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名称 工程编号 交底内容: 交底部位 日期 基础承台、底板施工 1、施工准备 1.1 材料及主要机具: 1.1.1 采用商品混凝土。 1.1.2 钢筋:钢筋的级别、直径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有出厂证明书及复试报告,表面无老锈和油污。 1.1.3 垫块:用1∶3水泥砂浆埋22号大烧丝提前预制成。 1.1.4 火烧丝:规格18~20号铁丝烧成。 1.1.5 外加剂、掺合料,根据施工需要通过试验确定。 1.1.6 主要机具 1.1.6.1 浇筑混凝土:插入式振捣器、平尖头铁锹、胶皮管、手推车、木抹子和铁盘等。 1.1.6.2 绑扎钢筋:应备有钢筋钩子、扳手、小撬棍、铡刀(切断火烧丝用)、弯钩机、木折尺以及组合钢模板等。 1.2 作业条件: 1.2.1 防水保护层已经完毕,并经监理验收通过。 1.2.2 修整桩顶混凝土:桩顶疏松混凝土全部剔完,如桩顶低于设计标高时,须用高一级混凝土接高,在达到桩强度的50%以上,再将埋入承台梁内的桩顶部分剔毛、冲净。如桩顶高于设计标高时,应预先剔凿,使桩顶伸入承台梁深度完全符合设计要求。
- 1 -
1.2.3 桩顶伸入承台梁中的钢筋应符合设计要求,钢筋长度不够时,应予以接长。 1.2.4 应将槽底虚土、杂物等垃圾清除干净。 2、操作工艺 2.1 工艺流程: 核对钢筋半成品 → 地梁钢筋绑扎→ 承台钢筋绑扎→ 底板钢筋绑扎→ 柱、墙钢筋插筋→ 预埋管线及铁活 → 绑好砂浆垫块→ 组装外墙上翻300钢模板→ 模板预检 → 浇筑混凝土→养护 2.2 钢筋绑扎: 2.2.1根据本工程结构特点和目前应用情况,钢筋接头形式拟采用如下几种:基础梁、底板钢筋接头,采用以闪光对焊接长、直螺纹连接为主,绑扎连接为附的连接方式; 2.2.2 承台梁、底板的底层钢筋保护层用预制高标号砂浆垫块垫起;上层网片采用加焊止水钢板的钢筋马凳架起,马凳间距1.500×1.500m呈梅花状布置。 2.2.3 核对钢筋半成品:应先按设计图纸核对加工的半成品钢筋,对其规格、形状、型号、品种经过检验,然后挂牌堆放好。 2.2.4 钢筋绑扎:钢筋应按顺序绑扎,一般情况下,先长轴后短轴,由一端向另一端依次进行。操作时按图纸要求划线、铺铁、穿箍、绑扎,最后成型。 2.2.5 预埋管线及铁活:预留孔洞位置应正确,桩伸入承台梁的钢筋、承台梁上的柱子、板墙插铁,均应按图纸绑好,扎结牢固(应采用十字扣),其标高、位置、搭接锚固长度等尺寸应准确,不得遗漏或位移。
- 2 -
2.2.6 受力钢筋搭接接头位置应正确。其接头相互错开,上铁在跨中,下铁应尺量在支座处;所有受力钢筋和箍筋交接处全绑扎,不得跳扣。 2.2.7 绑砂浆垫块:底部钢筋下的砂浆垫块,一般厚度不小于50mm,间隔1m,侧面的垫块应与钢筋绑牢,不应遗漏。 2.3 基础模板施工 2.3.1、承台底板基础模板采用砖模板,120墙,外设240墙砖垛,间距4米。 2.3.2、墙壁上翻300mm部分,采钢模板拼装,钢筋马凳支撑(马凳支腿加焊止水板),钢管加固。施工缝留置成凹槽。 2.3.3、墙壁上翻部分模板,在浇筑砼后不作拆除,以确保施工缝处砼接槎平整,避免墙体砼浇筑时漏浆。 2.3.4 安装钢模板:安装组合钢模板,组合钢模板由平面模板、阴、阳角模板拼成。其纵横胁拼接用的U形卡、插销等零件,要求齐全牢固,不松动、不遗漏。 2.3.5 模板预检:模板安装后,应对断面尺寸、标高、对拉螺栓、连杆支撑等进行预检,均应符合设计图纸和质量标准的要求。 2.4 混凝土浇筑: 2.4.1 混凝土采用商品混凝土,混凝土采用汽车泵浇筑,地下室底板厚度为400mm,承台厚位900mm。 2.4.2 混凝土施工工艺: A.浇筑方向:从远至近,依次后退。采取“一个坡度,薄层浇筑,循序推进,一次到位”的浇筑方法,使混凝土暴露最小。浇筑强度大,浇筑时间最短。 - 3 - B.分层浇筑,每层厚度不宜大于400mm,以加快热量散发,并使温度较均匀,同时便于振捣密实。上层混凝土覆盖要在下层混凝土初凝前进行。 C.为防止表面出现温度裂缝,对混凝土表面进行木抹子抹面,铁滚碾压数遍,然后用铁抹子压实收光,避免水份过快散失出现干缩裂纹。 2.4.3 承台梁浇筑混凝土时,应按顺序直接将混凝土倒入模中;如甩槎超过初凝时间,应按施工缝要求处理。 2.4.4 振捣:应沿承台梁浇筑的顺序方向,采用斜向振捣法,振捣棒与水平面倾角约30°左右。棒头朝前进方向,插棒间距以50cm为宜,防止漏振。振捣时间以混凝土表面翻浆出气泡为准。混凝土表面应随振随按标高线,用木抹子搓平。 2.4.5 养护:混凝土浇筑后,在常温条件下12h内应覆盖保温养护。 2.5 冬期施工: 2.5.1 钢筋焊接在室外焊接时,最低气温不宜低于-20℃,且应有防雪挡风措施。焊接后的接头严禁立即碰到冰雪。 2.5.2 拌制混凝土时,骨料中不得带有冰雪及冰团,拌合时间应比常温规定时间延长50%。 2.5.3 基土应进行保温,不得受冻。 2.5.4 混凝土的养护应按冬施方案执行。混凝土的试块应增加二组,与结构同条件养护。 3、质量标准 3.1 钢筋分项工程: 3.1.1 保证项目: 3.1.1.1 钢筋的品种质量,焊条、焊剂的牌号、性能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 4 -
和有关标准的规定。 3.1.1.2 钢筋表面必须清洁。带有颗粒状或片状老锈,经除锈后仍留有麻点的钢筋,严禁按原规定使用。 3.1.1.3 钢筋的规格、形状、尺寸、数量、间距、锚固长度、接头设置,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 3.1.1.4 焊接接头、焊接制品的机械性能,必须符合钢筋焊接及验收的专门规定。 3.1.2 基本项目: 3.1.2.1 绑扎钢筋的缺扣、松扣数量不超过绑扣总数的10%,且不应集中。 3.1.2.2 弯钩的朝向应正确。绑扎接头应符合施工规范的规定,搭接长度均不小于规定值。 3.1.2.3 用Ⅰ级钢筋制作的箍筋,其数量符合设计要求,弯钩的角度和平直长度应符合施工规范的规定。 3.1.2.4 对焊接头无横向裂纹和烧伤,焊包均匀。接头处弯折不大于4°,接头处钢筋轴线位移不得大于0.1d,且不大于2mm。 3.1.2.5 电弧焊接头焊缝表面平整,无凹陷、焊瘤,接头处无裂纹、气孔、焊渣及咬边。接头处绑条沿接头中心线的纵向位移不得大于0.5d,且不大于3mm;接头处钢筋的轴线位移不大于0.1d,且不大于3mm;焊缝厚度不小于0.05d;焊缝宽度不小于0.1d;焊缝长度不小于0.5d; 3.2 模板分项工程: 3.2.1 保证项目: 3.2.1.1 模板及其支架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其支架的
- 5 -
支承部分有足够的支承面积。 3.2.1.2 模板安装在基土上,基土必须坚实并有排水措施。 3.2.2 基本项目: 3.2.2.1 模板接缝处接缝的最大宽度不应大于1.5mm。 3.2.2.2 模板与混凝土的接触面应清理干净,并采取防止粘结措施。粘浆和漏涂隔离剂面积累计不大于1000cm2。 3.3 混凝土分项工程: 3.3.1 保证项目: 3.3.1.1 混凝土所用的水泥、水、骨料、外加剂等必须符合施工规范和有关标准的规定。 3.3.1.2 混凝土的配合比、原材料计量、搅拌、养护和施工缝处理必须符合施工规范的规定。 3.3.1.3 评定混凝土强度的试块,必须按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107?7)的规定取样、制作、养护和试验,其强度必须符合施工规范的规定。 3.3.1.4 对设计不允许有裂缝的结构,严禁出现裂缝;设计允许出现裂缝的结构,其裂缝宽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3.3.2 基本项目: 3.3.2.1 混凝土应振捣密实,蜂窝面积一处不大于200cm2,累计不大于400cm2,无孔洞。 3.3.2.2 任何一根主筋均不得有漏筋。 3.3.2.3 无缝隙无夹渣层。 4、成品保护
- 6 -
4.1 安装模板和浇筑混凝土时,应注意保护钢筋,不得攀踩钢筋。 4.2 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一般不小于50mm。其钢筋垫块不得遗漏。 4.3 冬期施工应覆盖保温材料,防止混凝土受冻。 4.4 拆模时应避免重撬、硬砸,以免损伤混凝土和钢模板。 5、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5.1 蜂窝、露筋:由于模板拼接不严,混凝土漏浆造成蜂窝;振捣不按工艺操作,造成振捣不密实而露筋。 5.2 缺棱、掉角,配合比不准,搅拌不均匀或拆模过早,养护不够,都会导致混凝土棱角损伤。 5.3 偏差过大:模板支撑、卡子、拉杆间距过大或不牢固;混凝土局部浇筑过高或振捣时间过长,都会造成混凝土胀肚、错台、倾斜等缺陷。 5.4 插铁钢筋位移:插铁固定不牢固,振捣棒或塔吊料斗碰撞钢筋,致使钢筋位移。 技术负责人: 交底人: 接交人:
- 7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