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确指导MS2000激光粒度分布仪的操作及注意事项。 2 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MS2000激光粒度分布仪的操作步骤、常规故障及处理方法、注意事项、保养规定、设备验证、设备确认及其他说明。 3 操作步骤 3.1 操作前检查
3.1.1 仪器各连接正常。 3.1.2 样品测试管路清洗干净。 3.2 操作步骤
3.2.1开启稳压电源、打开主机电源、主机预热30分钟。
3.2.2打开电脑、进样器电源,点击仪器图标,输入操作人员姓名,点击工具条上的“新建空白文档”→“测量”,选择“手动”项,开启进样器上的循环键、转速键,查看测量背景值图形,如果阴影部分沿X轴依次递减,第一条柱状条不超过100,激光强度在70%以上,则认为仪器光学部分是洁净的,可以进行正常操作分析。
3.2.3开启进样器上的超声功能,加入分散剂后,观察烧杯,如有气泡需及时清除。点击“选项” “文档”按提示输入各项内容,点击“开始”后按程序提示操作,加入样品量至遮光度在10%~20%之间,点击“测量”键。测试过程自动结束,点击“分析结果”查看测试结果,点击“保存”→“打印”打印测试报告。
3.2.4 按下转速键、循环键,拉起螺旋浆,取出烧杯,分两次清洗循环系统,往烧杯中加入800mL蒸馏水。 4 设备验证、设备确认 4.1确认周期:半年。
4.2用D50为6.8的标准二氧化硅代替未知样品, 确认标准二氧化硅测定值在允许误差范围【D50:(6.8±0.6)µm】之内。 4.3 确认设备标识符合规定要求。 5 常见故障及处理方法
常见故障分类、可能存在原因、处理方法见表1:
表1 常见故障分类、可能存在原因及处理方法
序号 故障分类 可能存在原因 1、 镜片脏 2、 镜片有划痕 3、 镜片装得过紧或过松 4、 水循环不稳定,有气泡或杂质 5、 样品池出入水位置颠倒 1、 周围电磁干扰 2、 连接电缆松动或计算机控制端口设置错误 仪器内部漏光 样品池污染 分散介质中存在气泡或杂质微粒 测量样品性质或测试条件发生变化 没开循环泵 高压电容损坏 搅拌器故障 1、 测试皿污染 2、 循环管道内有气泡 3、 测试皿安装未到位 处理方法 1、 清洁镜片 2、 调换镜片 3、 重新安装镜片 4、 清除水循环中气泡或杂质 5、更正出入水位置 1、 重启电脑 2、 连接电缆重新插接或重新设置端口 检查仪器盖板是否严密 清洗样品池 排除气泡,清除杂质 用标准样品校验 样品分散后打开循环泵 更换高压电容 电机内部或与外壳短路 1、用乙醇浸泡并清洗测试皿 2、检查循环管路是否破裂 3、重新安装测试皿 1 自动对光失败 2 3 4 5 6 7 8 9 显示器失去通讯 电子背景测量失败 背景测量时出现小峰 背景测量时波动大 (背景不够稳定) 测定结果异常 样品加入浓度始终很低 超声波无震荡信号 搅拌器不工作 10 测定结果误差大 6 注意事项
6.1 仪器放置在无明显振动的操作台上,环境温度15℃~30℃,环境湿度≤75%。 6.2 测试前后充分清洗样品池及循环系统。
6.3 遮光度稳定(通常30s),其数值稳定时再开始测量。
6.4 在未加入样品前,显示器右方的测量数据柱状图应是随机变化的,且柱状数据条的高度一般不超过5。
6.5 氢氧化钴、草酸钴、氧化亚钴等样品测定时可不加分散剂。
6.6 当样品颗粒比较细时,样品可适当少加,降低激光的遮光度,以测试蓝光遮光度不超过要求为准。 7 保养规定
保养规定及频率见表2:
表2 保养规定及频率
序号 1 2 3 项目 仪器表面清洁 样品池及循环系统 样品池 频率 每次使用前、后 每次使用前、后 一次/半年 责任人 操作人 操作人 专人 8 其它说明
8.1 适配电源电压:220V±22V。 8.2 粒度测定范围:0µm~10000µm。 9 记录
9.1《测量设备管理台账》 9.2《测量设备校准记录》 9.3《仪器维护保养记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