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泉州实验中学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试卷初一历史试卷(新人教)

来源:一二三四网


泉州实验中学2010—2011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

初一年历史试卷

班级 姓名 座号

一、选择题(40分)

1. 北京人过着群居生活的主要原因是( ) A.北京人生活地区丛林茂密 C.农业不发达

B.当时的野兽凶猛 D.生产力水平低下

2. 右图反映的是哪一早期人类的生活情况?( ) A.北京人 C.半坡人

B.元谋人 D.河姆渡人

3. 促使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过上定居生活的最主要原因是( ) A.使用陶器 C.能建造房屋

B.农业生产的发展 D.火的使用

4. 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建造房屋的样式不同,主要原因是( ) A.种植的农作物不同 C.制作的陶器不同

B.使用的工具不同 D.自然环境不同

5. 2005年5月,台湾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在一篇祭文里强调:“炎黄子孙不忘本,两岸兄弟一家亲。”“炎黄子孙”的说法与下列人物有关的是( ) A.炎帝和黄帝 C.禹和启

B.尧和舜 D.商汤和周武王

6. 班上来了一位新同学,他自我介绍说:“我的姓和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的名称是一样的”。他的姓是( ) A.夏

B.商

C.周

D.秦

7.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礼记》),我国“家天下”开始于( ) A.黄帝

B.禹

C.启

D.秦始皇

8. 史载:“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反映了西周( ) A.实行禅让制 C.确立世袭制

B.实行分封制 D.推行郡县制

9. 公元前771年,犬戎攻破镐京,杀死周幽王,西周灭亡。这一年应该是在( ) A.公元前7世纪70年代 C.公元前8世纪70年代

B.公元前7世纪80年代 D.公元前8世纪80年代

10. 以下不能反映西周政治经济情况的是( ) A.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B.建筑物上开始使用瓦

C.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D.管仲相桓公,霸诸侯

11. 齐桓公能首先称霸的最主要原因是( ) A.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 C.重用管仲,大胆改革

B.拥有山海鱼盐之利 D.葵丘会盟

12. 六国合纵抗秦谋略没有成功的主观原因是( )

A.秦国用贿赂.威胁手段破坏合纵 B.秦国用“连横”策略破坏“合纵” C.五国间“朝秦暮楚”,立场不坚定 D.秦国实力强大 13. 战国时期,出现各国改革的决定因素是( ) A.生产力的发展 C.各国君主支持

B.封建主义已形成 D.私田的出现和扩大

14.《尚书》:“惟殷先人,有典有册”。据此可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 )

A.炎帝、黄帝时期

B.夏朝

C.商朝 D.西周

15. 目前世界上已发现最大的青铜器是( )

A.四羊方尊 B.青铜立人像 C.毛公鼎 D.司母戊鼎 16. 和孔子生活在同一时代,又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是( ) A.庄子

B.孟子

C.韩非子

D.老子

17. 故宫里有一块牌匾上写着“中正仁和”,其中“仁”的思想来自于( ) A.法家

B.墨家

C.道家

D.儒家

18. 墨子思想中体现了追求与建立和谐.稳定的社会主张的是( ) A.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倚 B.兼爱.非攻

C.仁者爱人,为政以德 D.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 19. 下列主张中,最能体现“可持续发展”这一思想的是( ) A.兵无常势,水无常形 C.仁者爱人,为政以德

B.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 D.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倚

20. 都江堰是蜀郡太守李冰父子主持修建的,它修建于( ) A.战国时期 二.、辨析题(9分)

21.孟家女哭长城的传说真实地反映了秦朝残暴统治的历史。 错误: 理由:

22.禅让制是原始社会推举产生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开始于禹。 错误: 理由:

23.问鼎中原的成语典故讲述的是晋文公打败楚军,一跃成为中原霸主的故事。 错误: 理由:

三、材料解析题(41分) 24.(10分) 材料一:见图

材料二:20世纪20年代以来,在中国发现了众多原始 人类遗址。其中,旧石器时代初期„„除元谋人. 蓝田人.北京人外,还有„„辽宁金牛山遗址等。 ——《新中国的考古发现与研究》

材料三:北京人使用的石器

B.春秋时期 C.秦朝

D.西周

(1)根据材料一,指出原始人类遗址比较集中的分布在什么地方?(2分)为什么?(2分)

(2)根据材料一,指出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位于哪一流域?(2分)

(3)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指出众多原始人类遗址的发现说明了什么问题?(2分)

(4)从材料三中,你获取了哪些历史信息?(至少2条)(2分)

25.(12分)

材料一:《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 材料二:公元前356年,秦国开始变法,主要内容是:①编制户口,加强刑罚;②奖励生产;③奖励军功;④承认土地私有;⑤推行县制;⑥统一度量衡 (1)以上材料反映了战国时期秦国的什么历史事件?(2分)

(2)该国变法内容中,最能体现改革性质的措施是什么?(2分)

(3)对后世政治制度影响最深远的措施是什么?(2分)

(4)最不受当时特权阶级奴隶主旧贵族欢迎的措施是什么?(2分)

(5)由于变法触犯了旧贵族的利益,“商君”最后惨遭车裂而死,有人说变法因此失败了。你认为呢?说说理由。(4分)

26.(11分)

材料一:“孔子开创了民间自由讲学的先河,一个中国学术思想史的黄金时代便开始出现,他光芒四射,灿烂夺目,成为人类文化发展史上最富丽的时代。”摘自李定一的《中国史纲》

材料二: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的飞速发展促使了商业繁荣和城镇兴盛,传统的社会秩序受到猛烈冲击。在各国竞相改革的风潮中,拥有文化知识的士人四处游说讲学,极大地开阔了视野,促使他们独立思考和创造性地探索。社会上不同政治思想派别的代表人物,对各种问题提出了不同的见解,涌现出一批做出了开创性贡献的学术大师,形成思想领域中百家争鸣的局面。

(1)材料一中“孔子开创了民间自由讲学的先河”指的是哪一史实?(2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 “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

(3)战国时期,哪一家的学说最受当时统治者重视?(2分)

(4)哪一家的思想更适合于稳定时期的统治?(2分)

(5)市场上假冒伪劣产品时有出现,要杜绝这种现象应借鉴哪一家的主张?为什么?(3分)

27.(8分)

材料一:“通大川,决壅塞,凿龙门„„疏三江五湖,注之东海,以利黔首。”

——《吕氏春秋》

材料二:他一心治水,在外多年,三过家门而不入。他率领民众,夜以继日,不

畏劳苦,终于获得成功。 ——摘自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三: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华阳国志》

(1)材料一.二反映的是传说时代的哪一事件?(2分)

(2)依据材料一.二,指出他“治水”采用的是什么方法?(2分)

(3)材料三反映的是都江堰建成后哪一地区的情况?(2分)

(4)为什么都江堰被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请你说说理由。(至少两点)(2分)

四、问题探究(10分) 28.(10分)《战国形势图》

(1)A_ B_ C_ D_ E_ F_ G_ (7分)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哪个国家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并说出理由。(至 少两点)(3分)

泉州实验中学2010—2011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

初一年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40分) 1 D 11 C 2 C 12 C 3 B 13 A 4 D 14 C 5 A 15 D 6 A 16 D 7 C 17 D 8 B 18 B 9 C 19 B 10 D 20 D 二、辨析题(9分)

21.错误: 传说真实地反映历史 理由: 长城的修建史实才能真实反映历史;传说带有夸张、虚构成分,须经

考古证实才能真实地反映历史

22.错误: 开始于禹 理由: 开始于尧;结束于禹。

23.错误: 问鼎中原

理由: 退避三舍才是。问鼎中原是楚庄王成为霸主的故事 三、材料解析题(41分)

24.(1) 大江、大河流域 ; 土地肥沃、水源充足 (2) 长江流域

(3) 充分说明我国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

(4)北京人使用打制石器;打制石器种类多;打制石器粗糙 25.(1) 商鞅变法 (2) 承认土地私有 (3) 推行县制 (4) 奖励军功

(5) 商鞅变法是成功的。因为秦孝公重用商鞅实行变法的目的是变法图强,而秦国通过商鞅变法富强起来,国力大增,为以后兼并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目的实现了,所以是成功的。

26.(1) 创办私学 (2) 生产力的飞速发展 (3) 法家 (4) 儒、道、法兼具

(5) 法家。符合当时历史发展趋势;符合封建统治者建立中央集权的需要。

27.(1) 大禹治水 (2) 疏导 (3) 四川地区(成都平原)

(4) ①维护了生态平衡,保护了自然环境;②具有科学性,代表了当时世界先进的水利工程水平;③防洪、灌溉并举,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至今仍发挥着重要作用;④体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勇敢,是人类征服自然、协调与自

然关系的成功典范。 四、问题探究(10分)

284.(1)A_ 秦 B_ 楚 C_ 齐 D_ 燕 E_ 赵 F_ 魏 G_ 韩 (2) 秦。①商鞅变法;②地理优势;③正确的外交策略;④六国内部不团结,相互损耗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