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2 ・ 山西医药杂志2012年3月第4l卷第3期上半月 Shanxi Med J,March 2012,Vo1.41,No.3 the First 血管成像上表现为:壁冠状动脉在心肌内走行一段距离后 又浅露于心肌表面,即“上下台阶征”_5]。壁冠状动脉较邻 检测及其临床意义.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2009,7(1): 2O一24. 近两端正常走行的血管略细,边缘稍模糊。心肌桥是覆盖 于壁冠状动脉上的等密度软组织结构,采用128层螺旋CT 的曲面重组技术、血管探针技术可明确判断心肌桥的整体 结构,也可同时测定壁冠状动脉的长度,在收缩舒张期的狭 窄程度及检测心肌桥的位置及深度_6]。128层螺旋CT还 [2]李东,郭新娟,于铁链,等.心肌桥的影像学进展及l临床意义. 中华心血管杂志,2010,38(1i):1048一i050. [3]Alegria JR,Hermann J,Holmes DR Jr,at a1.Myocardial bridging.Eur Heart J,2005,26:1159—1168. [4]杨立,赵林芬,卢才义,等.心肌桥和壁冠状动脉多层螺旋CT 与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对照.中华放射学杂志,2006,4O(11): 1146—1149. 能发现心肌桥近远段的动脉粥样硬化改变以及心肌缺血等 情况。 [59 Zeina AR,Odeh M,Blinder J,et a1.Myocardial bridge:evalua— tion on MDCT.Am Heart J,2007,188:1069—1073. 总之,128层螺旋CT具有无创、低风险和高检出率的 优点,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正逐渐成为一种无创而有效 的诊断和评价心肌桥的方法,可应用多种后处理方式对心 肌桥做出准确诊断并显示其形态学特征,今后在冠状动脉 [6]彭泽华,蒲江,白林.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心肌桥一壁冠状动 脉的CT表现.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09,20(i):36—40. (收稿日期:2011-12-20) 疾病诊断中将会有更广阔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刘世合,李春卫,马子堂,等.双源CT对心肌桥一壁冠状动脉的 作者简介:昊江,女,1975年1O月生,主治医师,山西省心血 管病医院,030024 胶囊内镜诊断小肠疾病28例分析 江苏省如皋市中医院(226500) 沙 兰 吴元祥 沙夕华 我院于2010年1月引进重庆金山科技(集团)有限公 司OMOM胶囊内镜运用于临床,已成功开展45例,其中疑 似小肠病变经胶囊内镜检查病例28例,取得了较好诊断效 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样便后就可吞服胶囊,服用胶囊2 h内必须禁食、禁水,2 h 后可少量进水,4 h后可进食半流质,允许自由活动,检查 完成后,患者要密切观察胶囊内镜是否随大便排出,必要 时进行腹部X线透视以观察、核实。在胶囊内镜未被证实 排出来之前,禁止进行磁共振成像(MRI)检查。 1.5观察指标:对胶囊内镜输送的图像质量及图像数量进 行观察。记录胶囊内镜在全程小肠检测中的阳性率,发现 病变的大概类型,操作过程中患者的耐受程度,有无并发症 发生,胶囊在体内是否排出来。 2结 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患者选择标准:①年龄18~7O岁;②胃肠 出血经常规检查找不到原因,疑似小肠出血者;③其他影像 学检测怀疑病变在小肠者;④怀疑小肠的炎症性肠病,但不 含肠梗阻者;⑤无法解释的腹泻、腹痛,经上、下消化道内镜 检查无阳性发现,疑似小肠病变者;⑥小肠肿瘤(良性、恶性 及类癌等)。符合上述标准者28例,年龄28~65岁,平均 50.6岁。男性22例,女性6例。出血6例,腹痛17例,腹 泻5例 28例患者行胶囊内镜检查均获成功,共检出病变27 例,其中为肿瘤5例,肠出血6例,克罗恩病3例、溃疡9 例、慢性炎症4例,1例胶囊内镜检查无阳性发现,阳性率 1.2 OMOM胶囊内镜检查禁忌证:①胃肠道梗阻、消化道 96 。胶囊在体内平均停留时间为4.5 h,仅1例在体内停 留48 h排除体外。 3讨 论 畸形、狭窄、穿孔或瘘管;②急性肠炎、放射性肠炎;③严重 贫血症;④体内植人心脏起搏器者;⑤妊娠者。 1.3 仪器设备及工作原理:选用0MOM胶囊内镜消化道 小肠疾病的诊断目前仍是临床实践中的一个难点,这 主要与小肠位置的特殊性及传统的检查方法存在诊断的敏 感性低、易误诊漏诊、间接成像、操作技术要求过高等缺陷 有关_1]。虽然小肠内镜检查技术对小肠疾病的诊断已取得 了长足的进展,但由于操作耗时,患者痛苦,仍然有许多盲 区与不足。推进式小肠镜虽能达到38 ~75 诊断阳性 无线检查诊断系统[重庆金山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由智 能胶囊、图像记录仪、影像工作站组成。吞服智能胶囊后, 胶囊随着胃肠的运动沿着消化道正常路径前进,对途经部 位连续摄像,并以无线信号方式实时传送到体外携带的图 像记录仪进行存储记录;医生利用影像工作站分析图像记 录仪所记录的图像,了解整个消化道的情况,对消化道病情 作出诊断。 率,但其操作技术要求高,时间长(15~45 min),患者极度 不适及疼痛明显 ]。加之内镜仅能达到屈氏韧带下8O~ 1.4方法:患者于胶囊内镜检查前2 d进少渣半流质食物, 检查日早餐禁食,检查前2 h,禁服任何药物,吞服胶囊前必 须进行肠道准备,可选用2O 甘露醇或硫酸镁,待排出清水 120 cm处。所以,其应用受到较大限制_3]。小肠钡剂灌肠、 核素扫描及动脉造影等均存在诊断阳性率低、定位及定性 不准确等诸多缺点,特别是对于原因不明的消化道出血,难 山西医药杂志2012年3月第4l卷第3期上半月 Shanxi Med J,March 2012,Vo1.41,No.3 the First ・243・ 以作出明确诊断。由于技术和价格原因选择性小肠动脉造 影和小肠镜在基层医院难以普及,因此对于小肠病变的检 查仍是一个盲区。胶囊内镜为非侵人性检查技术,无辐射, 无痛、无创,无交叉感染危险,无需麻醉,无导线联接,不影 特别是在基层医疗机构,易被患者接受,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戈之铮,胡运彪,高云杰,等.胶囊内镜的临床应用.中华消化 杂志,2003,23(1):7-10. 响正常工作,使用卫生安全,可直接观察全小肠黏膜,敏感 性高,对小肠病变的诊断能力优于一般传统技术。胶囊内 镜比普通药用胶囊稍大,但质地轻,表面光滑,易通过消化 [23 Zuckerman GR,Prakash C,Askin MP,et a1.AGA technical re— view on the evaluation and management of occult and obscure gastrointestina1 bleeding.Gastroenterology,2000,118:201- 221. 道,不会对人体造成直接损伤,检查时及检查后均无明显不 适_4]。Gupta和Reddy_5]研究表明,胶囊内镜对小肠病变的 敏感性达到79.0 ,特异性达到92.0 ,与小肠内镜检查 [3]Lewis BS.The history of enteroscopy.Gastrointest Endosc Clin North Am,1999,9:1. [4]陈孝,张子其.张建萍,等.胶囊内镜检查存在的问题及副作用 的初步分析.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4,12(9):2233—2236. 类似,且患者无痛苦。本研究28例患者检出病变27例,阳 性率96%,其中1例患者体内停留时间较长,发生率4 , 48 h后自行排出,无不适反应。胶囊内镜的并发症主要有 [53 Gupta R,Reddy DN.Capsule endoscopy current status in ob— scnre gastrointestina1 bleeding.Word J Gastroenterol,2007,1 3 (34):4551-4553. 胶囊滞留、肠梗阻、肠穿孔等[6],所以行胶囊内镜检查时,对 疑有肠腔狭窄等情况的患者应行全消化道钡餐及腹部CT [6]张沽,王邦茂,阎雪燕,等.胶囊内镜在消化道疾病诊断中的应 用.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7,24(3):172—176. (收稿日期:2011-11—04) 等检查进行全面评估,以免发生胶囊排出障碍。 总之胶囊内镜的问世是消化道内镜检查技术的重大发 展和突破,是一次革命性的进展,目前已公认为小肠疾病的 首选检查方法。胶囊内镜在小肠疾病诊断上的优势明显, 作者简介;沙兰,女,1971年11月生,副主任医师,江苏省如 皋市中医院,226500 超声对肾结核的诊断价值 太原市第四人民医院(030053) 陈仁彤 为探讨肾结核的超声诊断价值,提高诊断水平,本研究 回顾分析资料完整的1O例肾结核患者的超声声像图特点, 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5例为混合回声型,3例为扩张无回声型,1例为似结石 型,1例声像图无改变。5例尿结核菌培养阳性,3例尿中找 到抗酸杆菌,经抗结核治疗后病情得到控制。 3讨 论 1.1一般资料:1O例。肾结核患者均为我院2010年8月至 2011年6月的住院患者,男性6例,女性4例,年龄25~61 3.1 肾结核的诊断和临床表现:是常见的肾特异性感染, 在泌尿系统结核病中最为多见,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 岁,病程1个月至3年,9例表现为腰部不适,5例表现为尿 频、尿痛、血尿,1例无明显症状。所有病例进行了超声检查 及静脉肾盂造影、尿抗酸杆菌检查、尿结核菌培养、尿结核 进行性、破坏性的肾实质病变,原发病灶大多在肺,其次在 骨关节及肠道。30岁以上是肾结核的相对高发年龄,患者 可无任何症状,随着病情的发展,可出现尿频和尿痛、血尿 菌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查。 1.2使用仪器:美国百胜U3,探头频率(3.5~5)MHz。 1.3检查方法:检查前让患者饮水使膀胱适度充盈,采用 和脓尿、肾区疼痛和肿块、全身症状等 ]。本组病例中,9例 表现为腰部不适,5例表现为尿频、尿痛、血尿,1例无明显 症状。2例贫血、消瘦、低热、乏力等全身症状。 3.2 肾结核声像图改变的病理学基础:由于肾结核的声像 图表现是随肾结核的病理学演变过程的不同而呈现复杂多 变性,因此了解肾结核的病理学改变,是对肾结核声像图准 确分型的基础,肾结核为血源性感染造成,结核菌最初侵犯 仰卧位、俯卧位、侧卧位,经侧腰部、背部、腹部等途径,同时 让患者配合呼吸,纵、横、斜多切面扫查,并记录和存储所得 的声像图和数据。根据肾结核不同的病理阶段的声像图特 点,将肾结核声像图分为5型:①扩张无回声型(肾盂扩张 型):肾包膜欠规则,肾盂、肾盏扩张,呈指状或片状,如同积 肾脏皮质,很快侵犯肾脏黏膜,致漏斗部狭窄,造成多肾盏 扩张,皮质坏死干酪化,甚至使整个肾盏坏死液化,晚期整 个肾脏实质纤维组织增生及大量钙盐沉着,肾内造成大小 不等的钙化灶,即为油灰肾或肾自截[2],此时肾功能丧失, 称无功能肾。声像图表现肾外形不规则,为一个较强回声 光带后伴宽大声影 ],包膜隆突不平或呈结节状,肾盂、肾 水,其内为无回声区。②混合回声型(干酪空洞型):肾包膜 不规则,内可见不均匀的强回声区和囊性无回声区,伴光 点。③无回声型(结核脓疡型):肾包膜很不规则,内可见单 个或多个囊性无回声区,伴散在光点。④强回声型(纤维硬 化型):肾完全失去常态,肾包膜极不规则,内为不均匀强回 声。⑤似结石型(钙化型):肾包膜不规则,内可见多个大小 不等强回声团,后伴声影。 2结 果 盏难以显示,代之不规则团块或斑状强回声,后伴明显声 影。轻型的肾结核,肾脏破坏不明显,超声不易观察到或被 忽略,有些早期病例,造影看不出任何形态改变,应密切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