了办“体系完整、结构合理、协调发展、人民满意”教育的目标。要实现以上规划发展目标,我们决不能满足于目前现状和成绩,而要从我们学校长足发展的战略眼光去审视学校的精细化管理。目前学校在领导的高度关注与支持下,有着的最佳发展机遇,但我们学校地处临近县城,长期以来教师队伍不稳定,教师素质的提升长期围绕着我们,粗放式管理造成的教学质量低下是我们学校管理的瓶颈,要改变现状,应尽快适应外部的竞争,必须做到思想上的进一步解放,观念上的进一步创新,管理体制机制上的进一步改革,管理上的进一步提升,要不断引发和增强
教师观念意识的创新,不断提升教师对教育及局内竞争的应变,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二、质量提升,要精细推进过程
局部细微的弱点都将最终导致全局的崩溃,所以我们的管理工作要体现追求质量最大化这一学校发展的本身特质,就必须注重细节,精益求精。
1、精细校园环境管理,使校园更和谐。
校园环境管理是学校的大管理,它涉及的内容应有:学生一日常规,校园环境卫生,教师办公室环境,校园文明用语,舍、堂、所卫生,后勤节水节电等。这些工作,每天都要责任到人;这些管理,每天都要安排专门人员进行检查督促。学校管理者千万不能忽视这些工作,往往有时由于这些看似细小的工作未做好而出大问题,而影响学校全局。反之,这些工作做细了,做实了,会使校园显得更有序、更文明、更和谐。 2、精细课堂教学管理,使课堂更精彩。
现代化工厂里,当车间流水线生产某一产品时,道道有人把关,个个有人检验,管理程序非常严密细致,因而生产效率极高。课堂也犹如工厂的生产车间,但不同于生产车间。两者的共同之处是,管理都要有序化、精细化;而两者的不同之处,工厂车间生产的产品是死的,而课堂上所教的学生是活的,因而方法不同:工厂车间是采用一层不变的生产程序,而学校课堂是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然而,如果课堂缺失有序、精细的教学过程,就
不可能获得课堂教学的高效率。何谓课堂教学的有序、精细?我以为要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1)精心设计教案和学案,使教与学合一、和谐。 (2)精心设计教学目标、课堂提问、课堂练习,使课堂教学有较强的目的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3)精心设计课堂教学过程,使课堂“五主”得以充分发挥。课堂教学过程应力图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①导入新课要注重考虑激发学习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②教学目标(对学生来说是学习目标)要明确地告诉学生,让学生明了本堂课的学习任务;
③采取“五环探构”的教学模式,给学生自读教材、尝试解决问题的时间和机会,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和自学能力; ④注重师生互动研讨,充分让学生开展课堂小组合作讨论、交流,让学生敢于探索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⑤允许学生在课堂讨论问题时发生错误,教师应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生的错误帮助进行分析,指出其错误的原因,启发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获得正确的知识结论,共同探索、揭示一些知识的规律;
⑥采取“当堂训练”、“堂清检测”的方法,教师要预先在学案上设计好训练题,让学生进行当堂巩固练习,及时堂清反馈,发现问题教师再予以纠正。
⑦在课末教师要留有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我总结:本堂课学到了哪些知识,掌握了哪些技能或方法,应特别注意哪些问题等;让学生反思质疑:我还有哪些问题还没弄懂等。(学案上专门设计好这一过程)
⑧课将结束时,教师还应设计好一个带有进一步探索性的问题,留给学生课后思考完成。
(5)潜心研制既紧张有愉快的和谐课堂氛围,使学生的注意始终保持集中,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激活状态,使学生的心境始终感到愉悦。
3、精细考核制度管理,使考核更科学。
要使学校各项工作都有成效,必须建立精细的考核制度。精细的考核制度体现于各个管理层面,体现于符合本校现有实际状况,体现于可操作性,体现于奖惩分明等方面。当然,这些制度的建立必须经过一个从教师中来、到教师中去、反复讨论、反复修改、不断完善的过程,这样考核制度才能更科学、更有效。 4、精细分层分块管理,使效率更提高。
学校是一部大机器,这部“机器”的运作全靠各部门、各条线、各员工这些“零件”作用的发挥。因而,学校精细化的管理,又是一个分层、分块的管理。校长必须授权于中层管理者,放手让他们管理好自己所分管的一块工作,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他们在管理中所取得的成绩。惟有这样,才能提高学校整体工作的效率,才能获得学校工作的佳绩。
三、质量提升,要体现校园活力
学校精细化的管理不能是机械、僵化的管理,而应突出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渗透情感交流的管理方法,使精细化的管理收到最大值的绩效。“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健康理念已深入人心。学校要让每天整齐规范的摆臂运动成为学校课间操和大课间的出操礼仪,让强健有力的摆臂和师生的羽毛球、跳绳、乒乓球课外活动,成为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另外,定时组织学生或诵读《三字经》、《弟子规》等经典,或齐唱红歌,或文艺表演,按时参加镇中心校组织的艺术节活动和“六一”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能丰富师生活动内容和形式,使师生身心两方面均得到了健康的发展。同时,也能实现激情大课间,活力满校园。
四、质量提升,要凸显精品意识
精细化不是管理的终极目标,而是管理的一种境界,它既不能一蹴而就,也不是高不可攀,它就存在于学校日常工作的每个细节之中。只要我们用心去对待,持之以恒,点滴积累,聚沙成塔,它必将结晶并升华为学校的优异品质。
在今后的工作中学校要紧紧围绕“质量”和“管理”两个关键词核心,树立精心安排,精确决定、精明管理、精打细算、细化目标、细分责任、细致工作、关注细节的观念。强化创新意识、质量意识、特色意识,我们需要改变心浮气躁、浅尝辄止、半途而废的毛病,按照精心、精细、精品的要求去做我们的各项管理
工作,凡事都应精细化,把小事做细、做新、做精、做实。将我们的学校建成制度规范、秩序井然、卫生清洁、环境优美、学生文明好学、教师敬业奉献、干部团结向上的和谐校园。
范里镇后峪小学
2011.4.1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