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审美启蒙教育中小班幼儿手工活动的尝试

来源:一二三四网
审美启蒙教育中小班幼儿手工活动的尝试

摘要:艺术的本质是审美的。通过审美启蒙教育,可以培养幼儿良好的思想品德和高尚情操,开拓视野,丰富他们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促进他们的智力和才能的发展。手工制作是美术教育的一部分,是幼儿非常喜欢的一项活动,在活动中幼儿直接使用双手对各种形态的、具有可塑性的物质材料进行加工、改造,制作出占有一定空间的、可视的、可触摸的多种具体艺术形象。幼儿在不断尝试成功的过程中对手工制作产生了初步的学习兴趣,根据幼儿思维具体形象的特点,在审美启蒙教育中我们充分注意审美对象的生动性、形象性和直观性。尝试操作活动中幼儿通过观察、比较、修正、完善,逐步积累了审美体验,提高审美品质。手工探索实践活动有剪纸、泥工、折纸等形式,而这些活动对于激发幼儿表现欲、拓展幼儿创造性思维是十分有效的。

关键词:审美启蒙;模仿;操作;实践

苏霍姆林斯基说:“对美的感知和理解是审美教育的核心,是审美修养的要点,没有这种修养,人的感情对于生活中的一切美好和高尚的东西会无动于衷。”艺术的本质是审美的。通过审美启蒙教育,可以培养幼儿良好的思想品德和高尚情操,开拓视野,丰富他们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促进他们的智力和才能的发展。 爱美是人的天性,对于正在成长的幼儿来说,表现尤为突出,通过审美启蒙教育,使幼儿感悟美、理解美。我们要正确引导和帮助,使幼儿的审美趣味向着健康方向发展,在实践活动中对美的事物的表现过程,也是他们接受美的熏陶过程,在精神上也得到了一定的美的享受。对幼儿进行美术教育,要注重审美意识的启蒙于培养。手工制作是美术教育的一部分,是幼儿非常喜欢的一项活动,在活动中幼儿直接使用双手对各种形态的、具有可塑性的物质材料进行加工、改造,制作出占有一定空间的、可视的、可触摸的多种具体艺术形象。幼儿在活动过程中对造型规律、装饰手段等有了初步了解,对于发展幼儿手部动作的灵活性、精确性、手眼协调能力,培养创作力及耐心、细致等个性品质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从小班就开始循序渐进地开展手工制作活动,注重对幼儿的审美启蒙,促进幼儿主动发展。

一、在模仿活动中让幼儿充分享受成功乐趣

心理学理论认为,模仿是动物界一种最基本的学习方式,也是人类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手段。孩子天生就有本能的模仿能力,整个幼儿时期,孩子无时无刻不在模仿,他们的模仿是无意识的,却时时刻刻发挥着作用。在模仿当中,常是伟大创造的开始。幼儿在手工活动中,处于好奇和好动的本能,对手工工具材料发生兴趣,有时引起自发的游戏活动,进入目的不十分明确的模仿活动,这是幼儿学习手工活动的开始。如纸工活动很少有独立创造的造型,大部是模仿为主,能按一定的顺序方法来操作完成。我就以游戏的口吻,同幼儿边玩边做,奶奶过生日时,用笔画长寿面、还可把纸撕成长条、用泥搓成面条、用剪刀剪等表示长寿面送给爷爷奶奶,这样,在边玩边做的同时,在模仿活动让幼儿充分享受了成功的乐趣。幼儿在尝试中体验成功,在成功中感受自己的能力。

在不断的成功过程中幼儿对手工制作产生了初步的学习兴趣,根据幼儿思维具体形象的特点,在审美启蒙教育中我们充分注意审美对象的生动性、形象性和直观性。小班幼儿刚入园时不会画不会剪,所以我首先让环境去影响幼儿,使幼儿能够在富有艺术氛围的环境中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开学初我在活动室一角专门布置出一个美工区,摆放了一些新颖别致的绘画、手工作品,让幼儿观察、欣

赏,投放了一些适合的材料,引起他们创作的兴趣。带幼儿参观各班级的环境,看到老师们用酸奶瓶做的娃娃;用废纸箱作成的汽车;孩子们一个个瞪大眼睛,流连忘返。我还发动家长一起收集生活中的手工作品,让家长上网查阅、打印相关内容带到幼儿园来,我和幼儿一起欣赏布置美工区。每一次幼儿的作品我都尽可能的用各种形式展示出来,有时连接悬挂起来,有时贴在玻璃上,供幼儿课余时交流,这此奇妙的变幻使幼儿兴趣更为浓厚。 二、在尝试操作中让幼儿逐步提高审美品质

美的事物能激发人们的情绪情感,与学前儿童的认识特征和情感特征是吻合的。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心理需求,必须选择形式多样、活泼生动的教育方法。小班初期幼儿手部肌肉发育不成熟,我就从最简单最基础的粘贴活动开始,准备各种颜色、形状的几何图形,五颜六色的彩纸给幼儿视觉的感受和刺激,能引起他们的遐想,培养了幼儿初步的色彩感和形体感。当孩子们粘贴技能提高了,不满足于这些活动时,我又提供珠子、珠片,让孩子粘贴小动物。当孩子们的粘贴技能提高了,我就开始让孩子自己来撕纸。在孩子很小的时候,第一次接触纸,是一种无意识的创作。我们就要将幼儿的这种无意识培养成他自身的有意识行为。首先,我让孩子们从最简单的开始练习,如:撕“面条”,就是撕成一条一条的。撕得宽的叫“宽面”;细的叫“细面”;歪歪扭扭的叫“方便面”;螺旋的叫“意大利空心面”,还可以撕出新的面条造型。每一个小朋友都撕出来了,我鼓励夸赞,让他们初步尝到了撕纸成功的喜悦。

一个阶段的训练后,幼儿的手部肌肉得到了一定的发展,我就培养幼儿使用剪刀的能力。开始,为让幼儿学习在纸上剪直线,我把纸裁成直条状,让幼儿剪“粉丝”。当幼儿掌握了直线的剪法之后,我又让幼儿尝试剪弧线、曲线,逐步提供一些半成品,如花朵、小草等,让他们把一朵朵花、一棵棵草沿轮廓线剪下来,布置活动室。从剪“粉丝”到剪“物体”,从单一的剪到剪贴相结合,积极参与手工活动,手眼协调不断提高。

幼儿开始把生活中直接感知的事物,尝试通过手工表现出来,如剪纸,逐渐能剪出较整齐的物体形状,把纸片折叠起来剪图案,打开纸能出图案形状,各种形状的树、房屋等,用泥捏、团、搓些水果、小点心等,在玩泥的过程也会使用些辅助材料,做些进一步的加工装饰,也可用些废旧物做自己喜爱的玩具,如纸盒汽车,用报纸、挂历纸裁剪娃娃衣服,做些面具头饰,用酸奶瓶做娃娃等。幼儿在尝试操作活动中通过观察、比较、修正、完善,逐步积累了审美体验,提高审美品质。

三、在探索实践中让幼儿敢于自主大胆表现

手工探索实践活动有剪纸、泥工、折纸等形式,而这些活动对于激发幼儿表现欲、拓展幼儿创造性思维是十分有效的。纲要指出教师要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或废旧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艺品等来美化自己的生活或开展其他活动。主题活动是指幼儿围绕一个主题,进行自主观察、探索周围现象和事物,教师适度地给与支持和引导的一系列活动。因而探索和表达的欲望更自主更强烈。幼儿在审美过程中,情感活动十分强烈。孩子来到野外,看见花呀、、小动物呀,会高兴得又蹦又跳,甚至在草地上打滚,表现出极大的审美愉悦。因此我们在“美丽的春天”主题活动中,通过散步、郊游等活动,幼儿自主“寻找春姑娘”,从天气变化到花草生长,到小动物生活,到保护大自然,这个过程是幼儿自主探索的过程,幼儿的主动性被充分的调动了起来,我就不失时机地组织活动、提供材料,让幼儿充分表达愿望。虽然材料都是常见的,并不新颖,但是幼儿在“让小鱼更快乐”的

活动时,创意一个又个,有的说清理河道,有的说种些水草,有的说放些鹅卵石,把自己沉浸在情景中大胆构想、创作,极大的鼓励了幼儿的创作欲望。 幼儿根据自己的喜好,剪剪贴贴、画画折折制作出一幅幅稚拙而又富有童趣的作品。 在手工活动中,幼儿可以获得自由创造的快乐体验,其创造力和自我表现的愿望被不断激发,不断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了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